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2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教案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里有什么
水里有什么
广饶镇颜徐学校  贾汝亮
教学要求: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3、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前准备:
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36页插图的课件。
2、 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3、 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水污染》和课本36页插图的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水里面有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
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
2、 教师:水里有什么呢?(板书)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二、 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
(2)学生汇报。
(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们附近农村,由于农民都使用了自来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加入适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5)学生实验。
(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7)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
2、 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
(3)学生分组实验。
(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3、 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的消毒方法。
(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学生汇报
三、 自由活动
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归哪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
(3)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
2、探索研究: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
(1)教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2)学生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四、拓展活动
教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谈谈你的感想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板书设计:
一、水里有什么
杂质:溶解于水、不溶解于水
二、净化办法:
1.              沉淀
2.              过滤
3.              消毒
4.              ……
三、设计自来水加工厂
教后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选

《水的浮力》教案
颜徐学校小学部    成翠玲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水中浮着的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1.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塑料、木块、石头、玻璃球、乒乓球、充了气的气球、弹簧秤、皮筋、尺子、钩码、铁钉、橡皮泥、钉书钉等。
2.Flash动画出示各种水的浮力应用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么?
故事情节:从前有个聪明的孩子叫文彦博,有一天,他与小伙伴在树下踢球,不知谁一脚把球踢进了树洞里,小伙伴们有的伸进手去拿,有的用棍子拨,可树洞是曲里拐弯的又非常深,怎么也拿不出来。好好的一个球,白白扔掉多可惜呀!大家有什么好办法从树洞中取出球么?
当有学生想到往树洞里灌水的时候,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师:真不错,你像文彦博一样聪明,想出了好办法。)并请他到前面演示。(用透明、弯曲的橡胶管当树洞,洞里放入乒乓球。)
二 :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如果把我们准备的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上来,那哪些会沉下去呢?
(请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材料,并相互介绍。小组讨论,作好记录。)
实验(一):他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1. 实验前要求: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添在实验记录表里,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分类。
2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参与其中,适当指导。)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验材料进行简单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谈发现、谈感受,然后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爱伊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头脑中可能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谁来说一说?
学生提问题:
a.为什么泡沫、塑料、木块等物体浮在水面上?
b.为什么铁钉、石头等物体沉在水底?
C.为什么钉书钉很轻却沉在水底?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所提问题作出大胆猜想。)
实验(二) 研究浮力:
1.       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每个小组想办法设计实验来研究泡沫、塑料等为什么浮在水面上。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活动中去。
a:将充了气的气球、大木块、泡沫塑料等放入水中,反复轻按,感受手有什么感觉?
b:将泡沫塑料等压到水底,手一松,有什么现象发生?
(3)汇报实验结果:手向下压一压,感觉到用力,是水有一种向上托它的力。
被压到水底的物体又被一种力托到水面。
(4)交流讨论:手的感觉及泡沫塑料等被压入水底又浮上来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小结: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叫浮力。(板书课题:水的浮力)
2.研究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师:浮着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沉下去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
(1)学生讨论、猜测:(学生一般有两种回答:受到或不受到)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
师:沉下去的物体到底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出示实验材料:钩码、皮筋、尺子、弹簧秤、水槽等,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如果学生想不出办法,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提示。如:演示将钩码拴在皮筋上,用手向上托起钩码,请学生观察皮筋变化,想想说明了什么问题。当学生想到在水中秤钩码时,教师加以肯定,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小组讨论,设计出完善的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自己的方案是否行得通,教师参与指导。
a:组选择弹簧秤称钩码;b:选择橡皮筋、尺子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钩码放在水中时,橡皮筋变短了或弹簧秤上的指数由大变小了。)
     (5)交流讨论:
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6)师生共同总结: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三:实践应用
1.讨论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师:水的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想一想,那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2.学生举例:救生圈、竹 筏、小船、潜水艇等。
3.flansh动画出示各种水的浮力应用图片,使学生了解浮力与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意识到知识能改变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增强求知欲望。
四:巩固联系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河中有许多条船,怎样才能使人们不划船就能在两岸来去自如呢?
(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讨论)
五:拓展活动
课后思考: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呢?
(请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了解更多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水的浮力
上浮的物体
在水中{       }受到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选

