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初中物理教育中的STS教育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镇初级中学 李军
  摘要:文章概述了STS教育的起源及其因素、目的、任务,并简单介绍了我国中学物理教育中的STS教育实践,并从中考这个评价方式来说明我国在初中物理教育中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STS 初中物理 中考 概述


  一、STS教育的概述


  STSscience科学technology 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科学观、教育观和社会观。STS教育研究首先起源于美、英两国,STS的出现有着其学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导向;交叉学科的兴起;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反思;二战以后兴起的反战运动、环境运动、保护消费者权利和利益的消费者运动;因对社会不公平而爆发的民权运动、妇女运动、黑人运动等等。7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赫德教授提出:要把科学教育、科学课程的重点放在价值观、社会技术和决策方面,要联系社会、技术和人类进行科学教育。1980年国际科学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STS教育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参考意见,即把STS教育看作“一个对今日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最合适的方法”。STS作为一个新概念的出现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已引起各国学术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具备现代生活、现代劳动、现代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1STS教育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STS教育中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现代科学观念把自然科学看作是一种对大自然不断深入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得到了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智慧,也看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闪耀的光芒,感受到了科学家高尚人格和优良品格的伟大力量。因此,科学教育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STS中的技术架起了一般科学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应将技术融入到教育中,技术教育即包括从理论上对技术原理、技术内容的了解,也包括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应用技术。


  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相互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不应将两者隔离开来,而应站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重新审视传统的科学技术教育。


  2STS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21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奋发进取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2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科技意识


  使学生了解现代物理知识及其价值,对当今世界和国内的科技发展动向更为关注,对热点科技领域的新成就、新技术有大概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科学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就是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世界强国必然也是科技强国。


  2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即科学的目标是探知自然奥秘和社会的真谛;技术的目标是对世界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人类之需;科学、技术的共同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与自然和谐运行,这种进步与和谐又促进科学技术的提高。


  24培养学生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


  STS教育不仅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还重视技术的教育,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知识如何在社会生活、生产上应用,为今后从事社会生产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养科学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实施STS教育使学生乃至老师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足够的认识,帮助学生把特定的与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有关的价值转化为人们的共同行为。


  STS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它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物理教学的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具有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内涵,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二、我国初中物理学课程中的STS教育实践


  我国的STS教育始于1985年10月,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教育委员会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苏州召开了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研讨会,会后提出了STS教育在我国的实施。其实施STS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技术情景和社会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科学和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如何使STS课程中国化。我国目前在课程设置上,是以必修课为基础,再设置一些STS课程作为选修课与活动课、社会活动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我国在初中物理课程中进行STS教育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必修课有机渗透


  其关键是找准结合点,并且要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材中进行STS教育的素材很多,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教材内容进行渗透。例如武汉市武络路中学在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热机》一章中STS 教育的内容、方式如下表。


结合点

结合内容

结合方式



科学技术

社会

课内

课外



  三


  章

燃料及其燃烧值

高效节能炉

强化节约能源意识

讲授

观察家用煤炉燃烧是否完全

内能的利用

热机

改善环境,减少污染,进行环保教育

讲授

调查:居民小区的供热方式并写出调查报告

内燃机、火箭

汽油机、柴油机、火箭的技术原理

介绍我国的火箭技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讲授


演示

专栏:“长征”家族

热机的效率,内能利用和环境保护

火电站废气的回收和利用

保护环境,进行环保教育

讲授

讨论

专栏:我与环境


  2.在必修课基础上,选修课内容做可能和必要的延伸拓展,使选修课和必修课结合起来


  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物理知识及其相应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使物理知识更多地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物理科技的某些前沿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建设的成就,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开阔视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世界观。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的《当代物理与人类生活》选修课。


  宇航及人造卫星(3课时):世界各国宇航发展的概括:第一、二、三宇宙速度的推导;我国人造卫星的应用现状;宇宙废弃物及星球大战;飞向太空。


  超声及超声诊断(3课时):声波、次声波及超声波;超声换能的原理结构;超声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介质发射、吸收和折射);超声诊断。


  机器人的应用(3课时):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三原则;机器人的发展概括;机器人的主要功能和应用;机器人带来的副作用。


