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读书心得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2:20:5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读书心得

                                   ——赵营小学  陈香红

暑假长假,每天读李镇西老师的《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一书,每天的研读如饮水,日日受益。

读了李镇西校长写的《解放与超越》一个最直接的心得,是他用自己的亲身教育经历,向教师娓娓道来。教师应该怎样实现自身的解放与超越?怎么是教育好一个孩子?一孩子的教育关平小到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民族。教师要用教育的眼光看世界,同世界的角度看,每一天陪伴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一书,分成了七个内容话题:观念,突破,心境,幸握,智慧建言,每一部分都充满了智慧,从一个一线老师的角度分享自己智慧。

李校长的教有理念是那么的朴素,那么的真实。这是种能让学生感到幸福的教育,能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教育的初心在哪里?就像李老师书中讲的那样,教师要有智慧,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有职业幸福感。教南的初心应该是在老师的心里,眼里和爱里。教师应该正视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同时,教育是在教师的心里产生的,无论什么高科技的手段,都不能取代教育中人的气息。我们只有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最终才能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要遵从内心,不能急功近利,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想到自己的教育生涯,我已经走过了5个春秋。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有时会手忙脚乱,力不从心。李老师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做好教育工作,教师一定要解放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幸福,自己也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的故事以及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着我,让我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思想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2:21:07 | 只看该作者
读《教师的解放与超越》心得体会

                                       ——赵营小学  李允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这几年的流行语。说到“初心”,我们“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呢?可能大家都会说:“我们就是为了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我们的关心、教育下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每一位老师在步入教育工作岗位之前,可能都会想,让自己的学生在愉快、轻松,师生关系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我们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可是,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对最初的美好目标发生了偏移,我们最为关心的是成绩,为了提高成绩,课堂上严加管理,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听讲,课下还会布置作业,给学生的压力比较大,导致一部分学生怨声载道,师生关系也比较紧张。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如用手机软件布置作业或与家长沟通等等都非常方便,况且近几年疫情不断反复出现,很多学校只能采取网上授课的方式,从而使面对面的教育被“屏对屏”索取代,教育所应有的人的气息、人的温度便没有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心灵;不能只看知识的正误,还要看精神的善恶;不仅仅只看结果,还要看学习过程。正如《未来,教师会消失吗?》这篇文章所提到的观念:教育本身并不只是灌输知识和传授技能——知识和技能在教育的过程中,都是人格的载体。那真正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呢?就像雅斯贝尔斯说的:“教育,是关于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更应该关注的是价值,是精神,是人性。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融为一个整体。

当读到“别拿一线教师做标签,掩饰自己的苟且与卑下”这部分时,我非常的有感触,这也许是因为我作为一线教师的原因吧。我们大多数一线教师可能没有出版过专著、没有作过大型讲座,可能也没有获得过显赫的荣誉,但是我们每天都过着平淡而踏实的日子,陪着一届又一届孩子成长,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班级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我们过的很充实,有时也会埋怨、沉沦、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可是当读到李国斌老师、胡兰老师,他们都身患绝症,即使如此,他们依然站在教育第一线积极思考、潜心钻研、探索教育改革,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卓越。还有顾明远先生、石中英先生、刘铁芳先生、项贤明先生、王崧舟先生……他们都是从一线教师成为了教育大咖。可能他们也曾遇到过困难、坎坷、不公,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成功成名,却没考虑过他们曾经历了什么。正如冰心所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那么,我们还要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吗?相信大家都有一种冲动,我们要以这些老师为榜样,不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力争做一位优秀教师,也希望我们能一直保持这种冲动,做出一番成绩。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慢的艺术,好的教育必须是以爱为灵魂,静待花开。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读这本书犹如涓涓细流,温润心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去育人,新学期开学之际,借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送给自己:让我的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2:21:15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读后感

                                     ——赵营小学 高亚南

最开始接触李镇西老师是拜读了他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初读这本书就便深深吸引,甚至爱不释手,想一口气读完它。再次认识他是暑假期间又拜读了他的另外一本《教师的解放与超越》同样对于它甚是喜爱,甚至想快速读完。

打开封皮,便是李镇西老师的生平简介,对于称呼我更喜欢叫他李老师。李老师深爱学生也挚爱学生,对于他最大的得意是,从我身边走出去了数以千计善良、正直、勤劳、睿智的合格公民。李老师多么的优秀、智慧?你们说:“这样的老师能教不出优秀的学生么?”答案:肯定的。

在简介当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教育;幸福之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我和学生共同追求的人生境界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老师是幸福的,而他的学生更是幸福的。

