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获奖论文300篇交流)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浅谈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山东聊城七中 宋桂焕





新课程教学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学习。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教学:



一、引导学生分析本学科特点,抓住学科特点去学



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学习。



1、思想品德课教材,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由材料事例到事理的一般认知规律。先以新颖的事例材料,图文并茂地吸引我们,然后辅以“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相关链接”等栏目引导我们分析事例,提出和启发解决问题。最后课本正文部分总结出上述事例所说明的道理,进行阐释。往往每一段正文的首句、末句或中间一两句揭示要点道理。把握好课本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搞好自学。­



2、思想品德课主要解决三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无论自学哪一课,都可以有意识地从上述三个角度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做自尊自信的人时,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去思考:“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者有何表现”、“自尊与虚荣,自信与自卑,自信与自负有何区别”,“做人为什么既要自尊也要尊重他人?为何说自信是成功之基”、“怎样才能赢得自尊”、“怎样才能使自己更自信(或你打算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如何培养民族自信心”等等。相信经过锻炼,就会逐渐发现学习这门课的诀窍。



3、对课堂教学中讲明的重点问题和理解的要点,要求学生及时地标注到课本上。如把问题记到答案的旁边;划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句,标上序号①②③等。课堂上的笔记要简练,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通过课后复习时再加以完善。



二、鼓励学生运用“读”的学习方法



“读”在学习方法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政治教学中也尤为重要。政治开卷考试的形式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在新一轮课改以后,新教材的趣味性更强,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故事、名言、案例等,不再枯燥,可读性增强。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节题、框题、目题之间的联系。读政治课本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益处:



1、再现、再认知识点。有许多同学在政治课的学习中会出现遗忘的现象,通过阅读来达到对知识点的再识记。



2、把握知识结构,增强前后联系。通过阅读能够梳理知识,理清层次,建构知识网络,明确知识点的位置。



3、帮助查漏补缺。课本中知识,老师在授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阅读,可使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4、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每读一遍,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会再进一步,越能深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



5、提高政治术语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的语感增强,对某问题就能够用政治术语来解释。



三、试卷讲评采取“互评”法



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引导、启发,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地发散和聚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我尝试地使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来分析卷。



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针对对方的错题,进行分析讲解,或者共同探讨;且每道题的评析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给学生以紧迫感,促使其积极思考、提高效率;在学生“互评”之后,再向全班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态度端正,全员参与,思维积极,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启发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华罗庚先生有句名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一本书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



所谓“由厚变薄”就是把知识形成网络,会总结概括知识。为此,我总是要求学生先看课前的目录,理清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每一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心中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每一知识点的位置,能用简要的几句话甚至几个词来概括所学的整本书。如初二下册就概括为:集体、环保、现代科技、依法治国。



所谓“由薄变厚”就是根据纲要填充基本的知识点,再现知识网络。如初二下册的第五单元就可以根据“集体”来再现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如集体的形式、特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怎样处理这一关系,怎样面对大集体──社会,怎样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等等。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能被学生接受,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适应新教材,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二中李志敏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了新教材的改革。《思想品德》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特别是呈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它彻底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材那种说教型、灌输型的方式,代之以活动型、问题型、案例型呈现方式,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顺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努力转变观念,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注重自学,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新教材是与学生对话的文本,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朋友。它新颖活泼,适合青少年阅读,语言朴实、准确、流畅,便于学生接受。新教材内容的表达或基于问题,或基于案例,或基于活动,呈现开放性、诱导性、引领性,有许多留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新教材这些优势,在上课前以单元或课为单位组织学生自学。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他们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自学,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可能认为这是一句口号,觉得不可思议。但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将它变为现实。教师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空,为课堂双边互动做好积极准备,否则“欲速则不达”。回忆自己试教新教材近一年来,我上的不很成功的课,最大的教训就是学生思维的速度、表达的能力不能适应要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种现状一定能得到解决。