  核能应用(4课时):我国(及世界)能源情况概述;核反应堆结构;大亚湾及秦山核电站介绍;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教育;核能应用远景。


  3.在活动课和社会活动中进行STS教育


  精心设计专题讲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使学生了解当前的一些科技动态,适当补充一些科技资料进行专题讲座是必要的,但这些资料需与中学物理教学有联系。“磁悬浮高速车”、“太阳能的利用”等。


  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参观调查水泥厂、造纸厂、加工厂等,使学生了解到有毒物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磁辐射及光污染的危害。


  切实加强实践操作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三小活动”。结合教材内容《生活用电》,安装维修照明电路;电能表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仪表。我校使用的电能表的表盘上都标有3000imp/K·Wh,应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秒表和电能表测白炽灯、电熨斗等用电器的功率?如何检查电能表的准确程度?如何测照明电路的实际电压?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推导了一系列公式,然后在课外活动进行测量。这不仅加深了对电功、电功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生活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初中物理考试中STS教育的渗透


  近几年来,各地的物理中考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例如联系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考查摩擦的知识,结合安全教育相关的电学知识,各种家用电器如冰箱、电饭煲、电热淋浴器等也不断地成为试题素材,甚至计算题也有很大的改进,一改以前让学生在虚构的情境中进行计算、解决问题的情况,设置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所感受,进行有意义的计算。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自然、生活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无论教学还是考试都应该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从感性认识入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情景。


  有些试题如下面例1,不仅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素材,而且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这样的挖掘,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在这个过程中,时刻感受到科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例1 有人建议在烹饪学中设置一门“厨房物理学”课程,以解释如下现象:(1)锅里煮食物时,菜汤已经沸腾,这时盖上锅盖比不盖上锅盖煮的更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厨房里有一些现象很容易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如(现象一):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现象二):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已经成为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大热点,科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想法和做法在现代已经站不住脚,让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是教育的不可推卸的一份责任。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每天都在带来新的变化,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联系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考察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科技进步的品质,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人类造福的思想。近几年的物理中考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2001年北京市海淀区的物理中考试题中援引了《文汇报告文学》在当年4月4日发表的《美国军用侦察机撞击我军用飞机的过程》的短文,要求学生阅读短文后从文中找出三个跟物理相关的物理名词、短句或句子,并分别写出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发表观点。2003年“SARS”无疑是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在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与“SARS”相关的素材,如红外耳温仪以及喷杀消毒药水等“非典”期间的事物,例3结合了真实的新闻事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事件进行分析,这样的试题在考察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是让学生体会了“学以致用”,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2 今年三月下旬,香港陶大花园爆发“SARS”。经香港卫生署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引起陶大花园“SARS”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一些家庭使用地漏排泄地面上的污水,从而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型水弯头内没有存满足够的水,有的甚至是干的,因此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上述事件的原因做出简要的分析。




  有关科技新发展的考察在近些年的中考中也日渐突出,磁悬浮列车、“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平”号空间站、三峡大坝等内容相继出现在试题中。


  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兼容,它要求增强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等方面关系的认识,要认识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系统结构的整体功能。在近些年的中考试题中,我们看到各地的试卷都会出现关于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利用、可持续性发展这些方面的题目,这些试题以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为载体,从正反两方面向学生揭示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


  例3 乌鲁木齐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每年的10月15日至次年的4月15日,在长达半年的采暖期内,遍布乌市城区和郊区的成千上万台大大小小的锅炉,便同时炉火升腾,每年都要烧掉800万吨煤炭,向天空排出6万多吨烟尘,9万多吨二氧化硫……分摊到首府200万市民,每人可得到3公斤烟尘、45公斤二氧化硫等来自空中的“礼物”,再加上近万辆出租车、公交车排出的尾气……为此市政府和环保部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出台了许多的政策,假如你是环保小卫士,你会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改善这种状况?还首府一片蓝天。(至少三种答案)


  本例题以让学生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形式,使其在关注环境问题的同时,体验和判断社会决策。这样的题目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对STS的思考和认识,无论是对学生本身还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好的影响。


  中考作为评价方式的一种,发挥着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物理中考中越来越多地渗透STS教育是新一轮物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及时反应,同时也必将影响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进程。


