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4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3: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欣喜若狂、轻盈、敏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的。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4、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恐龙的资料 、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图展示,激趣导入

二、板书课题、解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三、听课文录音带,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自学生字词:
   ⑴ 认读字:
     
     钝 凌。
   ⑵ 书写字:
     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
   ⑶ 新词: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回旋的飞。
     后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让学生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解释、讨论。

四、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五、小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3:07:1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发表你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采用逐步分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好像、仿佛的意思)

   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⑶ 老师问:

     科学家们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⑷ 老师问:

     科学家为什么欣喜若狂?

     (因为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⑸ 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们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教学这一部分必须注意:恐龙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年代;并不是所有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有较多内容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推断。 )

  3、学习第三部分,质疑、探究: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


三、反馈全文,学生质疑

  1、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质疑并解答,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释疑。


四、总结全文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3:07:2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

   ⑴ 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⑵ 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⑴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

     (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⑵ 范读、生边听边想。

   ⑶ 分别抽说:

     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⑷ 过渡:

     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

    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互帮:

    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

    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⑴ 先自己读。

   ⑵ 再讨论。

   ⑶ 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完成作业本上有关字词的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3:07: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读P151第2题: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2、弄清共几句:

   ⑴ 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⑵ 抽说,出错教师点拨:

     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 8句。

  3、阅读、理解:

   ⑴ 自由读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

     (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⑵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

  4、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千万年至6千5百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⑴ 引读。

   ⑵ 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

    (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 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相关内容理解性的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3:07:3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2、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交流搜集的信息


三、补充资料

  当你走过商店橱窗,你会不会因为特大号的乐瓶或娇小的卡通布偶娃娃而感到新奇或好奇不已?那你想不想知道最小的恐龙是什么龙?而什么龙又最长、最大呢?

  1、最小型的恐龙:

    现今所知的恐龙类型中,最小要算是细颚龙类,不过鸡大小的恐龙。有些种类体长仅约一米四十公分;有些则仅仅七十公分!虽然它比鸡体型稍大,但包括长尾巴在内有些恐龙或许比细颚龙还小,但那仅是从零星的化石中所得,如跃足龙,像猫一样大小,有锐爪的肉食性动物。较细颚龙与跃足龙要小的,是一些恐龙的幼体:鹦鹉嘴龙的幼体仅仅二十五公分体长,而最近刚孵出原蜥脚类仅仅二十公分长,不比知更鸟大多少。在阿根廷,1979年发掘出一种称为鼠龙的原蜥脚类,大约比老鼠大一些而已!有一个古生物学家猜想成体可达六公尺长。但是在真正鼠龙的成体发掘到之前,那都仅仅是臆测而已!

  2、最丑陋的恐龙:

    我认为肿头龙,是那些很丑的恐龙中最难看的。肿头龙属于那一类凸出顶部的恐龙,它的头骨覆以圆弧形的骨板大约有二十三公分厚,围绕着这个凸起,在很平滑的小丘周围饰以成行成列的小瘤和小棘,很像肿瘤一般,它的前缘看起来像是被某种不堪言语的骨头疾病所折磨,它的鼻子,也是布满瘤状凸起,棘状刺。这些围绕的瘤刺和棘状刺物使得脑袋的凸出部份看来像是剃头过了。和肿头龙相比较,次丑的家伙可能是厚鼻龙了。它也是角龙类,在鼻子上方具有短而凸起的饰物,看起来像是锯剩下来的树干留在头骨上。

  3、最长的恐龙:

    重型龙与梁龙两种大约都达二十七公尺长度。然而可能,暂时昵称为超龙与巨龙的两类,若全部骨架发掘出来会更长。这两类初步推测分别长度为:超十到三十五公尺。

  4、最重的恐龙:

    腕龙与南极龙两者估算都在六十三到七十二公吨之间(70~80吨)但是南极龙可能比较瘦一些,但没有人确切知道。

  5、最宽的恐龙:

    甲龙,在恐龙世界中的爬行的坦克车,甲龙大约五公尺宽,虽然它的体长不超过十公尺。

  6、最早出现的恐龙:

    现在所知最早的恐龙为两足行走肉食类,命名为南十字龙。它出现于三叠纪中期,体长约一尺公五十公分,体重可能达到三十公斤。


四、相关恐龙知识的口语交际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3:07:45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内容】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新教材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31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

    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 读词语比赛,出示生字词屏:

     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⑵ 猜词语比赛,出示字屏:

     颜色多,灿烂多彩──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翱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⑶ 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部分词语,如:

     (恐龙的)笨重、迟钝……;(鸟儿的)轻灵、敏捷、翱翔……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 先自己读。

   ⑵ 再讨论。

   ⑶ 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3:07:5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自读一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 “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

   ⑶ 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师: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二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小组交流:

   ⑴ 媒体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副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⑵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⑶ 指导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在读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义。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并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语句多读几遍。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

    (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

    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恐龙的庞大家族

恐龙的演化过程 它们各自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角度
     


  4、思考: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

    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含的信息?

  2、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里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要证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只能依赖于对化石的采集。如果能把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就毫无疑问地说,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

  3、齐读最后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说明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六、积累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凌空翱翔的鸟儿。将这样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七、作业

  1、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 恐龙最终都演化成鸟类大家族。          (  )

   ⑵ 恐龙演化成鸟类经过了三千万年。         (  )

   ⑶ 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是证明恐龙能飞上蓝天的关键。  (  )

  2、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好在哪儿: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3: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