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58|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科学课外阅读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0:4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低碳生活50例
辽宁 白晓民
1、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



3、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



5、不用塑料袋,一只塑料袋5毛钱,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钱的50倍;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7、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



8、想避开车来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一不担心油价涨,二不担心体重涨;



9、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



10、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



11、请相信,痴迷皮草那不过是一种反祖冲动;



12、可以这么认为,气候变暖一部分是出于对过度使用空调取暖的报复;



13、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馆里展出中国生产的鱼翅罐头,还会有这么好的食欲吃鱼翅捞饭么;



15、未必红木和真皮才能体现居家品味;建议使用竹制家具,因为竹子比树木长得快;



16、其实利用太阳能这种环保能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尽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过量肉食至少伤害三个对象:动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礼仪式不是你憋足28年劲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积累的PK。如今简约、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认为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盘碗洗得更干净,那只是心理作用;



20、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衣服攒够一桶再洗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节约水电;



21、把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养到学龄前,花费确实不少,部分玩具、衣物、书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车的队伍太长,还是先熄了火,安心等会儿吧;



24、等期检查轮胎气压,气量过低或过足都会增加油耗;



25、定期清洗空调,不仅为了健康,还可以省不少电;



26、一般的车用93#油就够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废油,还伤发动机;



27、跟老公交司机学习如何省油:少用急刹,把油门松了,靠惯性滑过去;



28、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个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洁癖也不用这么夸张;



29、科学地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好再送进冰箱;热汽不仅增加冰箱做功,还会结霜,双重费电;



30、其实空调外机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设计的,给它穿外套,只会降低散热效果,当然费电;



31、洗衣粉出泡多少与洗净能力之间无必然联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几次,省水省电省时间;



32、洗衣机开强档比开弱档更省电,还能延长机器寿命;



33、电视机在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10%左右,这笔帐算起来还真不太小;



34、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



35、如果热水用得多,不妨让热水器始终通电保湿,因为保湿一天所用的电,比一箱凉水烧到相同温度还要低;



36、洗干净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



37、可以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8、建立节省档案,把每月消耗的水电煤气也记记账,做到心中有数;



39、买电器看节能指标,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方法了;



40、实验证明,中火烧水最省气;



41、10年前乱丢电池还可以能是无知,现在就完全是不负责任了;



42、随身常备筷子或勺子,已经是环保人士的一种标签;



43、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



44、开短会也是一种节约-照明、空调、音响等等;



45、没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费电的;



46、非必要的话,尽量买本地、当季产品,运输和包装常常比生产更耗能;



47、植树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排多少,吸多少;



48、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优雅、耐穿;



49、烘干真的很必要吗?还是多让你的衣服晒晒太阳吧;



50、美国有统计表明:离婚之后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比离婚前高出42%-61%,让我们用婚姻保护地球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0:42:35 | 只看该作者
有关雨、雪、露、霜的气象谚语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都是大气中的水态变化,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以下简介一部分与之有关的气象谚语。



※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 晏雨不晴。(同上)



※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江苏无锡)



※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 夜晴无好天。(河北)



※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广西郁林)



※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湖南)



※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田家五行》论雨)



※ 落滴起泡定阵雨。(江苏常州)



※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 雨洒中,一场空。(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久热而不下雨。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 雨洒尘,饿死人。(河北)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 霜前冷,雪后寒。(江苏镇江)



※ 落雪勿冷,融雪冷。(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 旱天无露水,伏天无夜雨。(湖南)



露水是空中水汽接触了夜间过冷物面而凝成的水滴。有露水出现的天气,低空需要有足量的水汽。而在旱天,空中水汽必少,所以露水就无从发生了。



伏天的雨,主要是雷雨。下雷雨的基本条件是要地面很热,使空气发生强盛的对流运动。伏天在白天地面很热,适合于雷雨的发生;但是夜间地面较凉,就不可能发生对流,所以夜间不可能发生雷雨。但是在西南山地里,伏天也有夜雨的,这又是另一原因。



※ 霜重见晴天,雪多兆丰年。(山西太原)



※ 严霜兆晴天。(上海松江)



※ 冬有大雷是丰年。(江苏无锡)



※ 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丰。(同上)



※ 冬有三白是丰年。(同上)



※ 雪姐久留住,明年好谷收。(浙江、湖南、河南扶沟)



※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江苏苏州)



