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1 秋天》名师PPT课件及配套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21: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件下载说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最新更新的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秀教育教学课件,课件与人教版语文书最新教材同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的课件、试卷资源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老师们下载!

课件科目:语文
课件年级: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册)
课件版本:人教部编版

课件名称:1 秋天
课件格式:  PPT

        请需要的老师们直接到帖子下面下载附件!如有问题请私信我或回帖说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21:11:50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Ds_JfzoK855-c6U24C9Q 提取码: 9qf6

课件内容丰富,请点击上面的链接下载使用!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21:12:22 | 只看该作者
1  秋天
【课前解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正确朗读,背诵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关注课文: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4个独体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重点教学笔画“横撇”。会认10个生字,可以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重点识记3个偏旁,木字底和口字旁还有人字头。
关注朗读: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注轻声的读法。关注词语连读,不唱读。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对秋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21:12:3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秋、气”等10个字,会写“了、子”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自然段,知道秋天来了有哪些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图片上的叶子变黄了,说明?对,秋天到了。大家喜欢秋天吗?为什么?出示秋天景象图片。
课件出示1、2: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是秋天的景象呀?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师板书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图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3.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来吧!并大声地拼读。(指名拼读,其他学生跟读)
用俏皮儿歌,拆分认识生字“秋”。
课件出示3:
3.请大家看一看左边的儿歌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有什么区别。
通过对比左边的儿歌,初步认识自然段。本课课文是由一个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会空两格,空两格就表示一个自然段的开始。让学生动手,标好本课自然段。
课件出示4、5、6: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帮忙。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吧。
1.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有许多不同的读音,你发现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的规律。
课件出示7、8:
2.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秋天来了,大自然发生哪些变化?
解释天气的意思,对比夏天和秋天的变化。
课件出示9、10:
3.学习生字词
(1)通过展示图片,认识“气、树叶、”以及木字旁和口字旁。
课件出示11、12:
(2)认识“片”字,并会区分“一片”和“一片片”
课件出示13、14:
(3)朗读指导,教会孩子读课文学会停顿。将第一自然段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15、16:
(4)观察发现“了”和“子”子的区别。子比了多一横,会写横撇,弯钩。
课件出示17、18:
s
三、课堂演练
1.我会组词
秋(    )(     )   气(    )(    )    子(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四、板书设计
秋天
秋  天气  树叶  片
了 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21:12: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这一课,上一节课的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你还记得秋天有哪些变化吗?指名回答。
二、诵读课文,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数一数第二段有几句话,并思考这两句话在写什么。学生通过课文知道是在描写天空和大雁,并了解到大雁飞行过程中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课件出示20、21、22:
2.巧记生字
会认“大”字,可以用“天”减去一横来记。同时知道“大小”是一对反义词。认识“飞”字,并请同学上台表演大雁排成“人”字和“一”字。
课件出示23、24、25:
3.读准“一会儿”中“一”的不同读音。
课件出示26:
4.认识“会”,发现“会”和“个”的共同点,都有“人字头”。
课件出示27:
5.听老师读课文,听一听你觉得哪里写的特别美。天空那么蓝,那么高。积累“那么”句式词语。
课件出示28、29:
6.通过大雁变换队形,让孩子们理解“一会儿”的意思。
课件出示30: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齐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读出对秋天的喜爱期待之情。注意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重读“啊”,语气强烈,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课件出示31:
小总结:齐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32、33:
学写生字“人”“大”,注意撇捺要舒展开。写完之后记得给自己评级哦。
课件出示34、35:
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36、37、38:
四、课堂演练
1.我会组词。
飞(    )(    )  会(    )(    )  个(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描写了秋天里     、     、     和     的变化,最后作者用“啊!         ”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
用你的巧手画一画你眼中的秋天吧。
课件出示39:
六、板书设计
秋天
天气    凉
树叶    黄    落    一片片
天空    蓝    高
大雁    南飞  “人”字  “一”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21:12:5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景色中,感受秋天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在学习“树叶黄、一片片、‘人’字、‘一’字”等词语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组讨论理解,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在学习生字词语时,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再在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全班交流。通过这些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 但是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30 09: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