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34|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四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四册》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课 题: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王冬梅    备课时间:2008/2/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班级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习风气浓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学不愿动笔做题。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习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务,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习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三、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方面1、合理地确定认数的教学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册只要求学生在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千以内的数,以后再学习万以内的数,减低了学生认数学习的难度,便于他们将学习数与其他表示的现实的意义联系起来,形成数感。2、加强估算。本册把估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把估算和口算、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把估算安排在笔算之后教学,用笔算的原理支持估算;例:教材在P14~P15页之后的P19页就安排了“哪个数接近600?”。有时把估算安排在笔算教学之前,用估算为探索笔算方法导向。例:P39页。有些计算(实际问题)只要求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或在什么范围之内,有些计算则要求先估算再笔算。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不仅仅是技能技巧,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册把东北、东南、西南、西南等方位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把生活中常用的路线图引入教材。这些内容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4、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安排教学内容的。首先在初步了解乘除、除法的含义,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能很容易地获得对余数的认识,也能很自然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等等。
(二)教学内容安排方面。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出发安排教学内容。2、注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三)教材的编写方面。1、注意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2、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经验。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单元---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认数单元---1、充分感知千以内的数的大小,增强用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进一步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知道千以内的数与百以内的数一样,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而且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分米与毫米单元---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较为清晰的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加法单元---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验算方法,不断增强自觉验算的意识。认识方向单元---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在图上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减法单元——1、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被减数在1000以内的减法。2、会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认识角单元——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能正确辨认角和直角,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乘法单元——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灵活应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统计单元——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2、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2、单位的书写认数单元——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数、写数。分米与毫米单元---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准确表达一些线段和物体的长度。加法单元---两、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以及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估算的策略。认识方向单元---在图上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减法单元——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认识角单元——能正确的辨别角和直角。 乘法单元——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2、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统计单元——正确确定分类标准。
学期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0:00 | 只看该作者
一、知识与技能。1、数与代数?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空间与图形?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3、统计与概率?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有关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段经历从现实生活或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只管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三、解决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测量长度、描叙物体位置和简单的行走路线,直观比较角的大小,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四、情感与态度。?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描叙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从典型物体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分类整理数据,以及解决其它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使学生通过参与有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合作交流的价值与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进度安排(具体到周次)
本册一共安排了58课时。另有期末复习4课时,还有25%机动课时,具体安排如下:时间     课题内容   课    时
第1~第2周       有余数的除法  5
第3周~第5周    认数      8
第5周       分米和毫米   2
第6周~第8周    加法    10
第8周-第9周    认识方向    3
第9周    期中考试与讲解  4
第10周~第12周减法    9
第12周       认识角  2
第13~第16周乘法     16
第17周  统计       3
第17周-第18周   期末复习      4        ☆教学调整☆
课 题:有余数的除法认识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王冬梅    备课时间:2008/02/1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第1、2页内容及“想想做做”第1题—第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0枝铅笔,学生准备若干小棒和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瞧!
1、提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1)(教师演示)在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豆豆和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老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豆豆想:这10枝铅笔可不是我一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3)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2、探究新知
(1)分一分(出示纪录表)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①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师生共同在表格中纪录结果。
②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2                                                   5
    5                          2
表(2)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3                   3                 1
4                   2                 2
6                   1                 4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与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观察比较: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试一试
谈话:你能把表(2)中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情况,涌出发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2(枝)       10÷6=1……4(枝)
解决问题:豆豆一组有3人,那么他会选哪一种分铅笔的方法呢?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二、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1—3
三、总结揭题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告诉你的伙伴!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份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王冬梅    备课时间:2008/02/1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第3、4页内容, “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挂图: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游戏: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
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提问:怎样列式?(板书:7÷3=)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
(2)鼓励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分的结果怎样?(放了2盘,还剩1个。)
剩下的1个桃,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桃,不能再分)
讲述:7个桃,每盘放3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1个”。
如果是17个桃、27个桃、37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3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
②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笔算7÷3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3 7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商2,二三得六,6比7小,商3;三三得九,9比7大,所以商2。
想法三:二三得六,2和3相乘的积最接近7,又小于7,所以商2。
想法四: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商2。
提问:7的下面改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1”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1个,这个1就是余数)
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
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如下板书:
(4)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老师有18枝铅笔,分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
(2)提问:怎么列式?怎样计算?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
(3)交流评价。(重点交流如何试商)
3、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7÷3、18÷5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少是几?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4(学生独立做题,然后交流)
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
问: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
2)生填写竖式。
3)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余数1呢?
第(2)题: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
②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
③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2、揭示老师猜旗的秘密。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了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了么?如果有兴趣,课后自己也猜一猜。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一(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王冬梅    备课时间:2008/02/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7  9×6  21÷33×4  24÷8  12÷2
35÷7 4×76×948÷8 18÷2  56÷7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是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明确概念
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怎样列式?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提问: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
(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
2、完成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三、计算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一第3题
请学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反馈时说说错误的原因。
3、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口答商是几,分组计算检验。
  4、练习一第6题
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反馈后,请学生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除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一(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王冬梅    备课时间:2008/02/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32×8 63÷97×956÷836÷4  28÷74×6  6×5 12÷635÷5 3×9
2、口答
15里面最多()个4。53里面最多()个7。
44里面最多()个8。33里面最多()个6。
3、请学生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地求出来?
4、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明板演。
(1)63÷9 、67÷9  (2)40÷8 、47÷8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①反馈时说说计算过程。
②提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道题可以分成几类?
2、练习一第7题
(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3、练习一第8题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
4、练习一第9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2)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
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练习一第10题
(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
(3)提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练习一第11、12、13题
学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道算式表示什么?
指名板演,反馈时说说各自的理由,注意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不同。
2、练习一第14题
(1)了解题意:结合小猴的话观察左图,知道一共有27个小方块;再理解小兔的想法,想一想,如果每8个小方块搭成一个立方体,可以搭多少个?
(2)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一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重点是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并在整理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认识整百数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2-29 13:36:11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课本第8~1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
3.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模型图
教学过程:
一.认数
1.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 23     65     96
2.数百以内数。(出示方块图)
1)一个一个的数,从1数到10。  2)一十一十的数,从10数到100。
问:10个一是几?10个十呢?(板书)
这么一板,有多少小方块?
3.教学例题。
1)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就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
2)师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
问:九百添一百就是几个百?(板书: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问: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
二.写、读整百数:
1.计数器拨珠。
1)出示计数器,指名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序。
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
学生动手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几百。
4)练习:拨出200、600、1000。
2.写数。
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
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时,只有百位上拨了4个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4,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都没有,就写0。
学生练习,问:十位和个位上的0能不能不写?
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名板演:300、600、700、900
3)在百位上再添一百,问:此时是几个百?也就是多少?
想一想:一千应该怎样写?
3.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做完后,请学生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问:数轴上的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讨论:200和1000,哪个数更接近700?(指名汇报)
2)完成第2题。
看图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说是从哪看到这些数的。(指名说,要举例)
3)完成第3题。
三.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出示小猴图,指名说图意。
1)列算式。
2)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选出好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练习。 2)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认识几百几十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02/2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计数器、方块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63数到100。
2)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
2.口答。
100里面有多少个十?
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认识几百几千)
二.教学几百几十数的认、读、写
1.出示例题图。
1)指名学生完整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
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

点评

太完整了!  发表于 2014-4-15 09: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6 14: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