燃烧和灭火

一、课文说明

  本课继《氧气》、《二氧化碳》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思路是:先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然后研究灭火的方法。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这部分内容分为五层:

  1.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氧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2.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研讨,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可燃物。

  3.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火柴虽然是可燃物,放在铁片上并不马上燃烧,要等把铁片加热到一定温度,火柴才燃烧。)

  4.通过讨论炉火(或柴灶)的燃烧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5.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这个结论是对前四层研究的综合,教学时应启发学生自己进行综合,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利害关系——既能为人提供所需的热能,又能造成火灾,危及人畜生命,造成财产损失。这个观点体现了辩证的观点。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借此导入怎样灭火和预防火灾。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课文以图的形式,启发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灭火方法:

  1.用水浇: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还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左上图)

  2.用砂盖:利用砂隔绝空气。(右上图)

  3.用灭火器喷射:喷出的泡沫或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可以隔绝空气。(右下图)

  4.煤气着火要立即关闭煤气闸门:这样可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左下图)

  5.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严:这样可以隔绝空气,使油火熄灭。(中图)

  教学时,还可以补充一些方法,例如电器着火要立即切断电源。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学生明白其理由。此外还要讲解一些灭火的注意事项,例如电器着火、油类着火,不能用水浇,只能用砂等覆盖。

  第四部分,结合少年儿童生活的特点,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和推理能力(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火柴。

  2.挂图或投影片——灭火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氧气有什么性质?

  (2)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谈话:

  (1)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谈到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很快会想到需要氧气。)

  (2)氧气确实是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①讨论:

  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说一说,除了氧气外,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哪些物体能燃烧?哪些物体不能燃烧?

  没有可燃烧的物体,燃烧能进行吗?

  ②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① 讨论:

  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学生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

  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

  ② 讲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③ 分组实验。

  ④ 汇报实验结果。

  ⑤ 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⑥ 教师小结:

  把火柴放在铁片上,它并不马上燃烧,而是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烧。可见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这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三个条件。

  各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纸、棉絮、木材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时就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3)综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 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② 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

  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

  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

  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③ 讲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总结的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正确的,而且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

  ④ 填空:课本第27页的空白。

  2.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关系

  (1)讨论:

  ① 我们所以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② 我们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有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也有对人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在不需要火和灭火时,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3.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1)讲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灭火的知识。

  (出示灭火方法图。)

  (2)讨论:

  ① 人们有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灭火?

  ② 炒菜时,有时锅里的油自己会燃烧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把锅里的油火扑灭?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灭火?往锅里倒水行不行?为什么?

  ③ 如果厨房里的煤气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

  ④ 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3)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体和原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119”电话报警。

  4.向学生进行防火教育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2)讨论:

  ① 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

  ② 小朋友的哪些游戏或活动容易引起火灾?

  ③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总之,要时时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火灾。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提问:

  (1)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要使燃烧进行得好,应该怎么办?

  (3)要使火熄灭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用什么方法隔绝空气?

  (4)在草原上救火,有时用这样的方法:在大火周围迅速割掉一圈草,就能使火熄灭。这是怎么回事?

  布置作业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及其用法。(同时教育学生:学校和公共场所的灭火器,平时是不准动的。)

五、课后小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选

教学设计: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滑轮
执教:河北省蔚县红星小学      李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 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选

1 正电和负电

一、教材分析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电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学习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的种类。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教学。难点是归纳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老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规律。

三、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演绎推理能力(根据“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规律推断某个带电体的电性)。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做两种电互相作用的实验。

      2、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难点: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尺、丝绸、毛皮、支架、细线等。

学生准备:塑料梳子、塑料笔杆、玻璃片、气球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起碎纸屑。

(2)把充气的气球衣服上摩擦,使气球“粘”在衣服上。

2、提问:你怎样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3、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很多物体相互摩擦之后都可以带电。那么各种物体带的电都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讲述:

为了弄清物体带的电是否相同,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步骤如下:

1把一根玻璃棒用线拴牢(拴在玻璃棒的中部,提起来能大致平衡),挂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电;再用丝绸摩擦另一根玻璃棒,也使它带电,然后用它接近悬挂的玻璃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按照同样的步骤把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需用板书或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讲述:在实验中,两根同样的玻璃棒,都用丝绸摩擦,它们带的电应该是相同的。同样,两根同样的橡胶棒,都用毛皮摩擦,它们带的电也应是相同的。

