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4 延安,我把你追寻》类文阅读训练带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11:0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训练带答案因图片无法复制,需要下载完整版的可以到二楼下载附件使用,可直接打印!

      资源内容预览:

类文阅读-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百年新诗代表作 现代卷》)
1.诗歌中鸟儿歌唱土地、        、        和黎明,其中“土地”象征            
                         ,“黎明”象征着                                       。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破折号表示              。
3.判断题。
(1)“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
(2)诗歌用“嘶哑”来形容鸟的喉咙,让人体味到其中经历的坎坷和辛酸。(   )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我”指鸟。(   )
4.诗歌中写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这种诗歌流露了作者怎样一种感情?

【参考答案】
1.河流  风  当时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  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2.语意未尽  转折
3.(1)√  (2)√   (3)×
4.这句话表明作者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一 句 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选自《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1.文中的“火山”暗指        ;“霹雳”比喻            ;“铁树开花”比喻   
                       。
2.“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歌的题目“一句话”指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画出来。
4.这首诗歌反复两次出现“咱们的中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11:08:06 | 只看该作者
类文阅读-24 延安,我把你追寻.zip (8.58 KB, 下载次数: 173)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8-24 11:08:13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1.人民  人民的反抗  人民当家作主
2.对偶、夸张  比喻、拟人
3.咱们的中国!
4.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15: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