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浅谈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北京育英学校 陈 燕
社会演变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创新是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人文科学,创新都是第一位的。创新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培养的。培养这种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方法,同时也需要适当的途径。我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音乐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许多有成就的人都与音乐有不解之缘,并从中受到启迪,甚至有人说,音乐是他们思维和创作的源泉。那么,什么是创造性人格呢?我认为:首先,要善于模仿,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善于模仿的人才善于创造;第二,要勤于思考、想象,由已知一点而引发未知多个层面的空间才是创造的源泉;第三,要敢于发问,突破局限的思维定势,提出新问题,有了新见解,才能开始新的创造;第四,要肯定自我,树立信心,充分表现,表达自我的想法;第五,要持之以恒,一直保持一颗好奇和探究的心理。创造性人格并不是主张去特立独行,而是让我们从多角度、多层次、更细微处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与美好。以上这些素质是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具备上述条件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及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应从小开始,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原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然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推动学生创新的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人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当学生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所以说,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圣殿,去感受美妙的音乐。因此,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前提和原动力。在教学中,若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 到“我要学” 的学习兴趣。
(一)新教材体现了“动” 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双基”、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传统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学习音乐,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如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探索身边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知道音乐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聆听,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通过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创造各种声音的声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创设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享受创造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可以把听到的声音和编造出的声响用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形成声音图谱,还可以用声音编织成故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集中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儿童,发展儿童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作就是作曲的旧观念,有机地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动” 中寻找、探索声音,在“动” 中加以体验,给初入学的孩子以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通过一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蕴藏着极其巨大的创造力。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与其拥有的知识量和技能并非一定要成正比的,人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可以决定的只是一个人在创造中可能达到的层次与深度,知识拥有量不起决定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创作的动力之源,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
(二)音乐与多元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迎新春》,第二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围绕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展示了祖国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民族服饰、舞蹈及地域风情,还可以与各地区的方言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唱一唱《新年歌》,欣赏过新年时的《狮子舞绣球》,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过新年的风俗习惯,把自己家乡的新年歌教给所有同学,还可以说几句家乡话,互相祝贺新年,或用家乡话来唱新年歌,以及跳家乡舞,讲讲不同地域的文化等全体同学动手,用纸、彩带、灯笼等分组表现,用纸模拟制作各民族的服饰等等。同时可以将前面第三单元中《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这首歌复习演唱,表现全国各族小朋友共渡新春的喜庆场面,师生共同学习比较有代表性的舞蹈,如:藏族踢踏舞的舞步、东北大秧歌的舞步、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的动作等,通过对多元文化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各族小朋友载歌载舞、共度佳节的热闹场景,有机地将音乐、文化与生活交织在一起。