(5)讨论:

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时,相互排斥;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时,也相互排斥。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

2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接近时有什么现象?由此推想,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前两个实验得出了结论: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而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所以玻璃棒与橡胶棒带的电同。)

3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两个带电的物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

(7)填空:课本第 5 页的空白。

2、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

(1)分组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分别接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与玻璃棒相吸,与橡胶棒相斥。)

(2)汇报实验结果。

(3)讨论:这说明塑料尺带的电与哪个物体带的电相同?(与橡胶棒带的电相同)为什么?

(4)讲述:人们在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科学家们曾用各种各样的物体相互摩擦,使它们带电;然后像我们刚才实验那样,分别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发现:所有物体带的电,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

(5)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或问:以上事实说明电有几种?)你是怎样想的?

(6)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叫做正电,用“ + ”号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叫做负电,用“—”号表示。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三)巩固应用

1、提问:

(1)电有几种?什么是正电?什么是负电?

(2)带电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3)讨论:如果有个带电体,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板,不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怎么能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呢 ?

2、实验:检验身边常见的物体:塑料笔杆、塑料梳子、塑料板、玻璃片、气球、毛衣等,与其他物体摩擦后带的是什么电?

3、汇报:你检验的哪种物体?与什么物体相互摩擦?

带的什么电?根据什么知道的?

布置作业:检验家中的各种物体,哪些与毛皮或丝绸摩擦后能带电?带的是什么电?

(四)板书设计

1 正电负电

正电     +  +                   +  —

                   排斥                     吸引



负电    —  —                  —  +   

                   排斥                     吸引

带同种电的物体互相排斥    带异种电的物体互相吸引

七、课后小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选

19 食物的营养

一、教材分析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二部分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三部分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行教学,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知道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三种营养成分。

难点: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支架,铁丝,试管,滴管,淀粉液,碘酒,淀粉,肥肉。瘦肉,熟蛋白,花生、向日葵、芝麻的种子。

2、挂图或投影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准备:白纸,馒头、米饭、土豆、黄瓜、白菜、萝卜、苹果等食物(以上食物仅供参考,只要包括含淀粉类食物与不含淀粉类食物即可,品种不限,均为少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

2、谈话:为什么人每天要吃各种食物?

3、讲述:人所以每天要吃食物,是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那么人体需要哪些营养?这些营养有什么作用?它们主要含在哪些食物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食物的营养。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需要的营养

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呢?

(出示课件)

2、指导学生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1)讲解:怎么知道某种食物含有什么营养?有的营养成分可以看出来或尝出来,例如食盐,水。而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我们既看不出来,又尝不出来,那我们怎么知道呢?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2)学习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1讲述:瘦肉、蛋白(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支架上挂一根铁丝,将瘦肉、煮熟的蛋白钩在铁丝上,用火烧(先烧瘦肉,再烧蛋白),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在烧瘦肉和蛋白时,有一股特别难闻的、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这是蛋白质燃烧时特有的气味。所以,我们可以用烧、闻味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学习检验脂肪的方法         

1讲解:肥肉、花生米和向日葵的种子,含有很多脂肪。

把肥肉用力在白纸上抹,把芝麻、花生、向日葵的种子放在白纸上划或用铅笔压,观察白纸上有什么?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然后把白纸拿起来对着亮光照,观察纸有什么变化。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把含有脂肪较多的食物在纸上划、压,纸上会留下油迹。油迹和水迹不同,颜色发淡黄,不容易干,摸着油乎乎的,容易透光。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脂肪。   

(4)学习检验淀粉的方法

1讲解:下面我们来学习检验淀粉的方法。家里做菜时常用到淀粉,这是从含淀粉多的食物中提炼出来的。我们用这种淀粉加水,制成淀粉液,装在试管中;用滴管往淀粉液中加入2-3滴碘酒,将试管摇晃几下,观察有什么现象?

2演示实验

3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淀粉遇碘酒可以变成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性质,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淀粉。

(5)检验常见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

1讲述: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自己带来的这些食物,哪些含有淀粉?(检验萝卜、苹果、土豆等食物时,需要把它们切开再滴碘酒。)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对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是一门科学,只有通过实际检验,才能确定各种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含量多少,以便更好地搭配食物。

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1)谈话:对照课本第63页的图说一说,各种营养成分多含在哪些食物中?

