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21 叙事性散文阅读(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2:3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储备】

1.   叙事性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叙事性散文的线索:以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

3.叙事性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设置悬念、渲染烘托等。具体而言:

(1)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衬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5)设置悬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主要包括:倒叙法、睹物思人法、误会法、设问法等。

(6)渲染烘托: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人或其情感,且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使要突出的人、事物更加鲜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2:34:11 | 只看该作者
【真题精讲】

例【一】(2020·北京)阅读《抬头看见花》,完成下面小题。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梅”的来意大约是它开在冬天吧。这花并无枝干,如一墩菠菜样贴地而长,花朵的形状如同一个小绒球,与“梅”的外形其实并不相干。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曰:“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我们俯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筋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屋檐下不同的角落,它们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希冀,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这个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心情莞尔、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木屑,木屑不落,卷起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他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束花开常常被辽阔的苍茫代替,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取材于张金凤同名文章)

1.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鲜花,如长寿梅、玉兰花;也指①____________,如纸花、木花;还指②_____________,如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

【答案】 ①人们创造出来的花   ②有像花一样美丽心灵的人们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①空处的内容应与“自然界的鲜花”相对应。结合“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可知,“纸花、木花”是人们创造出来的花。②空结合“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等句子可知,“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指的是有像花一样美丽心灵的人们。

2.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动词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人格化,一个“撞”字极富动感的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情景,体现出人们对于春天的喜爱,以及带来春意的花开后人们的欢欣愉悦。“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玉兰花人的动作,“探”字写出了玉兰花仿佛主动地从窗外进入到窗内的形态,更带给病中的人希望和喜悦,体现出花带来了生命的希望。“栽”字原本应该指真正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老人自制的花,是将假花当成了真花,因为老人是在“无花”的生活中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花,这样写更加能够体现老人对于花,对于生活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句中的“撞”是人的行为,这里用在春天上,把春天拟人化,是拟人修辞。分析。“撞”是动词,极富动感,这里生动写出春天到来的突然、力道之猛,表现了人们对于春天到来的惊喜和愉悦,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探”是探头的意思,是人的行为,用在玉兰花身上,把玉兰花拟人化,是拟人修辞。这里指玉兰花主动把自己的花探进窗框,结合“像画一样美好”可知,写出了这枝主动探进头的花给生病的友人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侧面烘托了生病友人当时的愉悦的心情。“栽”是栽种的意思。这里指老人把自己制造的假花插在窗台上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这里指在老人眼里,这原来没有生命的假花是有生命的真花,老人在欣赏这些花的美,表现了老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生活的热爱。

3.纸花、木花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花?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本文由“长寿梅”开始写起,不仅写了自然界中的花,也写了人们创造出来的花,这些花都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幸福,写纸花、木花是为了写创造纸花和木花的人们。赞美了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智慧的双手和纯洁美好如花的心灵。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他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等句子可知,环卫工夫妇和孤寡老人制造假花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希望和幸福。结合“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可知,写这些假花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是为了进一步写出这些制造假花人们的美好形象,赞美了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智慧的双手和纯洁美好如花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2:34:26 | 只看该作者
例【二】(2020·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拜谒李时珍

陈世旭

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蕲春①,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氳着浓浓的药香。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的脸上尽是忧戚。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昐着望闻问切的祥符。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清如止水。

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一茎草的萌芽,在脸上积蓄着力量。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

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时珍”,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

“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有删改)

关注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获取更多语文资料



【注】①蕲春:今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②私淑弟子: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烘托表叔的形象。

B.文章以“一条古老的石路”连接时空,由写表叔转到写李时珍,过渡自然。

C.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展现了李时珍离开皇宫回到故土,守候百姓的感人场景。

D.文中“圣者”“国之医者”“伟大医者”等称谓,突出李时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能力。选择题做题的时候每个选项都要仔细看,然后带着每个选项的信息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表述,联系上下文理解,逐一比照,看是否和原文表述有出入。本题中A选项“意在烘托表叔的形象”表述错误,由标题和阅读全文后可知,本文的主人公为李时珍,开头的环境描写通过营造神秘圣洁的氛围,是为了突出李时珍的形象,而非表叔。故选A。

2.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有助于李时珍形象具体化,让读者对李时珍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②衬托李时珍形象的高大;③体现李时珍医道仁心在后世得到传承。(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对主题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形象;表达与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等。解答这个题目,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来回答。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赏析加点词语)