※ 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同上)



※ 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河南开封)



霜本来是晴天的产物,“霜重见晴天”是因果倒置的说法。雪不易传热,它积在地面,可使土中热力不易发散,增加土地的温度,对于来春植物的生长是很有益的。同时,土壤里的细菌因此得以繁殖,使许多有机质腐烂,杂草种子也一度发芽生长起来。到了融雪期间,大量的热又被吸去,温度过低,杂草和细菌又被冻死,这样倒反增加了植物的肥料,故雪多是丰年之兆。



※ 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江苏常熟)



※ 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同上)



冬季溶雪时期,气温很低。当雪未溶完时,若有一股冷空气南下,气温再度下降,使雪水成冰,就使地表面温度再度降低,杂草及昆虫都被冻死。



※ 雪落有晴天。(湖南)



※ 雪后易晴。(江苏常熟)



雪下在每次寒潮来临之时,也就是在冷锋上。这是在气旋的尾部,反气旋的前部。所以雪天之后,再来的是反气旋天气,于是天气转晴了。



※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河北沧县)



大雪节不冰冻,到惊蛰节不开解,这是那年寒潮来迟的缘故。



※ 露水起青天。(河北)



露和霜一样,同是晴天的产物,不过有露的天气温度比较高些罢了。



※ 春霜不出三日雨。(福建福州、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春季连续三天有霜,也就是连续三天晴天。福州纬度较低,春季的晴天,太阳光必定很强,白天温度连日增高,气压降低,使本地和四周之间的气压梯度增大。因此,也就发生了空气流动的现象,于是天气跟着变化,而要下雨了。



※ 霜后东风一日晴。(四川)



打霜之后,就吹东风,表示反气旋已过去,气旋将来临,所以晴天只有一日了。



※ 冬至无霜,石臼无糠。(江苏常州)



冬至无霜,就是冬天不冷。因为冬天不冷,于农作物有害,故年成不好,石臼里面也无米可打了。



※ 腊月里三白雨树挂,庄户人家说大话。(内蒙古呼和治特)



“三白”就是三次雪,“雨树技”就是雨淞,这都是天气严寒的结果。冬季天冷,故有利于农事。



※ 七阴八下九不睛,到了月初放光明。(天津)



二十七日明,二十八日雨,到二十九日不晴,就要到下月初才好天气。这表示着天气变化的日程。



※ 夹雨夹雪无休无歇。(《田家五行》论雨)



雨和雪,都是空中降水,但是它们降地之前所经历的过程不同。雪成时,温度必在零下。大多的雨,是雪下降到半空再融化成的。现在下雪又下雨,表示空中冷暖气流,激荡无常,因此,天气还是不得转晴的。



※ 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骤然下降的雨,不到天黑就完。因为下这种雨的云,是由于本地局部受热形成的,规模小,所以一阵雨后,云就散完了。



※ 春土(霾)不过三日雨,冬土不过三日霜。(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霾指由北方来的大风从内陆吹来的沙尘,所以有霾就表示有北方来的气流。在福建,春天的天气已经相当暖,南方的热带气流,从四月(阳历)始,已到福建的纬度。这时如有北风吹来,极易形成锋面而造成降水。冬天就不然,因为冬天北风极盛,南风极弱,根本无法到达我国海岸,所以北风一来,天气十分干冷而且睛朗有霜。



※ 雪打高山,霜打平地。(江苏无锡)



不论在高山还是在平地,雪和霜都会出现。在冬季阴天时,高山的气温一般低于平地,风速也较大,因而雪下到高山不易溶化,高山上的雪一般厚于平地。雪溶化时,自然是平地上的雪先溶化完。由于高山的海拔高于平地,太阳光首先照在高山上,又因霜量毕竞有限,所以高山的霜先消失掉。但是在山的背阳坡并不如此。因而有“雪打高山,霜打平地”的说法。



※ 一夜白露一场霜。(江苏无锡)



※ 晴夜成露,冻结成霜。(同上)



有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露和霜的生成原因是一致的,都是空气遇到较冷的表面使水汽凝结而成的,只不过是当时的气温不因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0:42:56 | 只看该作者

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趣闻】



我们都知道雨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是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下过奇怪的雨。



