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225|回复: 70

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书是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的最新力作。在书中,洪教授全面分析了社会各阶层人们健康问题的成因,并量身定做、提供了丰富、精彩而切实可行的天天健康生活方案。制定的健康方案短小、精辟而又富有哲理。旨在让大众真正做到一读就懂、一懂就用,并且一用就灵。做到天天都健康,享受快乐人生。
第一部分
21世纪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关注的世纪,因为世上没有什么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了。但21世纪又是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世纪,各路精英异军突起,引领风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同时却又有许多青年英才、企业家、科学家相继倒下,他们不是死于工作,而是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和漠视。死于无知,个人失去一切,美好家庭破灭。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现在是:哀莫大于对健康无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第1节:天天健康方案(1)


  洪昭光 天天健康方案


  不要透支健康,不要死于无知


  21世纪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关注的世纪,因为世上没有什么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了。但21世纪又是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世纪,各路精英异军突起,引领风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同时却又有许多青年英才、企业家、科学家相继倒下,他们不是死于工作,而是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和漠视。死于无知,个人失去一切,美好家庭破灭。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现在是:哀莫大于对健康无知。


  杰出英才的贡献犹如朗朗夜空中的启明星,给人希望,给人力量,而许多优秀白领、骨干、精英却"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使人扼腕痛惜。我们大家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不要透支健康,不要死于无知。


  英年早逝谁之过?都是"躁"字惹的祸


  英年早逝谁之过?个人对健康生命的漠视和糊涂是主要原因,但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物欲日盛,急功近利,人们思想浮躁,心情烦躁,工作急躁,整个社会处于阴虚阳亢的状态,反映到人的生物体内,必然导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造成一系列亚健康和生活方式疾病。


  中年压力,原因不同。有因重任在肩,出于高度责任心的;有因学术研究,出于执着事业心的;有因利益驱动,出于利欲熏心的;还有纯因病于无知死于无心的。但不管原因为何,结局都一样:失去了健康,错错错;失去了生命,痛痛痛。


  面对社会的"虚火"怎么办呢?想想白居易的故事也许是一剂清凉药。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时曾请教一位高僧关于"佛的真谛"是什么。高僧说,就8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不太简单了吗?连3岁孩子都知道。高僧说:是的,3岁孩子知道,但80岁老人做不到。一语道破了古今中外人性的根本弱点:知、行脱节。闻道者百人之众,悟道者仅约五十,行道者只寥寥数人而已。知,信,行,落差之大道出了英年早逝的本质原因:"知道,做不到。"11次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张怡宁说: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真正的对手就不多了。同样道理,中年人健康的最大对手也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的弱点,真正做到科学工作,科学生活,那么,疾病就很难侵犯你了。


  健康金字塔,塔下四种人


  21世纪,健康是指躯体的、心理的、社会人际适应的和精神道德上的良好和完满状态。这就好比一层层向上的金字塔,是全方位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没有不舒服,更不仅仅是指体格健壮。


  一个人到医院检查,所有化验及B超、CT、心电图一切正常。他是否健康呢?不一定,因为如果他做了亏心事,他贪污了,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警察敲门,他已经不健康了。有一位拳王,天下无敌手,但他也不健康,为什么呢?因为他犯罪进监狱了。因此,健康素质高的人也一定是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


  对健康有四种不同心态的人:第一种人是聪明人,他们主动健康,投资健康,结果健康增值,一百二十;第二种人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储蓄健康,结果健康保值,平安九十;第三种人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无动于衷,结果健康贬值,只能带病活到七十八十;第四种人是糊涂人,他们之中许多是白领精英,他们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结果生命浓缩,五十六十。四种态度,四种结局;因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健康是金子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53年就提出"健康是金子"的主题口号,希望人们要像对待金子一样珍爱生命。


  健康比金子还珍贵,因为健康很难再生或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再先进的高科技都无法使受损的机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像一张白纸,揉过之后再也不可能恢复到原先的平整一样。


