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6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四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课稿



湖北省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 王玉兰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画一组平行线。

[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四边形。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图中观察到很多四边形。在你们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观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

2、作品展示。

(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作品分类。

(为了叙述方便,将作品编上序号)

(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3)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根据学生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并随机板书:平行四边形 梯形)

4、观察图形。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交流小结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梯      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5、验证结论。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2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刚才观察到的结论。

(2)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做的?你的方法和他一样吗?

(3)检验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揭示概念。同学们的猜想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掌握图形的特征,还有机地进行了教材的重组,引导学生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5)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体验成功之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生活中的应用。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四)引导看书,巩固练习。

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反馈练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再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零碎的、不完整的、模糊的信息通过看书讨论,进行整理归纳,使之上升为理性的、完整的真知,学生能清晰明了地正确理解、掌握新的知识。]

2、做一做: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水平,在知识上还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可谓是“一石三鸟”。]

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 3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

1、巧巧手

(1)P74 5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

[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要求,让学生思维有发展的空间,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眼力 P76 12

[设计意图:这道思维训练题,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的思考能力。]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四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我会用计算器吗?》教学设计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张 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学具: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具:自制CAI课件、计算器、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



师:(实物投影一个计算器)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计算器!(板书:计算器)



师:是啊!咱们地球人都知道,那么你在哪些地方看过计算器呢?



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师: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那么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教师随即把板书补充完整:我会用计算器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新知识。



二、分组活动,操作计算器



1、推销员比赛



师:课前你们都准备了一个计算器,是吗?下面呢,我们来进行一场计算器推销员比赛,看看谁介绍得最好,推销得最棒!



(课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



生1:我们会介绍计算器的面板、显示器;



生2:我觉得应该介绍键盘和功能;



生3:还可以说一下这款计算器的优点!



……



师:那就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推荐出一位伶牙俐齿的“推销员”到台上来和其他组比一比,开始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课件配乐)



小推销员上台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很多知识,我这儿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计算器这个新朋友的信息,我们一块儿来听听它的自述吧!



(课件播放“小知识”,由“计算器王国的小使者”自述发展历程以及计算器工作的二进制等相关知识。)



2、复习基本按键



师:刚才我们班的小推销员们把手中计算器的情况说得很清楚了,而且计算器王国的小使者也对计算器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一块儿来回忆一下这个新朋友各个按键的名称。



课件出示计算器面板图,教师随机提问,如:键盘里有哪些键?“on/off”是什么意思?小数点键在哪儿?“CE”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



3、计算器的简单计算



(1)尝试练习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计算器,那么现在你会用计算器吗?(教师指向课题)



生:会。



师:那开始试试吧!准备好了吗?请大家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课件逐一出示教材第30页11题的部分练习)



128+284= 24×7.6= 532-178= 371÷7=



0.092÷1.15×25= 8765-32×21=



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前五题可以让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重点说说是怎样使用各个按键的。



(2)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师:那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生1:等于183393,我是直接从左往右输入数,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计算的。



生2:我计算出的结果是8093,我先算乘法32×21,然后记录下这个答案,最后再计



算减法。



师:那么究竟哪个答案是对的呢?



(学生争论不休。)



师: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请大家看看,计算器的键盘上是不是有两个



键“M+”、“MR”?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课件演示: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



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



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我觉得我们计算的时候要看清楚和符号,操作要细心。



生2:我还想知道“MC”、“MS”……的使用方法。



……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



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



三、男女竞赛,看谁算得快



1、师:掌握了这么多关于计算器的使用知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男女生大比拼,看看下面的这些练习谁做得最快?请全体男同学用口算或笔算不能用计算器;女同学必须用计算器来计算。准备――开始!



课件演示:



第一组: 17+83=   62-12=   1000×5=



第二组: 7865+3497=   835×23=   1305÷45=



(比赛结果:第一组比赛男生胜,第二组比赛女生胜。)



2、师:从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想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揭示计算快的规律:第一组口算快;而第二组数据大,用计算器操作更快。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浪费时间,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又快又准。



师小结: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四、走进生活,解决新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课件播放一个水龙头滴水的短片,出示具体条件和数据。)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



确输入。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现场将答案填入课件中。



(3)通过算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五、开展游戏,探索规律



师:(出示主持人李咏图片)知道他是谁吗?