(2)讨论:

1有没有哪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没有)

2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多方面的营养,而没有哪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那么我们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吃多种食物,不偏食。)

3一开始同学们说了很多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如果喜欢吃的食物就多吃,不喜欢吃的食物就不吃,这好不好?为什么?

4有人认为吃的营养越多身体越健康,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补充一些讨论题。)

(3)教师小结: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必须注意营养卫生。第一,吃的食物要多样化,合理搭配营养,不偏食,不挑食,不然就会因为缺少某种营养而得病。第二,进食要适量,吃的太少会得营养不良症,吃的太多也会得病,例如肥胖症。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食物的营养的知识

2、提问:

(1)人体需要哪些营养?

(2)怎样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

(四)板书设计

19 食物的营养

                 蛋白质、水、盐类——构成人体的材料

食物的营养    淀粉、脂肪——人体的能源

              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检验方法:

蛋白质——用火烧  脂肪——划或压  淀粉——滴碘酒

七、课后小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选

10、秋冬星座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能认识仙后座和猎户座,会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知道仙后座和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随着时间不断移动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别星座,观察星座的运动。

  3.渗透科学自然观——通过观察星座的运动,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都是运动变化的。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仙后座及北极星,猎户座。

  学生准备:观察北斗七星。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

  (1)现在是什么季节?

  (2)我们在春、夏季曾观察过什么星座?

  (3)上节课,老师曾布置大家晚上寻找北斗七星,你们找到了吗?

  2.讲述:我们知道,随着日期的推移,北斗七星是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转动的。秋季晚上,北斗七星不再高挂天顶,已转到地平线附近,此时寻找北斗七星已经比较困难了。那么在秋季,哪个星座比较显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秋季的显著星座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仙后座及北极星。

  (2)讲解:秋季晚上,在北天的天顶,有一个很显著的像“m”一样的星座,它叫做仙后座。(板书“仙后座”)

  (3)观察:从星图上看,仙后座的m形由几颗星构成?这几颗星的亮度一样吗?哪几颗星比较亮?

  (4)讲解: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这个星座被想像为一位头戴皇冠、坐在宝座上的仙后,所以才给它起名叫做仙后座。认识仙后座很有用,利用它可以寻找北极星。

  (5)提问:观察星图,你能看出怎样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吗?

  (6)讲解:

  我们把仙后座中构成m形的五颗星顺序标上1、2、3、4、5,从第一颗星到第二颗星画一条线并延长,再从第五颗星到第四颗星画一条线并延长,两条线相交一点;从这个交点到第三颗星画一条线段,把这条线段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条线段5倍的地方看到一颗比较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仙后座与北斗七星隔着北极星遥遥相望,它们像车轮一样围着北极星转动。秋季,仙后座高挂天顶,春季北斗七星高挂天顶。仙后座在天顶时呈m形,在天边时呈w形。

  (7)练习:在纸上画出仙后座、北极星、北斗七星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利用北斗七星和仙后座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2.指导学生认识冬季的显著星座

  (1)讲解:

  下面,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冬季的显著星座。

  (出示猎户座图或投影片。)

  到了冬季,在南天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星座。在这个星座中,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在四边形内有3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这个星座被想像为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大棒、腰间斜挂宝剑的威武猎人,所以人们把这个星座叫做猎户座。(板书“猎户座”)构成四边形的四颗亮星分别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和右腿部位,其中左脚部位那颗星又白又亮。那3颗比较亮的星横着排列在“猎人”的腰间,好像他的腰带。

  (2)提问:

  ①猎户座是哪个季节的显著星座?在哪个方向?(南天还是北天?)

  ②猎户座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③猎户座中哪几颗星比较亮?哪颗星最亮?它是什么颜色的?

  (3)练习:在纸上画出猎户座。

  布置作业

  1.晚上,在北天寻找仙后座,并利用仙后座寻找北极星。

  2.观察、记录: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5颗星排列的样子有没有变化?(用画图方法记录。)

  3.待冬季来临时(大约进入11月以后),在南天寻找猎户座,并观察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7颗星排列的样子有没有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 17: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