  虽然STS教育观点得到广泛的支持,但还面临不少问题。首先,是师资力量,目前学科专业分工很细、很窄,要培养能胜任STS教育的中学教师至少目前还存在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学习有关知识来进行STS的教育。其次,学生到底应掌握多少科学、技术和社会三方面的知识?这个问题是许多老师们不能很好掌握的尺度,虽然在中考中有一些试题,但还是很少的一部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更适应社会,应有正确的认识。目前,没有谁进行过相关的调查,也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其三,如何将学生身心发展这一维度考虑到适度的位置?学生是否能够承受这些教育,能够接受这些教育,都还是些未知的。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些问题在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下,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随之,我国的STS教育也将走向成熟,学生们也将走向成功的殿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6: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一个值得深思的拓展实验

河北省衡水市第六中学 封振梅
  摘要:课本上的实验本来无可厚非,却不能完成,原来是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太小了,我让同学们大胆设计用自己身边的一些学习用品当器材,同学们经过不懈的思考居然想到用杠杆知识解决了问题,将实验拓展真正进行到底这才是本实验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关键词:无可厚非 大胆设计 困惑 创新 深思 拓展
  我在复习《大气压强》一节时,课本上有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放在光滑水平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如图),直到吸盘脱离板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算出大气压的大小。课本上的实验本来无可厚非,但在我们做实验时却不能完成,请大家看下面的精彩过程。

  我让同学们自己亲自去实验粗测自己身边的大气压强,器材有:塑料挂钩的吸盘(面积约为6cm2)、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光滑水平板。大约过了10分钟,同学们居然一个没有做出来而都感到困惑,为什么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同学说:“弹簧测力计量程太小了。”而我洋装无可奈何陷入了僵局,我接着就问:“这都是书上给的器材呀,难道书上是错的?”有个同学接着解释其中的奥妙,我们先来估测一下大拇指受到的大气压力,根据公式,大拇指的受力面积约为,可以得出,而我们的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60N左右,而给出的就是实验室中的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实验怎么去完成呢?而课本上没有给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所有在场的同学都感到惊讶,他怎么敢推翻课本上的实验。我为这位同学的创新大胆精神而受到鼓舞并为他的大胆创新及时给予表扬。
  下面请同学们还是用刚才给的器材和你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去完成这个本不能完成的实验,大胆去创新。同学们经过不懈的思考居然想到用杠杆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所示。从课本上看似很简单的实验,它蕴藏着无穷的潜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每个实验拓展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一定去实践,从中可以发现很多的奥秘,将实验拓展真正进行到底这才是本实验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6: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浅谈增加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河北省藁城市韩家洼中学 杨玉那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总结出来的。但目前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上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没有体现出物理实验的魅力。物理实验不仅仅是动手的过程,更是动脑思维的过程,是物理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而初中物理实验分散、不系统,学生无从下手,不会思考,再加上一些实验教师对实验的不重视,学生实验操作少,导致学生实验能力差,在中考中物理实验题目得分率较低,也说明了这一点。而初中物理知识多数是通过实验引入或验证的,可见,实验在初中理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愈加重要,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实验教师长期探讨的课题。



  物理学习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所以,加强实验教学,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必要途径。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增加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增加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认识活动行为的重要动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怀有兴趣,便会抱积极的态度、以愉快的心情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无穷的乐趣。实验调查表明:初中生普遍喜欢物理实验,非常喜欢的约占97%左右,而且学生对物理兴趣实验尤为感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时,才能对学科产生亲切感和广泛的好奇心,才能产生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智力因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我在讲到《电阻》知识时是这样做的:上课前把两节干电池(放到盒子里不让学生看见)、一个小灯泡和小玻璃条用导线串联起来,再准备酒精灯,一上课,便问学生:“大家见过酒精灯能点亮灯泡吗?下面请注意观察。”接着用酒精灯去加热小玻璃条,5、6秒钟后,灯泡亮了,这时班内顿时沸腾了,然后导入新课。以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设计,同学们整节课便会好奇并专心的听完。再如,我在讲《大气压强》时,先找了一个集气瓶,底上放些沙子,将一大团点燃的棉花投入瓶内,之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将瓶口堵死,不一会就看到瓶子把鸡蛋吞入了“腹内”。同学们看到后都迷惑不解,急着想知道答案,这时,我说:“这就是大气压强的知识在作怪,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课。”