生:《非常6+1》的节目主持人李咏。



师:下面我们也来玩一个砸蛋游戏,怎么样?



(课件出示3个金蛋,由全班同学一起举手决定先砸几号金蛋,每个金蛋后面链接了不同的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和练习。)



金蛋1: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7=



9999×9=



由学生一起用计算器计算前2个算式,然后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交流,用发现的规律算得数,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让学生知道计算器有时还可以用来检查计算是否正确,起到一个验算的作用。



金蛋2:课件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集体汇报答案。



师:请大家继续算一下这个答案!



111111222222÷333334=



当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位数不够时,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寻求新的方法。



师: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



问:那怎么办?你发现规律了吗?



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继续算得数:



111…122…2÷333…34=



N个 N个     N-1个



师:通过这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看来啊,计算器这个新朋友的作用还真不小。



金蛋3:课件出示,对计算器这个新朋友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六: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就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四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第十一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福建省厦门市湖明小学 吴炯鹭、林齐丽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课后随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四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广东宏育学校 李 敏
相关课件(点击下载)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2—11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可以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对事情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技能目标
1. 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2. 会画简单的事件流程图。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思想感情。
2. 锻炼孩子思维的条理性,培养整体考虑决定事件顺序的习惯,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P112页的例题1
1. 课件出示:妈妈烙饼的图
师:请大家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内容。
生:……
师:想一想,如果爸爸、妈妈和你各要一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讨论烙饼的方法。
师: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几种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一张一张的烙。时间:3×6=18分钟

B. 先烙二张再烙第三张。时间:3×4=12分钟

C. 先烙二张正面,再烙其中一张的反面和第三张的正面最后烙剩下的二  面。时间:3×3=9分钟
师:同样是烙三张饼,所花的时间却不同,C方案的安排最合理,最省时间(也省能源——节约从小事开始)
3. 学生分二人小组讨论:烙4张饼、5张饼、……10张饼的方法。
4. 学生汇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加以合理的引导)
经验小结:如果是双数,二张二张的烙,如果是单数,也是先二张二张的烙,再把余下的三张按上述方法烙就行了。
课间小游戏——看谁最醒目(游戏内容P114第1题)
二、教学P113页的例题2
多媒体课件出示P113页的例2的主题图。
设疑:
(1)要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联系生活,你认为大概顺序是什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安排)
(2)有哪些事情一定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
(3)你能把这个过程和时间(流程图)记录下来吗?
让四人小组组内交流后,收集最优方案(时间最短的方案),
问:为什么时间节约了?把不影响前后步骤的,和可以同时做的步骤一起做,这样就节约时间了。通过设置情境、障碍。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讨论探索,发展思维能力。再用课件演示小明的操作过程。
并板书:

这样安排,小明一共需要11分钟。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14的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各自的方案。
学生指名说方法,教师示范画流程图。
流程图:

四、小结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象这样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整步骤顺序,合理安排,帮助我们节约不少时间。
五、课外作业布置
练习感受:(泡茶问题)
啊!是妈妈回来了。妈妈今天可辛苦了,她想先喝杯茶,润润嗓子。
展示:洗茶杯:2分钟→烧开水:11分钟→拿茶叶:1分钟→洗壶接水:2分钟→泡茶:1分钟。
    1. 你能让妈妈在最短的时间内喝到茶吗?
    2. 你自己设计流程图。
    3. 小组内展示交流,介绍自己的流程图,及设计原因。
    4. 同学间相互评价,全班反馈校对,得出相对费时最少,安排最合理的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四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实录(图)

天津市大港区英语实验小学 杨杰 杨翠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93页~P9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中①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扩大商逐渐缩小;除数不变被除数逐渐扩大商也逐渐扩大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除法的简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进行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零的简便计算,明晰算理。
教学过程
一、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教师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再次见面,你们高兴吗?
1、师:同学们,自从咱们上一年级开始小精灵一直伴随着我们一起学习数学,今天他又高兴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几道题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好!请大家注意看屏幕。


课件出示口算指名学生口答,个别集体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算得又对又快,教师提几个问题和大家研究一下。注意观察这些算式,哪些算式的被除数相同,哪些算式除数相同?
下面我们就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课件演示分类)