当然,学生自学的形式应不拘一格。有的可以单元为单位,有的可以课为单位,有的也可以框为单位;有的可以放在课堂上“现场办公”,有的也可以放在课外;有的可以学生完全独立完成,有的可以学生互助合作,有的教师还必须进行必要的指导。但自学务求实效,要强调学生“心静气顺地读,放飞思维地想,大胆创造地去写、去演”。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一要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二要及时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三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四要逐渐地由课内向课外转轨。总之,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要突出学生主人翁地位,首先要让学生与教材进行充分地“对话”。



二、注重互动,突出师生交流合作



由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然要改变传统的以说理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问题、情景或案例为基础,以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新教材的使用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使学生之间也互动起来进行合作学习。



在自学基础上,学生与教材有了基本“对话”后,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教学中某一问题或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谦逊的品格和团队合作精神;观点与观点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电光石火,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长期在应试教育压迫下,许多教师习惯于“灌输”、“填鸭”,我们的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地抄”;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学校表现更为突出。有时一些教师出去参加观摩课、擂台课之后就觉得,“我们的学生哪有这么积极,哪有这样的能力”。其实不然,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只要我们敢于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一步一个脚印迎难而上慢慢地学生也敢于相互交流。我常常想起一位哲学家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彼此还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彼此就各有两种思想”,经常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共同学习。课堂的互动、交流,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多层面、全方位地进行。对于积极参与者要及时鼓励,特别是要关注所谓的“后进生”在活动中体现的“惊人之处”,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力量。



三、注重学生体验,突出学生德性形成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与实践,社会规范也只能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试卷上的高分可能是行动上的道德矮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与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



新教材少有“应该如何”的教导,而是把学生真实的体验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案例、情境把理解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现实的冲突中去感悟、选择。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一定的情景或给学生一些“亲历的感觉”、实践的机会,使其在体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及行为;其具体方式有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社会实践活动等。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体验机会。新教材有许多地方都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本,使其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剧情中领会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信念,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如八下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中“王老师用真情挽留了将要辍学的小余”、“爸爸不要小梅上学,小梅依法维权”等案例都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剧情并通过自导自演的方式来学习。运用角色扮演法能把抽象的法律问题具体化,远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近景化。这样,学生在生动、形象、活泼的体验中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起学生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意、行最佳统一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直接经验,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情境创设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模式。教材上的资料、图片都可构成情境,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的电影、音乐、课件等是一种情境;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也是一种情境。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以外的领域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活动,以达到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和陶冶情感的目的。在新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主题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对这些小课题、长作业式的主体探究活动,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盘考虑,灵活安排,以使学生体悟、内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来分析试卷的尝试



北京市大兴区德茂中学 付泽锋 100076



目前,我们很多老师在讲评试卷时,都习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上手快、速度快、教学任务完成快。但是,却不太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正好与之相反,实际授课效果也不太好。在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开学之时,拿起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我便思考:怎样给学生分析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结合对新课标的理解,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引导、启发,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地发散和聚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我尝试地使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来分析试卷。         



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针对对方的错题,进行分析讲解,或者共同探讨;且每道题的评析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给学生以紧迫感,促使其积极思考、提高效率;在学生“互评”之后,再向全班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课堂效果:1、学生参与情况:百分之百达到全员参与。2、课堂气氛:极度活跃,但又活而不乱。3、学生的态度:相当端正,都在严肃认真地细读对方的试卷,然后向对方表达着自己的见解,看不到“走神”和“开小差”的现象。4、学生的表情观察:有的一脸严肃、有的一脸兴奋、有的镇静自若、有的面红耳赤……5、我对课堂进度的感觉: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感觉时间不够用,很快就下课了,但学生仍然有许多要说的,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



产生了以上的课堂效果之后,我的心情非常愉快,我静心思考、分析着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



1、学生之所以能够百分之百地参与进来,是因为任务分配明确具体,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上课,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2、课堂气氛之所以极度活跃且活而不乱,是因为这种教学形式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确实有着探究真知的心理需求。



3、学生态度之所以相当端正,是因为他们已经以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主体融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了,追求真知的心理抓住了他们的思想,没有“走神”和“开小差”的闲心了。



4、学生的面部表情之所以丰富多彩、各种各样,是因为对问题的探讨产生的内心反应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在真正地思考问题。



