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六册》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口述拼图形的要求,学生拼摆图形。
*拼成面积是9cm2的正方形。
*拼成面积是12cm2的长方形。
班级交流,鼓励不同拼摆方法。
2、P80.4
出示题中各图形,先要求学生估一估其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再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
班级交流。
注意:鼓励学生用1个小正方形去量,而不是用若干个小正方形去摆。
3、P80.5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
归纳方法。
4、P80.6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并与第5题进行图形比较。
尝试练习。
归纳方法。
注意:以上两题可以告诉学生不满整格的都当成半格计数。
5、P81.7
出示各图形,要求学生分组照样子拼摆出图形。
提出要求: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活动并进行讨论。
班级交流。
6、P81.8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题中的“有趣图形”说法,问: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学生自主创造设计,并展示学生作品,同时注意各图形的面积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二、阅读理解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P81“你知道吗?”,再结合实际说说各自的体会。
2、实验:提出实验规则,要求学生回家实际做一做,并记下结果,课后组织交流。
三、课堂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一根日光灯管长150()。
*一台电视机显示屏的面积大约是2400()。
*一棵大树高15()。
*一片小树林占地150()。
2、仔细观察下面每个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补充)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4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陈伟灿1    备课时间:2008/4/3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82~84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每人准备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1张电话卡或其他类似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
2、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P82的表格里。
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互相交流,各自填表。
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问:每个长方形中正方形卡片的个数你们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说给大家听听。表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卡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教学例2
⑴出示例2左图,谈话: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面积用什么量?怎样量?
学生动手测量例2左图。
谈话: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⑵出示例2右图,谈话: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量面积的?(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5个面积单位;沿着宽摆一列,共用4个面积单位,说明每行5个面积单位,可以摆4行,一共20个面积单位,面积是20平方厘米。
3、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谈话:这个长方形已经量出了它的长和宽,你能利用刚才量长方形面积的经验,想象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样量并说出它的面积吗?
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并汇报。
4、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谈话: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你们是不是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小组内讨论。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讲述: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了更简明,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S=a×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b呢?
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你能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我们讨论的两组图形为什么宽相等、长越大面积越大,长相等、宽越大面积越大吗?
5、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问: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和边的名称,你认为用什么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更合适?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问: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订正时注意是不是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谈话:现在让你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你打算怎样估计?与上两节课我们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各自估计,记下估计结果,再测量、计算,并检验自己的估计结果。
指名说一说估计方法和结果,以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
3、P83“试一试”的两道题。
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共同订正,注意算式和答语中的单位名称。
4、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各自用手中的电话卡测量数学书封面各有几个电话卡那么大,并计算书本封面的面积。
指名说出测量方法和计算结果。
四、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油漆我们的黑板就要先算出黑板的面积,为做教室门准备材料,就要计算教室门的面积。你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黑板和教室门正面的面积吗?回到家里可以找一些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面积。
五、作业:想想做做3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44、练习课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陈伟灿1    备课时间:2008/4/3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实际计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同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理解周长和面积概念的区别。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周长和面积中的常用单位名称。
二、课堂练习
1、出示个图形,分别求出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各题,组织交流。
*辨析:教师指着最后一题的结果说:“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的注意点。
2、学校电脑房的地面是长方形,长10米,宽5米,这个电脑房的地面有多少平方米?
3、一块正方形钢板,边长是60厘米,这块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学校用50块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王大伯沿着墙围了一块长30米,宽18米的空地养鸡。
*这块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给这块空地围上篱笆,篱笆长是多少米?
