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窦桂梅:什么是有效的“小组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8 14: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组讨论”的形式,很多老师都用过。但哪种是有效的“小组讨论”呢?小编今天请来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博士为大家解疑释惑。窦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在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研究中,提出并倡导的小学语文主题课程研究与实践,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总之,在课堂教学方面,窦老师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专家。我们还是先睹为快吧:)  
  “小组讨论”背后都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质疑不同观点,以及在合作中如何提供应有的信息,如何评价团队的互助等。可以说,“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兴起,是一件好事情。

  经常能在课堂上看到“小组讨论”的形式。当然,有些流于形式,有些派上了用场。

  “累”一点的课,也就是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教师进行了点拨的课,在大多听课的眼里是“预设”过于严重,学生主体发挥不够。然而,学生在课堂特别活跃,老师说得很少的课,比如《理想的风筝》,老师们就认为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于是进行评课研讨的时候,有老师就认为前者的课,教师“牵”的痕迹太浓,压抑了学生的主体。

  到底怎么才是“牵”?是顺着学生没完没了“跑野马”,还是必须拽回应有的轨道?是随随便便散谈漫议到底,还是删繁就简告诉学生必须明白的理儿?是学生停留同一水平的泛泛而谈,还是在此基础上教师的“点睛”和转化?

  在很多热闹的课上,学生畅所欲言,看似尊重学生,但他们的能力其实没得提升,他们只是把原来自己肚子里有的东西展示给大家。有时候他们不愿意说,但是老师要求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只好“没话找话”。

  《麻雀》一课里。老麻雀和猎狗的对阵场面是相当惊险的。可有的老师却定格处理,进行理性的分析。这位老师要求是——自学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老麻雀动作与神态的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然后把自己感悟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从学生不紧不慢地平平静静地表达中,我感到,老麻雀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变成了学生旁观者的“无所谓”的评说和评价——多么令人痛惜。

  在《珍珠鸟》一课里。老师提出以下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边默读,边想象,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简单批注。然后练习用以下方式谈谈让你感动的地方——小组内一人读鸟的话,一人读“我”的话,体会鸟是怎么一点点缩短与“我”的距离的;展开想象,试着在文中添加小鸟的心理活动,然后相互配合,一人引读原文,一人补充想象。

  当学生开始汇报后,老师在一旁被“晾”了起来。你的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学生的表达。我发现,学生所说的特别“散”,东一句,西一句,尤其是想象,无边无际还缺乏深度。

  结果——发散下去,造成的就是“一个平面”。从学生内在的感受来说,根本没有进入一种“线性”的,或者螺旋式的“生成”中。因此,给你的感觉学生的发言就是平平,空空。最后根本没有升华到由于鸟和人彼此的信赖而创造的美好境界。

  难道这样的学习就能走进文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我想,教师为什么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是否可以抓两条线:一条暗线——从字里行间抓“我”的一贯态度,另一条明线——抓“鸟”的逐渐变化。最后然后教师一点点归结到结尾的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上?

  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整堂课的思想和行为的担当体。尤其是在小学,失去教师的作用是很可怕的事情……

  的确,无论对文本怎么处理,一定不要全盘推给学生,不然就破坏了文本的张力。如果老师因为自己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主体表现在时间和方式上的话,那么,我们语文将越来越肤浅。我们的语文就成了依赖学生情况下的“勾兑”。我们的语文,本来复杂的,却简单化了,本来简单的,却复杂了。尤其是,我们的教育国情——大班额的教学目的既是够得着的,也是能够提升的。我们的课堂不能让所有的人都能马上有效,我们的形式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我们的课堂必须应有高度——哪怕队伍是一群“羊”,跟着“豹”跑,“速度”是差不了的。

  说到底,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要看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是否有所收获。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交流的确很好,但,完全丢掉了教师的推波助澜和“指点江山”必将是肤浅和脆弱的。不妨借鉴文喆院长的建议——关于合作讨论,这个题目需要吗?有没有团体的氛围让其讨论起来?学生有没有能力进行讨论?你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吗?

  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的比方再恰当不过了——教师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这是真理。但教师的服务不等于端上一盘菜:“噢,学生您吃吧!”学生处于独立的主体,然处于学的地位;教师服务于学生,然处于教的位置,不是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07: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