师:我们先来观察第一组算式,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
    再仔细观察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
    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扩大商逐渐缩小。
师:第二组和第一组比较,这一组算式又是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呢?
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这组算式的除数不变,被除数、商是怎样变化的吗?
教师总结。(看来,除数不变,被除数逐渐扩大商也逐渐扩大)。

师:通过对刚才这两组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出什么结论?
师:看来商的变化和被除数、除数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2、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3




9





60

÷

30

=



18

÷

3

=




60




180






    二、创设情境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题做得也很快。现在听一个小故事,然后我们继续学习。(课件显示)

话说,孙悟空跟唐僧取经后成了斗战胜佛,但是他仍然忘不了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和神仙洞府,这一年孙悟空又回到花果山,立刻被猴儿们围住了,一只小猴嚷到:“大王,大王,石屋今年由我来打扫吧!”“好啊!好啊!”孙悟空说道:“不过,石门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有每道题的商与钥匙上的数相同,那石门才能打开。”
        说着,便交给那小猴一把钥匙。
师:同学们我们先猜一猜,小猴子能打开这些石门吗?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我们就来算一算。来完成小篇子的第二题。
被除数

14

140

280

560

5600

除  数

2

20

40

80

800


7

7

7

7

7


    师:谁来汇报自己计算的结果?
    师:商都是几?
    是的,小猴子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并得到了大王的夸奖,可高兴了!但是小猴子心里仍然有个疑问,怎么得数都是7呢?这里一定有什么奥秘?于是决定仔细研究!
三、探索规律
课件出示表格

     师:观察表中每一栏的数,看看什么数有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
    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表中什么数有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热烈,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来研究一下,谁先说一说?
    表中什么数有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
    被除数、除数、商是怎样变化的?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第2栏同第1栏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说,被除数扩大了,除数也扩大了,我们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可以怎样说?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
    师:它们是怎样扩大的?
    生:被除数乘了10,除数也乘了10,我们说他们同时乘了10(板书:同时),结果怎样?生:商不变。
再找两组对比说后总结:
    师:那么我们就说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板书:相同)结果怎样?商不变。
    师:第2栏同第1栏比较同时乘了相同的数。商不变。
        还有哪两栏比较也是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
        第3栏同第2栏比较……
        第4栏同第3栏比较……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这个数是“0”可以吗?
被除数乘“0”得“0”;除数乘“0”得“0”,那么“0”能不能除以“0”?
    生:不能,因为“0”不能做除数!
    师:所以我们说:“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刚才我们从左向右观察,现在我们从右向左观察,比如第4栏同第5栏比较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了,是怎样缩小的?
    师:谁来用一句话概括起来说一说?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板书(除以)
    师:还有谁和谁比也是同时缩小了?
    师:它们同时除以的数又是怎样的呢?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2栏同第3栏比较……
    师: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这个数可以是“0”吗?
    生:不能,“0”不能做除数。
    师:我们就说“0”除外。
    师总结: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谁来用一句话概括商不变的规律?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巩固新知
1、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被除数

12

120

1200


被除数

1500

150

15

除数

6

60

600


除数

3000

30

3











分组填写。小组交流。让学生说规律。
    师:同学们这些商为什么都相同?
2、完成第四题。
    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8          8000÷400=20
720÷90=         800÷40=
7200÷900=       80÷4=
学生回答。
    师:从上到下看,每组题中商为什么不变?
        从下到上看,每组题中商为什么不变?
    3、判断下面每组题的商变还是不变。(微机显示)

4、完成第5题。
    5、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微机分两部分,逐一显示各题)
      
谁先算完就迅速站起来说得数。
    师:我发现大家都算的又对又快,说说你们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生: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10,也就是在它们的末尾同时各去掉一个“0”,这样就能很快算出这几道题的得数。
    师:注意看准下面各组题,继续抢答。
    师:你们还是算得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
    生:算这些题时可以想: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100,也就是在它们的末尾同时各去掉两个“0”,这样根据口诀就能很快算出来。
五、课堂小结
    1、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上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略)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四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第十二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福建省厦门市湖明小学 吴炯鹭、林齐丽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06: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四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选


第十三课时1亿有多大(活动课)



福建省厦门市湖明小学 吴炯鹭、林齐丽师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

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

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课后随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8 09: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