  健康本是人类古往今来一直的追求,但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是过有节制的生活,还是纵情人生,却令许多人感到难以选择。其原因既有不得已,也与意志力、生活观念、科学发展等多方面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第2节:天天健康方案(2)


  生命与健康是一条单行线,"奔流到海不复回"。


  健康是和谐


  和谐,不仅指身体内部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敬畏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破坏人与大自然的平衡,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追求健康也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身体内部和谐的体现就是健康,人的生理、心理、精神这三个方面要和谐,如果这三个方面的和谐关系都协调好了,也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在自然界里,周而复始不停运转的日月星辰都是球形的,从耗能的角度来看,圆形运动最节约。而人在和谐的情况下耗能最少。如果耗能多,生命就凋亡得快。人随时都在消耗能量,耗能少的人寿命就长,耗能多的人寿命会短。实际上,这是自然界的一个共同规律。现在不和谐的事儿还真是不少,不但身心不和谐造成的疾病多了,发病率高了,疾病低龄化了,同样的病,过去六七十岁才会得,现在二三十岁就得了;家庭呢,打架的多了,离婚的多了,刑事案件多了,经济纠纷多了。如果老处在这种不和谐的状态下,从社会角度来讲,运行成本就高。出了事,公安局出动,上法院再告你,耗能,社会为了维护稳定就要消耗很高的成本,经济上会有很多不必要的损耗。家庭不和谐最消耗人的精力,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最大。和谐是最低的投入,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我们能保持个人身心的和谐和家庭的和谐,那就是对经济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了。所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很符合自然规律的提法。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一切都朝着和谐方向发展,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得非常美好。


  健康是节约


  美国的研究表明:高超的医疗技术可以减少10%的过早死亡,而健康生活方式不用花多少钱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自我保健达到健康百岁。我国的研究表明:1元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省医药费8.59元。临床经验表明又可相应节约近百元的重症抢救费。


  2001年,我国卫生资源总消耗为614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6.4%;因病,因伤残,因过早死亡损失7800亿元,占GDP的8.2%,合计约为14000亿元,占GDP的14.6%。而近年来,其增长速度已远超过国民经济增长及居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14000亿元,是什么概念呢?长江三峡工程举世闻名,15年总投资才2000亿元;南水北调是跨世纪工程,50年总投资才5000亿元。而健康问题一年损失上万亿元财富,这是多么惊人。而更为严重的是,健康问题带来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无法估量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等社会问题。


  健康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因为健康的成本越来越高,疾病的负担越来越重,而健康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病多不是因为钱多,而是保健知识不多


  近年北京市调查,小学生已经有了高血压,中学生也有动脉硬化了。为什么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死得更快了呢?有人就以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糖尿病多,都是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造成的。


  事实上,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造成的,而是因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缺乏而产生的。


  美国的经济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明显比黑人要少,寿命要更长。


  美国白领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们各种疾病,远远低于蓝领人,寿命也长,说明什么呢?因为白领人受到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卫生知识、自我保健意识高。因此,现在我们得病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好,而是精神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软。


  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所以首先要提及的是病越来越多绝不是物质丰富了,收入多了,钱多了,是因为卫生保健知识没跟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第3节:天天健康方案(3)


  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


  医生有用吗?有用,可以帮助你,不过很有限,只占8%左右。当身体出现不适感后,最先的发现者,不是医生,而是我们本人。谁也不可能像自己了解自己身体那样清楚。比如说,你吃到什么程度算八成饱?你喝了多少酒为适量?你每天要睡多长时间才感觉舒服?你运动量多大正好?这些,别人是无法替你把握的,唯有靠自己在长期的生活、养生中去体验,去总结,去调整,才能恰到好处。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我送大家四句话:有病看西医,养生靠中医。要想寿而康,九成靠自己。


  身体健康是"1",其他因素都是"0"


