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工作汇报 2021年,指向五育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 17: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实小人在内涵发展上着紧用力,努力构建“校园可以漫步,景观可以阅读,文化可感可触,教育有温有度”的“世纪书院,百年实小”。

一是集团化办学有序推进惠民生。海池、昭阳校区顺利实现级部办学。文林校区实行中午延时服务并为全校孩子提供午餐。二是校园文化多维呈现可感触。提炼了核心文化,建成了校园文化墙;拓展了历史文化,编印了百年名校校史册《教育文化的息壤》;重构了环境文化,打造了善园、文化广场、范仲淹纪念馆等。三是学校课程全面深入有特色。在贯彻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之上,学校“集成少儿学院”全方位打造“集成课程”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实了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四是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有实效。精准启动“青蓝工程”。“集成有约”“名师工作坊”等教学研评活动常态化开展。成立第二届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和首届家长读书班。在校训“持志养正”精神的指引下,学生养成教育每月突出一个主题……回顾2020,全体实小人“甘当世纪书好先生,争做百年实小引路人”;谋篇2021,“世纪书院,百年实小”更需夯实根基再出发,积蓄力量再远航。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回顾历程我们又异常清醒。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教育高质量最终体现在人的发展水平上,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体现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

“育人目标”清晰明确,要达成目标关键在优化“育人方式”。作为水乡基础教育的品牌,我们的教学特色“教得活、学得实、负担轻、质量高”有没有落地落细落实到每个实小师生身上?“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有没有入脑入心入每个实小师生心上?“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有没有或多或少或普遍存在于教育教学当中?于是,有了实小人新的一年的教育思考:“2021年,指向五育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五育并举”是方法论,注重的是“做什么”,那么,五育融合则是实践论,注重的是“怎么做”。

一、优化“机制”,更加突出全面育人

(一)管理层扁平化,年级组团队化

我们学校拥有一支年轻的管理队伍,校级班子平均年龄40岁,团结、协调、有活力。由校领导组成的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决策管理机构。学校形成了在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条块管理模式。条线上为五大中心:指导评价中心、宣传联络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五大中心负责集团统一事项的布置落实。块面上为三个校区:海池校区、昭阳校区、文林校区。各校区分设教导处、教科室、大队部、总务处、安管办等科室,各科室再对应年级组和老师,这种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其利是权责分明、决策迅速、命令统一。其弊是弹性不足、民意不足、活力不足。如何改进?通过调研商讨,我们理出了“管理层扁平化,年级组团队化”的思路,旨在充分唤醒激发年级组“荣损与共”的责任担当意识,“锐意进取”的奋斗争先意识,“春色满园”的团队合作意识。探索由原来的年级主任负责制,改为教育教学主管,学生活动主管,后勤安全主管分块负责的方式。通过这种弱行政化的共同体组织,形成共商、共治的协商管理机制,达到共生、共长的育人生态环境。

(二)真正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作用

学校是国民整体素养提升的主阵地,除了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还要承担起向家庭、社会普及教育常识,引领家庭、社会扛起教育责任的作用。

实验小学有一支优秀的家长队伍,当中很多人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懂教育,负责任。他们把孩子送到实小读书,这是最珍贵的信任,但是信任不能代替放手,信任更不可带来无限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既要合作,又要有明确的边界,边界清晰了,才能和谐,从而共生、共长。否则面对教育问题要么无从入手,要么胡乱下手。近期,教育部发声“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这就是厘清了家长与老师职责的边界。家长更多的应该是“陪伴、引导、榜样”,而不是“包办、代替、说教”。《教育未来简史》一书中所述“在这个不确定性甚至不稳定性已经成为基本属性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我们务必要记住,未来一定发生在现在”。包办代替一时,耽误孩子一生。唤醒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培育发展孩子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基才是至要。

我校新成立的第二届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成员为学校行政人员,各年级家长代表及社会贤达组成。常务委员会下设四个机构——民主管理组、家庭教育组、家校协作组、义工服务组。来年,常务委员会要实现“双固定一厘清”工作机制,即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工作时段,厘清责任清单。从孩子个体特征和终身发展来考虑,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生命、回归现实,真正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

(三)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旨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其中指出“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

要“坚决改变”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牛鼻子”。首要任务就是改变习惯思维,引导师生家长从重智育向重“五育”转变,从重分数向重素养转变,走出“剧场效应”怪象,走出“军备竞赛”怪圈。12月29日,在沪举办的2020年最后一场高端教育论坛——第十四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主题为“尊重生命,回归教育本源——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上,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说到,“教育不好谈,一谈教育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因为每一个人的意见都不一样。”张文宏说,“现在中国的教育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绩是最好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竞争者踩在在脚下。今天如果不去教育大家的合作性,不去教育大家的协同,即使培养出一个非常高分数的人,将来在社会上仍然要失败。”这是抗疫精神带给每个人的启示。关键措施是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我们学校的“集成存折”在评价上重过程、重发展、重激励、重多元,已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每个月集成存折90分以上是集成少年,人数不限;每月每班在集成少年中评选4名星光少年;情智少年在星光少年中产生,每学期结束评4名;每学期结束,每个班在星光少年中会选出一名免考少年。来年,我们将根据实践中的问题再改进,在称号等级上一目了然,在项目内容上五育并重。

