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有的学者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理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笔者试图以一节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来做肤浅的阐述。
笔者先简述一下对高中新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冷锋与暖锋。笔者首先让学生速读教材初步理解冷锋与暖锋的概念,然后请学生比较教材第46页的左边两幅锋面天气图(如下图)的差异。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了以下几条差异:
①锋面与地面所呈的角度不同;(冷锋锋面与地面所呈角度较“钝”,而暖锋的较“尖”)
②云的形状不同;
③冷气团的箭头画法不同;
④飘雨的方向不同(冷锋向锋线方向,暖锋背向锋线方向);
⑤雨带的宽度不同等。
接下来,笔者请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部分,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仅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而且还利用所学的物理学,几何学等等知识来解释。很多解释是笔者在备课的时候也没有想到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例如关于锋面与地面所呈角度不同的解释,有的同学认为这是气团对锋面的作用力方向不同(如图A),有的同学认为是地面对锋面的摩擦力方向的差异(如图B)造成的。通过这轮讨论分析过程,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两种锋面的概念及其特点。
最后,让学生分析两种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天气的变化和差异。由于有了前面比较分析的基础,使这部分的分析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
在后来的课堂口试和课后练习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冷锋暖锋这个难点内容掌握情况比我以往用传统的“讲”“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上面这节课的设计创新方面体现了这样几点:
1.注重学生自身的背景知识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将学生想象为对新知识一无所知,新知识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而事实上,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或者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遇到新知识时,学生会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来主动理解它们,从而建构自己的新知识。而这个新知识又将使学习者调整自身原有的背景知识,并会影响到他对后来的新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如学生利用对两幅图差异的理解来分析两种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和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设计的问题应是在学生的现有知识背景下可以理解的,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在分析导致两幅图差异的原因时,就充分的放映了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
2.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要使学生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将学生引向学习的心理倾向。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图片等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来,主动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在本节课中,笔者没有过多的讲授,而只是起到“导”的作用,整节课主要是学生的讨论与发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听众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批评。很多学生也习惯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讨论式、协作式等新的教学模式还不太适应,或参与不够。因此,在这里还有一个角色转变问题,这里即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包括学生的角色转变。
3.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的差异,使不同学生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不要以简单的正确和错误来区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前面两幅图差异的原因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笔者没有直接否定任何一种观点,而是鼓励其他学生去反驳,让他们自己不断校正自己的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排除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心理障碍,使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其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
4.强调互动
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交流来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认识。讨论甚至争论可以刺激个体的反省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这里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二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通过交流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讨论的方向,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及时获取信息和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学生之间的互动,反映了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思路,有助于个体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同时从别人的分析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5.淡化“纲”和学科界限
学生在建构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从大脑中提取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而这些经验和知识可能超出地理学的范畴。在本节课中,分析前面两幅图差异的原因好象已经超出了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但笔者认为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可以解决或者说可以部分解决,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两种锋面天气系统差异的理解。此外,笔者对学生分析问题所运用的知识范围没有机械的圈定在地理学科,学生可以利用他们一切可以利用的经验和知识,包括物理学、几何学等方面的知识,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让我们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5-1 1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

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5-2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

不主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 04: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