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中见深——《在柏林》赏析及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1 11:4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赏析一]

误打误撞地走进美国文学的殿堂,实非所料会意外地收获佳作一篇。说实在的我从前曾浅薄地认为,美国是文化的沙漠,好作家只是凤毛麟角的有限的几个——马克吐温、海明威、杰克"伦敦、福克纳、亨利"米勒,然而在看了这篇不足370个字的短篇小说《在柏林》时,我深深地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

小说的情节从平静开始,只有一列普通的火车“轰隆、轰隆”单调地离开车站,没有喧闹嘈杂的站台,没有依依惜别的人群,没有一个健壮的男子,没有热闹的话题;有的是老弱妇孺,有的是一个失去心爱的孩子的疯妇,有的是等待命运的不公再次降临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有的是还未经受战争洗礼的姑娘,有的是强压愤怒的老头;他们在这沉闷的车厢中,在疯妇人的“一、二、三”中对战争进行了控诉,使车厢在一片死寂中驶向远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1 11:44:26 | 只看该作者
作家奥莱尔避开了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血腥的战场,独具匠心地从战争的后方截取了一个令人刻肌刻骨的场景,使得今日享受太平的人们心有余悸,认识到战争在剥夺人生命的同时也无情的将人们的灵魂摧毁。我们无法接受带着必死信念的老兵的结局,即使从战火中走出来,我想他也永远无法从战争的阴影下逃走。战争给人的伤害是致命性的,试想一个把希望留在昨天的人会是什么样子,我实在不忍想下去了。

小说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烈的效果完全得力于作者在情节上的巧妙构思即“悬置紧张法”的运用恰如其分。小说一开始就写出不合逻辑的一个场景“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什么呢?男人们都去哪里了?这是故事的“第一波”。那么我们看到的女人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里又是一个意外,“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不停地“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使得妇人变得神智不清呢?她又要被送去何方?故事的“第二波”又呈现了出来。这一切都得有个答案,这时作者适时地让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来寻找答案,她们“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笑声给了死寂车厢一丝的松动,很快得她们的无理举止被“老头”制止了,“第三波”还是没有将答案明朗化。“‘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故事的发展到了最高潮,矛盾被完全激化了。好了到了答案公布的时刻,“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忍无可忍地站起来道出了意料之外的答案,“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可以说这是小小说中情节设置的上乘之作,一切都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另外,在人物的刻画上,数量极少而俭约的细节将人物的个性表露无疑。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的隐忍,重复数着“一、二、三”的神志不清的体弱多病的老妇人的脆弱,那指手画脚、傻笑的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的稚嫩,还有一个制止小姑娘的老头的善良。每个笔力所及的人物都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生动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在人物对话上,文中唯一的对话是谜底,它一语中的地道破了事实的真相。这句话就象一块从陡峭的山崖上突然降落的巨石,在惊叹之余将人们拉入到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之中——战争的发起者必须向所有受到伤害的人民谢罪,必须防止这种人间惨剧不再历史性地上演。

无疑《在柏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是成功的,但这一切的完成只用了360多个字,可以说作者在文字的选取上“找到了那最适合的一个字,一个词”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

以上的几个方面使《在柏林》的奥莱尔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美国文坛微型小说的巨擘。

[赏析二]

美国作家奥莱尔,仅仅用不足400

字写成的小小说《在柏林》,文章短小精悍,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其震撼力和冲击力足以使任何残酷的战争电影逊色,文字的灵魂已经超过了动作的画面。作者的笔写出了战争的血和泪,其写作的思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开始的伏笔使读者迷惘,后来的结局令读者心头一震,足以表现出文学的绝妙。

文章的开头就说到“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列火车中竟然找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后来提到的战争的残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故事在体弱多病的老妇人的重复的“

一,二,三……”

中开始,很容易判断出这个老夫人是个精神上有点问题的人,在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的笑声中引来了老头的狠狠的目光,两个可爱的小姑娘不懂得什么而对老妇人的话语作出了很平常的反应,但是老头为什么要和这两的小姑娘计较呢?这为下文作了铺垫,这使读者有很思考的空间,在全文中有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小姑娘再次笑的时候,导出了文章的高潮,可以看出开始老夫人说数的“

一,二,三……”

原来就是她的三个儿子,老兵的话更加反映了战争的危害遍及无数家庭,轻的人死了,老的继续打仗,被战争的残酷弄得神志不清的老妇人也没人照顾,但是战争还得继续,老的死了呢?轮到什么人去了?车厢里的静是人民对战争的反思还是对老兵的遭遇的同情?

生命是一种奇迹。茫茫宇宙中,据说只有这个蓝色的地球才有,但是战争的铁蹄无情的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在战争中人类呐喊了数千,但是仍然有一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好战者带着善良的面具呼唤着要统治世界,他们相信绝对的弱肉强食,对上天赋予人们的生命无情的夺走,他们不要血和泪换来的和平,他们只要从战争中让对手屈服。

在读完这篇小小说后没人不在强烈要求和平,这已经达到了小小说的目的,这也说明了作家超群智慧的演绎并不比大声的呐喊和有动作的画面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1 11:44:36 | 只看该作者
[读后感]

《在柏林》一文主要记叙了:一位战时后备役老兵和他身体虚弱的妻子在火车上,妻子在不停地大声数着:“一、二、三。”别人以为是神经病。后来老兵解释道:“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通过这一个小片段,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感受到了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战争使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毁灭。

我们在如此和平的年代里,应该为幸福生活而高兴。应该在这样的年代里努力学习,报答那些为美好生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我们要提倡和平,反对战争,让蓝天充满欢乐的笑声,让大地充满新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家园和谐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5 15: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