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1小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1:2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数加、减法(一)
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能够初步进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投影仪,课件。



1.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改写成三位小数。
  6.5  0.7  4  28.9300
(2)填空。
 4.495千克=(   )克    6.24千克=(   )克
 7.025千克=(   )克    9.16千克=(   )克
(3)植树节到了,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进行植树活动。第一组一共植了220棵,第二组一共植了186棵。两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让学生先解答,并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两组一共植树220+186=406(棵)。
2.引入。
2.63+4.5=   5.02+7.48=   9.31-0.85=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尝试说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关系。
为了弄清楚刚才讨论的那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板书:小数加、减法(一)

1.教学例题。
(1)引入。
星期天,小明、小丽和小芳一起到文具商店购买文具,小明买1个讲义夹用4.75元,小丽买1本笔记本用3.4元,小芳买1支水彩笔用2.65元。
(教师出示教材第48页例1的情景图)
(2)提问。
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
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复习准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人所花钱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
(3)回答并讨论。
教师:显然,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容易知道两人一共要用的钱数应该是两人分别所花钱数之和,即4.75+3.4=(  ),我们可以像计算整数加法那样列竖式。那么,怎么用竖式计算呢?
学生甲:我把小数点对齐算。    学生乙:我把末尾对齐再算。

教师:哪一种算法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讨论。
(因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教师: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教师指名让学生叙述答案。
(4)知识迁移。
教师追加提问: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在用竖式计算时,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中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中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2.概括小结。
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两者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教师:通过上面例题的学习,谁能说说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教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地方。
3.巩固提高。
(1)提问。
教师: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教材第48页的“试一试”,此题与例1基本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最后统一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2)板书。

(3)追问。
算完后教师追问:你能把计算结果化简吗?
得数7.40和2.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告诉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4)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1.口算下面各题。
0.4+0.5  7.8+0.6  0.5-0.4  0.7+0.9  1.2-0.8  3.4+3.6
2.用竖式计算。
8.35+4.65  21.37-8.37  16.74+5.23  6.42-4.2  8.3+10.17
3.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4.甲数是6.5,它比乙数少0.61,乙数是多少?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5.用小数计算:6米42厘米+8米38厘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0.9 8.4 0.1 1.6 0.4 7
2.竖式略 13 13 21.97 2.22 18.47
3.指错误略 1.81 10.00
4. 6.5+0.61=7.11 7.11+6.5=13.61
5. 6.42+8.38=14.8(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49页“练一练”(上)
16.28 33.9 5.5 3 竖式略

小数加、减法(一)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了新的计算要求,并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加深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已具备与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关知识,较容易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当中。

1.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例1时,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去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若干数学问题。
2.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在例1和“试一试”里,学生经历了两次小数加法计算和两次小数减法计算,初步知道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应该怎样算,还知道计算的结果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这些都是他们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算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1:28:07 | 只看该作者



小数加、减法(二)
教材第49~51页的内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按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

1.深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投影仪,课件。



1.笔算。
4.87+6.5=    5.23+9.36=    6.41-0.5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教师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订正。

2.复习。
少先队采集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2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8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草药?
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①竖式怎样写?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②得数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根据小数的性质,8.10末尾的“0”可以去掉。因为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师生小结。
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异同。
相同点: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不同点:整数加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法是小数点对齐。
4.拓展。
少先队采集草药,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8.15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2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草药?
引导学生把此题与上题比较,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两个小队采集草药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减法计算)
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列出横式:8.15-3.25=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的数位对齐。

1.被减数的百分位可以看作“0”的情况。(教师投影仪出示教材第49页的例2)
(1)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明、小丽和小芳到文具商店购买学习用具的例1,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那家文具商店,如图显示的是四种学习用具的价格。(课件显示:商品价格)
(2)提问。
大家仔细看四种商品的价格,谁能告诉我:一本笔记本比一支水彩笔贵多少元?
(3)讨论并计算。
让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引导他们说出应该用减法并列出横式:3.4-2.65=
然后指名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竖式算出答案,其他同学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检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百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最后集体统一在黑板上订正。
板书:3.4-2.65=0.75(元)

