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3|回复: 7

阅读不息,笔耕不辍 ——美的学校教师10月读后感精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7 07: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格言: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
第一篇:走近儿童的世界
     德国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吴正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就是这样的吗?每一次观摩吴老师的课堂,总感觉她是在跟孩子们在闲聊,聊着聊着孩子们就学到了,也学会了,她的课堂不仅仅吸引了学生,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会被深深吸引住,她的课也让我想起了上周的片区教研,触动很大。
     最近我们也在跟孩子们学习测量这一单元,让他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例如数学书、文件袋、包装纸巾等工具去测量教室的长,去测量课桌的长,也在教授他们认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孩子在做的时候可能会做,但是现在很多的孩子缺乏的是“说”,也许我们在课堂说了太多空荡荡的数学语言,但是没有真正地教会孩子怎么说,所以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表达,不会表达也就不会牢牢记在心上吧。对于有经验的老师,他们一般都会像吴老师一样,说孩子能听懂的话,教会孩子表达。在上周的片区教研中,专家在点拨的时候也提及了这个问题,年轻老师可能都急着把这节课的知识点先讲完吧,也会忽略很多的细节,包括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吴老师也主张:进入儿童的话语系统。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其实也是从一个幼儿园宝宝走过来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多,在表达方面是需要一天一天积累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更应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道理的同时,也能学会数学语言。
     另一方面就是“做儿童乐做的事”。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游戏和活动。最近在学习的测量单元,孩子们在进行测量教室的活动中,表现特别踊跃,气氛也非常和谐,而且他们还在小组合作中领会了“团结合作”的必要性,也自己收获了测量的经验,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在别人的示范下解决了,懂得了,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让他们最终取得了测量的结果,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让他们乐极了。在这次的活动中,他们不仅能动、能看,还能学,这就是他们乐做的事。
吴老师的课堂总是带给我们不少的启示,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思考,每次上完一单元的课,每次观摩了其他老师的课堂,再看看吴老师的课,收获都满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7: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读《重新认识课堂》有感
曾经读过一段文字,印象非常深刻:“课堂,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莫测的地方;课堂,一个充满了众多生灵喜怒哀乐的地方;课堂,一些人一心向往而另一些人又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课堂,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地方;课堂,一个既可远观欣赏又可近观理解,但就是‘不可亵玩’的地方!”教师每天行走在课堂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又似乎每天都有点不一样。有幸读到贲友林先生《重新认识课堂》的这本书,他让我对课堂有了些思考,一直以来,我觉得课堂就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但贲老师理想中的课堂样子,除了知识的传递以外,更是培养孩子的自信,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地方,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和成长。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应该有老师。学习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更有”的过程,也就是说像慢慢地将一个圆放大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投入程度、学习的效果等,而这些都是教师本职工作的价值所在。书中围绕《课堂的样子》《课堂无小事》和《课堂的另一种解读》这三大方面来讲,看起来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些小事都是不能忽略的,小事的背后隐藏着课堂上很重要的信息,例如这个坐姿,我们老喜欢让孩子坐端正,但是坐端正就会认真听讲了吗?坐端正就在思考问题了吗?或许不可否认,部分孩子真的很专注,但是一节课坚持下来,或者几节课坚持下来,腰酸了吗?背硬了吗?学生会不会觉得学习就是一件非常累的事?周而复始,身体会不会产生一种映射:由身体的劳累导致认为学习也是很累的。最近也在研究心理学的东西,讲到条件反射,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其实贲老师有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人,不能沦为‘物’”。课堂上,一群生命体一起学习与成长,我们要能感受与体会到思维自由、心灵舒展、生命勃发,千姿百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7: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
     在我看完我师傅陈帅老师去年师徒结对时赠予我的《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翻到书本的最后一页,里面有很多关于专业成长的书目,其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成长型思维》是我从推荐的书单目录里购买看的第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作家麦克·格尔森展示了在课堂上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所需的一切。基于丰富的教学和培训经验,麦克列出了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同领域的教学方法,并为我们提供了可以用来改变现状的实用策略。作者在本书中还对语言方式、元认知、教师反馈等做了充分的研究和探讨,让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还懂得努力要走对方向、用对方法。
