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5:2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寓言两则(五年级       语文)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如果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宝剑,我就想办法去捞,如果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三、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从刻记号的地方

                                                                                                     楚人:      跳

                                                                                                                             找不到

                                                                                                                   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说说通过《刻舟求剑》说明了以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知

           1、过度:楚认刻州求不到剑,而这位郑人上市却买不到履,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交流。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合适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根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     会             先买 来  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

          五、对照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

                                                                                               反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市罢不得履

    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本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

            难。但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读句过程中停顿的地方有错误,

            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带领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

       意思,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特别是在

       教学第二则寓言时,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

      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的实例呢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考。

   自问自答:

     这两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那种人?

     这两个故事都讽刺了不讲究方法的人,讽刺他们愚蠢。不只事物会变化的人,从而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附录:(教学资源   教学用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5:23:2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人所带班级为嘉峪关市峪泉镇安远沟小学五年级,本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本班大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面对新知识具有强烈的追求欲望,但是也有个别同学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恶习的影响,导致他们学习缺乏主动性,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还需要“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即《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分析

     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2)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再指名读。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可不容易,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学会它,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进行学习呢?(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5)请大家运用以上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时多读几遍课文,再解决不了的大家一起来帮你。

  2.小组探究学习

  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疑问?(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市,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尺码。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4.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

  5.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三、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再讨论。)

  3.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这则文言文故事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最大的特点。

  4.生活中有没有像“郑人”这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学法

  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我们一起来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2.联系实际,提示寓意。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方法预习《刻舟求剑》,并把《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2.写一写学习《郑人买履》后的感受。

     3.排练课本剧《郑人买履》。

第二课时:学习《刻舟求剑》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说说通过上节课学习《郑人买履》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寓意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来谈。)

  二、自读自悟,读懂、读通全文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整体了解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2.同桌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教师重点检查难句。

  引导学生理解:遽契其舟;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不亦惑乎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

  评议:讲得是否语句通顺连贯,情节是否生动,故事有没有讲清楚。

  5.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四、熟读、背诵课文

  1.练习熟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意境。

  2.同桌互相提问讲清句子的意思。

 五、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2.归纳学习方法,提出以后学习的希望。

   3.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作业安排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寓意。

  2.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读《两小儿辩日》,说说读懂了什么。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寓言的相关资料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

  寓言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它总是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例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它不仅仅在于说明用什么方法可以逮住野兔,而更在于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讲出一个普遍而又抽象的道理:如果把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一味期待着这种偶然性的再次出现,结果必定一无所得。有些讽刺性的寓言可能一眼看不出有什么寓意,但是经过思索就会感到其中有普遍而深刻的含义。

  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动植物。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写。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但情节不太曲折、复杂。它常运用夸张和想象,但不荒诞。寓言也多运用比喻,目的是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寓言创作,我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非常繁荣了,像《自相矛盾》、《螳臂挡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叶公好龙》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后来唐朝柳宗元、明朝刘基等,也创作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如《黔之驴》、《卖柑者言》等。

在外国,《伊索寓言》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希腊,就广泛流传了。现在我们读到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整理、记录而成的,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寓言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

     2.PPT课件

自我问答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懂得了寓言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寓意?

    答: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了寓言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寓意。《郑人买履》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刻舟求剑》则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13: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