(4)思考小结。
教师紧接着提问:被减数的百分位为什么可以看作“0”?
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2.深入扩展。(教材第49页的“试一试”)
(1)引入内容。
教师:在刚才的例题中我们知道了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但实际问题中并不仅仅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还存在被减数的几个数位上同时没有数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减数的几个数位上同时没有数的情况。
(2)实例讲解。
教师出示课件,同时提问:还是刚才那个文具商店的四种商品,那么一支水彩笔比一支钢笔便宜多少元?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横式并用竖式算出答案。教师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检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是否对齐,尤其是被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最后集体统一在黑板上订正。
板书:8-2.65=5.35(元)

(3)思考小结。
教师紧接着提问:此题与例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被减数的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几?为什么?
同理,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的十分位和百分位上同时没有数时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直接把这两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此题与例2的相同之处是被减数的百分位上都没有数,可以看作“0”来计算,不同之处在于此题中被减数的十分位上也没有数,且同样可以添“0”后计算,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注意,在生活中也多留意观察。
3.归纳总结。
师生一起讨论总结。
在小数的减法中,当被减数的小数点后面的数位上没有数时,均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直接把小数点后面的数位看作“0”来计算。

1.练一练。

2.用竖式计算。
3.45-1.59    5.3-1.79    9.26-4.8    6.3-2.96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3元4角6分-1元5角
=(  )元-(  )元
=(  )元   
6千米5米-3千米800米
=(  )千米-(  )千米
=(  )千米
4.比16.4少2.75的数是多少?
5.甲数是3.68,比乙数多0.728,求乙数。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0.199 9.48 11.74
2.竖式略 1.86 3.51 4.46 3.34
3.
3元4角6分-1元5角
=(3.46)元-(1.5)元
=(1.96)元  
6千米5米-3千米800米
=(6.005)千米-(3.8)千米
=(2.205)千米
4. 16.4-2.75=13.65
5. 3.68-0.728=2.952
教材习题
教材第49页“练一练”(下)
4.26 0.31 4.4 0.72 竖式略
教材第50页“练习八”
1. 1 0.4 9.4 1.2 5 0.4
2. 11.02 2.13 4.86 13
3. (1)0.55+1.55=2.1(千米) (2)1.55-0.55=1(千米)
(3)1.55+0.55+2.15=4.25(千米) 提问题略
4.

5. 28 2.6 5 0.63 19.4 2.86 验算略
6. 6-1.65=4.35(米)
7. 0.33 3.2 4.8 0.3 0.5 6
8. 3.3 21.5 0.32 10.1
9. (1)1.3-0.05=1.25(米) (2)1.3-1.15=0.15(米)
10. (1)39.1-37.7=1.4(℃) (2)39.1-38.3=0.8(℃) (3)38.6-37.7=0.9(℃)
11. (1)38.5-22.8=15.7(元) 15-10.5=4.5(元)
(2)10.5+22.8=33.3(元) 40-33.3=6.7(元)
提问题略
12. 3.96+0.98=4.94(公顷) 3.96+4.94=8.9(公顷)
思考题
5.1-2.76+5.1=7.44

小数加、减法(二)


在小数的减法中,当被减数的小数点后面的数位上没有数时,均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直接把小数点后面的数位看作“0”来计算。



任何成功的教学都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情况,只有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才是有生命活力的。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能计算不需要在小数末尾添0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后进行教学的,指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活动中发现,在练习中巩固。

1.在生活中学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是计算课的关键。因此这节课学习材料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为切入口,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购物图,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新的计算需求,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
2.把握教学起点,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构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具有相当的知识基础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练习部分,分层次进行练习,有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挑战难度的,有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有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0 21: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