  人生的各个要素:金钱、地位、财富、事业、家庭、子女都是"0",只有身体健康才是"1"。拥有健康就有希望,就拥有未来;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一个人能力再强,本事再大,就算你是个劳模,荣誉是谁的啊?荣誉是领导的。没有领导的关心、爱护、帮助、扶持,你怎么会有今天的荣誉?成绩是谁的啊?成绩是大家的。没有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你又怎么能取得好的成绩呢?金钱是谁的呢?金钱是子女的。你就是有金山、银山,你死了1分钱也带不走啊!你只得是空空手来,空空手走。老伴是谁的呢?今天你死了,明天老伴可能跟别人走了!荣誉是领导的,成绩是大家的,金钱是子女的,老伴是人家的,只有身体是你自己的。


  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健康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只要你违背了客观规律,你就会受到惩罚。哪怕你是富豪、你是皇帝,只要你不遵循健康规律,你活的寿命就会比百姓还要短。在健康面前,财富、地位、权力都无济于事。而顺应客观规律的"聪明"人,才一生平安。


  人世间很多事不公平,但上帝是公平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如果你条条对着干,你比别人得病的机会就高得多,所以,健康面前人人平等,谁违背谁倒霉,谁顺应谁健康,这就叫好人一生平安。


  健康不仅属于你


  西方谚语"人生如航海",民间俗话"平安就是福",都是寓意人生坎坷,山高路险,要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地关爱自己。


  漫漫人生路,处处危险多。在人生的棋盘上,只要有一点失误,哪怕是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使你满盘皆输,好像"泰坦尼克号",一瞬间,庞然大物葬身海底,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世界上第一例有病历确诊、有尸解证实的冠心病猝死病人是英国著名外科医生亨特,只因一次学术争论,一代名医,一怒之下,一命呜呼。一位42岁的副教授为赶论文发表,3天3夜未出实验室,发现时已死在实验桌上。有位加籍华裔教育专家,先后回国100余次,工作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结果不幸猝死在连续奔波的旅途中。


  中年男人最大的渴望是爱名爱利爱攀比,最大的不懂是不懂爱健康,不懂爱家人,不懂爱自己,结果一不慎成千古恨,再悔恨已百年身。


  过去说:健康是你自己的,只说对了一半,准确地说应当是:健康是属于你和爱你的人的。你的去世,个人损失只是"冰山的一角",冰山的90%都在水下看不见,你的去世至少造成对10个最亲近的人的直接伤害,对几十个亲友的间接伤害,还有无法估计的事业损失。越爱你的人受害越大,真正的"亲者痛"啊。面对这种"痛中之痛",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恐慌比病毒更可怕


  众所周知,病毒因有传染性、致命性而十分可怕。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满园春色的古都变成满街口罩的城市。但再可怕的"非典",也是可防、可治而不可怕的。


  然而有一种伴随"非典"而来的精神病毒叫恐慌,却比"非典"本身更可怕,虽然电子显微镜下看不见,但恐慌传播速度之快,杀伤力之大,却远远超过"非典"。有一个西方寓言:有一天,上帝决定惩治某些人,于是派霍乱之神--霍列拉到人间,让他杀死3万人。过了一段时间,霍列拉回去复命时,上帝发怒了:"我只让你杀死3万人,你为何杀死20万人?"面对上帝的质问,霍列拉感到很委屈:"我只杀了3万人,其他的17万人都是他们自己把自己吓死的。"这则寓言说明了恐慌心理的巨大负面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第4节:天天健康方案(4)


  恐慌使人群免疫力下降,疾病发病率上升,恐慌使病人丧失信心,抵抗力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增高。恐慌与病毒流行结伴而行、狼狈为奸,但却比病毒更加可怕。恐慌不仅杀伤力大,而且传播速度要比真正的病毒快上千百倍。


  恐慌来自何处?与病毒不同,恐慌是来自我们自身的无知和无奈。一个人只要有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科学的世界观,那么再大的天灾人祸、突发事件,他都会冷静地面对,理性地认识,智慧地战胜,他都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制,都不会被灾难吓倒。在这里,精神的力量真正超过了物质的力量。


