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9|回复: 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知识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 22: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点
01
我会写
朝cháo(唐朝、朝代、朝前)
雾wù(大雾、迷雾、雾蒙蒙)
蒙méng(雾蒙蒙、空蒙、蒙蒙细雨)
鼻bí(鼻子、鼻腔、鼻孔)
总zǒng(总是、总结、汇总)
抖dǒu(抖动、发抖、精神抖擞)
露lù(露水、露珠、白露)
湿shī(湿气、湿地、湿淋淋)
吸xī(呼吸、吸烟、吸尘器)
猎liè(猎人、打猎、猎物)
翅chì(展翅、翅膀、插翅难逃)
膀bǎng(翅膀、肩膀、膀大腰圆)
重zhòng(沉重、重量、稳重)

02
我会认
黎lí(黎明、黎民、黎民百姓)
凝níng(凝视、凝神、凝结)
畅chàng(舒畅、畅谈、畅所欲言)
瞬shùn(一瞬间、转瞬、瞬息万变)

03
多音字
朝cháo (朝着)zhāo (朝夕)

04
近义词
喜欢一一喜爱  幽深一一幽静  舒畅一一舒服  
快活一一快乐  惊愕一一惊讶         
一瞬间一一 一刹那

05
反义词
喜欢一一讨厌 黎明一一黄昏
潮湿一一干燥 沉重一一轻松

06
理解词语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幽深 :(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
凝神静气:集中精神,静下心来。
兀立:直立。
热腾腾: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惊愕:吃惊而发愣。

07
句子解析
1.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作者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形象的表现出父亲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明父亲对树林和鸟十分熟悉,为下文做出铺垫。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父亲比作直立的树,形象表现出此时一动不动的父亲聚精会神的样子,与我的茫茫然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对鸟的喜爱。

08
问题归纳
1.文中关于“我”没有看到鸟飞、没有听到鸟叫、没有找到动着的叶子、更没有闻到鸟味的几处描写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这几处描写是表现我通过自己的观察来验证父亲说的话的反应,我的一无所获衬托出父亲对鸟的了解、熟悉,表明这是父亲经常的、仔细地观察鸟的经验积累,深切真实地体现出父亲对鸟的热爱。

2.“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两句话中的“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前面一个是父亲听到鸟的歌唱时说的,表明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后一个是我对父亲的赞扬,赞扬父亲深深地爱鸟情怀。

3.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
没有风叶子却在动,说明树上有动物。鼻子闻到有鸟味,说明树上的动物是鸟,还很多。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1)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具体理由见上面的“问题概括”。
(2)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他知道树林里有很多鸟,知道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知道它们要歌唱了,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最危险的时刻。
(3)父亲很善于观察。他通过观察无风而动的树叶,通过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很多鸟。
(4)父亲热爱自然。父亲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丰富的自身体验,才能如此了解鸟的习性。这说明父亲喜欢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他的眼里,树林和鸟的快活就是他的快活。

09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概括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树林和歌唱的鸟。
第二部分(2-23):具体写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10
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表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爱歌唱的鸟的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11
教材课后习题
2.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同意前面四句对父亲的判断。因为“父亲热爱自然”,尤其是“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正因为“父亲很善于观察”,所以“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我不同意“父亲曾经是个猎人”的判断,因为父亲非常喜爱鸟,是不会伤害鸟儿的,所以说父亲不是猎人。

3.读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给你什么感受,然后选择一句抄下来。
第一句话中,透过“幽深的雾蒙蒙的”,我感受到黎明时雾气弥漫的这片树林十分安静,模模糊糊中感觉树林很大,树木茂密,充满神秘色彩。
第二句话中“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形象地表现出父亲一动不动、聚精会神的样子,让我感受到父亲对鸟的了解很深。
第三句话中“浓浓的苦苦的”,形象地描写出周围空气中弥漫的来自树林中的植物的气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20: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