二、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条件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具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前提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自觉地进行“角色” 的转换。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 的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而讲授法只是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递,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中,不再是高高在(讲台)上,随着这种距离感的缩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会更有利于交流与合作,学生创作的内在潜能发掘也会更加深入。过分的用口头说教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则会加大师生间的距离,也会抑制学生个性与思维的发展。所以说,不允许学生犯错误是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关怀,让他们具有自信心,大胆地去表现。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该用信任和鼓励多给学生创设一些自我表现的空间,多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和肯定,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在愉悦的气氛中创造。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是建立平等、信任、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因发于心,故能动心。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与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有关,因而会产生差异,教师应给予尊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创造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学生围着老师“转” 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收集、查找有关西藏资料的作业,我和学生共同收集。我们从了解西藏入手,有的同学拿来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图片资料给大家看,讲解布达拉宫红宫和白宫的不同含意,讲解了有关藏族的风俗习惯,有的同学拿来《雪域光芒》《青藏高原》〈走进西藏》的录音带供大家欣赏,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还有的拿来哈达、酒杯、装饰物等,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亲身体验敬献哈达的感受,我们还共同欣赏了软盘上的图片资料,等等。之后,学习演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准备的资料是为学生表演藏族的《踢踏舞》,在舞蹈跳完之际,热情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跑到我面前,为我敬献哈达,教室里掌声四起,并应学生的邀请我们师生共同演唱了《青藏高原》,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于是我们载歌载舞地唱起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下课了,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意犹未尽。第二节课我们从复习歌曲入手,从学生讲解的资料中我也了解到许多藏族人的风俗习惯,如:忌讳别人摸头、在别人身后吐痰以及如何敬酒等礼仪。通过观看VCD光盘,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关于西藏的风土人情,知道了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欣赏了韩红演唱的《家乡》,那悠扬的曲调,动听的歌声,仿佛使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那里的地域风情。在学会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这首歌之后。我们还欣赏了《在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我还拿来曾经跳藏族舞时的照片、服饰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试穿,学生非常兴奋,学习热情高涨。课下,我无意中发现黑板上写着一行字:“布达拉宫在西藏,我爱美丽的西藏”。这是学生的心里话,令我十分感动。通过本课使我感悟到:让学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也是对他们能力的培养,这种师生互动,共同收集资料、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每一位信息员在给同学讲解自己收集的资料时,都像小老师一样认真,学生通过参与查阅资料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单方授课效果要好得多,这种互动式参与教学,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形成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的是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合作,这个过程正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交流与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的意识,与人共处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在进行音乐创作活动中,要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便于交流,便于团结协作。如学习《找春天》这首歌时,可以运用简单的材料模拟自然界的声响与运用音乐材料编创音乐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情境。教师准备了一些物品:纸、塑料袋、空矿泉水瓶、米、细沙、水、杯子、彩色皱纹纸、剪刀……学生根据需要,选择运用这些物品作为声源,教室响起了鸟鸣、风声、雨声、小溪流水等声音。学生揉搓塑料、纸,吹矿泉水瓶口表现风;用沙或米放进矿泉水瓶晃动来表现雨;有的学生有所创新,运用自己穿的防雨绸衣服揉搓发出“沙沙”表示雨声;还有的学生把皱纹纸剪开做成花瓣和小草妆点春天,创设了一幅美丽的春景。有的小组用物品做声源,有的用歌舞的形式表现,有的用口风琴刮奏表现小溪流水声;有的小组用鼓表现春雷,用纱巾、花环扮演春姑娘,有的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的小组运用音乐材料创编音乐,以 do re mi三音为素材运用口风琴演奏来表现“春天”。例如,师问:“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描述:“小花开,小草绿,小鸟唱歌,春风吹,小溪流水哗啦啦,种子发芽,冰雪融化,小动物们出来活动了………”师:“春天小草从地里长出来了,怎样用do re mi这三个音表现? ”
生:
这样学生用旋律音把春天的故事讲出来,有唱有弹,学生兴趣浓厚。再如,在表演《小红帽》中,有一幕场景:猎人把大灰狼肚皮剖开,解救小红帽和外婆,多数同学借助一件物品表示刀,口中模拟剖开狼肚皮的声响。有一位同学的办法与众不同,他用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突然拉开拉锁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像这样的表演方式就是学生通过思考创造出来的,是即兴的、真实的,也具有新意。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捕捉、发现学生的即兴创作成果,及时地进行评价、引导,把这些闪光的成果积累起来,这是培养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重要素材。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鼓励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敢于创造,乐于探索,最终形成良好的创造性人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从新教材看教师角色转变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 王 娜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新教材的试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必须随之改变,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也是教材的编写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