  好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


  20世纪,人们更多追求治病,21世纪,人们更多地追求健康。因为治病是下游,健康是上游。从下游走向上游,是当今时代的呼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医学的第一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我们做医生的不能让人不死,但可以让人不早死,让人自然凋亡。


  美国一个专家讲得好,任何高科技都不能使人恢复到得病前的状态。有人患脑溢血,高科技开颅,打开一个洞,加上激光吸血,人倒救活了,你还是半身不遂。有人得心肌梗死,行,溶栓药打一针,0.1克1.5万元,放支架花了20万,活是活了,心肌还是坏死,还不如不得病。所以美国专家讲得好,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


  三十努力,四十注意,五十轻松,六十成功


  要过好人生100岁,最关键的先要过好第一个春天,头60岁,即耕耘劳作的春天。第一个春天过好了,第二个春天,60岁以后,即收获享受的春天就好过了。因为退休后,压力减轻了,时间富裕了,阅历丰富了,经验成熟了,就容易一马平川,一路平安到80岁。80岁以后只要好好关爱自己,不伤害自己,可以20年不变,平安到100岁,无病无痛,无疾而终。


  但是,如果60岁以前一身是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慢性病集一身,退休时,身体已经"糟"了,那么以后是肉体痛苦,精神折磨,七老八十,身心煎熬,人财两空。所以关键是人生第一春。


  那么,60岁以前,什么时候最重要呢?60岁以前还有一关,这一关是20年,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男女有别,男的30~50岁,女的40~60岁。男性在30岁以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增长期,是健康易损期,慢性病高发期。在30~50岁这20年当中,40岁最重要。据5万多人的调查表明,40岁以前慢性病患病率是缓慢上升,总体上处较低水平,男性为9.9%,但40~44岁,患病率急剧上升至20.9%,肥胖率也倍增,40岁这个转折点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体质、体能、心、肺、脑、肾功能逐步下降。


  努力不过力,拼劲不拼命


  人类很聪明,但却常常死于无知。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提前过劳死了,本该活到100岁却平均只有70岁,许多更聪明的白领、骨干、精英们本该活得更健康,更潇洒?却反而纷纷成了"白骨精"。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最根本的是压力过大。美国哈里斯调查中心指出:60~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而且都市里有近一半的人感到压力使他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另外,压力可造成包括从心脑血管病、溃疡病、糖尿病、癌症、心理障碍到头痛、背痛、腰痛、失眠等至少100种以上的疾病。


  "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有人认为事业要成功就必须放弃健康,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用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的话来说就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了。事业和健康是骨肉相连的亲兄弟,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而绝非一对冤家。


  对比不攀比,适度不过度


  按说,当前社会财富总量已是大大增加了,但社会的快乐总量却没有同步增加。原因是不少人把钱作为一切行为的最高目标,成了钱的奴隶,有了钱导致了炫耀性消费,而社会的快乐总量与少数人的炫耀性消费无关,反而导致多数人的失落。社会应当追求人们快乐的最大化,真正的快乐与财富有一定的相关,但只有约15%的相关,并主要表现在财富的早期增加阶段,中期与"闲"相关,后期与"健"相关。因为85%的快乐并不是来自物质和感官享受,而是来自心灵、精神层面的诸如生活态度、观念意志、友情、家庭、人际关系等与闲、健相关的因素。这就牵涉到"物质永远不会人人平等,但生活快乐可以人人平等"的人生本质问题。只要是盲目攀比,一定带来痛苦,而且攀比首先伤害自己,即使比尔·盖茨,要是攀比的话,他不如别人的地方要比超过别人的地方多得多,只能暗自生气。相反,对比是理性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即使穷人,也有许多值得快乐的地方,也还有许多不如他的人,他可以像任何人一样快乐无忧。英国有个故事说到某位国王因严重忧郁不治,最后,某名医告诉他,只有让一个最快乐的人来把快乐分享给他,才能治愈。国王下令遍访全国,寻找最快乐的人,结果找到大臣、将军、富豪,以为他们一定最快乐,结果个个心事重重,郁郁寡欢。失望之余,听到远处有悠闲的歌声,循声走去,发现是一位自由自在的乞丐,在唱着无忧无虑的歌曲,最后是他治好了国王的抑郁。生活中许多东西是不公平的,但不要紧,我们最重要的快乐倒是公平的,是人人可以享有的,这不是什么阿Q精神,这是一种智者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第5节:天天健康方案(5)


