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0|回复: 0

2020教师招考备考资料划重点考点(绝对干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3 18: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  :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    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e 、教育技术现代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



二、教育学的发展

1、 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a苏格拉底【产婆术】

b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c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A、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选择)

         C、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

              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

               c.当代教育学发展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专题二 小学教育

一、 义务教育

1、 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书上有案例分析)



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选择)



二、 小学教育目的

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

        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



2、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

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核心】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新是教育的灵魂)



(素质教育出案例分析、多选)



专题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 个体身心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选择题,看书上,要区分他们几个,其中常出“揠苗助长”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言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

                           【斯特恩<德国>】

(内发和外铄论比较重要,看好都有谁,常出多选)



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可能性】

   环境【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选择:出个案例,问你是受什么因素影响,一般都是区分遗传和环境)



二、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1、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a.观察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e.情感 f.自我意识

2、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a、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b、学习动机——老师父母的夸奖

  c、对学习形式的兴趣甚于学习内容

  d、对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专题四 学生与教师

一、 学生

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1、学生的本质属性  

        a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b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

(案例分析、简答)

2.学生的本质特征:

a、发展性b、有潜能 c、差异性d、主动性e、独立性



3、 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 学生的合法权利与义务

权利:(1)生存权;(2)受教育权;(3)人身权。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机构的管理制度。



二、 教师

1、教师职业特点    1、传道授业者

                      2、知心者

                      3、管理者

                      4、协调者

                      5、研究者

(简答)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1.教学活动

2.从事科研

3.指导学生学习,评定学生成绩

4.按时获取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带薪休假

5.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以及建议

6.参与进修或其他培训



义务:1、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开展有益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2)教育专业素养;

   (3)综合能力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3)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4)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新型师生关系

1、内涵

  教育关系: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道德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要求与意义  

  要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意义: 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教育价值;

              有助于改善师生的学校生活状态;

              有助于师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



3、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要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7: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