  另外还可以用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如皇冠之谜、飞行员抓子弹、鸟弹、科幻小说《往日之光》等。



  因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养成爱学习物理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以及学好物理可以产生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在快乐中学习,就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及电教手段为课堂服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加实验能验证课本中未验证的知识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众所周知,我们自从换上课改实验区物理教科书以后,发现现成的知识没了,现有的定律消失了,摆在面前的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七个科学实验探究步骤,从而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例如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八年级下册: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的功率,九年级:测密度、测长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压力的作用效果等等。当然,以上七个步骤在中考试题中不一定全部都要考察学生,例如06年我省中考物理试题中第26题根据图片信息提出三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考察提出问题的能力)、第33题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考察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此题与今年5月份中考物理实验操作中利用塑料瓶设计5个小实验是一类的题。通过中考后对学生们的调查,此题得分率在98%以上,几乎没有同学说做不上的。很显然,今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起了很大作用。这也体现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近两年来我市中考试卷从命题上特别重视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考察性的题目,应加以重视。



  三、增加实验能比较鉴别去伪存真



  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物理实验教学要引导学生多关注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帮助学生揭开现代科技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一种亲切感,当然在揭开现代科技“神秘面纱”的同时,我们要比较鉴别去伪存真。例如,在我们讲述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一节中,讲到蜜蜂动听的嗡嗡声是由翅膀产生的振动,这一规律,多年来没有被否认过,而04年湖北的小女孩聂丽在学到本节知识后,在头脑中产生了质疑,通过自己课下亲自抓蜜蜂做实验,验证了我们课本上多年来亘古不变的知识性错误,这一实验也征服了众多物理学界有权威的人士,难道在科学实验的道路上真有年龄的差距吗?再如,每年冬季市场上畅销的名牌波斯登羽绒服,一些促销员在向消费者介绍时说“是纳米材料做的,并且也不贵,才300多块钱,”难道新科研产品纳米材料真那么便宜吗?这让我们感到质疑,在讲解纳米知识后使学生了解了纳米材料与引入纳米技术的区别,避免以后再上当。



  另外教科书中的知识:密度、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都能通过实验、比较鉴别从而去伪存真,中考命题现在已紧密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增强了现代科技气息,应加以重视。



  四、增加实验能有效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天赋所能和整体素质的表现,它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及积极改造自己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但目前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是这样大胆探索的,通过去年我市教育局组织的实验创新大赛找准了方向。第一,在教学中把传授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理论思维。第二,在教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大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中创新。对于一个实验结论,起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肤浅,要提出有分量的问题需要一个引导过程,在教学上应提倡学生举一反三的科学态度,大胆设想,敢于实验。在师与生相互实验中找到新的答案。像前边提到的去年(2006河北省)中考物理实验操作题“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以及中考题第33题都是考察学生创新能力的,许多创新性的答案如果没有学生平日的实验练习,是不可能得出来的。第三,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实验设计原理、实验操作原理的教学,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理解掌握,才能在灵活运用中创新。例如06年中考物理试题第10题就是考察实验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原理的题。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实验能动性,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虽然具有实验能动性,但他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实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还要受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的影响和制约。这一观点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程度提供了重要标准: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充分、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实验能动性的发挥。



  纵观近两年我市中考物理实验试题较注重从生活中选材,注重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对实验内容的考察,注重社会热点以及知识间的综合。为了使以上内容得到补充,在加强实验的教学同时,我还采取了以下方法: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增加趣味性小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师生协同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作业,开放物理实验室,开展小制作评比,同时,辅之幻灯、图表、模型、微机等,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实验求知欲,培养动手能力。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实践、研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了乐趣,学生敢于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养成了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增加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6: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教学随想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十九中学物理组 闫丽



  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可能让它适合所有老师的口味,老师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认识和不同的处理方法。我教过三个版本的教材,分别是老人教版、北师大版和现在的新人教版。虽然我刚毕业四年,可是,我觉得也可能正是因为我没有来回反复的教授老人教版的教材,才不会在思维上受到一些限制,处理课的时候会比较灵活,我觉得怎样好就怎样进行。所以,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老教材有些地方比较合适。



