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7|回复: 4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2 09: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1.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即从认识离散性的数到认识稠密性的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是为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作铺垫,更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打下扎实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动手折叠、观察、编笑话、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合情推理能力。
3.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数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积极寻求“分数含义”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09: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中层次安排比较清楚,学生练习时能全面进行巡视,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决定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画一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一些引导作用。同时,及时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可以清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指导,使学生不带着疑惑进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本节课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轻拿轻放,从细节入手,教学结束后能对新知识进行适当的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09: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中层次安排比较清楚,学生练习时能全面进行巡视,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决定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画一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一些引导作用。同时,及时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可以清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指导,使学生不带着疑惑进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本节课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轻拿轻放,从细节入手,教学结束后能对新知识进行适当的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0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1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四课时

1.教学中运用知识的迁移,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肯的评价,真诚的鼓励,引导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创造分数,学生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合作氛围融洽,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在巩固练习阶段,通过由易到难的梯度式习题把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又吸引到了某一焦点,在练习中加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通过整理、总结,使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但由于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为了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使最后的练习及总结稍显仓促,时间上安排不太妥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09: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1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五课时

1.有人说练习课最能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否到位。数学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练习课更是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式,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效。
2.练习课就是对于前一节的巩固练习。只有对知识掌握熟练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可是学生的不同步就使得课堂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在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下,要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05: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