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97|回复: 0

教师随:读书随笔五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4 08: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知道今天降温,没想到晚上出门这么冷。天一冷,就想起丰子恺回忆缘缘堂的一段文字:“冬天,南向的高楼中一天到晚晒着太阳,温暖的炭炉里不断地煎着茶汤。我们全家一桌人坐在太阳里吃冬舂米饭,吃到后来都要出汗解衣裳。廊下堆着许多晒干的芋头,屋角里摆着两三坛新米酒,菜厨里还有自制的臭豆腐干和霉千张。星期六的晚上,孩子们陪我写作到夜深,常在火炉里煨些年糕,洋灶上煮些鸡蛋来充冬夜的饥肠。这一种温暖安逸的趣味,使我永远不忘。”
丰子恺的文风,就如他对缘缘堂的建筑审美一般“一切因袭、奢侈、繁琐、无谓的布置与装饰,一概不入。全体正直、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深沉朴素之美”。深沉朴素,这四个字是用得太好了。”
太繁复的形式,未免失了本真的意味。就像只有在一张白纸上,才能尽情绘出最想要的图案。岁月匆匆奔流,最值得玩味的才最恒久。冬日里的阳光,火炉上的茶汤,芋头、米酒、年糕和煮鸡蛋,这些最朴素的东西里,确有最有味的人间清欢。可惜,缘缘堂毁于战乱。不过,虽然作为身之安放处,缘缘堂已毁,但作为灵的所在,缘缘堂应是永恒的吧。
图片



(二)



闲翻纳兰性德《饮水词》,其中有致张纯修二十九简,两人既为至交好友,书信往来,言语间自是情谊流转。第二十八简摘片段如下:“渌水一樽,黯然言别,渐行渐远,执手何期?心逐去帆,与江流俱转,谅知己同此眷切也。衡阳无雁,音问久疏。忽捧长笺,正如与我故人琴酒相对。乡心旅况,备极凄其,人生有情,能不惆怅。”

一直认为,文言最见情致。言之简,才显情之丰。若啰啰嗦嗦长篇大论,还怎能有无限遐想的空间?正如中国山水画,空荡荡一页白纸,寥寥几笔,仅勾出一叶舟,那白纸变成了浩然水波,涤荡至无穷处。

“心逐去帆,与江流俱转”,只这几个字,就如看到了送别的依依画面。知己远行,何时能归,心随帆去,清如江水,不止滔滔,更百转千回。想到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日暮酒才醒,别时当饮几杯?经眼空空,故人已去多久?满天风雨,怎敌心中悲戚?独下西楼,怕是世界都是寥落的吧。




(三)

有两首苏东坡的词是心头挚爱,在眼前当下的生活中,它们时不时就会被默念,被想起。

第一首是《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首词写于东坡被贬之后,虽旷达,但难掩落寞。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里有时会觉得累,不想做的事,不想说的话,但又不得不做,不得不说。这时候,免不了感叹身不由己,妄想何时能超脱一切,回归自然,寄情山水。

第二首是《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是赠给被贬回来的好友王定国。虽然岭南山高路远,地处荒僻。但那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是最好的答案了。一个人,是不是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呱呱坠地的地方,一个是精神的故乡。一个安放肉身,一个安放灵魂。如果灵魂能得以安放,则大千世界,无处不可安放肉身。

两首词,有着很奇妙的链接。第一首词,是在寻找解脱之道,安身之处,寻找到的是自然。但自然到底还是现实存在,即这个安放,势必要受制于客观条件。而第二首词,却悟到,无论是小隐隐于山也好,还是大隐隐于市也罢,最终需要安放的,却是那一颗本心。心安,则受纷扰而不乱;心安,则无往而不利;心安,则境可随心而转。这样一比,两首词的境界,高下立显。

《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心自在,得大自在。

但遗憾的是,此种境界,心向往之而常常不得,现实中经常是一头扎进蝇营无法脱身。不过蝇营以后,能立刻放下,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以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临江仙》之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每每读到这,都会忍不住笑,虽有“江海寄余生”之句,但写完就完了,倒头大睡还鼾声如雷,这才是那个有血有肉,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真东坡。比起千万句“放下”,倒头大睡不就是最好的解答?而郡守也是个可爱之人,想见当时推门场面,真是千年之后,还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四)

十四五岁时初读《红楼》,不过是好奇。厚厚一本书,密密麻麻,蝇头小字。胡乱翻翻,囫囵吞枣地过一遍,记住的不过是那些个热闹的场面。元春省亲,刘姥姥进大观园,怡红院开寿宴,熙凤宝玉遭梦魇,及偷娶尤二姐,大闹宁国府,检抄大观园……至于宝黛之间的试探遮掩,长篇大论的冗长对白,每次遇到,就赶快翻过去,再没有耐心去看。

