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2|回复: 0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交流 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8 0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那么,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那就是“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对祖国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听与读的训练,重在培养理解能力,而说与写的训练,重在培养运用能力。四项能力同等重要,不能代替,不可偏颇,然而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以求得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全面和和高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听说读写全面能力提高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一边钻研教学理论,一边用于教学实践,努力在实际教学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尝试和摸索的做法是: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说写为目的,分层递进,辐射发展,培养素质。
    一、以听为基础,读为中心,训练语感,感悟语文
    听与读都具备理解的功能。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其基本途径就是加强听与读的训练。而正确的理解来自对语言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因此,在进行听,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珍视独特感悟,丰富语言积累,以形式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达到感悟语文的目的。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中,我认为听的能力,是其它各种能力的基础,理应加强培养。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作为基础能力听、说、读、写是缺一不可的,重读写,轻听说是影响人的基本素质的。新的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社会发展来看,在未来的社会中,口头指令的传达,人和“机”的对话等,都将广泛存在。听人言语是人类生活的需要,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获取信息、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听语,它也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构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作为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听清、听懂,还会听记、听辨,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重构信息的能力。我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学生听清,听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能够转述老师及家长的话。同注意说者的语气、内涵,培养语感。为了有意培养听的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我举行各种听的训练活动,加以培养,如举行“道听途说”的游戏,让学生听同学的话,转述同学的话,看传到最后的结果,看是从谁开始传错的。学生在听语的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听这些人言语。在口语交际课上,要求学生在交际中听语,在听语中交际。如讨论怎样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先同桌交流,从对方的意见中汲取好的内容,修改自己的,然后选出一人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听后,选出一人在班组级交流,交流积极性高。从而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为其它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由于学生由低年级的识字,学词到高年级的谋段、学篇,到高年级后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读的能力。同时,读又是学生由认识到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关键一环。新课标注重读中感悟、体验、揣摩、探究、品味,这些都是学生主题心智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心理发展过程。而正是学生的这些智力操作,构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选定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文,体会语文的内涵。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孩子理所当然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在这个世界里生活,有着强烈的追求学习、接触客观世界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教师给他方法,然后自己探究未知的世界,了解知识的真谛,获得成功的快慰。为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我注重了学法的指导,给其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方面联系课本上有关的知识点、重点训练项目。如: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如何抓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如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给学生真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将自己的心和作者的心融在一起,从而读好文章。另一方面,在具体读的技巧上,教给学生如何诵读、默读、朗读,如在朗读指导时在实践中逐步教会学生确定重音、掌握速度,把握语调等一些基本方法。重音上,让学生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重读;语速上,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稍快,表示忧郁、抒情的重点句段读速要慢一些,整篇文章的朗读要有快有慢富有变化;语调上,让学生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高昂激动,响亮明快;表示悲壮凄凉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如此起点既低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平常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摸索,文章的“味”读出来了,初步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读书的兴趣更浓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懂课文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告诉知识,而是伴随着学生的探究与体验,对材料有着深深的感悟,所以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远比教师的传授丰富的多、深刻的多。我认为这正符合新“课标”对语文重感悟,不求甚解,重自读、强调读中渗情、理解,重合作,强调多项互补的要求。
读中感悟、读中激趣,学生积极性高,愿学乐学。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课间、课上班级不时地响起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师生共同铺平了走向提高素质的道路。
    二、以说、写为目的,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实践语文
    说与写是一种运用能力。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读写结合就是一种迁移、一种运用。而这种运用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加强读写结合的同时,还必须将读说结合起来。
语文素养中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而读又是说写的奠基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能说出题课文的大意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体验,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等。学习课文的语言范例,让学生在读中学会说话,在读中培养说的能力。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读的对象的选择我要求:由学过的课文——未学过的课文——课外优秀文章——自己写的习作的过渡,达到以读来带动写的效果。古人认为:要写好文章,“唯勤读书而多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方面通过朗读及摧摩,理解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在作文方法、方向上给已以指导。另外,朗读活动及其成功过程中的体验和辅助开展的诸如“沸水活”、“脑筋急转弯”、“听瓶子”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随时观察,不但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又解决了学生写作的素材,扫除了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使读写相得益彰。在读中鼓励朗读自己的作品,进行一周一次的自己习作朗诵赛,促进了学生写的欲望。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总爱把老师的表扬作为进步的动力。所以,在对读的文章评价时,不吝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即使是一孔之见,也给予鼓励的肯定,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对其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多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如:“这段话是否可以这样改……、”“如果再……那就更好了”等让学生从那商量和亲切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和勉励,从而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主动去探求新知。
   在文章评析的形式上,注重多样化,注重由师评到生评的过渡,可谓在读中获知,在读中激趣,在读中提高自改能力,在读中锻炼了说的能力,在评析时,针对涌现出的进步大和优秀文章,自编班级优秀作文集,使学生有追求成就的愿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以活动为主线,内外沟通,发展个性,体现语文
    如果说加强听说读写的密切联系,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体现的是“语文整体教学观”的话,那么,加强语文与社会的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的渗透,积极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个性、提高素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基本功已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就需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而活动可使学生展示各方面才学,获得成功,使许多无形的希望变为成功的现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语文素质提高的全过程,举力了多次朗读比赛,并及时反馈,给予正确评价,当堂全员肯定领奖,并因人而异,由低到高,使班级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竟技的局面。
   另外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对未来人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国外的一位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的社会中,新的知识增长速度将十分迅速,如果不会学习,不能自己独立地学会新知识,原有的知识就会远远不够用,那就等于是“文盲”了,只有会学习,主动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在活动中,一方面学生由于获得成功,积极性高涨,主动投入。另一方面在“我要读好,我要写好,我要成功”的思想支配下,自己加压,就自觉地进一步研究方法,主动认真地辨字正音,揣摩词句的感情和内涵,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主动地字斟句酌字写好每一篇文章,从而形成学生自发的内调式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总结的学习新识,探求真理,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达到全面辐射,带动学生语文整体能力提高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面向全体,使受教育者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良性循环为目标,注重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在教学、生活中体现语文。
    分层递进体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上的分层递进,学生认识领域及知识迁移的分层递进,和评价的分层肯定,促使学生水平上的分层递进,进而形成整体水平的递进提高。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体现阶梯性、渐进性,使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使学优生学有新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成效,使语文在生活中得到体现。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特别是以激发自信,激发学习积极性,注意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注重和家长密切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校家联谊等形式,在素质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孩子出路观上形成共识,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素质教育的家庭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家里博览群书,与家长交流、交谈,培养读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一些演讲赛、读书比赛等。在具体要求上,给学生创造跳一下就可摘到果实的机会,激发兴趣,使学生无论在家庭拟或是社会在学校,始终处于成功的氛围,畅步于成功的天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语文教学只有注重落实听说读写各项任务,善于抓住听说读写的连接点,才能使语文能力全面提高,才能实现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规律、方法,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求异,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写。为学生能够成为21世纪成功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9: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