5、课堂时间过得快,是因为投入进去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投入进去之后,时间流逝得自然快了。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轻松快乐的,上课只有上得老师和学生都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才叫成功、精彩,而要上出成功精彩的课,一定要多思考、多摸索、多探究、多实践、多反思,还要进行反复实践、再反思和总结,如果这种意识能得以坚持,课堂效果一定会越来越令人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政治课“症结问题”教学探例(陈方梁)

陈方梁



对象档案

  陈方梁  男,1957年生。宁海中学政治教师,宁波市名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1983年毕业于绍兴师专政教专业,长期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主编或参编教育教学类书籍多部,主持完成省级课题三个并在省市获奖,发表专业性文章二十余篇。典型课例:《货币的职能》、《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育(教学)格言:带着研究的目光去教学;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采访人

  徐亚芬,女,宁海中学政治教师。

行为描述

  这是一堂哲学课,内容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当分析了矛盾主次方面的概念、关系后,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共同讨论当前的腐败现象。这是一个直面现实、学生在认知和思想上又比较疑惑的问题。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分析腐败现象只在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会改变党的性质,但这样很难做到以理服人,解决不了学生的思想症结。我对这堂课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肯定腐败现象的存在以及它严重的危害性,和学生一起宜泄对腐败的愤怒,共同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之后,我依次提出了以下问题。1.我们痛恨腐败,共产党恨不恨腐败?反腐败的
决心大不大?(从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反腐败的有关决策措施和典型事例来分析)。2,既然决心大,为什么效果看起来不明显?(从腐败行为隐蔽性强、查处难,党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等方面来分析)。3.腐败现象的存在是否意味着党的性质已发生转变?会不会导致党的性质转变?(从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会相互转化理论来分析,说明党的性质没有转变,但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迫切性)。最后指出学生愤怒和指责的出发点,肯定他们的爱党爱国之心,从中引出我们还要将此付之于行动,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学生觉得这样分析入情入理,比较容易接受,由此产生的忧患意识渐渐代替了消极情绪。

行为访谈

  问:您能谈谈这样做的理由吗?

  答:腐败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比较关注,但因恨之切所以对当前的反腐败效果不满意,认识上有偏差,思想上有情绪,解决不好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学上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这就要分析学生在认识上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会因为腐败的存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就相信党是英明的。他们痛恨腐败,所以不管其多少都认为是不应该的,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解决这一点,教学中必须先从反腐败符合党的根本利益人手,使学生相信党的决心,理解其难处,才会比较客观地认识这一现象。

  问:政治课教学常会碰到类似的疑难问题,有理想的解决途径吗?

  答:我把这类问题称做政治课教学的“症结”性问题。所谓“症结”,是因为它不但是学科理论中的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而且是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心结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充分重视。纵观当前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说服力不强,学生难以信服的现象,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究其原因,除了教材本身相对滞后,贴近学生实际不足等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尤其是涉及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根本性理论而学生又容易迷惑的内容上,教师没有很好地突破,动摇了学生的基本信念。如共同富裕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教材的理论支点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而学生认为在现实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结果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还怎么走向共同富裕?再如共产主义的有关理论,书中指出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还描绘了她的美好蓝图,而学生想的是这个理想能实现吗?她的客观必然性在哪里?值得为此奋斗吗?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敏感而又必须回答的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学科的信任度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要迎难而上,彻底搞清搞懂,做到胸有成竹,教得理直气壮。至于用什么方法,怎样处理,那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有一点必须始终坚持,即要以理服人。

  问:您的谈话始终强调政治课教学要以理服人,强调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它的重要性在哪里?

  答:这是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导途径,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征,即教书与育人的直接同一。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教学的着眼点是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德育只是如何渗透的问题;而政治课本身就是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根本目标的,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是知识、能力、觉悟的高度统一。因此,它特别追求教与学的互动,特别需要学生在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特别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和自觉行为的养成。同时,从教学过程的矛盾运动看,其他学科主要是解决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而政治课教学则要复杂得多,既有知与不知的矛盾,又有信与不信、知与行的矛盾,并且知与不知矛盾的解决要受到信与不信矛盾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始终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知与不知上深入浅出,在信与不信上理直气壮,在知行转化过程中与学生共鸣。惟有如此,才能使教学过程达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实现教学目标的由此及彼。

  问:您所讲的正是政治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能谈谈具体做法吗?

