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5:3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结合学校课程规划整体方案,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课程共同开发的原则,经过会议讨论研究,制定我校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规划的基础:

    “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学校为主体,由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

    我校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交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和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学校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校本课程规划总体目标: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三)校本课程结构与门类

《古诗背诵》、《影视欣赏》、《剪纸贴画》、《粘土小制作》、《趣味数学》这五门课程,以营造多彩课堂为着眼,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目标。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开发成为校本课程,更有利于保持特色发展,培养学生艺术修养。

(四)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实施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予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导处负责。学校以教育科研为载体,通过承担科研课题,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进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由该学科任课教师担任,或由该学科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担任。校本课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五)校本课程评价办法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地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六)保障措施

1.建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要求学校具有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学校要具备广泛而通畅的交流。

2.加强学习 提高认识。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的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文件,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的理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3.提供经费保证

为了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1) 提供经费聘请专家指导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2)提供经费组织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

(3)提供经费,购买大量书籍,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

(4)对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编写,实验的教师给与补贴奖励。

4.教师的工作时间与专业技能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是教师群体,因此,进行课程开发首先需要教师有时间可以支配,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课程开发的技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7 06: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