1.黄色的雨



在我国的兴安岭地区,每年5~6期间,会落下奇怪的“杏黄雨”。其实,那是松花粉染色的结果。因为这时期,正当松花盛开的季节,林海上空的黄色花粉和水气粘在一起,便成了"黄雨"。还有一种“杏黄雨”,是龙卷风把地上的黄泥浆卷到天空,与雨水混合到一起降落下来。



2.红色的雨



1608年,在法国一个小城中,曾降落一场十分可怕的"血雨"。深红色的雨点哗哗地落下来,大地染上血色。后来知道,这场"血雨"是由大西洋的庞大气旋从北非沙漠地带,把大量微红色和赭石色的尘土带入空中,并和雨点相混,一起落下来的缘故。



3.银币雨



1940年,在前苏联的一个小村庄里竟然下了一阵银币雨,村民们争相拾拣,认为是“上天的恩赐”,其实是暴雨把古代埋在地里的银币冲刷出来后,被一股旋风卷到村庄上空降落下来的。因为相似的原因还曾在其他地方下过青蛙雨、麦子雨、珍珠雨等等。



4.报时雨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土隆加贡,每天都要下两场非常准时的大雨:第一次是下午3点钟,第二次是下午5点半。人们把这种准时下的大雨,叫做"报时雨"。那些地处偏僻的山村小学,过去因没有钟,就以下雨作为学校作息时间:第一次是上学时间,第二次是放学时间。多少年来,大雨十分"遵守时间",从未发生过差错。



【链接】



我们上面讲到的奇怪的雨似乎很可怕,但是这个世界上真正可怕的雨是酸雨,我们国家酸雨最多的地方是贵阳,它到底有多可怕呢?



1.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刺激人的眼角膜和呼吸道黏膜,容易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还能诱发肺病。另一方面,它使农田土壤酸化后,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人类摄取后,中毒,得病。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



2.破坏文物



酸雨能使一些珍贵文物面目皆非。碑林文字模糊;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非;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学反应,酸碱中和,马上被腐蚀。



3.动物的天敌



酸雨降落到湖里会引起湖泊酸化,湖里的藻类减少、鱼类死亡、虾类甚至灭绝。酸雨引起的酸雾,还会使鸟类受到伤害。



4.破坏环境



酸雨会引起森林衰退、湖泊酸化、土壤贫瘠、粮菜减产、建筑物腐蚀……严重破坏着我们的家园。



什么是酸雨呢?我们能避免它的发生吗?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然后火力电厂燃煤数量日益猛增;接着石油大面积开采,用于工业和交通。遗憾地是,煤和石油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二氧化硫,加上燃烧产生的高温使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它们在高空中被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因此,要治理酸雨污染,首先要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也就是我们要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节省能源,少用一次性用品,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不了多久酸雨就会跟我们说再见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0:43:20 | 只看该作者

雷是一种大气现象,是由于大气中云和云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雷鸣。



当大气层中电荷不断地在云层集结。如果电荷量变得足够强大,就会发生闪电。当闪电横穿天空时,能很快使沿途的空气变热。变热了的空气迅速膨胀,猛烈地向四周冲击。这样就引起了巨大的声波,这种声波我们听起来就是雷声。



雷电最常见的是线形雷,危害最大,有时也能见到片形雷,个别也会出现爆炸的球形雷。在放电区域,电流会高达几百千安培、电压有数百万伏,破坏力十分巨大,如碰到树木或房屋则被击倒,碰到人畜会被电死或烧焦,造成灾祸。



我们在地面上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但闪电和雷声在天空是同时发生的,只是传到地面时,光快,声音慢,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趣闻】



科学史上著名的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富兰克林为了证明天电和人工电是相同的,他想到了孩子们玩的风筝,如果雷雨天在空中放风筝,天上雷电就会沿湿风筝线传下来。虽然这是非常危险的事,但为了真理他无所畏惧。



1752年7月的一天,暴风雨即将来临,天空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来到了野外。风筝是菱形的,用一块白色的大丝绸帕做成,这样容易让人看清楚。他还在风筝的十字形骨架上装上了金属丝用来吸电。风筝用麻绳牵引,当风筝穿入带有雷电的云层后。大约过了十分钟,突然一道闪电掠过,有一段风筝线的纤维直立起来,似乎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移动着。富兰克林把手靠近铜钥匙,顷刻间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惊叫起来:“威廉!我受到电击了!我们终于证明了,闪电就是电!”非常幸运,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微弱,富兰克林并没有受伤。



