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课小结 《荷叶圆圆》观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08:4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一次观摩会。我们听了一节高质量的语文课,让我对一年级的课有了新的认识。其中一年级的《荷叶圆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荷叶圆圆》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对话体现了荷叶的美,从而突出夏天的特点,使学生热爱夏天这季节。下面简单地说这堂课给我的收获。            

一、导入

王老师课前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由游戏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以让学生猜名字的方式,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开头,学生有激情,有兴趣,课堂效率也会很高。

二、出示课题,图片,图文并茂。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毕竟不是直观的,对文字所呈现的美感缺乏体验。王老师借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使文字的“形”得以展现。教学伊始,让学生欣赏大屏幕上的荷叶和花,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让他们仔细观察荷叶是什么颜色的、荷叶是什么形状的。接着让他们说了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

二、识记生字的字形

一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识记是难点。王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首先是让学生说,然后做动作让学生猜“蹲”“摇”“立”。并且还和孩子们做游戏,你来比我来猜。课上学生的激情越来越高。

三、王老师坚持多形式的课文朗读

文字是平面的,只有借助声音才能立体起来。本节课以读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带上表情、带上动作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不仅理解了“躺、立、蹲、游”等词的意思,而且感受到文本的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在读中体会乐趣。通过对课文充分的朗读,如分角色读让他们去聆听小水滴、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对话,感受河塘的温馨将语言逐渐吸收内化,文本的“味”便出来了。教材也便因此而更具生命力。

王老师的声音悦耳动听,很具有亲和力,仿佛夏天一股清凉的泉水,沁人心脾,使课堂成为充满爱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本课教学中,老师一直给学生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尊重学生的感受、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对话,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08:43:04 | 只看该作者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常婧

     今天很有幸聆听王振会老师讲授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王老师给人深刻的印象就是声音干净、脆美让人们对这节课有了深深的期待。

     针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王老师设计了在“玩”中学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给本节课增加了亮点。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猜,让孩子对每一个环节充满好奇和期待。一节课老师没有用口令调整纪律,这不得不让我佩服,在我的印象中一年级的课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的突发事件,课堂纪律不容易维持。但今天王老师的课,让我对一年级的有的全新的看法,其实我们是可以针对孩子年龄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孩子在课堂生感受到快乐,让老师不再为课堂纪律苦恼。

     王老师如天使般的声音,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感,让孩子们乐于用她的方式跟着老师一起读,在学习的过程中,王老师的评价很到位,让孩子们羡慕、期待自己的好好表现能得到王老师肯定的评价,王老师本节课设计多个游戏环节,不仅有游戏的快乐还存在课堂动作穿插,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本文的时候并穿插文字教学,自己一节课的容量满满,孩子学的幸福快乐,这就是达成的这节课的设计目的。

    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王老师深后的语文功底,要向给孩子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缸水。作为一名老师,只有终身学习,在学习中促进自己的成长,才能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折服。成功的背后不免有心酸,作为年轻教师,我们要尊敬批评我们的人,只有批评我们才能意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不断的改正,让自己更加的优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08:43:21 | 只看该作者
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孟慧丽

烈日炎炎,抵挡不住老师们学习的热情,一大早,老师们来到文体中心,聆听专家们带来的文化盛宴!

上午,首先由濮阳市实验小学王振会老师讲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荷叶圆圆》,王振会老师一张口,令所有在场的老师都震惊了,她的声音真是甜美极了,特别好听,普通话也特别标准,今天真是受教了,一年级的孩子活泼爱动,但王老师一节课从没有维持过纪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直很高涨,课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王老师主张在玩中学,一节课增添了很多游戏环节,本节课在猜动作中开始了,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活跃了课堂,陌生了老师也不再令孩子们感到害怕。虽然我是名数学老师,而且没有教过低年级,但是这节课我听的特别认真,跟着孩子们一起表演,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真享受呀!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真美呀!

王老师这节课有很多亮点,但最值得学习的有两点:一是王老师的字写得特别漂亮,而且在认字、识字、写字上讲的生动有趣,在后面的报告中,王老师也重点强调了一、二年级识字、写字的重要性,在第一学段需认字1800个,会写1000个字,崔峦老师说过:“中国人发明汉字,一定要写好汉字。无论何时练好中国字,不仅是书写的问题,更是文化的问题。学生认生字,就应该让生字如花朵般散落在阅读教学的草丛里,学生在其中奔跑,俯拾即是,触手可及。”学生随文识字,把生字放在课文里,结合意境去识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生字!

二是王老师的评价语特别到位。在这方面,王老师有很深的功底,无论什么样的回答,无论什么样的情境,王老师的评价总是那么到位,那么优美,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孩子识记课文,不乏味,不枯燥。适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比如低年级孩子的拖腔问题,写字姿势问题,自由读时,表扬第一个读完的孩子,用坐姿告诉老师,而且学会了耐性等待;表扬最后一个读完的孩子,不以大部分学生读完就盲从着停止,坚持读完最后一句话。夸赞他会坚持,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到位的评价语不仅说明了一个老师的功底深厚,更加证明她善于观察,捕捉孩子们的一点一滴,对教学极其用心!一节课,不仅学会了一篇课文,在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王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你的付出是别人看不到的,但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成功的背后是渗透了多少辛勤的付出与努力。作为年轻教师,要不怕苦,不怕累,携着一颗初心,在教育之路上越走越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08:43:33 | 只看该作者
6月24日在郑州市嵩山饭店举行的河南省小学语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教师展示交流活动,我有幸聆听了五位优质课大赛的获奖老师的精彩交流。他们分别就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录课的过程为我们传授了很多经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是来自濮阳实验小学名叫王振会的一年级语文老师,她的声音是那么纯净,那么细腻,听完她对《荷叶圆圆》的设计之后,我就特别想听听她的课,没想到在今天的航空港区新教师培训中我就有幸听到了她精彩的授课。

“玩”是所有孩子,甚至是所有大人们最喜欢做的事,她的整节课堂是以“玩”贯穿始终的。从课前的热身到导入,再到课中的生字教授,每个环节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一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王老师在识字教学环节特别用心,她首先非常注重孩子识字兴趣的培养,另外也十分关注识字方法的传授,她在教授识字环节方法多样,每个生字的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既有趣又高效。

课例展示之后,她把自己的好方法无私地分享给了我们。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她是这样做的: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本身的魅力;2.设计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3.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如何有效识字?1.多见面;2.用中记;3.找准起点;4.拓宽途径。她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途径:1.在新环境中识字。一年级的孩子在刚刚入学时,对校园的一切都怀有新鲜感,所以这是引导他们识字的绝佳时机,可以通过认识同班同学的姓名来识字,可以通过认识课程表来识字,也可以通过校园内各种路标、指示牌等来识字。2.在日常生活中识字。校园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所都可以识字,如逛街识字、点菜识字、看电视识字、读课外书识字等等。

在写字教学环节,王老师也做到了精心设计,写好生字的关键是观察生字,她把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总结为四点:第一,观察字的结构;2.观察四最;3.观察穿插避让的笔画;4.观察主笔的占位。

今天,王老师的课让我意识到,这才是一年级的课堂应该有的状态,这也是我向往的课堂,她让我看到了自己离一名优秀教师的差距。我需要提升的还有很多:教学语言、教学组织、课堂激励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8 04: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