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毫米》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1:2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课 认识毫米
教学内容
计较办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知道长度单位毫米,知道毫米的字母表示方法:知道1毫米有多长,建立正确表象。弄清cm或mm的进率,知道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体验活动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毫米有多长,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引导学生建立1毫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准备
课件、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练习本、一摞纸。
教学过程
―、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自己的橡皮的长、宽、厚。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自己的橡皮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地估计橡皮的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向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分组测量橡皮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橡皮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橡皮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 时,会涉及“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 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2厘米,还差两小格。”“橡皮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 替代﹚边演示测量橡皮的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 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 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 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 毫米的物品。”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 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10: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