年少读红楼,看到的是一派花红柳绿,繁华热闹。国公府里,何等气派。记在心里,念念不忘的,是姑娘们如何吃穿用度,老太太如何安享富贵,家下内外如何讲究。一个小荷包,一条汗巾子,一块小点心,一盘一箸,一茶一盏,一灯一纱……走马灯似的,让人大开眼界,咂舌称赞。

后来年长些再读,觉得好像这热闹的背后,总藏着阴影似的。再慢慢读,细细读,读了一遍又一遍,每年假期,总会拿出来,尤其是冬天。觉得红楼梦特别适合冬天读,如若逢着大雪封山更好。像香菱读诗一般,每个句子噙在嘴里,咂橄榄一样慢慢咂去,才觉得其中的滋味万千。

读了红楼梦,不明白的地方多了,再去看那些有关红楼梦的解读,有时候读着读着,便觉得如头顶一个焦雷,被轰去了魂魄。原来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原来这处细节竟以伏到了千里之外。自己白白读了这些遍,竟是个木头人。

到了三十岁上,终于读出了那一派无尽繁华热闹,竟是为了最后天地间那一片白茫茫大雪真干净。原来丝竹管弦高楼亭台,那些浓墨重彩极尽铺陈,竟是为了最后一声轰响的大厦将倾。天上地下,鬼怪神魂;前世今生,报恩结怨;真假之间,虚实之中。是金玉良缘?是木石前盟?是世上人?是梦里身?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知晚年寥落的曹雪芹,“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中,忆往昔繁华,做何感叹。

想来,李煜亡国之后,那一阙《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可道出一二吧。

更有张岱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后,所著《陶庵梦忆序》中有“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数语。想这光景,与当年曹公心事应有相似吧。

凡经历过,才得了悟。虽知世间并无永久之事之人之情,到底是眼前不舍。太虚幻境,镜花水月,不过一场大梦。而此时此刻,焉知自己何曾不是梦中说梦?



(五)



许多年来,《红楼梦》在我的床头,临睡前我总是随便翻到一页,随意看下去,看到累了,也就丢下不看。事实上,《红楼梦》并没有一定的“开始”,也没有一定的“结束”。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即使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仔细看去,也都应该耐人寻味。《红楼梦》最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细节,并不是情节。因此,每天能阅读一点就阅读一点,反而可能是读《红楼梦》最好的方法。

《红楼梦》一读再读,慢慢的,看到的人物,可能不再是宝钗,不再是王熙凤,不再是风光亮丽的主角,而是作者用极悲悯的笔法写出的贾瑞,或薛蟠。他们陷溺在情欲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他们或堕落,或沉沦,但作者却只是叙述,没有轻蔑或批判。世界文学名著中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本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我当然也会在自己身上看到贾瑞,看到薛蟠,看到自己堕落或沉沦的另外一面。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会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这几年,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悟,觉得《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经”。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他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慈悲”其实是真正的“智慧”。《红楼梦》使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领悟“慈悲”的意义。“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的终结,永远不知道它的结局。《红楼梦》一开始就把结局都告诉你,让你看着每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到他的结局去。大家可以想想看,哪有一部小说一开始就把结局先告诉你。结局告诉你了,你还想看下去吗?也许人生不是一个结局,人生是点点滴滴、一分一秒的过程累积起来的一种不可知的状态。也许到最后一天,还是搞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作者要写的是自己一生的梦幻,繁华根本是一场梦,他或许根本不在意结局。他只是告诉你,在所有的生命中,权力、财富、爱情,全部是一场空。他要告诉你,知道是空,你还是执着。知道归知道,执着归执着。《红楼梦》的迷人就在这里,明知道所有都是空的,可是每一刻又都在执着。

“假作真时真亦假”,什么叫作“真”,什么叫作“假”,我们执迷不悟的常人大概就是要分真假,可是对于作者来说,经历了从繁华到幻灭,“真”跟“假”有那么大的差别吗?我们常常把生命里面最假的当成真的,而把生命里最真的当成最假的。权力、财富、情爱,在执迷不悟的时候,都是真的;经历过了以后,可能都是假的。“无为有处有还无”,“有”和“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老子常常提醒,一个杯子空、无,才可以装水。如果这个杯子没有空,根本不能装水。这是提醒“空”跟“无”的重要性。房间可以容纳这么多人,就因为它的空。

这个隐喻就像刚才的牌坊,人生不到那个关头,是不会领悟的。没有经历自己人生的领悟多半是假的。

《红楼梦》觉得人活在迷梦当中,如果梦没有醒,没有办法知道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用各种方法,想去解释梦,可是梦超过我们理智可以达到的范围。就像“菱花空对雪澌澌”,或者“好防佳节元宵后”,即使已经点到眼前的灾祸,大祸临头了,还是听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06: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