  具体做法很难说,也没有一定之规,但有几点是需要坚持的。1.要始终带着研究的目光去教学。这里的研究有别于常规的备课、上课,它强调主动、自觉的理性思考,从创新的视角去突破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参考书提供的只是一种范例,是相对稳定的,而时代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学生也是复杂多变的,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通过研究去解决。因此,教学本身就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我们不仅需要研究教材内容的特点,还要研究时代发展对相关理论的突破与拓展;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可接受程度。要通过研究,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整合,再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对于涉及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症结”问题,要花大力气突破。2.要切实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一是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动态,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二是要密切联系当前的理论发展实际,及时反映最新理论成果和大政方针,充分展现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和生命力。三是要密切联系学生关注的热点实际,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当前的各种社会现象,提高其是非辨别能力。3.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民主、平等思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敢于直面矛盾冲突,以虚心和诚恳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相长中展示学科的活力和价值。

相关链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电影《我的一九一九》,觉得这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的好影片,就把它下载到电脑里。在进行“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对外政策”教学时,课前我请学生看了这部影片。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回忆了影片的重要场景,随后提出了以下问题。1.巴黎和会中,中国代表为什么拒绝签约?2.中国的要求是正义的,中国代表在谈判中是尽力的,中国青年的爱国呼声是强烈的,但为什么英、法、美等国竟无视国际公理,拒绝我国的正义要求?3.日本为什么敢于提出租借山东的要求,并得到英、法、美等国的认同?4.在这个事件中,
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思考和讨论后,我讲述了中国青年自焚的悲壮,中国代表团四处碰壁的无奈,中国旧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接着请学生回答三个为什么。学生在回答中个个慷慨激昂,每一个问题都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当我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在这个事件中,你知道了什么”时,学生齐声吼出:“国家必须强大!”

  (选自陈方梁老师的教学案例)

问题拓展

    1.提问是政治课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您对上述提问的设计有何感想?
    2.您在碰到“症结”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上述处理方式对您有何启发?
    3.在实现政治课德育目标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做法和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开拓创新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李维忠



  李维忠  1986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多次被评为惠阳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历任政治教师、政治科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惠阳地区政治教研会副会长;现任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广东省政治教研会副会长。1996年思想政治课实行课程标准以来,参与教育部“八五”“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并主持本省子课题,取得显著成果,获得较高评价;编写和主编出版课外辅助读物14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四篇,其中一篇获全国评选一等奖。

  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教育战线教职员工正为今秋高中课改拉开序幕而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它将与已开展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改相配套,从而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翻开新的一页,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

  思想政治课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笔者只从教学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总结经验是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基础

  要开拓创新,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首先要继承历史,反思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发扬光大好的经验、做法,这是开拓创新,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基础。

  我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10多年的教研指导工作中,目睹感受广大政治教师日以继夜、年复一年在教学园地辛勤地耕耘,既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又创造了丰富经验,这是思想政治课的宝贵财富,必须发扬光大。概括来说,我认为最基本的经验有如下两条。

  第一,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胆地进行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生动的事例来引出和论证有关的理论知识,而决不简单地灌输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成“寓深奥的道理于具体形象中,把功夫用在疏导上”的特点。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实际,力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加强政治课的实效性。政治课教学必须是充分说理的,一定要讲清概念、原理,同时,政治课教学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以空对空”,不能“两张皮”,一定要用启发;疏导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之惑。很多教师坚持把思想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强调充分发挥政治课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有战斗力、说服力、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在思想教育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现象和本质,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方法。其次,要帮助学生分清主流和支流,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分清主流,抓住本质。再次,要帮助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切忌片面性,绝对化。最后,要充分运用数据来阐明那些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问题,同时注意运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会觉得跟老师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做人,怎样处事,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与当年老师的苦心培育分不开的。我想这是政治课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教师得到的最大安慰。   