杰出的预言被证实了,闪电确实是一种放电现象,与室内电火花一样。雷电之谜揭开了!风筝实验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富兰克林的电学假说到此得到了证明和确认。



【链接】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当人遭受雷电击时,电流迅速通过人体,严重的可使心跳和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伤,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所以我们有必要懂得一些防雷击的方法:



①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的地方停留,也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屋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②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的雨伞,因为雨伞的伞尖电场强度比较集中,还要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应远离其它金属物体,避免金属导电而被雷电击中。不要在空旷地方打手机。要蹲下来,两脚并拢。



③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钓鱼。



④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时候,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击毁电器和伤人。



当发生雷击时,应想办法立即把被电击的人送往医院。



最后再提醒大家,如果遇到雷雨天气,应该最好躲进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有避雷针的建筑物里。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传入地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0:43:38 | 只看该作者

通常,人们把空气流动称为风。风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风在单位时间里移动的距离称为风速,单位是米/秒,风吹来的方向称为风向。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太阳的热,但地球上的各部位,受热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热一些,有的地方冷一些,热地方的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引起了空气的流动,这就形成了风。风有大有小,一般分为13级。



风级为0级时,叫无风,烟直着向上冒,海面平静。



风级为1级时,叫软风,树叶略有摇动,海面有微波,没有飞沫。



风级为2级时,叫轻风,面部感觉有风,海面有小波,波峰不碎。



风级为3级时,叫微风,旗子被风吹展开,海面有小波,波峰破裂。



风级为4级时,叫和风,尘土飞扬,有小浪起白沫。



风级为5级时,叫劲风,小树摇摆,起中浪。



风级为6级时,叫强风,电线有声,有大浪。



风级为7级时,叫疾风,步行困难,大浪峰破,白沫成条。



风级为8级时,叫大风,折毁树枝,浪高,浪花飞舞。



风级为9级时,叫烈风,房屋有损,浪峰倒卷。



风级为10级时,叫狂风,拔起小树,屋瓦被吹起,海浪翻滚咆哮有声。



风级为11级时,叫暴风,大树可被吹倒,波峰全是飞沫。



风级为12级时,叫飓风,摧毁极大,陆上少见,海浪滔天。



【趣闻】



你听说过海上放风筝吗?海上风力大、没有障碍物,许多国家的海军开展海上放风筝活动。海上放风筝也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他们把几只巨大的风筝放飞高空,可以牵引船只前进,制成“风筝式风帆船”。这些风筝由电脑控制,可以自动变形、自动调整方向和飞行高度。这种“风筝式风帆船”有许多优点:它产生的牵引力大、能减轻船只重量,利用不同高度的风力牵引船只前进。科学家将轻气球与风筝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制成“巨型航海风筝”,这种风筝里充满了氦气,自动升空后,能牵引船只前进。它也由精密电脑控制,减轻船体重量的作用更加明显。这些实验都已获得成功,并曾多次横渡英吉利海峡。



科学家还设计出一种海上救险风筝,这是一种色彩鲜艳的风筝,船只在海上遇险后,在救生艇上,人们可以放飞这种风筝,它可使救援人员远远地就能发现遇险人员。



【链接】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可达零下80摄氏度。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



风能杀人,有那么严重吗?你也许会提出同样的疑问。寒冷的南极冰盖就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在制造着冷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的高原,一旦沉重的冷空气沿着南极高原向四周俯冲下来,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场可怕的风暴就来临了。这时,雪冰夹带着沙子滚滚而来,简直像一道瀑布,像一股的洪流,人在暴风中不过像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日本的一位考察队员就在暴风雪中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



那么,南极的风究竟有多大呢?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风,风速达到32.6米/秒,够大的了吧!可南极的狂风常常超过12级风。风速常达到55.6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83.3米/秒!



