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29 09:0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小语名师何捷老师在一次报告中说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关键词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我也从这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导入语要“异”——以“异”夺目

课堂导入语的“异”,是指形式和语言的奇异、奇特和标新立异。如果你着装漂亮,必定会吸引过往路人的注意。同样,作为教师,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么必定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老师常会用“谜语”导入,这就是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这个特点出发的。

(二)讲述语要“俗”——以“俗”致易

小学生知识储备较少,抽象思维不发达,但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注意力不易集中,但比较容易受到暗示,对老师的夸奖很在乎。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讲授语应注意要通俗易懂。上课时,教师的讲授语要生动活泼。讲授中要有具体形象,要求教师注意选用那些能够形象逼真、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再现事物的大小、形态、颜色、声音和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表情的语言,去描景状物,抒情叙事。

(三)提问语要“准”——以“准”求精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想象的情境,是实现教师启发学生的有效途径。但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的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过渡语要“顺”——以“顺”成篇

顺则通,通则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了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例如教授《沉香救母》一课,为了更能让小学生明白沉香在救母的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我的过渡语设计为:“沉香小小年纪救母决心却如此坚决,但他救母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那他到底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险阻呢?下面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看一看。”通过这段过渡语的设置,既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又使孩子在脑海中对全篇文章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因此,一位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注意自己过渡语的艺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孩子在课堂中领略到那种语言和谐之美。

(五)结束语要“悬”——以“悬”定文

“悬”是指悬念,引发别人的思索。一位好教师,如果他能够做到在上完一堂课之后,学生仍沉浸在他刚才创设的情景之中,这样的语文课就是出彩的。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编排而成的。有些作品的内涵,非常值得孩子去细细品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要忽视下课的那几分钟,要设置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思索和回味的结束语,让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在课后继续进行探究。

二、思维可以让学生走得更远。

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诸多的能力中,我觉得思考能力是必备的一种能力,并且是对学生长远发展非常有用的一种能力。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教师要下大功夫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里面包含的值得我们深思并实践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我一定会再次认真研读,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让自己的课堂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更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三、审美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

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创设情景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

   (二)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包括推敲传神的词语、欣赏优美的句子、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

   (三)在诵读中体验美感。

   (四)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五)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四、小学生正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年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义

不容辞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和责任感。

   (一)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教师要想教好语文课,并且要把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博览群书,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我们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扎扎实实地阅读、钻研有关传统文化的专著,一点一滴地积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更新。

   (二)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这是教师教学的阵地,只有把这方沃土充分利用好,就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学习和传扬。

   (三)在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四)重视课外文化阅读,强调大语文教育。

   写完这些,我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肩上的任务有多重,然而学生的长远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就需要我们付出心力去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在做,但做的还远远不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和学生一起努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20: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