  常想王选常学金庸


  2006年2月,被誉为"中国现代印刷之父"、"当代毕昇"的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终年70岁。王选教授是个典型的"拼命三郎"。一旦做起一个项目来,就总有一种疯狂的劲头。有时候经常工作一天一夜,然后睡个觉,常常累得连脱衣服的力气都没有,坐在床上就睡着了。有时候工作一个通宵,早上到饭店里,刚叫完菜,人就已经睡着了。就是这样的工作状态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所以不久他就病倒了。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过度疲劳所致的全身功能失调。但王选教授太热爱他的工作了,当症状稍有减轻时,他就马上开始大量看文献,并且承担了一个项目,和同事一起做计算机高级语言编辑系统。在事业上,王选教授确实创造了高峰,但他的身体所承受的重压却越来越危险。


  大家想想:为什么不能换一种工作方式,让自己劳逸结合呢?按正常的工作、生活规律,并不一定就做不好工作,如果王选教授在自己累不堪言的时候,能够适度休息,适度缓解,适度调整,他就会活到90岁、100岁。如果这样,他对国家的贡献将会更大。这样一个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教授,这么早就离开了人世,实在是可惜。


  大家应该多学学金庸先生。金庸老先生80高龄,精神矍铄,潇洒从容。他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乐观豁达养天年。金庸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华,饮食简单清淡,七八分饱,衣着自然简朴。生活方式有张有弛,羡慕"且自逍遥没人管"的生活,过的是一种慢生活。金庸先生做事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他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


  人活百年不是梦


  100岁,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圣的生理寿命,但前提是你必须关爱自己而不要自己伤害自己。同时还要健康,因为不健康,就要受病痛折磨,这还不够,还要快乐,因为快乐是人生至高境界。每天早上一睁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心情每天都是美好的,生活每天都是充实的。


  根据科学推测,人类生理寿命应比现在的实际寿命长得多。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少呢?


  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到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照此计算,人最长寿命应该是6×25,150岁,最短是5×20,100岁。也就是说,人再长寿不会超过150岁,人再短命不会短于100岁,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寿


  命。


  生如春花绚烂,走若秋叶静美


  人的生老病死如春夏秋冬一样是自然规律,但死的方式却不同。一种是自然凋亡,一种是病理死亡。怎样才算是自然凋亡呢?


  自然凋亡即程序死亡,正如春天的花儿凋谢,冬日的树木落叶,对人而言就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百岁之后,静静离去在睡梦中。就像宋美龄106岁,睡了一觉就走了。然而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病理死亡,即提前死亡,这种死亡犹如树木经风雨摧残,病虫损害,在夏天即枯萎死亡。对人而言就是患病后的肉体痛苦,心灵折磨,七十八十,身心煎熬,人财两空。


  人人都希望自然凋亡,可现在的社会普遍现象却是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生命规律,一句话,我们违背了科学的生活方式。


  身体是件艺术品


  人的躯体奇妙到什么地步呢?很难说清楚。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03年美国造了一个全世界最先进的超级核动力航空母舰里根号。花了多少钱呢?40亿美元。载重10万吨,用了100万吨钢材,10万吨铝材,还有核动力等,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都在里面,可以说全是高科技的东西。剪彩那天,里根去不了,因为老年痴呆,夫人南希只好代他出席。有人就问了,你美国能花40亿美元用100万吨钢材造一个这么先进的航母,里根的大脑就100多克,怎么就治不好老年痴呆症呢?为什么?因为人体太复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第6节:天天健康方案(6)