(2)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赏析句子)

【答案】(1)“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2)“高”突出李时珍高尚的品格;“低”写出李时珍谦卑的姿态;“高”“低”看似矛盾,实则凸显李时珍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伟大医者”形象。(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思路为“表层义+语境义(+情感/人物形象)”。根据这一思路,首先要分析的是“枯瘦”的原义,可以通过组词或近义词的方法得出“枯瘦”一词原指“干枯、消瘦”;接着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语境义,联系上下文可知,曾经瘟疫弥漫村庄,村庄被疾病和死亡围绕着,该词不仅赋予了村庄人的情态,也写出了村庄得萧条和毫无生机。这题只答出语境义即可,不用答情感义。(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句子赏析题的答题思路为:“手法+效果+内容+情感+结构”。手法主要从修辞、描写、用词、句式的角度去分析。这题着重从“高”和“低”两个词分析,人物形象容易答不完整,有一定难度。这句话中用了“高”和“低”两个词语,对比鲜明,看似前后矛盾,实则不然。“高“是人物形象上的高大,突出李时珍的伟大医者形象,“低”是李时珍的姿态低,抓住这两点去回答即可。

4.李时珍回到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山野采药;②编纂《本草纲目》;③为百姓治病。(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需要概括李时珍“为百姓守候- -生” 的相关事件。题目给

出提示“回到故土”,文章第八自然段提到“回到久别的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因此,答题范围从第八自然段开始找。其中“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可概括为山野采药;另外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事件便是编纂《本草纲目》;最后,文章倒三段的内容可概括为“为百姓治病”。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医学成就和影响跨越时代;②成为医道仁心的象征;③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解题思路是找出关键词,解释关键词的深层含义,在串联起来,使整个句子使之成为一-个完成且语义通顺的语句。本题需要理解三个关键短语的深层含义:《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指他的医学成就巨大;符号,指伟大的医者形象,他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的魂魄,指他的生平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2:34:46 | 只看该作者

例【三】(2020·海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缘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yīn)氲(yūn),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⑫一直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察,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喝?”

⑬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关注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获取更多语文资料



1.根据文意,在表格的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

忧心

(1)               

感动

“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

惭愧

李东给“我”倒水润喉

(2)         

【答案】(1)李东给“我”送糖 (2)赞赏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能力。此题先根据提示确定答案所在区域,再进行概括或提取关键语句作答。“李东不爱学习”对应文章第⑤段内容,“‘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对应文章第⑦段内容,因此第①题根据第⑥段内容概括为:李东给“我”送糖。第②题可根据第段“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得出答案:赞赏。

2.品读文章第⑧段,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一: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难以平静的心情,为引出“我”对李东关心这一情节作铺垫。示例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晚风吹拂下椰树舒展的情态,衬托了“我”难平的心绪。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此题要求从描写或修辞角度着手。“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具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结合“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等语句可知,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我”难以平静的心情,也为下文“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的情节作铺垫。“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衬托出“我”难以平静的心情。

3.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此题应结合语境,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进而探究句子含义。“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表面是写热气升腾,结合“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的行为,及“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等内容可知,这都暗示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有了明显的成长进步。

4.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对李东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①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②从“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渴望被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描写等角度分析。由“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可见,李东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由“老师,我出彩了吗”可见,李东渴望被认可,有积极进取的意愿。

5.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示例一:能。以比喻的修辞作为标题,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不能。因为原题中的“出彩”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中心,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为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标题的能力。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回答“能”与“不能”均可。如回答“能”,可从“一片独特的叶子”作为标题,新颖、形象,能激发阅读兴趣等角度陈述理由。由回答“不能”,可从“出彩”是文章线索和要揭示的中心,并且与文章末尾的内容形成照应陈述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2:35:09 | 只看该作者
例【四】(2020·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南瓜·茄子·小鸡



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

天阴漆漆的,挑一担火粪,在小麦地靠近坟包处,挖几个坑,火粪捧进去填实。火粪肥力足,土质里含有草木灰、牛屎粑粑灰、刨花灰……蓬松得很,无需小铲子,直接用手指掏个洞,将南瓜苗扶上,培土,浇水。

妈妈说:“水要慢慢浇,才洇得深……”