  八年级上册让我领悟了人教社编者的意图,编者设计的很好,使我们的学生特别喜欢物理,因为他们觉得很像小学的自然课(其实孩子的本质是很热爱自然科学的)。我在上课时比较随意,准备的教案和上课有时候是两回事,因为课堂上发生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教案也只是个很简单的框架而已。上课时我总是精心设计实验,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兴趣作为第一位,课堂上让他们动起来,允许他们大声的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许有的老师会觉得那不是乱了么,可是真实的情况是乱中有序,只要老师拿出足以吸引他们的问题,那么一切都会很顺利。一节课下来他们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掌握了知识,甚至可能他们自己都没觉得学会了很多。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他们自己的发明创造,例如引导他们发明出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等等。我们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利用知识去创造,最后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所以一些物理中出现的元件、设备等等都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进行创造,我觉得这比知识更重要,而且,学生们发明出来后都特别的有成就感。同时,面对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孩子们怎么能不懂得原理和使用方法呢?就像滑动变阻器、电动机等等,这样一来不但使他们更喜欢物理而且该学会的知识他们都能学会,根本用不着去死记硬背什么,一切都已经在他们的心中。他们没有了负担又怎么会讨厌物理呢,于是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一整年来,我课后不留一点的书面作业,因为我不想让那些题使他们不喜欢物理,我始终本着一个思想,我要让他们“玩”好,在玩中潜移默化的得到知识。我在课堂上很少让他们翻书,上公开课的时候根本不用学生带书。所以,书中对于每一节课具体内容写的是什么、课后习题怎么样我都不关心,我也不觉得书中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哪个问题太难或者怎样的不适合。我觉得这些问题,看老师怎样去看待,我们老师也可以安排自己的课后习题,只要有利于学生进步就是好的。



  我关注的是教材大章节的内容,由于地方考试的原因,我必须想办法适应教材的大顺序,对于八年级这一整年的教材安排来看,我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刚进入欧姆定律那部分,有的老师告诉我说是因为给学生做的题太难了,可是,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别的教材到这里学生根本不觉得困难呢,反倒觉得简单?我也认真的在新课的引导下,下了不少的功夫,新课知识的教学他们都行,可是一遇到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不行了。我分析有以下两个原因:



  1.八年级上太生动有趣了,很像小学的自然课,他们学的很轻松,没有经历过分析、计算的锻炼。而在八年级下马上就遇到了需要综合分析、计算能力比较强的地方,于是他们就不太适应了。因此,不是说欧姆定律不能放在这里,只是比较危险,很可能使学生失去兴趣,因为我们不可能不给学生讲习题。就算我们初中阶段在新课程中不要求太多的计算,可是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步到位,中考的方向没有大的变动,老师们就不可能放弃给学生做练习题。况且,我个人认为练习题和素质教育并不相矛盾,只要问题循序渐进反倒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欧姆定律这部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的很强,一旦分析起来就很枯燥、耗费时间,学生就很容易溜号,这样慢慢的也就落下了、跟不上了,当然也就没兴趣了,影响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



  2.也许初二的学生生理上的智力发育不够。当然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心理医生无法做这方面的测试,如果能测试一下是最好的。



  在教学中实际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是硬挺着往前上的,熬了有一阵子,因为他们的思维确实需要锻炼。我上课还是很精心的准备,每堂课时时刻刻都不忘记他们的兴趣,从调动学生上、自己的语言上甚至是动作上。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生活中只要是和本节课有关的实物我都搬进课堂,让他们觉得熟悉亲近有趣。这是在进行新课时的准备。



  对于那些需要分析的地方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不断的训练,可是这其中也有小小的方法。例如,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电流本身,电流如何流动往哪里走,就像他们每一个人在走路一样,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该怎么走(教师轻松、幽默、鼓励的语言也很重要)。电压比较难理解、抽象,那就设计形象的实验,例如,把电流用水流打比方,有的老师会说学生没学过压强没办法讲,可是我拿一个大的注射器里面充满水,我会问学生你怎样让水流动起来,他们会说用力压活塞,这样就给水一个压力(虽然没真正接触过我们物理中的压力可是他们有生活经验),水才会流动。就这样过渡到电也需要压力那就是电压。这一段日子很浪费时间,而且必须小心翼翼。训练之后进行的就很好了,算是度过了这一危险时期。所以我觉得与其这样的危险还不如在进行电学这部分之前先进行一些相应的过度会比较好。况且,全中国的教师水平不一样,处理不当真的要有好多的学生掉队呀!