二、优化“课程”,更加突出全科育人

课程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是培养人才的“施工图”。

(一)用学科育人,深入领会“情智课堂”本质

以语文、数学课程性质为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其它学科,其课程性质都是指向学科的育人作用,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本身,正如肖川教授说:“用学科教人。”

我们学校提出的“情智课堂”,不能仅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更应是课堂目标,要关注教学中的“情”与“智”,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融、智慧生成的场所。当然,“情智课堂”有其基本操作流程:1.前置学习;2.定向探究;3.深度对话;4.当堂反思;5.合理拓展。后一环节推进必须建立在前一环节充分掌握的基础之上,如王守仁所言“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当前,我们学校情智课堂内涵、策略皆有,但反思回顾还存在问题:一是“学情掌握”不够。所谓“学情”即学习的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学生的情况(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言:“从其(学生)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卢梭要求教育者必须在了解了自己的学生之后才对他说第一句话。二是“还学与生”不够。教师层面表现为角色定位颠倒,讲得过多,不放心;教学方法手段单一,陈旧老套,不放手;学生层面表现为习得、记忆、巩固多,探究、反思、表达少。三是“课堂生成”不够。不能从“知识逻辑”上升到“人的发展”。过分重知识与技巧,忽视了指向学科教学背后的人的意义,即思维、情感、精神等。这“三不够”是老师们课堂教学中难改的痛点,更是学校今后要关注的重点,打磨的节点,撬动课堂结构的发力点。

(二)重核心素养,全面推进“集成课程”建设

目前,学校“集成课程”有了,但零敲碎打多,体系还更待完善;自给自足多,设计还更待专业。12月26号,文林校区课后延时服务暨社团活动汇报展演,看到孩子们稚嫩的表演中有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舞台的灯光下有着渴望美好的天性,更坚定了我们不断拓展丰富活动课程的步伐。下一步学校将在“集成”思想的引领下,以核心素养的六大表现为课程目标。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新时代文化”三大方面设计“集成校本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审美素养、身心健康、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走进高校,请进高人,细细打磨,为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插上翅膀。

三、优化“师资”,更加突出全优育人

一切教育方向、方法、理想、理论最终都要转化为“学生的发展”,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教师。要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全优育人。好老师推动着学校的成长,好学校又要源源不断地有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成长起来——老师就是家长眼中的学校。所以说,提高教师育人能力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课题,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  把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第一标准

韩愈在《进学解》中有“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名句,老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被学生效仿。《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为人师者“德”更为贵。学校要做的一是价值引领。2020年,我们对学校核心文化进行了提炼与解读,其中教风为“志仁集成”。仁,即坚守仁爱之心。习总书记所讲的“四有好老师”之一就是“有仁爱之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曰:“仁者爱人。”作为教师必须爱生,爱教,成为学生心爱的教师。用一颗柔软的心为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每月“最美实小人”评选,每年“感动实小人和事”评选等等,希望实小每位教师兼备“乐教情怀,诚教品质、研教精神”,人人“甘当世纪书院好先生,争做百年实小引路人”。二是制度护航。明确师德底线、红线,完善假期巡访,谈心谈话、处理处分等制度。培育一支具有正确职业意识,高度职业精神,过硬职业能力的教师队伍,这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前提,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是“五育融合”的首要。

(二)把锻造教书育人真本领作为当务之急

在我们实小有两类老师“一类是优秀教师,另一类是通往优秀之路的老师”,而优秀与通往优秀始终是一个辩证的、动态的、相对的状态。因此就学校层面,要营造一种人人渴望成长的教研氛围,唤醒教师个体成长自觉,形成人人都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乐学好问的谦卑心,爱教善思的责任心。锻造教书育人真本领要“压茬式推进,项目化推动”。

“压茬式推进”要把已有的教研活动改进得更规律,更合理,让教师感觉到教学研训有价值意义,体验到教学研训的幸福感,这样才能一直做下去。要改进一人一课(双周组内研讨课),集成有约(双月校区公开课),校际联盟(每学期校际联盟展示课)的频次。要重磨课,无磨课不上课。要有抽丝剥茧的课例分析,顾泠沅先生说过“课例研究是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学理论的故乡,教师成长的阶梯”。此外,“绿满窗”读书会等阅读推广活动要真做,做出层次品位。行政人员周五推门听课要坚持,不仅要听,而且要评,评出专业性,以高屋建瓴的见地让老师如沐春风,醍醐灌顶。

“项目化推动”就是“用学术推动任务”。仅有听、评课是常规动作,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学术的引领与支撑,以课题引领,以项目推动,在一定周期内高质量完成既定任务。日前,语文组的“语文要素结构化教学”,数学组的“整体性建构,结构化教学”开了很好的头。

荀子说:“君师者,治之本也。”未来取决与今天的教育。我们现在培养的孩子,他们是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建设者。马可思说“只要凭经验掌握每一种手艺的秘密,一般不要求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工业时代使人下降为机器的一个活零件,导致人的片面发展,而信息时代,需要全面发展、创新发展的人。因此,指向人的全面方展的“五育融合”才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 17:23:10 | 只看该作者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李一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0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