1.根据教材设计多种教学方法

在新教材中,为教师留出的教学空间和可支配因素增多了,课堂不仅是课本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也应是教材的编写者。

在《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中,教学内容是音乐活动──配乐讲故事,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的插图,听辨音乐情绪,配上相应的画面。在教材上,这一课没有过多的要求,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很多的思想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图片的顺序,选好音乐让学生听辨各段音乐的情绪,再把音乐连起来,让学生听着音乐按照图片的顺序讲一个自己的音乐故事。教师还可以打乱图片的顺序,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根据图片的内容,排列故事的顺序,并且选择欣赏过的音乐或歌曲来讲述这个音乐故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分组,每个组分别进行讨论,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讲述音乐故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2.重新组合教材进行教学

现行的教材是以单元形式出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标题,单元中的每一课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独立的。和以往的教材不同,单元中每一课的内容都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所安排的课程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音乐中的动物》这一单元,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也可以先上活动课,学习“音的长短” 以后,再讲其他内容。还可以把《在动物园里》这一课当做这一单元的导入课或结束课等。教材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授课的内容。

3.补充其他内容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规定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教授,把教学内容限制得很死。新教材的实行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在某种意义上讲,还应成为教材的编写者和设计者。新教材中,留给教师的可支配因素大大增多了。随着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更丰富的音乐内容传授给学生。比如,在《用声音编织故事──小白兔盖新房》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 的故事后,再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编故事,并用声音来表现故事的内容。在欣赏课中,让学生多欣赏几首相同情绪的乐曲;介绍某位音乐家不同的经典作品。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拓展,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使他们在音乐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全面发展。

二、教师不仅是教学的表演者,也是教学的导演者

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对着教案讲课的教书先生。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穿针引线,成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指导者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而应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且考虑下一步要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特别是现在提倡讨论式的学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指导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在设计问题时要“跳一跳,够得着”,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进行“变教为导” 的改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要把自己从教材的表演者变为教学的导演者。进行这种转变,要求不是轻松了,而是更高了。教师必须在课下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熟悉整个单元的内容。其次,安排每一课时的内容,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教材的顺序进行排列。接着,为每一课寻找相关的内容如音乐游戏、音乐故事来充实教学。如在《有趣的声音世界》这一单元,教师就要准备大量的音响资料,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或录制各种声响,课下准备的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学生通过听辨音响对音乐产生兴趣,模仿这些声音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听辨、模仿能力,并且让他们懂得,自然界的声音丰富多彩,要用心地去观察。如果没有教师课前的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是抽象地叙述各种声音的特点,学生就没有直观的体验,这节课就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在转变,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如《趣味运动会》是一节活动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趣味运动会培养学生听辨、模仿、创编的能力。在这节课上,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不同的比赛项目,在趣味比赛中培养兴趣,获得音乐知识。在活动中,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是课堂的主人。

三、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也要具备综合的素质

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也不能仅有音乐专业知识,必须朝着具有综合的教育素质的方向努力,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1.教师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与人交往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决定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培养学生社会性的场所。教师不仅要具备与成人交流的能力,更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不同的学生在与人交往方式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游戏、讲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施以影响,逐渐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2.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音乐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地提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各方面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如《江雪》这首歌,非常优美,很有意境。但仅让学生唱会这首歌曲,还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字画请学生欣赏,并且请学生们听着歌曲自己写一写这首古诗。这节课中加入美术、书法的一些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境,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学习兴趣,经常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并善于把自己的学习与对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善于将新知识吸收到教学中,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出教师驾驭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教材要能够充分地利用、灵活地使用。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体现出风格和特点,充分展示出教师良好教学基本功。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中,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乱堂” 现象,需要教师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做到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有点“乱”,实际上是“活”。学生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但他们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教学就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教材的实施,要求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与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和完善,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浅谈音乐教材中的竖笛教学



天津培英外语学校 孙成文



全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行“器乐进课堂”以来,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课堂乐器”[竖笛(含六孔、八孔)、口琴、口风琴、电子琴等等,在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竖笛以其结构简洁、排孔科学、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易教易学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通过教师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专家论证,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课标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选择八孔竖笛为“课堂乐器”。教材中竖笛的技能学习和乐曲的选择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具有以下特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乐曲的选择注重与单元主题的结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师生互动、重视音乐实践。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标准》中规定,“课堂乐器”的学习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但在初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初中阶段起始年级(七年级)的“课堂乐器(八孔竖笛)”选择了零起点,进度较小学稍快一些。

在八孔竖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演奏姿势是:身体保持正直,眼睛平视,肩部放松且自然下垂。笛口处放入口中不要太深,使笛口不要顶住牙齿为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竖笛的背孔──也称高音孔或零孔。竖笛的正面各音孔的名称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5、6、7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封堵坚笛的1、2、3孔(注意左手的小指自然地停在竖笛的上方,不要置于竖笛的下侧以免影响左手二、三、四指的灵活性),右手的大指置于竖笛的下侧来稳固竖笛,其余的手指依次封堵竖奋剩下的几个音孔。在用手指封堵竖笛音孔时,应注意要用手指的指腹处封堵音孔,以便于音孔关闭严密,左手的拇指要用靠近指尖部腹部封闭音孔,以利于高音孔的开闭。