  我觉得教材这样的设计真的是很危险,处理起来真的要下功夫、小心翼翼才行。教材中每一节的具体内容不是最重要的,老师可以适当的增减。可我觉得整体章节的顺序很重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很重要,一些物理中基本的东西就是应该在开始时逐渐接触。例如,九年级才出现误差、测量。出现在九年级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学生早就用过了。综合性的分析、计算也是这样的,要慢慢的深入,学生们就不会有任何困难了,不会像欧姆定律这样觉得有些突然。



  总之,我进行了整个八年级的教学,还算顺利,就是从上册到下册过度比较困难,因为觉得有些两种风格的感觉,学生和老师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过去那段困难时期之后,一切又都恢复正常了,学生们又开始很喜欢物理、很轻松的学物理了。



  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关键不是怎样改教科书,而是怎样打造一批优秀的肯钻研的教师队伍,如果老师们都认真的培训,多看些关于新课改的书籍,从理念上有了真正的转变,认识到课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编书者的意图是什么,处理起实际问题来也就能够想出好的办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6: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



山东省微山县西平一中 张念华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物理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方法,概括一下,初中物理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测量型使实验



  ⑴直接测量型:包括用刻度尺测长度、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使用这七种基本测量工具要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并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



  ⑵间接测量型: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先测出式中其他量,然后算出该量。包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小灯泡的功率。对这类实验,要在掌握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这些量,然后确定选择哪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并会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探究型实验



  通过一些实验现象,探索并总结物理规律。包括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探究水的沸腾、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三、演示型实验



  根据实验装置的图文信息,说明研究什么;观察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包括气体液化实验、真空铃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液体对容器壁、底的压强实验、覆杯实验、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单摆、滚摆实验、扩散现象、分子引力实验、电磁感应。



  四、设计型实验



  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运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选取适当器材,规范地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包括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测小灯泡的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五、开放型实验



  用多种实验方案得出同一结论(或验证同一结论),给出一定的实验器材进行多种实验。包括测物体的密度、探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测导体的电阻。



  六、操作型



  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实际连接、安装、设计。包括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用基本的测量工具测量质量、体积、温度、力。这类实验主要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会画实验原理图、能排除简单的故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6: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体会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五中 罗晓峰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十分重要。在此,笔者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讲物理学史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的观察在发现、发明上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些物理学史这方面的小故事,如: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发现吊灯摆动有一定规律,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了钟表原理──等时定律;再如瓦特小的时候观察到壶里的水沸腾后壶盖会跳动而深受启发,长大后发明了蒸气机。通过这样一个个有趣生动的观察小故事,学生充分认识到认真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重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有了观察的兴趣,养成了勤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带着疑问做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做物理实验时,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与学生探讨、器材、装置、结构的基础上,应有意让学生明白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要问学生为什么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否则,可能有什么结果。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实验,会发现上述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时,烛焰的像有时不能成在光屏上。这样,带着问题做实验,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了观察能力,养成了认真、严谨的观察习惯。



  三、对比观察法的训练



  对比观察,既可让学生学会用控制量变法研究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谓一箭双雕。如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时,我要求学生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在两块玻璃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并且让两块玻璃上液体的表面积相同,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阴凉处;第二次,在一块玻璃上滴一滴水,另一块玻璃上滴一滴酒精,并且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把滴水的玻璃和滴酒精的玻璃都放在阴凉处,观察发现,同种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不同液体在质量、表面积、温度相同时,蒸发快慢确不同。同学们也懂得了物理概念的成立是有一定条件的,通过这种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四、分步观察法的训练



