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部教案免费下载合集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⑴ 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⑵ 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⑶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可以利用展示台。)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
  2、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⑴ 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⑵ 小组交流:
    ① 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② 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如: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⑶ 全班交流、点评。
  3、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⑴ 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⑵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⑶ 总结: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⑴ 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⑵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四、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它们传递出来的情感,我们不禁流连往返。
  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

《第二组》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单元目标】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课时备课】
〖《古诗词三首》〗
  两首古诗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在学习课文时,既可以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而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又可以重点学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一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两种教学设计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牧童》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相信通过这一段导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起来,他们肯定会迫不及待想知道神仙写的诗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赶紧进入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三次朗读,达到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通过以上的三读,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自己的这种理解到底准不准确,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很自然的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个环节可以分四步进行: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两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正确地背诵下来。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下面由学生自学《舟过安仁》。)
六、课外拓展
  1、课外读读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比如:
    《所见》、《村晚》、《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
  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一、轻轻的走进童年的记忆
  学习新课时,教师出示“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然后引出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自然引出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二、深深地体味童年的往事
  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就让他们自主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环节可以这样展开:
  1、自由读文,然后思考:
    围绕着童年生活,作者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者只用一两个词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作者的童年趣事,这是本文的重点,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交流讨论“学骆驼咀嚼”。
    交流讨论“想替骆驼剪毛”的趣事。
    交流讨论“想象驼铃用处”的趣事。
    交流讨论“追问骆驼的去处”的趣事。
三、感伤与怀念──氤氲在文字中的思绪
  情到深处诉诸笔端,经过上个环节的情感酝酿,这时候学生的心里肯定有很多话说,此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1、教师出示一段话:
    是啊,不光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当作者已是人到中年,当她已是人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在这一段文字的后面。
    学生写下的真情表白。
  2、教师总结:
    现在再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心里掠过一种淡淡的感伤。但这种感伤不是痛哭流涕,我们刚才甚至一直在笑着谈、笑着读这些文字,这种感伤是那么淡,那么轻,就像一缕烟,流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淡淡的感伤背后,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来感受这一份淡淡的感伤和深深的怀念。
    生齐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到此为止,这篇文章的教学就算结束了,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抓住了对重点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的朗读、理解,从而步步深入的揭示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的留恋。
四、想象画面
〖《童年的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本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可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读课文,力求多读几遍。然后,围绕重点、难点读读议议。
  3、本课的重点是作者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通过读议,要让学生明白,“我”童年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
  4、课文中的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可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时,首先要让学生反复读读课文,弄清这两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让学生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师可相机点拨。
〖《儿童诗两首》〗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一、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二、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和故事,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图中表现的是关于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图中只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些通过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2、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导回顾,体验童年情趣
  1、回顾学过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说说这些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你能说说这些场景为什么能使你印象深刻吗?
    (有趣、天真、可爱……)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回忆已学的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同时又为下面的口语交际设下铺垫。)
二、打开记忆闸门,回忆自己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到回忆的深处,去找回我们的童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发学生回忆生活,打开话匣子。通过自主回忆,再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碰撞中击活思维的火花。)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评选出最难忘的童年故事(在学习小组内进行)。
  2、班级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组内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让其他学生在参与评议中进一步学会交际语言,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开展童年故事会。
  3、从内容、态度、表情达意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形式,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评文教学的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又满足学生交流的愿望。)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还记得《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那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会不时地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再来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往事,并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    
童年趣事  
  (情境激趣,引发期待,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可以分两种方案进行:
  方案A: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明确图画内容。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编成一个内容具体的故事。
  方案B: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以前的有趣的事情。
  (内容不限,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是发生在家里的趣事。)
三、班内交流,评价指导
  1、指名学生叙述刚才准备的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
    “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鼓励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重视习作的交流和评议,意在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四、明确要求,草拟作文
  1、读“作文内容”,明确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什么要求。
  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
  3、交流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写好之后,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并展开评价,欣赏写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改完,可以在课后继续修改完,让老师和同学们最后也能分享到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导入课题,组织典型作文的讲评
  1、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了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2、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4、师生共同评议:
    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组内评改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再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佳作欣赏
  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
  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
  3、朗读作品,佳作上墙。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析,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在交流、评析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做好点拨、引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同步提升的目的。)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导。“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体会情感。
【设计理念】
  本块“回顾?拓展二”,重积累,重阅读,重拓展。因此,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适当地拓展阅读视野,以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本组感兴趣的课文进行朗读训练,尽可能的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的目的。教学“日积月累”时,则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名人名言、诗句外,再引导学生互相推荐其他名人名言等,让学生在名言中受到思想的陶冶,体会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从而更好地学习。在“课外书屋”教学中,则要做好推荐工作,让高尔基的《童年》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光有快乐,也有苦难,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当然,适时地引导学生做些读书笔记,有助于语言的积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教学准备】
  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交流感受:
   ⑴ 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⑵ 学生阅读。
   ⑶ 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⑷ 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⑸ 教师小结:
     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交流读书方法:
   ⑴ 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⑵ 全班交流。
   ⑶ 归纳读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6、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7、练习背诵。
  8、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多层次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三、课外书屋
  1、引入:
    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介绍《童年》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教师小结。
【补充资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第三组》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如文言文《杨氏之子》,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这一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渠道探寻和解读着我们的文化根源,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充分了解和感受祖国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得到全面的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杨氏之子》是《世说新语》中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幽默的文章,这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在教学时,我们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放慢速度,慢慢体会文章的节奏,教师重点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根据自己的朗读来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摇头晃脑,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师生共同合作划出了课文的节奏,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学生再读时就读出了课文的韵味。把课文来回读了几遍以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理解了课文,感受到课文里巧妙应答的人物语言。最后老师又出示《世说新语》里的两则文言文《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让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
  《晏子使楚》是一个历史故事,技术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全文以对话贯穿,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再现语言的精妙。教学这课时,我们则采用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演练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精妙所在。
  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这是两种新的文学样式。教学剧本《半截蜡烛》,让学生在熟悉人物台词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独特。
  教学相声《打电话》,在学生熟读了课文之后,给学生播放经典相声段子的录音、录像,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感受相声的语言特点。
  一组课文教学结束了,我们在归纳、总结本组课文的表现形式、语言的艺术上时,同学们侃侃而谈,并且开始字斟句酌,我清楚这是学习了本组课文以后的结果,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懂得了语言的奥妙。在展示台中,同学们自编自演了快板、相声,为学校的花草书写了温馨提示语,使这一组教材中的每项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由一篇篇前呼后连,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字形成的一道风景,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知识、情感、方法浑然一体的学习氛围。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
    (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
    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⑴ 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⑵ 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5:02:00 | 只看该作者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
    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⑴ 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⑵ 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
    (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同学在班上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让学生回家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这几天,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感受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分角色读,学生评价。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4、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有的同学说:“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说话有艺术性很高。
     例2:有的同学说:“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说话要简洁,抓重点说。”
     ……
   ⑵ 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让同学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有时使用语言艺术,别人听起来心情非常舒服。”
    ②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语言艺术,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举例说明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和语言的艺术十分佩服和尊敬。
   ⑶ 教师小结:
     语言艺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语言艺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
  (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请同学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用大屏幕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评价。
  4、快速朗读,达到背下来的程度。
二、感悟对联特点
  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6 03: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