     引导学生改变对错误的认知,改变学生对失败的反应,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和接受失败及错误。当学生面对失败时,我们要建构让学生反思、调整或改变的机会,如此他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从害怕犯错到勇于试错,错误让我们看到自己认知的不足,从而作出补充调整,完善自己,遗憾的是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地和学生反复强调,好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还是不敢去分享自己的想法,害怕自己答错,几乎每一节课都会强调,为什么就看不到学生行动呢,直到有一节课,有一个比较敢说的孩子一语道破天机:“老师,你虽然一直鼓励我们试错,但是当我们每次做对或者回答正确时,你会喜形于色,神采飞扬,可是当我们犯错时,你脸上写着掩饰不住的失望,甚至会受到批评。”我突然明白,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不能只停留在嘴上,一直以为自己每天都在强调,自己就是成长型了,结果骨子里的自己还是不折不扣的固定性思维,内心深处对错误还是不认可的态度,而这就是我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最大障碍,我的微表情总是在反馈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那以后,我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对孩子犯错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不能说自己完全改变了,但是起码迈进了一大步。
     改变对学生的表扬用语,向学生介绍并清楚地教导他们智力可塑性这一概念,然后不时回顾和强调,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也会慢慢意识到智力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学生感受到智力在努力、毅力及动机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他们很快将意识到如果运用智力,它就增长;如果不用,它就衰退。当学生相信他们的智力是可锻造的并且了解他们的大脑之后,他们会表现出积极的进步。
     在表扬学生和给学生反馈时,评价他的坚持和努力,而不是结果。当表扬学生“付出”的行动或者“完成”的任务时,学生会将成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将表扬“努力”的词汇添加到已有的表扬陈述中可以传达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信息。比如“你的作业完成得很好,我可以看出你学习非常地努力。表扬学生努力的过程,让他们明白“我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努力得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面对挫折时可以迎接挑战,进而享受成长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7: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篇:《“小班化”教育》读后感
    本学期,张校要求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这是在开展国际教育之后的一个新任务。在接到这个新任务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理论支撑,而《“小班化”教育》就这样来到了我的面前。
   《“小班化”教育》这本书是南京在开展了多年的“小班化”教育后的成果结集。是各所学校理论与实践的结晶,让我在读完之后,对“小班化”教育有了一些思路,并深刻认识到“小班化”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潜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风采,绽放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精彩,创造了一个素质教育的春华与秋实。南京小班化教育试验是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是在国家启动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是适应南京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市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而开展的一项引领南京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教育试验。
南京的“小班化”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提出了课堂教学环节“四个百分百”:
上课发言“百分百”:小班课堂每一节课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发言的机会,发言面要达到100%;
课堂互动“百分百”:小班课堂每一节课都应该设计师生互动、生生环节,让100%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互动中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作业面批“百分百”:针对小班的特点,老师一对一地、面对面地和孩子进行作业批改,面批率要达到100%,发现错题,马上讲解、当场订正过着,使小班的孩子的知识学得更扎实;
展示自己“百分百”:写好的作业、收集的资料、画好的图画、做好的手工,孩子们可以自由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周周新展示”成为小班教室最亮丽的风景。同时开展各种小班主题活动让孩子展示自我的风采,要做到人人有展示,展示率达到100%。
这几个“百分百”的提出,是南京市小班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最好保障。
与我们学校开展的国际教育实验做一个横向对比,我发现,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所做的国际教育,实质上就是“小班化”教育,相比南京的实践,我们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了物质层面的建设外,我们还更加关注综合素养方面的发展,如国际班的“一班一台戏”,体现的就是在班级舞台上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的充分展示,我们的评价体系也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当然,不同于南京的“小班化”教育有着专家的引领,有着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大量优秀教师全力支持与配合,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庆幸的是,我们还是过得很扎实,直到走到今天,让我们的视野可以更加开阔,能够有更多的想法,努力去做更多的事。
“小班化”教育不会再是纸面的文字,而是会在一天天的实践中,在美的学校扎根,并逐渐发展成美的特有的“小班化”教育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7: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篇:《小学英语单元单项要素的设计》读后感
认真拜读完《小学英语单元单项要素的设计》这本书,本人对单元视角下的板书整体设计感触颇深。在日益电子化多媒体化的今天,我对于板书设计有点茫然,但是读完此书之后,心中燃起了点点亮光。
板书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精心设计的板书是一本微型教科书,不仅能概括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小学英语学科的单元板书既具有一般板书的特征,又必须体现英语学科单元教学的特点,那么,我们在设计板书时如何做到让板书具有整体性、递进性、一致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单元的教学目标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探索和尝试以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解读教材,了解学情