  对复杂的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一步一步的观察。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其次,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且一边给水加热,一边还必须不停地观察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有什么变化。然后还要观察水在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气泡的变化情况。最后,还要观察水在沸腾后,停止加热时的现象,观察后让学生讨论,水沸腾时的特征是什么?把讨论的结果用一句话描述出来。这样分步观察后,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对复杂现象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五、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重视观察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新课标准重要要求之一,也是一个难题,更是我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呢?首先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学生可能提出:照相时,一只苍蝇飞到了镜头上,底片上能否成完整的像,是不是凸透镜被打破一部分仍能成像?如能,所成像与原来的像有什么区别?再如,学习摩擦力后,学生可能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学习惯性后,学生可能提出: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找材料做实验后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与学生共同研究,边实验、边观察、边探究。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加深和拓宽。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云、雾、露、雨、雪、霜的形成原因;大气中的各种光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学生乐于知道、了解它们,教师如能正确引导更会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激发兴趣、多方引导、在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物理获奖论文精选

实验器材的简单使用和组合使用及拓展使用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学 杨建生
  摘要:一、各类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简单呈现;二、各类仪器仪表测量的物理量;三、组合各类仪器仪表能测出哪些物理量;四、思维变换非常规的测量。



  关键词:实验器材 使用测量 奇妙组合



  获取物理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而实验是离不开测量工具的使用。纵观整个初中物理共有测量仪器仪表16类,各有作用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当然也有共同点和组合使用时的奇妙之处!



  一、各类仪器一览



  A.刻度尺

  


  构造:有刻度的尺子。



  使用方法:刻度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为1mm。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



  (1)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②使用时: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2)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无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注意: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写上相应的单位。



  (3)长度单位的换算



  应掌握km、m、dm、cm、mm、μm六种单位间的换算。其中km→m→mm→μm每一级都是千进位;m→dm→cm→mm每一级都是十进位。换算的正确写法应该是:换算数字乘以进位比例带进位后的单位。



  (4)正确认识误差



  ①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②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对偶然误差的减小有效)。



  B.钟表(停表,机械表,摆钟)

  

  使用方法:使用时注意校零,复位即可!由于在小学就对此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这里就不予详细述说。



  C.天平(磅秤,电子台秤,杆秤)






  构造:底座 横梁 标尺 刀口 游码 分度盘 指针 平衡螺母 砝码 镊子 铭牌



  使用方法:天平放置要水平,游码位“0”再调平,天平平衡勿移动,两盘对调不可行。提取砝码用镊子,物左码右两盘分,移动游码看指针,指针指0示平衡。示数包含两项值,两值相加便完成。天平的使用就在于此。



  D.量筒 量杯

  

  使用方法:



  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2.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3.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



  4.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



  5.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



  E.温度计体温表 

 

  使用方法:



  1.使用温度计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测量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量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温度计的液体泡不能与容器器壁、容器底部接触,液体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3.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读数。



  4.读数时眼睛要平视。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6.体温表略有不同,即使用前要甩几下,要消毒,可以拿出读数。



  F.电压表



  


  使用方法:



  (1)电压表要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2)“+”、“-”接线柱的连接方法要正确。



  (3)所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必须大于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



  (4)正确读取电压表的示数。



  在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时,要先确认电压表选用的是哪个量程,然后根据量程确认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最后看清测量时表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根据指针位置读出所指示的电压值。



  G.电流表

 



  使用方法:



  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H.弹簧测力计(弹簧磅秤)

    



  使用方法: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检查弹簧是否损坏并调零。



  3.用力的方向要沿着弹簧的轴线。



  4.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I.U形压强计

   



  使用方法:



  1.使用前注意调节U形压强计的液面到平衡位置。



  2.读数时视线相平。



  3.证明液体中存在压强的实验时,要注意金属盒,橡皮膜的气密性。



  J.电能表



  使用注意事项:



  单相电能表的主要技术参数中有一项是这样表述的:“电压范围为220V(±30%):表示电压在220V×(1-30%)=154V和220V×(1+30%)=286V之间,电表能够正常工作。”



  这就是说如果使用电压小于154v,就不能正常测量了,如果使用电压在154V~286V之间,则可以正常测量。



  在一般情况下的电能表使用时,都可以正常测量的,如果超出了电能表额定电压的使用范围,则用电器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也无需电能表来计量了。



