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教师随笔:生物实验教学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0:5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物实验教学的启示  

从实施新教材以来,我努力改变教育理念,探索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尝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生物实验教学中。几年来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变了,课堂也变了,自己从学生身上看到很多东西,也学到了很多,获得了很多的启示。  

一、在探究活动中,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勇于创新的闪光点  

1、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我刮目相看  

在进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实验时,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材料和用具的选择,这都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旧教材上是用剪掉鱼鳍的实验方案,材料和用具的选择比较容易些,而新教材强调的是保护动物、人文关怀,材料和用具的选择比较困难,而且用活蹦乱跳的鲫鱼做实验、全身黏呼呼的,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这一切都是需要考虑的。对是否让学生动手做此实验,我真可谓寝食难安。做演示,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我犹豫了好久,最后决定权让给了学生,他们全体都希望做分组实验,而且李飞等几个男生主动揽下准备活鲫鱼这个重任。学生们兴致如此高,最终我决定让学生试一试。这一试可谓让我对学生们刮目相看了,同时更坚定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课的信心。  

星期一早上李飞果然提来了一桶活蹦乱跳的鲫鱼,他告诉我这全是他和几个同伴捉的,我当场表扬了他。探究课上,学生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用具,有薄木板、线绳、橡皮筋、纱布等,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去取活鲫鱼,李飞等几个学生的动作确实令我吃惊,他们迅速地卷起袖子,三下二下地把选中的鱼捉到了实验盆中,速度之快、动作之精彩,不愧为“捉鱼能手”,我不由得朝李飞伸出了一个大拇指。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手了,虽然鱼在水中乱蹦乱跳,把水花溅得很高,但他们没有一个躲得远远看眼的,他们好象事先有分工似的,你捉鱼,我缠线,合作得非常好,课堂秩序比我想象得好多了。尽管如此,这个实验太难操作了,平时做鱼时,洗的是死鱼,都不容易握住,别说这次用得是活蹦乱跳的、满身全是黏液的活鱼,于是我禁不住加紧了巡视,生怕学生出现问题,恨不能一一替他们完成这一过程,但看着学生小心翼翼的样子,我还是忍住了。过了一小会,让我惊奇的是,其它小组的学生正围在一起手忙脚乱的时候,而李飞那组正兴奋地讨论着什么,我急忙过去一看,呀!盆中两条鱼正游着呢,其中一条正悠闲自得地在水中游着,而另一条尾部像拖着个“大包袱”,正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再看那大包袱,设计得够精巧。我忍不住问“你是怎样操作的?”李飞告诉我,他从小就喜欢捉鱼摸虾,鱼的身体表面有一层黏液,特别是尾鳍上黏液最多,要想把尾鳍捆住不是件易事,于是他就想到用纱布首先把鳍固定住,然后用类似鱼尾鳍形状的小薄木片放在上面,最后用橡皮筋固定,橡皮筋有弹性,既不能伤着鱼,又不易滑脱。“你太聪明了”我不由自主地伸出了两个大拇指,接着请他为全班同学演示了这个实验,他的操作动作,我自叹不如,在他的带动下,各小组很快圆满地完成了实验。他们实验中精益求精,细心仔细,严格操作,严谨的态度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怎么能不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呢?  

美国学者兰·本达认为,科学是一种“探究意义的经历”。发现意义、领会意义是经历体验和参与的结果。学生在实验过程的探索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不断改进实验的操作步骤中获得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了对实验步骤的规范化,从而上升为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只有大胆地尝试,才能充分让学生发挥大脑里的那份具有创造力的天分,才能真正让学生展示操作能力。  