第二天,如果是个晴天,就不要偷懒,趁早饭前,摘几

片树叶子去把新载的南瓜苗盖上,免得被太阳晒蔫了。还是

要浇水的,急不得,慢慢洇。黄昏,也要去浇一遍水。

过不了几日,南瓜苗养活了。从妈妈对待瓜苗的耐心、仔细和爱惜里,叫人自小懂得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后来,每次听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便会想起乡下岁月。钢琴一点点地往纵深处探,与我给南瓜苗浇水何等相似呵,一点点地,一点点地往下滴,生怕冲垮了火粪,怕它疼似的,爱惜着,恰如春风微拂……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妈妈一边侍弄,一边告诉我,肥力太足会把南瓜苗烧死,所以粪要兑水稀淡点。我努力地记住这些——想着将来,也要自立门户,一定要把庄稼活做好了。哪知,一辈子忘不了。

接下来,南瓜长高了,分了好几个杈,开始牵藤。植物有野性,却没眼睛,抹黑一样,触须四处探,总不明白似的,妈妈就来引导,把这些触丝往坟包的方向引,它们也听话,一直往那里长去。太快了,不及半个月,藤蔓将整个坟包覆盖住了,巨大的叶片上白筋纵横,通常,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

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

同事的伯伯是位画家。有一天,她说想让伯伯画一幅画送我,问要怎样的。我脱口而出:“就画一个我们皖南的蒲团南瓜吧,最好上面停一只蚂蚱。”随口一说,就忘记了。

多日后,同事带来一幅画,画框都装好了。她说,伯伯特地去皖南采风,专门拍了南瓜回来画……伯伯何等艰辛,为一个蒲团南瓜。

这幅画挂在餐厅许多年。蒲团南瓜的造型天生佛系,映照着一个寒瘦之家一日三餐的朴素、寡淡,佳趣天成。

市场上售卖的瓜,一头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着实不耐看,吃起来,水垮垮的。



农忙时节,把结出的南瓜挑回去,放在阴凉的床下,可一直吃到冬天。

南瓜烧豆角,长夏的常见菜。没有肉,倒点菜籽油光锅,囫囵烀一锅,下饭得很。除了这道菜,就是蒸茄子,青茄子、红茄子,自菜园摘回,随便划几刀,在水里浸出黑汁,挤干。这边把米饭锅烧开,滗掉米汤,茄子倒饭上;另备一小碗,蒜瓣切碎,加盐、菜籽油,一起蒸。锅巴香了,茄子也熟了,捞出,拌上佐料。在童年,这简直是神仙般的伙食。

茄蒂不扔,攒下一盘,掰开,扯除白筋,清炒辣椒丝,就着粥,绝一味。茄蒂上有芒刺,下锅后渐软,但依然有韧劲,吃进嘴里,抵着了上颚,微微地痒,至今犹记。

在乡下,摘茄子,一摘便是半篮,留下的茄蒂可观。当今,去菜市,只能买三四个茄子,那么点儿茄蒂,怎值得吃呢?况且,现在的辣椒早不是那个味了。

当今的孩子不懂的。自小吃惯大棚种植的瓜菜,他们的味蕾没有乡愁可言。



每次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自有小鸡出壳的茸茸感。我又要过童年了。

妈妈找一个破篮子,填充几件不穿的袄裤,放二十个鸡蛋。

家里那只芦花老母鸡早几天前便开始不思粥饭了,她要尝试行一段母亲的伟大历程。

妈妈就成全她。

鸡毛全部松开,比平时庞大了一倍多,她爱惜地把二十个鸡蛋抱在怀里孵,认真,专注,水都不晓得跳下来喝。每天早晚,妈妈就把她抱下来,备好稻子、水,她才勉强啄饮几口,咯咯咯地,拉一堆白色的鸡粪,就又飞到窝里了。

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牺牲,忘我,慈悲。

妈妈每晚都要把鸡蛋拿出来,放在灯下照,有时会兴奋地指给我看:“小鸡眼睛长好了呢,你看你看。”仅一个小黑点而已。

《大提琴协奏曲》流淌至后来,险象环生,我的气息快要跟不上其间的节奏了,真担心晕过去。对的,就是这种窒息感,让我回到童年,我们家芦花鸡孵蛋同样令人窒息、焦急——冰冷的鸡蛋,怎么可以焐热了,然后长出小鸡雏来?每天看,每天都还是那么冷冰冰的一只只鸡蛋。孩子哪有耐性静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