  第二,必须锐意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新教法。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新教法,如“四字教学法”“五字教学法”“五步教学法”以及“兴趣教学”“愉快教学”“案例教学”“换位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开放教学”等等。同时,还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社区服务、参与重大节日庆祝活动;读好书、看好电影的活动,引导学生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小论文,开展小论文评比活动,等等。我认为这些在新一轮的课改中,仍然是有生命力,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我们必须很好地去总结实践中产生的丰富的有用的经验,这是我们进一步前进、开拓创新的基础。

  二、转变观念是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

  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首先要与时俱进,学习新观念,接受新观念,用新观念审视以往经验,开拓未来,从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一句话,转变观念是开拓创新,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

  那么,新一轮课改的观念和以往课改的观念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有根本的不同。以往课改的观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切为了考试。”因此基础教育实际上成为单一的为升学做准备的教育,即选拔功能的教育,是选拔精英的教育。而新一轮课改的观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这是面向大众的教育,或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它所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不是选拔的成功,让每一个个性健全发展的人能健康地接受社会选拔、市场经济的洗礼和各种挑战。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观念,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的东西,又要结合现今的实际,与时俱进,闯出一条新的路子。我认为应强调的仍然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为主体,启发式的原则,但要赋予新的内涵。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以往在贯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内容上似乎有点“高、大、全”;在形式上为联系而联系,联系的事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脱离学生的实际,实质上是为考试而联系。新一轮课改强调这一原则,我认为应着重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特别要针对高中生现实的生活,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突出发展学生自主地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使其能够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合理的认识和判断,对社会事件和人生问题具有自己的见解,成为有主见的人。总之,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成长规律,联系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和需求,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可以采用“互换角色”、组织讨论、合作学习、互动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现师生的心灵对话、情感交流和新知的发现,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双方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可以说,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的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直以来强调的教学原则。但启而不发是普遍的教学现象。要真正实行启发式教学,我认为要提倡开放式教学,要有个载体,即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在参与中、在活动中、在过程中去体验,从中才能有所启发,才能有所创新。这一过程,一般要经过三步。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发现疑问,提出问题;进而要让学生在参与中、活动中、过程中去探索、研究、争论、分析问题,只要学生认真投入,就会有发现、有看法、有启发、有创见;最后学生将发现、看法、启发、创见升华,悟出道理,以至得出结论,这样
就能学有所得。

  总之,学生只有在观察、发现中才会有启发;只有在讨论、探究中才会有所启发;在升华中才会有所得。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活动、过程、体验、实践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又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我想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载体,好好运用,启发式教学必有成效。

  三、努力实践是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保证

  总结了经验,转变了观念,最后的问题就是要付诸于实践,不实践,不能开拓创新,不能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践是艰辛的,一旦成功又是喜悦的。只有经过酸咸苦辣的艰辛,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甜蜜。勇于实践,不怕艰辛,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新路子。

  在近两年来的指导教学实践中,我除反复宣传课改新观念外,在调查研究中,在教学实践中,在与教师们的研讨中,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三点:第一,要敢于大胆处理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大胆灵活使用教材;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抓住关键、重点知识,教学最基本、最基础、学生必须懂的知识,不求面面俱到。根据课标要求,了解学生实际、求知欲望和需求,找好教学切人点。第二,明确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我用要“金子”还是要“点金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说服教师,要煞费苦心地教会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这才是终身有用的。第三,教学的目标是学生有所得。有所得不在于多少,只要真有所得,哪怕一点点也是可贵的。只要学生觉得有点儿启发、有点儿收获,弄清某一点儿问题,学到点儿东西,这样的教学应当说是成功的。