  K.测电笔



  使用方法:一定要注意到使用时手要接触到笔尾金属体。



  L.水平仪



  M.汞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N.分贝仪



  O.量角器



  P.数显硬度计



  上面这几种就不予细说。



  现在我们来观察和发现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一下合理的总结我们会发现:



  仪器的使用方法总结起来说:可以归纳为六个字。



  会“估” 无论测量哪个物理量,首先我们自己要对这个被测量要有个初步的估测,也就是说最起码得知道一个范围,如测电流,我们如果知道个范围就可以减少试触的过程。而测温度,电压等更需要正确的估计。



  会“选” 在正确估的基础上,我们才好选择合适的器材,从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和损坏器材的可能,如测开水的温度,我们就不能选体温计。如测铅球的质量就不会选天平,而要选电子台秤。



  会“放” 选好了器材,之后就是要放置了,如天平,量筒,压强计就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而如刻度尺就要沿被测物体的边缘放置。



  会“测” 放好之后自然就是测量了,而不同的仪器略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如电流表要校零、串联,要注意正负接线柱;电压表要校零、并联,要注意正负接线柱;弹簧测力计要校零,弹簧的伸长方向要和被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会“读” 正确的联接和测量之后就是读数,基本上所有的仪器在读数时都要注意一下视线要和刻度线相平,或者说和液面相平如量筒。



  会“记” 记录数据时一般要有估计值和准确值,当然一定要注意单位。



  在学习了这些测量仪器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这些仪器能有什么样的用途和一些奇妙的作用。



  常规的应用:



  选A.刻度尺我们可测出长度,面积,体积,高度,深度,振幅。



  选B.钟表(停表,机械表,摆钟)我们可以测出时间,周期,频率。



  选C.天平(磅秤,电子台秤,杆秤)可以测出固体,液体质量。



  选D.量筒 量杯可以测出液体体积,固体体积。



  选E.温度计体温表可以测出温度,吸热多少。



  选F.电压表可以测出电源电压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选G.电流表可以测出电流,研究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选H.弹簧测力计(弹簧磅秤)可以测出力的大小如重力,浮力,拉力。



  选I.U形压强计、M.汞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可以测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大气压的值。



  选J.电能表可以测出使用了多少电能。



  选K.测电笔可以测出哪个是零线,哪根是火线。



  选L.水平仪可以测出平面是否水平,也可以测出墙是否竖直。



  选N.分贝仪可以测出响度的大小。



  选O.量角器可以测出角度的大小,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力臂作图。



  选P.数显硬度计可以测出硬度。



  上述这些只是最基本的应用,而这些仪器仪表简单组合就可以测出很多的物理量:



  如:



  选A.刻度尺B.钟表我们可以测出速度,声速。



  选C.天平(磅秤,电子台秤,杆秤)和D.量筒 量杯我们可以测出密度。



  选C.天平(磅秤,电子台秤,杆秤)可以测出比热容。



  选F.电压表G.电流表我们可以研究欧姆定律,测出电功率,发热功率,伏安法测电阻。



  选A.刻度尺和选C.天平(磅秤,电子台秤,杆秤)和H.弹簧测力计(弹簧磅秤)可以测出固体压强,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测出机械效率,研究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选B.钟表(停表,机械表,摆钟)和选J.电能表可以测出电功率。



  可以看出组合时可以测出更多的物理量,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还会发现,有很多的仪器仪表可以有很不寻常的用途如:



  如我们可以只用天平不用量筒也可以测出密度具体方法为:



  1.天平测小石头的密度:



  步骤为:



  (1)天平测出小石头的质量记为



  (2)找到一个可以直立于水中的试管,测出质量为



  (3)在一大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再把小石头放入一可以直立于水中的试管中,当其漂浮时记下其位置,并作一记号;



  (4)取出石头,再把试管放入大容器中,并在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水,使其再次漂浮时恰好在记号处;



  (5)再测出试管和其中水的总质量记为



  (6)则可计算出



  2.天平可以测出牛奶的密度:



  步骤为:



  (1)取一合适的无刻度的容器,测出其质量记为



  (2)倒满水测出其质量,记为



  (3)水倒出,擦净倒满牛奶,测出质量记为



  (4)可计算出



  上述只是这些实验器材的一些小小妙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我们勤于动脑,变换思维,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奇思妙想。让我们思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7 02: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