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3|回复: 2

幸福教室,成长更美 ——读《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7 07: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记得初识李虹霞老师是2019年她来顺德做讲座,我在聆听她的教育分享时,被她在教育中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了:她把教室当成了“家”,自己组装起了漂亮的书架,教室成了“书的海洋”学生时时都能浸润在书香墨韵中,举手都能享受精神大餐。她设计了展示舞台,精彩不断展现,教室充满逸趣。教室里有鱼儿的自由欢畅,有植物的添绿加色,有博古架.....总之,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渗透着爱意,都有家的温暖与温馨。讲座后,我立刻在网上购买了她编写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



这个学期,接手了新的班级,因为之前不是自己教的,班级的许多习惯都需要重新建构,刚开始有许多焦虑,感觉自己要抓的方面实在太多了:常规习惯、举止文明、同学关系、学科学习......于是我又把李老师这本《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找出来,重新温习了一遍,在李老师的智慧里获得一些灵感,我非常认同李老师说的“幸福教室”就是教师能围绕教室里孩子们的困惑和需要,饰班级外显环境美,养班级“内涵”文化美。于是,开学以来我也开启了“幸福教室”的打造。



一、环境美,助学习



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班上男女生人数差距比较大,男生22人,女生只有16人,而且有一半以上的男孩子都比较活泼好动,所以整个班级不管是在课间还是课堂,都是比较燥的。而且他们没有卫生意识,一个上午过后,教室里教室到处都是垃圾,甚至有一次我在上课时,还有一只课间餐的枣子从学生的座位下滚到我的脚旁......这时,我觉得营造一个干净、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当下最为迫切的。于是,我网上买了4盆素雅的画、3个地球仪装饰教室的后墙,并在对孩子们有一定了解后,综合所有孩子的特点对现有小组重新组合,让他们把小组文化海报制作出来点缀其中。两边的文化栏一边用来展示阅读和班级文化内容,一边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孩子们在入班即静,入座即学,有空余的时间多阅读,少大声嚷嚷。而且,以一节课为一个节点,按排轮流检查班级卫生,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卫生保洁。同时,中午和放学,我都会手把手教值日小组值日,教会孩子如何高效完成值日,培养孩子卫生的好习惯。让干净、安静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的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7: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抓常规,养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轻松、愉悦。



开学第一天,我就教孩子们怎么摆好书包柜,怎么收拾整理抽屉里的物品。当孩子们在课堂上随便插话,随意走动时,我借助名人故事、身边的人与事引导孩子们尊重他人、学会倾听、敬畏课堂。



为了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我安排了晨读的领读员,按学号排序,每天两个。领读员需要比平时早些到班开窗、拉好窗帘,带领早到的同学开启晨读。而且如果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前开始晨读,领读员就可以给该同学加分。



为了让孩子们在排队时做到“快静齐”,我先按身高给孩子们排好路队位置,再告诉他们怎么排队才能做到快静齐,然后训练10秒钟排好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有了倾听的意识,对课堂有了敬畏之心:行政组长会提醒小组成员做课前准备,要表达观点时要获得老师允许,早来的同学有了晨读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7: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塑榜样,齐共进



营造一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的班级氛围,通过日常教学的表扬肯定树立优秀的榜样:文明有礼、讲卫生护卫生、集体荣誉感强、学习积极努力、乐于帮助同学、勤练书写、口语达人、计算小能手等的榜样,带动班级孩子向榜样学习,不断进步。



同时,我和学科老师们又综合了孩子们的整体情况调整小组成员,明确每个职位的职责,让学生自己领职位,先引导学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团结小组成员,力争最美小组。



在小组构建成形后,我又开始了班干部的竞选和培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一批乐于为班级做贡献的学生。



......



当然“幸福教室”还是一个能给孩子打开语言空间,让孩子们的精神自由飞翔,情感健康成长;是孩子们智慧闪光的源泉,她有无限的可能。“幸福教室”弥漫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味道,溢满了浓浓的墨香和淡淡的书香,流泻着世界上最美妙的读书声。努力与孩子们一起打造一间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教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20: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