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主题讲座学习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牛浩老师分享
信任学生,敢于放手

今天上午听了长沙市高新区小学数学教研员胡美容老师以《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为主题的讲座。听完后内心只有四个字—实用有效,胡老师用“接地气”的语言列举了一个个“接地气”的案例。整场讲座感觉就像我们平常在学校的磨课一样,她的每个案例都先用一种方式去描述,而这种方式恰恰是我日常上课所使用的教学方式。然后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教学方式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效果对比明显。
听完讲座后,我开始进行反思:为什么我的提问总是浮于表面,无法调动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在我的课堂上,活动要么是放羊式的,要么学生无精打采,并不感冒?为什么我布置的作业总是收不到实效?原因其一,自然和年龄、教龄和经验有关,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
想要提出有效的问题,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不能把学生当“小白”,而教师要去装“小白”。拿胡老师举的例子来说,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节课,为了让学生产生对人民币的面值认识的欲望,教师提问:昨天,我在家里琢磨,对于人民币我有个想法,你们要不要听听看?我把100元做的大大的(同时出示示意图),那下边这些图形表示多少,1元怎么表示?这样设计可以么?这样设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什么要用数值来表示人民币的面值,更巧妙的是和上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也联系起来。在我们日常的课堂上,也要试着去充当小白,多问学生“傻”问题,并且形成问题串,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看似是在“挑事儿”,那却是学生思考之路的引导牌,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远处,帮助其走向独立。
想要设计有效的活动,也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创新活动设计。如《田忌赛马》,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先用列表等方法把田忌赛马的故事又进行呈现,事实上学生对于这个故事已经很熟悉,它没有吸引力。完全可以用其它形式,例如扑克牌,骰子等来换一种方式呈现,教师不需要担心这种方式过于抽象,他们对于这种表达方式完全可以理解,既达到举一反三,又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快乐,课堂更加高效。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以信任,相信他们的能力,敢于放手,让他们去批判,去评价,去创新。这样才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习更加有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1:03 | 只看该作者
郎新会老师分享
用问题引领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那么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学生学习更有效呢?今天上午胡美容老师的讲座《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用问题来引领整个课堂。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课堂导入"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认识。
一、情境导入中的有效提问
创设情境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我们的提问要有给学生提供一个路标,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学习,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学习《1~5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们常规的教学是,看着情境图,提问:小朋友们,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们来说,都会回答,他们会把图中认识的事物都说出来,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课堂也会出现混乱现象,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很显然,这样的提问就是无效的。如果换一种方式提问,比如:奶奶家秋天的小院可美了,咱们先别说话,看一看院子里都有什么? 猜一猜,这小院里我最喜欢什么?(我最喜欢的东西只有一个哦)……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共情,将自己置身于这个小院里,自然也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自然有序地认识1~5,而且还印象深刻。
二、复习导入中的有效提问
除了情境导入,还有一种常用的导入方式就是复习导入。通过对上一节所学知识的复习,导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今天胡老师的讲座,认识到有时候复习不能仅仅是为了复习知识点,在复习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求一个数的倍数”时,要复习因数的知识。如果只简单的提问:你是怎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的?在练习本上写出12的因数……,这样问题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提不起兴趣。如果改一种问法:8,9,12,60这几个数,谁的因数最多?是不是数越大,因数就越多?如果有一个很大的数,它的因数能写完吗?……这样提问不仅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也把学生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有效提问能使我们的课堂更高效,我们认真研读教材、课标,在课前备课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好每节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10-9 09:01:13 | 只看该作者
朱梦晶老师分享
精心拨动思维 推进深度发问

胡美容老师的《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讲座可谓是干货满满,反思自身的教学现状,在日常教学中确实没有对问题的设计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没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上考量一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怎样的思考。胡老师呈现的丰富案例值得在课堂上一试。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提出有效的“好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思考。由问题和活动引发的师生互动或是生生互动,也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课堂上只有在有效问题、有效活动、有效交流的引导下,师生才能真正互动起来。
我认为,一节课的主干问题应该是内容性问题,是服务于知识内容学习的问题。设计主干问题要精准分析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与学习难点,依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让问题精准作用于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提升课堂效率。概念学习的问题要精准指向概念实质,设计问题时要全面剖析概念,抓住概念核心要素,基于核心梳理要点,针对要点设计问题线索。比如:三上《认识周长》,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才是一周?你找到了图形的一周了么?指给同学们看一看。这些问题的重点在“周”,不在“长”,都没有指向问题的实质。
数学课堂定位决定课堂的高度,定位于显性的知识掌握则呈现问题只能是知识性的问题,如果定位于知识习得中需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则就是思维性问题,思维性问题会让课堂更有深度。胡老师的《质数和合数》课例很形象的体现了思维性问题更有效。
有效的活动和有效的交流也是高效课堂必备的。猜测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有了猜测才会有深入探索的可能。数学思考也需要在猜测中拨动,借助猜测引导学生发问“真的是这样吗?”,将交流学习过程深入生动的开动起来。基于“真的吗”开展交流,既能有效撬动学生观察思考,也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检验。有效的交流还要能够搅动学生思维,胡老师讲座中倡导做个会“挑事”的老师,让学生产生想法、产生认知矛盾、产生思维碰撞,通过深度发问引领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总之,有效的问题和有效的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引领与驱动力,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需求精心设计,在精准、深度、长远上作深入思考,实现知识性问题与思维性问题的统一,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30 11: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