  两年来的实践,我们也取得一点成绩。我们在组织发达地区教师到贫困山区进行示范教学时,获得好评。我们在东莞黄江中学搞教改试验点,2003年在该校召开广东省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现场会,全面观摩该校各年级的公开课,听取了经验介绍,看了他们的成果展示,与会者对他们的做法和经验给以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才是搞素质教育。2003年全省优质课评比,大部分优秀课例都能体现新教学理念和我们的要求。我省推荐参加全国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现场调教竞赛的课例,获得较高评价,取得初中组一等奖第二名。该课例《自觉磨砺意志》的设计思路是:依据《课程标准(修订)》要求,以学生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践行。该课例的切人点选择了当时震撼中外的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感人事迹,既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又是学生的兴奋点,引人人胜。该课的特点、是设计了两大活动一个游戏。活动一:通过影视播放杨利伟训练生活的片断,让学生认真观看,仔细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杨利伟成功的原因以及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教材讲到自觉磨砺意志的正确做法和途径有五个方面,这里只着重分析有关的方面),同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教学效果,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参与的课堂游戏:原地转几个圈后,再朝前走。这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走法。学生的亲身体验,产生了深刻的感悟:杨利伟训练的艰难;杨利伟的成功真不容易;没有坚强的意志,将一事无成。从中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二:让学生挑战自我。引导学生联系平时学习生活实际,从自身意志状况人手,谈启示,说想法,从内心上引起情感、态度的转变。课后,学生的反映是对杨利伟的艰苦训练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中使他们感悟到必须自觉磨砺意志。认识到成功需要意志,意志必须磨砺,决心自觉磨砺意志。这就产生了教育的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我想这一课例也体现了这一要求,是一个成功的课例。

  (作者单位: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更新观念 注重践行 增强初中思品课的实效性



胡云琬



胡云琬 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汇文中学特级教师、律师,原《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组成员、主编之一,中国学生越轨预防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美中教育与文化交流中心法律顾问。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受到许多国家级教改实验区的好评,并广泛予以选用。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在前言中朝确指出:“以往的教科书,通常从老师‘教’的角度编写,故称‘教’本;这套《思想品德》课本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的,可以称作‘学’本。‘学’本的意思,是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这就是说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同以往教材相比,在教材的功能、内容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已不是学生的“支配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和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据此,教师只有树立新观念,创造新教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过实践、思考和交流,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树立以下新观念才利于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增强。

一、服从服务观念

服从服务观念指的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全部教学活动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都要服从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求,服从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求。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树立服从服务观念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其一,要欣赏学生的闪光点,满足学生的需求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其二,教师要改变自身角色,即从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其三,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在财富向知识致敬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所以,只有那种既拥有知识又具有获得新知识能力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学会自学),学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捕捉新知识,使其终身受益。

二、互动双赢观念

在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材的关系,学生与学生、教材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不是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灌输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教育的合作伙伴。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为开展互动创造前提条件,进而通过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双赢。

树立互动双赢观念,需要把握两方面问题。其一,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师问生答,也不能将其片面地理解为只是知识上的交流,它还应包括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和心灵的互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而且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以影响学生;同时要善于从学生中汲取营养,以通过互动达到师生双方相互激发、相互发现、相互创造、共同成长的目的。其二,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一节课或一单元课所涉及的知识是由教材、教参提供的知识,教师知识(教师活化教材和依据学情补充扩展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三方面构成的。上述知识构成,既要求教师必须勤奋学习,不断吸纳新信息、掌握新技能。又要求或师必须大幅度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一旦发现师生互动产生的“亮点”,就要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予以认定、扩展。那种“课前设计好僵死的教案,课上让学生就范”的状况一定要避免。

三、人性养育观念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学科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个维度的立体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位于上述立体目标之首。对于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来说,更应该重视人性养育,更应该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具体地说,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尊重权利,遵守规则,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弘扬民族精神,承担社会责任,将其塑造成高素质的公民。

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义重大。它是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其主要标准包括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和企业选用人才既重视智商,更重视涵盖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等品德的情商,往往更看重情商)。因此,我们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指南,使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成为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殿堂,而且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四、建构知识观念

建相知识观念是指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仅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再认再现教材提供的知识的现象,要在介绍教材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实、扩展、更新知识,以实现超越和创新。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因此,必须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还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的学科化倾向,在注意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二是按照课标要求,“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板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教材结构”。对此教师要掌握并注意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教材又往往具有局限性。所以,依据而不拘泥于教材,活化教材,善于引导学生用鲜活的信息充实补充教材提供的知识,是极为重要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教材内容,介绍了调节情绪的三种方法,即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其实,调节情绪的方法何止有三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充实补充其他有效方法。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超越原有的知识,创造更新知识。而只有帮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才能实现超越和创新。