一切都等不及了。我们喜欢去河边看燕子串花衔水,去打谷场拿个大扫把扑蜻蜓……要么,呆呆坐在稻草堆上,望远……

直至有一天,一只只小鸡啄破蛋壳,自顾自挣出,弱弱地叫唤着,唧唧唧,唧唧唧……

鸡妈妈好神气啊,脱胎换骨似的,走在前头,领着十几只(中途坏了几只蛋)小鸡雏在村里散步、啄食虫子。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茸茸可爱。

小鸡喜爱吃小鸡草的籽实。我们去田野里逮,一捋一大把,回来撒在地上,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一窝蜂地过来,抢食不已,它们一边啄,一边发出“唧唧唧”的微弱之声,是“谢谢你,谢谢你”的意思。

日子一天天地往下过着,小鸡们日渐地高了,壮了,开始蜕绒毛。这时,妈妈还会去街上捉回几只小鸭、小鹅一起养起来。

多年以后方知,童年捋过无数的小鸡草,学名看麦娘。(选文有改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5-21 12:35:21 | 只看该作者
1.选文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答案】母亲小心移栽、侍弄南瓜苗直至结果。吃茄子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菜肴。看芦花老母鸡孵小鸡,给小鸡吃小鸡草的籽实。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选文回忆的“我”童年生活的片段,结合大标题和三个小标题就能找到答案。第一部分围绕“南瓜”写,结合“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不及半个月,藤蔓将整个坟包覆盖住了”等可知,写母亲小心移栽、侍弄南瓜苗直至结果。第二部分围绕“茄子”写,结合“这边把米饭锅烧开,滤掉米汤,茄子倒饭上,另备一小碗,蒜辦切碎,加盐、菜籽油,-起蒸”等可知,写我们吃茄子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菜肴。第三部分围绕“小鸡”写,结合“我们家芦花鸡孵蛋同样令人窒息、焦急”“小鸡喜爱吃小鸡草的籽实。我们去田野里采,-捋一大把,回来揪在地上”等可知,写我们看芦花老母鸡孵小鸡,给小鸡吃小鸡草的籽实。

2.选文第一部分中加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了市场上卖的南瓜,卖相不好看,口感不佳。与上门家乡的南瓜形成对比,突出家乡南瓜外形的扁圆美丽,堪称艺术品,以及口感糯而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南瓜的喜爱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点语句及其作用的能力。画线句写市场上售卖的瓜,形状上,“一头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着实不耐看”,口感上,“吃起来,水垮垮的”。结合上文可知,我家的南瓜,形状上,“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口感上,“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家的南瓜形状上好看,口感上糯甜,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南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南瓜苗旁边对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

【答案】三个准确传神地写出妈妈是弄南瓜的情景,表现了妈对南瓜的小心、仔细、爱惜和重视。深深的体现出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首先“勾”字,是妈妈锄草时的动作,妈妈怕锄草时弄坏了旁边细嫩的南瓜苗;“铺”“描”,这是妈妈铺草施肥的动作,妈妈希望通过增添肥料后南瓜苗能茁壮成长。其次分析内容:这三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妈妈侍弄南瓜苗时的情景,写出了妈妈锄草时动作的小心、仔细,施肥时对南瓜苗的爱惜重视。最后揭示情感:三个动词是妈妈与南瓜苗深厚情感的体现,也是人与万物深厚情感的体现。

4.    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将芦花老母鸡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母鸡孵小鸡时的认真、专注的情形,表现出老母鸡作为母亲的牺牲、忘我、慈悲。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能力。画线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爱惜”“抱”等词将芦花老母鸡人格化,赋予芦花老母鸡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效果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母鸡孵小鸡时的认真、专注的情景;情感上:结合下文作者的评论“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等语句可知,表现出老母鸡作为母亲的牺牲、忘我、慈悲。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对童年、家乡风物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所得启示的感慨、难以忘怀;对伟大母爱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理解人物思想感情,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来整体把握,再就是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从全文内容来看,文章回忆了儿时看妈妈移栽、侍弄南瓜苗,吃妈妈用茄子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菜肴,看芦花老母鸡孵小鸡,给小鸡吃小鸡草的籽实的事件。结合语句看,“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风物的怀念;“当今的孩子自小吃惯大棚种植的瓜菜,他们的味蕾没有多愁可言”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每次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自有小鸡出壳的茸茸感。我又要过童年了”等语句,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从妈妈对待瓜苗的耐心、仔细和爱惜里,叫人自小懂得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等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经历中所得启示的难以忘怀。结合“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牺牲,忘我,慈悲”可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美。据此理解综合作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04: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