我们在确定板书目标之前,首先应解读教材,通读整个单元甚至整册教材,找出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它们从分散走向整体。只有吃透了教材,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板书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使板书更好地帮助学生识记语言知识、梳理和理解语篇内容。
2.明确课时板书的目标
板书的目标基于课时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板书时,首先要根据学情和核心知识点明晰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来明确板书的具体内容、结构脉络、呈现过程和采取的教学活动,设计板书的类型和布局,从而使板书为教学目标服务。
3.分析板书品质
板书完成之后,我们要检视板书呈现的内容是否与教学核心内容一致;检视板书所达到的目标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检视板书是否能帮助学生简单快速地梳理单元知识,解决单元重难点;检视板书的布局是否有逻辑性、条理性和科学性。
单元板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并且去尝试,才能更好地运用起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继续努力探索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7: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篇: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下小学低段英语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立足“双减”,重视“全面删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这一要求,我开始思考:在日常教育教学里,作业“减”什么,怎么“减”,如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怎么让作业布置做到“少而精”?怎样切实发挥作业巩固,拓展和提升学生学习的作用?
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方向,朱浦老师说过:“作业是为完成学习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有着巩固与延伸,检测与反馈的作用。”作业是五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任务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的和延续。
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必须要思考作业的功能,目标,类型,难度与完成时间,这些因素都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效果具有关键影响作用。
在《单元单项要素要素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作业具有评价与改进教学的功能,而英语作业还具有学科性的功能,如辅助学生巩固听,说,读,写,看等方面的技能。
在复习层面,作业帮助学生整理和巩固所学。因此在小学低段的作业设计中,常常会布置坚持听读英语20分钟。读绘本,听绘本,或者进行趣配音练习等作业,旨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应用不同的材料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促使学生把语言知识进行内化。
目前,作业设计中常常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一、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和整体性
作业缺乏趣味性体现在过度要求统一的机械抄写,死记硬背,单调乏味的作业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抑制了学生的兴趣;而缺乏整体性则体现在没有体现单元模块间的连续性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体现系统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观。
在小学低段英语学习中,应优先考虑作业的趣味性,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类型多样化,如从听,读,画,演,练着手训练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二、作业设计缺乏分层性和指导性
为了批改查阅方便,通常作业的布置都是“一刀切”,在形式,难度和数量上过于单一,作业评价的标准和模式也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一样的小学生而言,布置作业时的必要说明,指导,方法和书写方式等都需要一一自习说明,否则往往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格式,质量不过关,就会出现不停地“磨洋工”现象。
而分层作业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尽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例题或者说明指导,往往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和完成作业的质量。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在作业评价环节也要进行分层评价,以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作业设计多样性
在小学低段英语作业设计中要求不留书面作业,因此基本都是口头作业(听、说、读)。口头作业包括识记性作业(拼读单词,朗读课文、句子、对话或者听读),巩固性作业(复述,听录音,听说结合,背诵等),运用性作业(表演,时间,情景剧,汇报等)和交际性作业(根据主题说话训练,采访,调查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双减”减的是学生身上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家庭的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不减的是教育的质量和老师们的教育初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7: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篇:没有硝烟,也能革命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有了更多思考,称之为“革命”也毫不为过。再次打开《静悄悄的革命》,很自然就想到了那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静悄悄地读完整本书,发现作者所提倡的教育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者所坚持的改革就是激励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的一种改变,作者所指的“静悄悄”,绝非是死气沉沉的静,而是一种教育智慧的默默萌发,一种学习力的悄然启动。恰似一场没有硝烟也能革命的战争,很庆幸,我也参战了!