从2014年走上讲台,已经有八个年头。一直在思考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学过程中每天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被他们的“行为“所震撼。甚至对于有些学生有点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例如:我们班有一位学习特别优秀的女学生,对她我抱很大希望,也相信她肯定能考上理想的初中,可是六年级下半学期出现频繁的逃课,了解之后孩子可能患上抑郁症,父母带着她四处看医生,老师也带领和她关系比较好的学生一起去家里看望她,可是效果一直不理想,还是每天来到学校哭,上课也不认真听讲,成绩也一直下降。但老师一直坚持着,在老师眼里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通过拜读《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让我深受启发,李老师就像一盏灯塔,给我们照亮前方的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那么的朴实、智慧。也让我重新作了思考,作为老师必须要挚爱学生,更要明白我们的“教育初心“是什么?”为了孩子“就是我们的教育初心。正如许多学校的墙上所写:”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 教育要有智慧,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有职业幸福感。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自尊心。教师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艰巨而又幸福的任务。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要以“人为中心”“为了一切孩子”“学生之上”······就是当代中国教育人最纯的“初心”。唯有始终关注“人”,教育初心才永不丢失。

“你教学这么长时间,你厌烦你的工作了吗?你讨厌你的学生吗?”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到:“不会”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帕夫雷什中学》中这样深情写道:“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2:21:25 | 只看该作者
读《教师的解放与超越》有感

                                    ——赵营小学  武言言

    趁着暑假,我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先浅淡一下李老师的教育初心和教育观念。

    书中多次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便是:“人--是最高价值。” 而且还强调,一切有人性、有良知的教育者应该终身铭记这一句短短的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才会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被“集体教育”出来的模板。这也正是我的教育初衷,我认为只要孩子在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只有单方面,也是值得被肯定的积极教育。李老师一辈子挚爱学生,深爱教育,留给我们学习的书籍文字无数,获得奖项荣誉更是数不清,培养出了无数的社会有用之人,这便是这位教育者的教育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所以说我们教育者不能丢了为了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初心。

    在《突破》一章中,李老师提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卓越的自己”。要找到这个卓越的自己,就要学习教育智慧,向学生学习、在反思中学习也就是向自己学习、从阅读中学习、从同行中学习,所以说只要我们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虚心求教,总会得到一些教育的智慧,总能更好地和学生一起学习、进步。

    《心境》一章中,我的理解就是心境宽,心态好才会让自己更好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李老师大胆的为一线教师呼声,不要让非教学任务占了工作时间,写出了多少老师的无奈,也另我钦佩不已。

    最后就是李老师提出的追求教育的幸福感,虽然在教育实践这条路上,我没能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但总觉得与孩子在一起是最快乐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教师的不声不响不问收获辛勤耕耘的教育,是把种子播撒进岁月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成长的教育。所以我们只管静等发芽,虽然时间漫长,可能途中会有不公不平,但待闻到花的芬芳之时,一切都觉值得。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慢的艺术,好的教育必须是以爱为灵魂。静待花开。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读这本书犹如涓涓细流,温润心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去育人,新学期马上开始,我借用李老师的一句话送给自己:让我的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2:21:34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心得体会

                                      ——赵营小学刘思婧

本次暑期我非常有幸的读了李镇西校长写的《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这本书,最直接感受就是李老师教育非常有情怀,非常真实的用心去思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向教师来讲一个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实现自身的解放与超越?什么是教育一个孩子?非常直击我的内心。一个孩子的教育关乎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到一个国家、民族。

做一个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用教育的眼光看世界,在世界的角度来看教育,对于教育来说毎一个陪伴孩子的日子都是教育的全部。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那么的朴素,那么的纯真。这是一种能让学生感到幸福的教育,能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至于说教育的初心在哪里呢?就像李老师书中写的那样,教师需要有智慧,还要有一颗爱学子的心,要有职业幸福感。教育的初心应该是在每一个老师的心里,眼里和爱里。

教师应该正视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教育是在自然而然中产生的。同时,无论什么高科技的手段,都不能取代教育中作为人的气息。我们只有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専心。最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不是说急功近利的教育。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想到我自己的教育生涯,我已经度过了四年了。我常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教育?怎么样开展教育工作?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有很多时候我会有手忙脚乱,力不从心的感觉。

李老师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对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个新的时代如果想要开展好教育工作,一定要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让学生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幸福,最终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个教师来说,必须要好好学习,守得住师德捍卫好学识,掌控好情感,解放思想,首先我们必须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在头脑里的一种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我们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结合在一起,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敢于实践,勇于探索。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一个教师需要做到爱岗敬业,博学多,才然后拉近与学生在心灵里面的距离,要与心换心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然后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转变,深入到学生里面去,与学生拉近距离,热情详细的来做好服务。

