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和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16:1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和板书设计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崛”“晰”等10个生字,会写“肃”“胸”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热闹非凡、惩处、抱负、胸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小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作准备。
2.了解课文时代背景、周恩来生平事迹。
3.设计概括课文内容的练习题。
4.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介绍周恩来生平事迹
1、师: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同学们,听小故事时,要注意里面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什么?(播放周恩来立志小故事)。师板书 (周恩来  立志),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谁来为我们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3、生思考回答(由“崛起”谈开,深入探讨这句话的意思)
4、师:介绍周恩来生平(课件出示)


5、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志向。周恩来能成为一个伟人,是与他少年起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就能立下大志分不开的。他立下这个志向的时候,还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是什么促使他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一些词语真不好读,你们认识它们吗?
(一)课件出示,开火车读                    
(1) 严肃  清晰  竟然  抱负  胸怀  追问  赞叹  模范  沉郁  惩处  果真  
非凡  正当  哭诉  原本  指望  撑腰  训斥  围观  劝慰  不幸  体会
屈辱  燃烧  响亮  若有所思   左顾右盼  疑惑不解  光耀门楣  难以忘怀
(2)师:嗯,字音读准了,但感觉不准。词语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也是有感情的,试着结合你的理解,加上表情、动作再用心读一读。(学生再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词语读好了,课文也一定能读好,谁愿意读一读?(指名学生接龙读课文,提醒有感情朗读)
1、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根据学生的反馈,师加以指导。
3、师总结:课文同学们都读得正确、清楚、流利,不错,超乎想象。又读了一遍课文。我们知道了,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的原因。合上书,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修身课上---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在车站伯父的一番话让周恩来---疑惑不解,在租界里周恩来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4、梳理课文内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师:现在同学们明白是什么事使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吧。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填写词语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学生填写手中的练习)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            )”。 原来,在周恩来12岁的的时候,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周恩来在(    )里亲眼目睹中国女人(              ),中国巡警不但不(       ),反而训斥(       );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便立下这个远大的志向。
5、师:为什么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密切相关。
(课件出示,介绍时代背景)师:当时,我们国家处在20世纪初,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相继与帝国主义国家了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使得我们国家越来越穷困,越来越落后,贫困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负,所以才在我们国家的境内出现了外国人的租界地。正如老师前面所说,他们是打着租借的幌子,实际上是想把我国的土地据为己有。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中国都有租界地,并且他们在租界地内开设夜总会,建设跑马场,公园等,正如课文中所描写的一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16:14:3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这热闹非凡的外国租界里发生了哪些让我们痛恨的事?
二、细读课文, 理解中华不振,体会周恩来立志原因
1、默读第16自然段,思考:
(1)用自己的话介绍事情经过 。
(2)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在场的都有哪些人?边读边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他们分  
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我们一会儿交流。   
2、交流:在场的都有哪些人?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中国女人   
师:为什么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师:她在哭诉什么呢?   
师: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无情地轧死了,她怎么能不伤心?怎么能不悲痛?怎么能不哭诉呢?现在,她仅仅是希望中国巡警能给她一个公道,但结果呢?换来的是什么?   
师:是啊,大家看,多么可怜的人啊。   
(2)请把你们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洋人   
(1)师:洋人做了什么事
师:他把中国女人的亲人轧死了。   
师:同学们,你们看哪,多么令人气愤啊!此时此刻,你心中对这位洋人有着
怎样的情感呢?   
师:当我们这些情感上升到顶点,就会化为一个字——(恨)   
师:多么可恨的洋人!   
(2)请读出这种可恨!(指名学生读句子)   
◆中国巡警   
师:还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理由吗?来把课文中描写这个中国巡警的句子读一读。   
师:你认为中国巡警应该怎样做?而他却恰恰相反,来,咱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注意把其中的一对关联词“不但不……反而……”重读。(学生齐读句子)  
师:作为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中国巡警不但不帮着咱们自己人申冤,反而替洋人撑腰,真是——  
师:可恶之至!
◆围观的中国人   
(1)师: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也握紧拳头,紧紧地握,使劲地握,咬牙切齿地握,此时此刻,假如当时我们就在现场,我们就亲眼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作为我们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想怎样做?或者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汇报)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看来你们都是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中国人!那么,当时在场的中国人他们都无动于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是啊,他们也气愤,他们也恼怒,但是他们却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把无边的怒火攥在紧握着的拳头中,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意思是--   
师:谁也不敢怎样,也只能是劝劝那个不幸的女人罢了!当读到这儿,我们不能不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这真是一群可悲的中国人!  
(2)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一位“可怜”的女人,一个“可恨”的洋人,
  一些“可恶”的中国巡警,一群“可悲”的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令人恼怒的一幕。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吗?(板书:中华不振)    
(3)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句子)   
3、师:像课文当中所写的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中国时有发生。     
师: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歧视?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啊!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使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指课题,生齐读),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他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体现了周恩来与他人不同的“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三、总结  
师:处于战乱年代的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下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促使他成就了救国救民的伟业,使他成为一代伟人,作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我们该立下怎样的读书志向?请同学们课下好好思考,在小练笔上写一写你的志向,在班上读给大家听,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加油!
四、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疑惑:中华不振             博大的胸怀,远大的志向
  目睹:中华不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3 18: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