三、拓展练习
小明画了一幅精美的图画,画纸是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小明想给这幅画配一个金属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金属材料?如果再给这幅画配上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的玻璃?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补充)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45、面积单位的进率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陈伟灿1    备课时间:2008/4/3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85~8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记住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诱发参与
  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这三个面积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能比划出它们呢的大小吗?那么在三个面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⑴谈话: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纸片(边长为分米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它的边长,再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
⑵问:你算出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的答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怎样会有两种答案的呢?组织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上讲台比一比他们手中的纸片的大小。小组里同学也互相比比手中的纸片的大小。
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一种量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另一种量的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⑶谈话: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谈话:你能猜一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⑴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猜的理由。
  ⑵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完成“试一试”
  先在书上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1、2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讨论:这两题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3
  指名读题。
  问:你知道“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吗?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反馈订正。
四、总结全课,拓展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1、问: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你能知道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吗?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2、出示P86思考题,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分,才能使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提示:尽可能使小格子纸没有剩余,这样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然后在书上的方格图中画一画。
五、作业:补充
  3米=〔  〕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200厘米=〔  〕分米      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46、面积单位的进率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陈伟灿1    备课时间:2008/4/30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85~8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记住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诱发参与
  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这三个面积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能比划出它们呢的大小吗?那么在三个面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⑴谈话: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纸片(边长为分米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它的边长,再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
⑵问:你算出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的答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怎样会有两种答案的呢?组织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上讲台比一比他们手中的纸片的大小。小组里同学也互相比比手中的纸片的大小。
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一种量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另一种量的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⑶谈话: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谈话:你能猜一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⑴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猜的理由。
  ⑵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完成“试一试”
  先在书上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1、2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讨论:这两题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3
  指名读题。
  问:你知道“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吗?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反馈订正。
四、总结全课,拓展应用
1、问: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你能知道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吗?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2、出示P86思考题,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分,才能使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提示:尽可能使小格子纸没有剩余,这样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然后在书上的方格图中画一画。
五、作业:补充
  3米=〔  〕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200厘米=〔  〕分米      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47、练习八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陈伟灿1    备课时间:2008/4/3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87第1——5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理解和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知识点
1、问:在本单元中,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注意总结。
二、练习指导
1、P87.1
⑴问: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吗?你打算怎样进行估计?(强调:估计是不可以用尺度量的。)
根据学生估计结果进行板书,并注意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⑵问: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打算怎样估计?
根据学生估计结果板书,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⑶带领学生实际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或分米数),验证估计结果的合理性。
2、P87.2
  默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尝试练习,并填写在书上。
  组织汇报交流。
  师生归纳:先要明确是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进一步的具体判断。
3、P87.3
  引导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组织汇报交流,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4、P87.4、5
  默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组织讨论,这两题要求的是什么?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1、判断:
*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分米。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2倍。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周长的2倍。
2、一块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菜地,平均每平方米收9千克萝卜,这块菜地一共能收萝卜多少千克?
3、一个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这个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小红沿着这个篮球场跑了2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87.4、5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题:48、练习八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陈伟灿1    备课时间:2008/4/3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88——P89第6——10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理解和实际应用。
一、练习指导
1、P88.6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汇报交流,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P88.7
  指导看图,默读题目,理解题目含义及要求。
  分组讨论。
  组织交流。
  小结: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不一定也相等。
3、P88.8
  学生独立思考,并组织讨论。
  对学生存在的矛盾焦点给予及时的帮助。
  小结: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不仅形状可能不一样,而且它们的周长不一定也相等。
4、P88.9
教师提出完成要求后学生同桌合作,并填写表格。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
5、P89.思考题
师生读题后,引导学生明确题目含义及要求。
组织讨论,可采用学过的分数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二、课堂练习
1、李大爷的花房长18米,宽6米。他用其中1/3的地面种玫瑰花。玫瑰花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剩余的面积还有多少平方米?(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解答第二个问题吗?)
2、下面的每个图形都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拼成后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补充)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49、我们的试验田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陈伟灿1    备课时间:2008/4/30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90~91
教学目标:
1、对所学的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增强灵活地组合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新华小学的同学们为了学习劳动技能,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承包了一片试验田。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好吗?(出示主题图投影片)问: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二、参观交流,解决问题
1、场景一:麦地
⑴问:来到麦地,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①麦地是长方形的,长30米,宽20米。
②这快麦地是由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合种的。
……
⑵问:根据我们收集的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出示相应问题。
⑶谈话: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解决。
⑷集体讨论。
①这片麦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自列式计算。)
②每个年级的种植面积大约各占这片麦地的几分之几?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并配以投影演示:
2、场景二:花房
⑴出示漂亮的花房,问:来到花房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①花房长18米,宽6米。
②菊花:36行,每行72棵。
③郁金香:45行,每行90棵
……
⑵问: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讨论,交流:
①一共种了多少棵菊花?