  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研究情况,解决问题,使自己的工作和教育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2:21:43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读书心得  

                                        ——赵营小学 张岩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做到了么?这是书中的一个标题,也是引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书中李校长讲述了关于学校升旗的事情。升旗仪式中,有精神抖擞的老师,有随意散漫的学生。李校长决定,下次升旗仪式时,全体教师单独站成一个队列。‘‘全体都有,向老师看齐’’ –气势磅礴而又意味深长,一语双关,道出教育的全部‘‘秘诀’’—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教育’’就是教师有底气向教师说:‘‘向我看齐’’。

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及了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课堂上是否对学生过于严厉了呢,面对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否过量了呢。这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去了解学生个人的学习掌握程度,以及班集体的整体整体状态,对教材和的理解等很多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以身作则了么?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要求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并且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以自己为典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反之,有些教师不让学生做这做那,但自己却对这些规矩置之不理,这不仅没有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反而给学生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正如李镇西教师所说的—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正人先正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12:21:52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读后感

                                    —— 赵营小学 高瑞亚

趁着暑假假期,我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一书,受益匪浅。李镇西老师称呼很多,但我更喜欢叫他“李老师”,觉得这样与他的距离能更近些。李老师的自述中说他深爱学生也挚爱教育,所获得的荣誉有限,出版文字无数,但最得意的是从他身边走出了数以千计正直、善良、勤劳、睿智的合格公民。“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是他的教育理念。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他的教育理念,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谐自由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同行后辈梦寐的追求。“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武侯实验中学的校训,被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铭记,并付诸于行动。这就是教育成功的典范。所以,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的故事以及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着全国的教师,教学技巧和教育思想在潜移默化得到改变。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一书,分成了七个板块,分别是:观念,突破,心境,幸福,智慧,呼吁和建言。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我们的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为了一切孩子”“学生至上”这样的初心  2.教育要有“儿童视角。”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缺乏的不是“教师的大脑”,而是“孩子的心灵”。  3.无论什么高科技手段都不能取代教育中“人”的气息,一旦没有了人的气息和温度,真正的教育便消失了。4.学生的分数属于隐私,应该受到保护。5.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比如,升国旗时的站姿,文明举止、读课外书等,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给学生树起榜样。否则就没有说服力,学生会口服心不服。6.素质教育不是唯分数的教育,是人的心灵、个性、尊严全面发展,是内涵丰富的教育。7.教育是慢的艺术,急功近利要不得。我们教师要耐心守候,静心陪伴。  8.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活生生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关于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二、突破枷锁,展现自我  1.相信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学会自己培养自己,所谓“专业成长”,所谓“超越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目瞪口呆的“我”。  2.于漪老师曾说:“对孩子的爱,能够让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这个变聪明起来的过程就是向学生学习,向自己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3.做一个思考型的老师,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4.多一些理论学习,所谓的技巧,妙计,兵法等“操作性”的不存在普适性。5.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也需要天赋:对孩子具有亲和力,内心世界细腻而丰富,敏锐的洞察力,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幽默感,浪漫气质。我们要尽可能多一些“教育天赋”,否则,不但自己痛苦,孩子也跟着痛苦。  三、心境宽,路才宽  虽然环境还不够理想,待遇较低,但凭着良知,怀着责任,发挥智慧,以平常心来对待每一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同行,我们的教育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宽。 四、追求教育幸福感  虽然在教育实践的这条路上,我没能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但总觉得与孩子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一天不见,心里空落落的那种。教育就是浪漫,就是温馨,就是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童话的创作者。这也是我终身的追求。 五、智慧教育,成就人才  组织课堂上需要老师的智慧,突发事件的处理,更需要老师的智慧。有时教育是不动声色,是不知不觉。最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最自然的。李老师用他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启迪我们,后进生转化不是“体罚”,而是需要大爱与大智慧。 六、呼吁和建言  李老师代表全国人民教师发出呼吁:教育,请给老师一片“撒野”的空间,让我们展现不同的色彩,不要让“非教学”任务占了工作的时间。这是多么切合实际、符合教学现状的大实话,写出了多少老师或校长的无奈。确实应该还学校一方净土了,我们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怎能让其他不必要的任务抢占我们的宝贵时间呢?

  总之,李镇西老师的《教师的解放与超越》给我很大帮助。我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尽职尽责做好自己,进而超越自己,做家长满意,孩子喜欢的好老师。最后,用李老师的话来祝愿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的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0: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