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人父母的修炼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15 08:0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许是自己身为准妈妈的原因,对即将进入的新阶段有些许期待同时也伴随着不安,所以最近尤其偏爱教养类的书籍,希望从书中得到一些教育的安全感。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不管教的勇气》,在当代教育热度不下的大环境下,“陪读妈妈”、“虎妈”等这样的称呼层出不穷。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会带来很多即时效果,但是在这种教育下面的孩子呢?他们感受如何?

这本书是由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所著,他属于阿德勒“正面管教”派系,这让我增加了读进去的欲望。开篇提出“教育的目标是自立”,而自立的三大条件是:能够独立做出选择;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摆脱自我中心主义。这其实非常符合现代倡导素质教育的呼声。读完这本书我对书中的几个理念产生了共鸣。

批评与表扬

在此之前,无论是我所处的教育行业还是家庭环境都无疑认为“表扬”会带来很多正面教育效果,所以“赏识教育”变成一阵旋风裹挟了每个人的内心。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我“努力的表扬”却遭遇了不少的困惑。长期的赏识教育,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和免疫,没有表扬就不去认真做,对表扬的期待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精神还有物质,这无疑覆盖了做事情本身带来的意义和趣味;表扬对于不同阶段和性格的孩子带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让开朗的孩子“飘起来”,模糊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甚至为了表扬而迎合大人们的标准和喜好,成为人人称赞的“好孩子”。岸见一郎提出了很大胆的口号“不表扬也不批评的教养法”,书中提到一个场景,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乘坐地铁,坐地铁前妈妈再三叮嘱孩子公共场合不可以喧闹,孩子出乎意料的遵守了这一要求,很安静。到这里,我想大多数妈妈都会在下车后的第一时间对孩子好好表扬一番,但是这位妈妈却说“谢谢你,孩子”。我们深思,对于本该遵守的公共秩序或礼仪,我们加以表扬反而会误导孩子,一句“谢谢”会让孩子体会到社会感和主人翁意识。无论是柔和的表扬还是残酷的批评都不是平等对待孩子的方法,它们更像是上级对下级,无法实现亲子之间的平等对话。

干涉与引导

中国大部分的父母都属于“控制性父母”,一眼看不见孩子就心慌,唠叨和训斥充斥着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时好时坏。教育分寸的拿捏的确很难,这致使很多父母打着“善意引导”的旗号,实则做着“霸权干涉”的事情,我想这也是中国盛产“乖孩子”,却少有世界级顶尖人才的原因。本书提出“父母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孩子的失败由自己负责”,我认为这是父母把孩子当成年人去尊重的第一步。当然,未成年的孩子会让父母有很多担心,毕竟成长只有一次。在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大人们对孩子犯错的态度,为了防止孩子犯错会以各种方式控制和干涉,但同时,您也剥夺了他们经历自己人生的权力。

学习和勇气

中国社会的竞争残酷性不言而喻,这导致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无疑是关键的一步,从书中我得到3个锦囊:一、学习是孩子自己须解决的问题;二、与孩子平等交流,不要开口只谈学习;三、引导孩子承担学习之外的事情,比如合作。另外关于“勇气”的话题,书里也有很好的启示。自信源于勇气,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行为,缺点就像黑暗,投以光明便会消失,所以要多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接纳孩子的真实面让孩子获得安心感,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别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应该帮助他们做自己的判断。

《不管教的勇气》并非真正的不管教,而是对父母这一职位提出了辩证的要求,营造“沟通、尊重、分寸感”的家庭教育环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6 17: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