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6|回复: 1

教研小论文 研究性阅读的探究具体做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3 08: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究性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阅读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主题,通过对言语的感悟、理解、表达与交流,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研读的过程中逐步的掌握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文本的研读领会文本的内涵,也就是常说的:以教师的读代替教师的讲,以学生的读代替教师的讲,以学生的读代替学生的学。

具体做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质疑提问、自学感悟、评议内化、拓展升华。

1.质疑提问。

研究性阅读的实施,关键是选择好质疑提问的切入点,即阅读的探讨点。教师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在教学中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快速把学生带入到文本情景当中。同时,唤起学生参与研究性阅读的主体意识。这一阶段,教师往往需要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最初需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感悟语言文字打好基础。

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桥》时,教师首先出示歌曲视频《为了谁》,通过满怀深情的歌曲,惊心动魄的画面,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走进洪水,走进英雄人物。听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为揭示老汉的优秀品质奠定基础。初步感知后,质疑提问:“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呢?划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批注你的感受。”

又如《七律·长征》一课,教师抓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并根据这句诗首联在诗中的总起作用提问质疑:“红军为什么把经历万水千山当做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呢?”以此作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研读全诗。通过研究性阅读,学生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自学感悟。

在确定探究主题以后,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圈画、批注、赏评、质疑、查找、讨论等进行研读并解决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一些方法指导和思路点拨,不失时机地发现和发扬学生的创意与其它闪光点。特别是要鼓励学生自我感悟和学会质疑,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及片断进行自悟,发表自己的感想及收获。

3.评议内化。

自学后,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进行感悟,通过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让学生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中逐步的掌握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学习方法,并使感悟内化,加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一是由小组交流形式出现,可以是情感的交流,结论的互查,也可以是自研空缺的互补,疑难问题的切磋,采用互帮互学的方法进一步达到“内化”的目的。教师则有重点地参与小组活动,相机调整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间的议论能朝着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同时,教师应捕捉学生普遍性的疑点进一步发掘文中具有较高思维、情趣等价值的问题,为导评点拨作好准备。二是直接以个体自述成果的形式出现,教师的职能则是:(1)导评,即教师充分根据学生的研究反馈,作精而简的疏导和点评,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自我教育能力。(2)点拨,即教师有选择地接过学生的研究成果,自然、灵活地作补充或深化性的训练。

如《两小儿辩日》时,学生自学后交流“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然后学生抓住两小儿辩论的句子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得到感悟。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再读课文,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拓展升华

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在研究性阅读教学评议反馈中,教师根据课文中的言语特色,要求学生进一步欣赏、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展示学生的多元化感悟,创造性地解决课内课外学习和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反馈迁移中检验研读的成果,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强度,提高学生的以读促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学习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最后教师为了检验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情况,出示毛泽东的另一首七律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比较“这首诗和《七律·长征》这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检验学生掌握朗读诗歌的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3 08: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博客 爱吃好吃的小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21: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