风是一种能量,可以用风来发电,叫做风力发电。风力是一种自然能源,也是一种干净的能源,并且是可以再生的能源。我国内蒙古是风力发电厂最多的省区,新疆达坂城有我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厂。2008年北京奥运用电,20%来自风力发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0:43:56 | 只看该作者
气象灾害及减灾防灾
  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台风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10级以上大风就能拔树倒屋,而台风伴有12级或以上的强风,具有可怕的摧毁力。历史上的台风灾害很多,如2005年美国南部飓风造成新奥尔良市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监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台风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对防止和减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当台风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视台风的动向。各气象台根据所得到的资料,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台风警报或紧急警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为公众服务,同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发布台风预警或警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洪涝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常通称为洪涝灾害。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发生,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防洪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干旱  干旱是指特定区域长期无雨或少雨、气温高、湿度小、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使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造成减产或绝收的自然现象。干旱不仅使农业和林业生产受损,也给航运、发电、工业和生活用水带来威胁,还有可能诱发火灾、虫灾、疾病和沙漠化等一系列次生灾害过程。干旱是一种时间上渐进式、效果上累加式的灾害,其危害程度随着过程的延长时间而增长;干旱又是一种空间上广延型的灾害,其影响的地域范围远比其他多数灾害来的要广;加上干旱的发生频率比一般灾害要频繁的多,故其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程度在所有自然灾害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干旱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寒潮  由强大的冷空气活动造成的剧烈降温、霜冻、大风、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称为寒潮。我国中央气象台规定,由于冷空气侵入,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温度降至5℃以下,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但实际上,在南方有时降温幅度没达到这个标准,也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危害。为此,国家气象局对上述标准又作了一些补充规定: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4℃(春秋季则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4℃),陆上三个大区有5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7级以上大风,作为寒潮警报的标准。如果上述地区48小时内降温14℃以上,其余同上,则作为强寒潮警报标准。寒潮主要出现在11月~4月之间,秋末、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当强大冷性反气旋影响我国淮河以北时,因空气较干燥很少有降水现象发生;但移至淮河以南暖空气活跃、水汽含量较多的湿润地区时,会带来雨雪天气;而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和内蒙古等地区会带来沙暴天气。如1988年3月中旬的一次寒潮给江苏以南地区带来的降雪过程,缓解了入冬以来的旱情;1993年5月5日发生在河西走廊金昌市的沙暴,使一些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霜冻和人畜伤亡事件。

  就目前来说,对寒潮仍无有效的防御方法。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0:44:12 | 只看该作者
与云有关的气象谚语
  气象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反映天气变化的语句。其中,与云有关的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钩钩云是一种钩状卷云,多出现在低气压前方。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无数白色云片并排成行,状如鱼鳞,这种云称卷积云。它往往是由于高层空气不稳定形成的,常出现在低气压前方。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晕是日、月光穿过由冰晶结成的卷层云时,光线发生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光环。卷层云多产生在低气压前方。

  “乌云接日头,天旱不发愁”  在我国北方天气系统都是自西向东移动。当日落时,西方升起乌云,表明阴雨天气系统正向本地移来,有可能降水。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日落时,西方虽有乌云,但下部已脱空,露出晴天,说明乌云天气系统正在消散,其后将是一个晴好天气。

  “扫帚云,泡死人”  因空气对流旺盛而形成的积雨云,其白色顶部像一把倒插着的扫帚。这种云中,冰晶与水珠同时存在,水滴增长很快,并伴有雷鸣电闪。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拦腰的云,一般都是由于夜间冷却生成的地方性云。云层不厚,当太阳升高后,云也就消散了,所以“云拦腰”未来是晴天。

  “乌头风,白头雨”  “乌头”与“白头”是指两种云的云顶颜色来说的。“乌头”是浓积云的一种,“白头”是积雨云的一种。这两种云常在夏天出现。“乌头”云,云底平,顶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阳光,使云底和云顶显得浓黑。“白头”云顶部凸起,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垂直发展很快,云越来越伸高,云顶扩散,发展非常旺盛,不久就占据了大部分天空,云顶是冰晶结构,所以呈白色。这两种云比较,“乌头”云不如“白头”云发展旺盛,因此一般下雨不大或不下雨,只刮一阵风,所以叫“乌头风”。但如果“乌头”云发展旺盛,逐渐变成“白头”云,便造成较强烈的雷雨,所以叫“白头雨”。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夏天,烈日当空,地面受到强烈的日光照射,使局部地区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并夹带大量的水汽上升,水汽升到天空变冷便凝结成云。这种云叫做地方性的对流云,它的范围不大,又是移动的。对流发展旺盛,便形成带电的雷雨云。这种云在远处打雷下雨,我们就只能听到雷声。在近处也只下场阵雨,一下子过去,雨过天晴,所以“有雨不多”。也称“未雨先雷,有雨不大”。

  另外还有:“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云绞云 雨淋淋”、 “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5 10: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