②一共种了多少棵郁金香?
③花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⑶谈话:选择你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决,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解决。
⑷班级交流。
3、场景三:菜地、玉米地
  ⑴谈话:我们来看一下试验田的菜地和玉米地吧。你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选择合适的信息编写成完整的数学问题,然后在下面进行解决。
⑵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⑶汇报交流,预计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①正方形菜地每边长10米,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玉米地长12米,宽8米,玉米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③正方形菜地的3/5种了黄瓜,期于的种了西红柿,西红柿占了正方形菜地的几分之几?
④正方形菜地每边长10米,它的3/5种了黄瓜,种黄瓜的地有多少平方米?
……
4、综合观察,自主提问。
  出示整体组合场景
  ⑴问:你能估计出麦地的面积是菜地的几倍吗?可以怎样想?
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⑵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回顾总结
  问:这节课我们参观了新华小学的同学们种的试验田,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50、第十单元:统计  平均数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邱霞    备课时间:2008/5/27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92~94
教学目标:
1、  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
2、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昨天中午我们代伙的同学在教室里举行了一次套圈比赛,他们每人套10了次,想不想知道他们套中了几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2、指名汇报,回答问题
陈璇:5个;戴之淳:3个。问:陈璇套得准一些还是戴之淳套得准一些?
孟子又:3个;陆庭臻4个。问:是这两位女生套得准一些还是这两位男生套得准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3、谈话:(出示主题图)。看,图上的同学们也在套圈,他们每人套了15个。
4、指导学生看图,读图(纵、横轴表示的含义;每一格表示的数量)
5、问:你能从图上看出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中标出数量,并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数量的多少的)。
6、问:除了能从图中看每人套中的个数外,你还看出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问:你能不能从图中一眼看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3、说明:有道理。他们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我们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比较,只有分别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和“女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用这样的数来体现他们套圈成绩的整体水平。
4、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⑴观察男生成绩统计图,想一想,怎样使他们每人套中的个数相等?(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移多补少”并板书。)
⑵列式计算。理解算式含义。(归纳“先合再分”并板书。)
⑶说明:这里的“7”就是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它表示将原先几个大小不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再分的方法,得到的一个相等的数。
4、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⑴你会求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吗?
⑵学生尝试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
⑶评析:*算式每步的含义。
*这里为什么是用女生套中的总数除以5而不是除以4?
*得到的“6”在这里是什么数?表示什么?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吗?
5、观察统计图,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这里的平均数“7”比哪个数大?比哪个数小?
再观察女生成绩统计图,平均数“6”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6、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P94.2
  出示题目,问:这三条彩带中最长的有多长?最短的呢?这道题要求什么?
想一想,你能不能估计出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在()cm——()cm之间?
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
2、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如何求平均数,接下来我们要遇到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下列辨析题。
⑴小强身高130厘米,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00厘米,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⑵在“书香校园”活动中,我校同学平均每人捐书3本。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本书。⑶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
①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m。
②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身高超过160cm的队员。
3、出示本班级第一小组学生身高情况统计表。(如下)
⑴老师请一位同学帮着算了一下这个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得出的结果是“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6m”。不用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呢?(后出示正确的计算结果)
⑵由此,你能不能猜测一下,三(3)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吗?
⑶老师也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我国三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35cm。看到这个数据,结合你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四、评价总结
1、刚才同学们都参与得很热烈,你们觉得田老师这节课上得怎么样?如果请你给这节课打个分,你会打多少分呢?每个小组商量一下得分情况,然后给出一个分数(10分制)。
问:这么多分数,以谁的分数为准呢?(计算平均分)
        2、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51、练习九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邱霞    备课时间:2008/5/27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95~96第1~5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95.1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和题意。
讨论平均水深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水深并不是处处水深都11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10厘米深,而且深的多,所以还是可能会有危险的。
2、P95.2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进行交流,判断正误。
3、P95.3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明确每人捐书的本数,并比较出多少,回答题中的问题。
分组交流:你还想到了什么?