五、重视资源(即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观念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就难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也难以实现课程改革的预定目标。

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图书、报刊。照片、图表等文本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各类教育软件等音像资源,图书馆、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博物馆、文化馆等实物资源和学生及其家长、教师、杜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极大丰富,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在国内外的各种舞台,发生于时光的每年每天。教师要用动态的、开放的眼光去捕捉、整合、创造课程资源,尤其是乡土资源、音像资源和人力资源。

六、注重实践观念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四大特点之一(其四大特点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实践有助于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从而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品德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国家、社会、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反映的是人们深层的内心世界。这样的精神层面的培育,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注重实践观念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其二是倡导言行一致,引导、要求学生践行道德和法律。好的思想品德不是靠说教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从具体小事做起。提倡真善美,力戒虚假空是形成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

为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除了需要树立上述新的观念外,还应该做到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人教版教材采用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景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从而为内容活动化提供了契机。不少教师还设计了诸如讨论、抢答、小品表演、智力大比排、正反方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内容的呈现与开展的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即内容活动化,从而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应该充分予以肯定。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坚持内容活动化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活动内容化,决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梯度,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要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思考,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

激发学生兴趣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中学 张建新 邮编:734500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可以使人们积极地观察和认识事物。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如下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里面的家庭保护内容时,我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以漫画“孩子怎么还没回来”为情境,进行讨论,这样一下拉进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家长只顾自己一时的快乐,忘记对孩子应尽的保护职责。这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应该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后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怀着极强的好奇心理进入听课角色,从惊奇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思索的欲望。

  二、用案例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珍惜无价的自尊”时,  我先展示给学生一个案例:1999年11月15日,在武昌三星级新宜大酒店发生了令人愤慨的一幕。有四名日本人正在用餐,忽听日本食客用日语大叫,餐厅经理过来后,这名日本人用双手猛压女经理的肩膀,用膝盖猛击女经理的腿部,令其下跪。女经理虽然没有跪下去,但被羞辱得泪流满面。当时在场的中国人都被激怒了,准备上去打抱不平,日本食客见势不秒,便匆匆溜走。这时,同学们都露出愤怒的目光。接着,我马上提出问题:女经理为什么要流泪?在场的中国人为什么都被激怒了?假如你是女经理在场,你会怎么做?同学沉默了片刻,就议论起来了,并说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同学们探索问题的欲望空前高涨,有的说会抓住日本食客,要求日本人向中国人道歉,有的说这样被日本人侮辱,面子上过不去,会动手打日本人,因为他们不仅侵犯女经理的自尊心,而且还侵犯了所有中国人的自尊心……于是,我抓住时机对学生的看法分别作出肯定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知识。

  三、用具有启发性的漫画引起学生的惊奇,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课堂教学中引用漫画是达到幽默效果的一种主要方式。例如,在学习“学会调控情绪”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合理发泄情绪”的漫画,在学习第七课“我们身边的规则”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交通秩序井然”和“交通秩序混乱不堪”两幅漫画,让学生看后讨论,并对此发表见解。通过讨论,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也使学生由惊奇到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用现实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尽管挫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深刻领会和理解挫折,仅仅通过事例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发学生曾经有过的经验。因此,我在出示了挫折之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碰到的挫折而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如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去达到对挫折的理解。然后,根据学生遇到的挫折内容和相应的心理反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凭借学生过去的经验世界,寻找课堂的支撑点与结合点,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效果和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初一学生应采用表演、朗读、讨论分析、辩论、试一试、想一想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和图片,也要辅以适当的活动教学。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可以用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抢凳子”。我找6位学生抢坐5个凳子,随着音乐响起开始转动,音乐结束,马上抢坐,结果必有一人被淘汰,淘汰者接受学生采访。接着减少一个凳子,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亲身体验挫折与失败,深刻理解了所学知识。

  六、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撰写政治小论文能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升华。也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求学生在课堂讲解、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然后选出一些比较好的小论文在全班交流,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心声,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作为新课改新形势下的政治教师,要勤思多学,大胆实践创新,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7 07: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