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②、能熟练地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②、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教师)出示课件---探索与发现(二)。
 (学生)计算(9×25)×4 和 9×(25×4)、 (12×8)×125 和12×(8×125)两组算式。
 (教师)两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吗?
 (师生活动)比较算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
 (9×25)×4=9×(25×4)、(12×8)×125=12×(8×125)
 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教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学生反思)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表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吗?
 (学生)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师生归纳)(a×b) ×c=a× (b×c)。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师激疑)你能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
 1、37×5×2;     2、17×25×4
 (学生活动)
 (教师)上面两题为什么要把5×2和25×4结合起来计算?
 (学生)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
 (师生归纳)因为分别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相乘,所得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数,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在今后的乘法计算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
 (学生反思)
 四、运用所学,巩固练习
 学生齐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乐融融。
 五、拓展运用
 (教师)比较:25×24的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上例,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5×32×125 吗?
 (师生活动)
 六、课堂小结
 (学生反思)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P46练一练第1、2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