指名汇报,并小结。
4、P96.4
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问:从表中哪组植树棵数最多?是多少?哪组植树棵数最少?是多少?
猜一猜:平均数会在一个怎样数据范围之间?
学生独立计算各平均数。
讨论:你还能怎样说明三年级的植树情况?
小结。
二、拓展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1、学校体操队同学测身高,测得小红身高是1561厘米,最矮的是小林和小雨都是145厘米,还有六位同学的身高均位147厘米,你能算出体操队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2、学校4个植树小组,第一天植树18棵,第二天植树20棵,第三天植树22棵,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
三、全课总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课 题:52、练习九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邱霞    备课时间:2008/5/27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96~97第5~8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96.5
要求学生出示记录的本周内完成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
织学生对做作业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各自利用时间,引导他们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利用时间的经验。
2、P96.6
引导学生读统计表。
先估计平均身高,再计算,培养学生估计平均数的能力。
并让学生介绍是怎样估计的,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
3、P97.7
  观察统计表,理解表格中数据的意义。
  组织讨论,并反馈交流。
  小结:你统计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4、P97.8
  让学生课前先收集数据。
  课中分组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讨论:你从平均数的计算中还想说些什么?
二、课内练习
1、阅读P97“你知道吗?”
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钟,回家时比上学少用俩分钟,那么小明往返一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小王这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4分。她的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你知道她的英语考了多少分吗?
4、敬老院中老人的平均年龄是81岁,王奶奶今年71岁,可能吗?
一、全课总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53、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邱霞    备课时间:2008/5/27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98~99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  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  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好处?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实验讨论
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
  ⑴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教师讲解)
  ⑵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⑶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⑷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
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
⑴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表格的第一横行里。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
⑵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汇报实验结论。
三、引申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1、谈话:通过两次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一般来讲,通过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脉搏跳动过块,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体育老师心中有数,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他希望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高达到多少次,以及他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了解了老师的想法你们可以更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参加活动。
2、阅读课本P99“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设计并完成一项实验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制成统计表。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54、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六册   
主备教师:邱霞    备课时间:2008/5/2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国标版三年级下册P100-10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索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情境引入,借助长度单位认识小数
创设情境:晓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是5/10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1米的纸片,演示: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多少?也就是十分之几米?(引导学生说出1分米,师板书)所以5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5/10米;4分米就是这样的4份,也就是4/10米。
介绍:(边板书)5/10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0.5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2、练一练: P101/1、
(指1米的纸条)3分米是哪一段长度?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你还能照样子找一找、填一填吗?请你完成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填写,汇报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填?
3、比较:
仔细观察这些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什么?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4、一位小数的读写
谁来把写成的小数读一读?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
5、P101/3
这里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先写出分数,再写出相应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反馈。(预设:鼓励学生一图两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涂色和没涂色的部分都能用分数和相应的小数表示。)
(二)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和晓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橡皮:6角 
圆珠笔 :1元2角    笔记本:3元5角)
1、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2、过渡:;两人逛的有点饿了就买了一些点心。P101/2  
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师板书,学生读一读。
3、分类:读一读这四个小数,如果要把这四个小数分一分类,你觉得应该怎么分?为什么?
(三)认识小数的组成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小数,关于小数,还有好多知识,你想知道吗?让我们请教书本吧,大家读一读P100最后一段。
2、交流自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师板书小数各部分名称,并选择一个小数说说它的各部分分别是什么。
3、为了奖励小朋友今天的表现,老师准备了一些肯德基的优惠券,你们想得到吗?你能读出优惠券上的小数,并说出它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它就属于你了!
三、拓展延伸
实际上,小数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见,处处可以用到,只要你有双数学的眼睛。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身边的小数。(自由发言)
1、直线上也有小数。完成P1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08: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