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1中考语文试题题型分类汇编——议论文(1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09:3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省常德市】
  二、(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
我们需要正确的“失败学”
刘瑜
  不确定性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也是社会进步的代价。人类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焦虑和无处不在的竞争。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和竞争,我们需要通过教育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但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会形成“军备竞赛”模式,它包含两个策略--学历越高越好,技能越多越好。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上大学、读研、读博,国内读完国外读,拿了第一学位拿第二学位,拿了学位,还想拿各种各样的证书。
  人生是否真的是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得到的越多越好?我觉得人生的目的并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当每个人都被鼓励去寻找自己最大的亮点,施展自己最大的优势,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就会被发挥到极致。
  现在,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成功学,但是却没有“失败学”。社会、老师、家长不停地引导孩子“有志者事竟成”,实际上成功有实力、运气、情商等多重因素,不是空有一腔热血,就能成功。
  失败其实是认识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因为失败,让我们知道自己能力的限度,兴趣的限度。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提醒我们该拐弯的时候拐弯,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鄙视放弃、鄙视失败,也不必过分强调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决不放弃、战胜自我,如果一个人的方向都错了为什么还要决不放弃?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止损机制。
  李雪琴是目前中国最好的脱口秀演员之一。她去纽约留学之前是一个标准的北大人,但是因为个人原因,没拿到学位就回老家了开始网络卖货。用世俗的标准来看,她失败了。
  但是,这种失败对她来说,恰恰是一个转机,她转型为网红、成为脱口秀演员所以,认识自我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没有失败的勇气,就没有发现的惊喜。
  另一个可怕的“失败观”就是成功标准的单一化。一个社会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那么多马云、那么多郎朗,那么多姚明?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
  一个朋友对我说:要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接受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一点之后,正确的教育观是什么?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苍天大树,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大部分人可能天赋都很普通,但是他的兴趣爱好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们家孩子没有任何比较优势,怎么办?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所谓的比较优势,不是说你一件事情干得比所有人都好,而是在你自己能干的所有事情中,哪件事情能够干得最好。哪怕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比如做饭、化妆,你把它做到极致,也可以成为你的亮点。
  日本有个工作叫做“收纳咨询师”,你看,收纳都可以成为一个工作,甚至事业你家孩子可能不是天才,但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这就够了,这就是成功。
                                              (选自2020年11月20日《新华日报》)
9.联系全文,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败”。

10.有人说,“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态度,你怎么看?

11.有一些“虎妈”“狼爸”不断地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由此培养的孩子被称为“鸡娃”。请运用上文观点,谈谈你对“鸡娃”现象的理解。

12.根据上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对社会、老师、家长引导孩子“有志者事竟成”,鄙视放弃、追求成功、无视孩子的比较优势等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B.一个社会的创造力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应该激励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寻找到自己最大的亮点,施展自己最大的优势。
C.从网络卖货到做脱口秀演员,李雪琴的成功经历了一个试错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己独特性的过程。
D.如果我们成功的标准太过单一,如果我们忽略了孩子的个性特点,凡事都希望他干得比所有人都好,就看不到孩子身上的比较优势。
【答案】
9.失败是认识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失败是一个信号机制。承认失败,就可能带来转机,有一个新的天地。树立正确的失败观。
10.示例: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的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天赋都很普通,很难成为像马云那样的成功人士,但是我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在自己感兴趣、能发挥自己特长、展示自己个性的小天地里有一番作为,也是成功,也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因而,也应该感到快乐,何来消极。
11.示例:鸡娃教育,本质上是成功教育单一化的社会焦虑,我认为大可不必。我们理解部分家长的选择,更应透过鸡娃现象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教育,如何才能改善我们的教育。教育有竞争的成分,但绝不是只有输赢的比赛,不是花了多少钱、上了多少辅导班的比拼。唯有尊重教育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真,才能让孩子少一点负重前行,多一些健康成长。
12.C(文中第八段,对李雪琴的分析总结是“认识自我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没有失败的勇气,就没有发现的惊喜”,而选项的表述是“自我认识”。“认识自我”和“自我认识”是两个概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09:33:22 | 只看该作者
【湖南省衡阳市】
  二、(四)议论文阅读(6分)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进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已,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礼记·中庸》中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宁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 “慎独”呢?关键要在“隐” 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悉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还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感,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辩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09:33:50 | 只看该作者
【湖南省娄底市】
  二、(四)议论类阅读(9分)
和青年学子谈读书
叶朗
①现在,我们有些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比起过去有所降低,读书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向我们强调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现在我也要向你们强调这一点。(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②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每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每个学科都有一批大师,这些大师的著作也充满了智慧。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尊重经典,要提倡青少年学习经典、熟悉经典。经典引导青少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快餐文化、流行艺术不可能起到这种作用。当然,我们不反对快餐文化、流行艺术,但是我们反对用快餐文化、流行艺术来排挤经典。我们也反对解构经典、糟蹋经典,把经典荒谬化。经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经典的地位不可动摇。
③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了吸收他们的智慧,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俄国19世纪哲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本小说《怎么办》,小说中最杰出的一位人物名叫拉赫美托夫。这位拉赫美托夫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读经典著作,例如文学就读果戈理,物理学就读牛顿。他说,其他一些著作,我只要翻一下,就知道它们是果戈理的模仿,或是牛顿的模仿,有的是很拙劣的模仿。正因为他读的是经典著作,所在同样的时间里,他的收获比别人大,他的进步比别人快。
④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经常接触经典,经常聆听大师,可以把自己的品位提上去。一个人如果老读三四流的著作,就会让那些著作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也会慢慢降低。一个人读的书构成一种精神文化环境,它会很深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
⑤对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要精读。精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熟读玩味”,也就是放慢速度,反复咀嚼、读懂、读通、读透。读懂,就是要弄清楚书中每句话的意思,这有时也不容易。读通,就是要融会贯通,把握它的内在意蕴。读透,就是把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充分吸收到自己的头脑中来。一个人要提高文化修养,打下做人、做学问的根底,必须精读几本书。
⑥读经典著作不能太性急,不能贪多求快。熊十力先生曾经说,过去一些名人传记往往称赞这个人“一目十行”,其实这种人在当时不过是一个名士,很少能成就大的学问。所以读经典著作不能求快。相反,要静下心来读,要放慢速度,要充分消化,把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充分地吸收到你自己的头脑中来。像康德、黑格尔这样一些经典作家的著作,如果你一年能精读两本,我想就是很大的成绩。
⑦同时,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要善于抓住书中最精彩的东西,抓住最有原创性、最有启发性、最有包孕性的东西。所谓最有原创性,就是作者在学术研究和探索中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经典著作和大师著作的价值,就在于这些富有原创性、启发性和包孕性的思想和命题。我们要善于发现,要善于抓住,要善于挖掘。
(2021年5月6日《光明日报》11版,有删改)
20.本文的论点是什么?(3分)(微信公众号:伊人频道)

21.选文③段为什么要提到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里的人物?(3分)

22.下列链接材料,作为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链接材料】俄罗斯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曾说,他小时候读《战争与和平》,之后这部作品就成为他的艺术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以强烈的嫌恶感”。

【答案】
20.示例:应多读经典的和大师的著作。
21.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说服力地论证了本段“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了吸收他们的智慧,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22.作为第④段论据最恰当。理由:链接材料论证了经典著作对人的品位的积极影响,与第④段分论点一致,并且与该段中“一个人如果老读三四流的著作,就会让那些著作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也会慢慢降低”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使该段论点更具说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8 07: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