  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生命,宗教说人是上帝造的,咱不说宗教,但人的确是自然界最好的造物。你说阿波罗登月火箭,复杂得不得了;波音747飞机多复杂啊,一架飞机5000家工厂做的,600万个零件。可是人呢,人一个细胞基因,1个细胞30亿,30万万个碱基对。你一架波音747飞机才600万个零件,不如人一个细胞的几十分之一。人的结构是神造的,远远比人造的复杂、奇妙。人造不如神造。人的器官最完美,千万不要让医生随便在身上动刀子。现在我们许多人,健康人,抽烟啊,喝酒啊,麻将啊,赌博啊,都是自己伤害自己。你自己伤害自己,医生也救不了你。


  健康的四个元素


  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由四个元素组成:一是父母遗传,占15分;二是环境,占17分,其中社会环境占10分,自然环境占7分;三是医疗、医院、技术,占8分;四是个人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占60分。即是说,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的因素中,基因加环境,有32分是改变不了的。但有68分可以人为控制。


  一个人高矮胖瘦、长相、健康和父母有关系,姚明的父母曾分别是国家男篮女篮的主力中锋。父母高血压,子女有45%的几率得高血压;父母双方一个高血压,子女有28%的几率得高血压;父母双方血压正常,子女有3.5%的几率得高血压。我们所里有个小女孩,7岁胆固醇1080,11岁心绞痛、心肌梗死,13岁冠脉造影3支血管高度狭窄,15岁一走路就心绞痛,不得不做冠脉搭桥术。15岁上初三,冠脉搭了4根桥,和叶利钦搭得一样多,比克林顿多一根。为什么?爸爸胆固醇500多,妈妈胆固醇600多,具有家族高胆固醇脂血症。


  医院、医疗,在健康中只占8分。但在2001年,我们为此花费了6140亿,去年花了8000亿。生活方式占60分,所以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荣誉再高,是领导的,是领导的栽培;成绩再大,是大家的,是大家的齐心协力;金钱再多,是子女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关爱自己就是关爱家庭,关爱社会,关爱祖国。


  智者不惑,一"智"千金


  在我国物质文明大大进步了的今天,为什么一些慢性病反而更多了?发病年龄更早了?一些原来可以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不但控制率很低,而且并发症很高?慢性病的形势怎么越来越严峻了?


  归纳起来原因有三:


  一、无知无为。即病于无知,死于无知。


  二、有知难为。许多中青年人,有保健知识,也想健康,但工作、生活、家庭的压力过大,权衡下来是无奈,只好透支健康,浓缩生命。


  三、有知不为。更多的人尽管知道保健知识,但实践中就是做不到。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人性中有一个知、信、行的落差公式,或称闻道、悟道、行道公式。这个公式是:100个人闻道,其中能悟道者仅50人,而能行道者则不到10人。


  目前,城市中大多数人属于第二、三种。知识与行为、闻道与行道之间有这么大的鸿沟,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古人说: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何为智者?遇事不惑者也。遇到一件事,一个问题,能够全面、客观、有深度地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和比较,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然后认清目标,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水滴石穿,终成正果。智与知不同,知是知识,一学就会,但只是表层知识,并不形成性格,不一定能变成信念与行为。而智是"知"加上"日",即有了知识后,还要日日潜思精炼,天天悟道行道,才能提升成智慧,升华成性格;才能遇事登高望远,高屋建瓴,并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能做到智和勇,不是容易的事。


  有了这种"智",即理智、才智和睿智,而且要从青少年抓起,那么天下就没有什么难事了,这样一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坚持运动、心理平衡、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等等所有问题都会变得十分自然,十分顺畅,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21: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