2、学生的创造能力让我无话可说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课上,各小组的实验正在进行中,他们探讨得非常激烈,小组成员人人参与,没有一个在玩的。我在巡视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王磊和徐荆两个小组的试管全部变蓝了,我心中很失望——试验失败了!我刚要帮他们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徐荆却将两只变蓝的试管分别加入了2ml唾液和清水,放在水浴中加热。我心里很气愤,为什么不等淀粉消化完后再加碘液观察?但我极力克制自己,耐住性子,让徐荆解释清楚,待听完她的解释后,我无话可说,心中倒抽了一中冷气,幸而没发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岂止是授课的失败,简直是对学生创新的扼杀!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做得多好,他们能想到,也能做到,真是难能可贵。几年来,我一直是让学生照着书本将两只盛有馒头屑的试管各加入2ml水和唾液后,再放在水浴中加热,冷却后加碘液观察是否变蓝。我怎么就不曾想到可以先加碘液让两只试管都变蓝,再分别加入2 ml水和唾液,放在水浴中加热,然后慢慢观察两只试管颜色的变化,其中一只试管的颜色会逐渐褪去呢?这一探究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约6分钟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10分钟),而且实验过程更加直观化、动态化(颜色由蓝变浅,最后完全褪去)。于是,我当堂表扬了王磊和徐荆两个小组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要大胆创新。在许多的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发明和发现,无不体现了他们的思考和创新。实验课上他们大胆的想象,勇于探究,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精神,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活动中培养,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激发创新热情,增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人格。探究性活动无疑为学生营造了创新氛围,创设了创新情境,提供了创新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积极思维。  

3、他们的分析能力让我赞叹不已  

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中,我问学生:“每个小组最少取几条鲫鱼做实验?为什么?”学生们马上回答,“最少两条,为了做对照。”“那么这两条鱼各有什么特点?”我又问,讨论了一会儿,有学生回答:“这两条鱼在品种、大小、形态、健康状况等方面要相似。”“为什么?”我紧追不放,学生也不甘示弱,又有学生回答“保证只对单一因素进行观察,而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扰。”听到学生们这些讨论、回答,暗喜中能不夹杂着佩服吗?  

如果说实验前的分析给了我太多的喜悦,那么实验后结果的分析,带给我更多的则是震撼。实验完毕,我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交流完毕,我问学生:“三组同学将鲫鱼的尾鳍和胸鳍同时捆绑后,发现鲫鱼身体侧翻、前进方向不定、速度明显减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胸鳍能保持身体平衡,尾鳍能保持前进的动力和决定运动的方向。三组同学的操作及结果分析对吗?”学生们愣了一下之后,马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现象和结论都对。”“不对,操作方式不对,同时捆扎尾鳍和胸鳍,出现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要想同时探究胸鳍和尾鳍的作用,应选用三条鲫鱼,分别捆扎尾鳍和胸鳍。”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分析回答得可谓是滴水不漏。我接着问:“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完全吗?”我话音刚落,有的学生就抢着回答,“不完全,我发现有时鱼在游泳的时候,鳍不动,而身体在动。”“我发现,当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使劲地摆动几下,速度明显加快,这说明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鳍只是起辅助作用。”学生们分析回答得可谓头头是道,处处是理。面对他们充满了哲理的分析,怎么能不让我对他们赞叹不已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疑问是创造的源泉,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设疑,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学习活动,把分析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探究活动中得到的启示  

面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可喜变化,自己也乐在其中;但静下心来,更多的却是反思。课改前,对实验探究活动,从实验前的准备到实验的结论,教师包揽了实验的绝大部分过程,甚至全部包办代替;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各种借口将学生实验改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即便是学生实验,也是让学生先预习,然后必须按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做,上一步做什么,下一步做什么,实验现象如何,书上写得很明白,无须什么太多的思维,学生只是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这样的实验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很低;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实验失去激情,对生物学兴味索然。课改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一切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一味地包揽了,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前为学生提供信息,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实验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课堂更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实验操作让他们充分展示能力和技巧,实验现象让他们感到惊喜和激动,实验分析让他们产生自信和自豪,实验结论让他们充满兴趣和乐趣,课堂气氛在他们的渲染下高涨了,情趣更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更强了,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从课改前、后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的对比,我从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1.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2. 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者、促进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3. 学生是发展中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角色定位的转换,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张扬。学生不仅应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还应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新课改以来,我的观念变了,课堂也变了,放手让学生参与,学生就会给你惊喜,就会令你刮目相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新的时代不正是需要这种创新性人才吗?新课改给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如果你用心地去体验,去课改,你就会愈来愈觉得放开手脚天地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22: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