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93|回复: 1

小学语文老师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1 00: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从听课的过程中感觉到,简单而枯燥、苍白而低效的阅读还大量存在,特别在小学低中段阅读教学中,多数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孩子们只是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根本没有深入到语言文字内部,既没有入情入境,更没有入脑入思。如何改变这种读而低效的状况,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内部中,在熏陶感染和积极思维中领悟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学习表达,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 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内容

说到这一点,大家会说,我们都做了,不就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吗,我想这只说对了一半。崔峦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里讲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感的培养,要提高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一自然段写到:“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使学生把“压”读重了,这显然是不够的,对于为什么把“压”读重,学生根本没有思考,所以他的朗读就没有在大脑中形成形象,也没有伴随思维,那么他的朗读就不是发自内心的,只是在语气上生硬模仿,低效的阅读就不可避免了。如果教师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整句话及生活中的感受来体会“压”一词的意思和感受,那么在朗读时,就会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形成铺天盖地而又厚重的乌云的形象,沉沉而又压抑的感受就会自然而真实地读出来了,这样的朗读才是真正的朗读,即身临其境的朗读。

二、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情感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不但文字精美,而且传递着至真至爱的人间真情,这里有师生情、朋友情、邻里情,亲子情,还有人对人的热爱,人对自然、对环境的热爱,等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对这些情感的感受,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性质、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标等都有这方面的表述。但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由于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品赏、玩味,学生很难为这些真挚感人的情感所打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可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喜爱。“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一个“瞥”,一个“缓和”表达出了老师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真切细腻,又那么生动感人,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却看不到学生对此有所感受。原因就是我们只注意了孩子们的可爱,实际上文本还塑造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的形象,他(她)爱学生,又善于引导学生。造成这种缺失的,首先就是我们教者本身没有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玩味,当然也就不可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老师的爱。又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通过傣族的泼水节表达得淋漓尽致,然而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只注意让学生感受热闹的场面,而对今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难忘却感受不深,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 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透过满地的“花瓣”,快驶的“龙船”,升空的“花炮”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看到总理的穿着和笑容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不去体味语言文字,我们怎么来感受这只有我们这个国度才能有的这份感情呢,孩子怎会受到感动呢?

三、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受到思维的训练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先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过了。语言文字和思维互为工具又互为目的,他们天然地纠结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其实都是学生通过艺术形象来把握和体验现实的思维活动。如 《最大的‘书’》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在教学中,有的老师用课件表现了这个演变的过程,当然很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但我觉得还不够,还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想一想,这样的演变过程有根据吗,从而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 《穷人》一课中,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心里忐忑不安,这一段心理描写多处用了省略号,弄清省略号的内容,对揭示桑娜的美好品质十分有益。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分析这一段心理活动主要涉及了哪几个人,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省略部分加以补充。通过分析归纳想象,学生理解到省略的部分是桑娜对负担过重的丈夫的理解和同情,是对自己的深深责备,更是对两个孤儿的深切同情和收养他们的决心。这样的训练,紧紧抓住文本,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总之,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加强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并从中感知内容,体会情感,训练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00: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建设路第二小学白文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8 08: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