纵观整本书的章节划分,第一章——教室的风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那些关于主体性的神话,那些超越主体性的神话,与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密切相连,在此选取其中的三点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好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
    书中提到,小林老师常常说,要充分重视“开头”,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而差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常常草率地、马虎地“开头”。是啊,每个学期学校的各项活动,如语言艺术节、运动会、古诗词背诵大赛等等,组织者都会开展隆重的开幕式,这样的开头除了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知道此次活动非常重大,这样的环节就是重视“开头”的表现。
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之初被充分调动,接下来的课程才能水到渠成,这就好比每一次新课前的导入部分,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调用各种简炼而得力的手段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唤起学生对新的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分散各异的思想活动集中指向同一学习活动之上。
不可否认,由于课间休息活动,在开始上课时,学生往往不能马上将思想集中于新的学习活动,不能对教学活动给予应有的注意。教师如果直接开始讲授新课,学生的接受效果必是不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教师设计一段富有吸引力的导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投入到课堂。可见,导入环节具有组织召集、使学生思想活动统一于特定学习活动之上的集中、定向功能。
事实证明,一次好的开头设计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它是无形的,但它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有时甚至会超越正规课程教育的力度。学生为它所感染,会对教师产生敬仰和喜爱之情,从而更加积极学习这个学科。所以说,重视开头,设计灵活多样的导课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教师应该构建怎样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活动绝大部分时间都发生在由我们教师组织的课堂里,那怎样的学习环境才是学生最喜欢、最利于他们学习的呢?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难以做到全力以赴,能力难以提升;太严肃的课堂,学生则会显得畏首畏尾,不能大胆表达。想要营造一种学生喜欢又能收获满满的课堂,说实话,真的很难。社会需要和谐,和谐促进发展,作为一间间的教室,又何尝不是一个个的微型社会呢?那这里的和谐如何营造?书中提到了一些方法,确实很有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和谐的课堂需要一定的情境创设,这种情境还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才能吸引学生去感知、领悟、体验,综合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情境创设中要注意情境材料的新颖性,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创设情境,并时常变换创设情景的方式,这样才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的目的,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充满活力的和谐课堂。  
其次,和谐的学习环境应该是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义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关注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相信,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是愉悦的,老师也是欣慰的,课堂未曾见硝烟,然而革命已潜移默化,这应该为人师者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了吧。
三、教室里倾听能力的培养
书中提到,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事实证明,我们现在的课堂学生的倾听能力很弱,部分学生只能老师的讲解,对于同伴的发言往往并不会进行“目光”追踪,更不会形成互动式的反驳或是补充,这样的倾听从本质上来说,都算不上听了。到底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我也做了一些思考。
首先,做好示范,做个忠实的倾听者。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作为一线教师,如果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可感的榜样。我这样试过,效果确实很明显。    
   其次,激发倾听兴趣。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可以设计一些奖励、游戏来激发倾听的兴趣。
说一千,道一万,所有的改革必将带来众多的不适应甚至是抗拒,但是只要是对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益的改革,我都会真心接纳,积极实践,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6: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