呼吸方法:学生在初学竖笛时,气息应作为一个难点。吸气要从鼻子和嘴角吸气,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气息支持的。为使学生感受气息的运用,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气息吹奏竖管所产生效果的不同。比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有的组感受把一张小纸片放在嘴前,用气息把它吹动而不能把它吹跑,或体验把小蜡烛吹动而不能吹灭;有的组体验吹肥皂不要把它吹爆;有的组感受把空中的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有的组感受用力把大气球吹起来等等。通过听辨各组用不同的气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使学生对坚笛气息的运用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掌握坚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铺垫。

基本演奏技法:单吐是用舌尖顶住上牙的牙根,用气息轻轻地把舌尖冲开,待声音发出后舌尖有弹性地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舌尖就像一个通气阀门,如果我们让它发出声音就像发“嘟”音的感觉。在有连线的地方只有第一个音采用单吐的技法,后面的音不再做吐音,只接前面“嘟”音的尾音发出“呜”音,整个连城里面的音就像“嘟鸣”的感觉。

从学生对竖笛各直的认知规律来看,在音阶1234567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各音顺序是7654321。在中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始学习竖笛,首先介绍的是567i四个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从“7”音入手,这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向后依次为“6”“5”。在学会了这三个音的指法后,为了避免单调枯燥的指法练习,可为学生适当安排小乐曲的练习《小宝宝要睡觉》,使学生感觉到竖笛并不是很难的,用简单的三个音就可协吹奏小乐曲了,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坚衡的兴趣。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了使我们的教材适应每一名学生。体观音乐*质教育的思想,教材在选择坚笛乐曲时,难度稍大一点的曲子都编配了旋律简化谱。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北京的金山上》,学生在演奏时如果按原歌曲的节奏演奏下来,可能对于有的同学会有一些困难,特别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吹奏,所以教材中编配了旋律简化谱,降低了演奏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对简化港也感到困难,教材中还为他们准备了只有356i四个音构成的第三声部,这样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演奏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乐曲的选择注重了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在这首乐曲中,第一声都可以由教师吹奏竖笛,也可以用其他乐器演奏,也可以请几名吹奏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吹奏第一声部,这样既使有能力演奏的同学得到了发挥,又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共同参与了活动,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全员参与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合奏时教师应注意坚笛与其他演奏乐器声音的和谐、统一。声部的分配应由学生自由选择。

乐曲的选择注重与单元主题相结合。教材中的坚笛乐曲的选择并不是孤立的、随意的,也不是单纯从竖笛技能的角度去编排的,而是既注重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技能体系,又考虑到与单元主题的结合。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虽然只是坚笛学习的第一课,只学习了基本指法,但是在选择乐曲时考虑到本单元的主题内容,而选择了《秋声》和《秋收》,使得竖奋教学成为本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独立于唱歌、欣赏之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思想。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竖奋曲选择的《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民歌,是对单元内容的补充。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表现音乐,通过演唱《牧歌》,欣赏《牧歌》(无伴奏合唱)《辽阔的草原》《我们的新毡房》《北方水草茂密的家乡》《万马奔腾》《金色的阿勒泰》,演奏《北京的金山上》等多种形式去感受和表现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

竖笛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教材中的坚笛合奏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坚盲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了解和熟悉民族的和世界的优秀音乐文化,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对音乐学科实验教材第一册(人教版)的认识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工人村小学 高 麟



在21世纪第一个年头里,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各科新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各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的教材开始在实验区使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

教材是课程实施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载体,在这里,我想以人教版的音乐实验教材为例,谈谈我对新课程、新教材创新之处的一些初步认识。

我认为新教材有五大特点。

一、重视教材内容的现代性和开放性

1.小学音乐第一册加大了拓展教材内容的来源和范围的力度,力求构筑开放的教材内容体系,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例如,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前两课《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和《大雨和小雨》这两节课,都是从孩子的现实生活入手,由孩子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也是根据音乐的基本性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来编排的。

2.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兴趣和需要。

例如,教材第五单元《动画城》里面的《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小机灵之歌》、《一个师傅仨徒弟》和《唐僧骑马咚得咚》这些歌曲、歌谣以及其中的动画人物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也是他们熟悉的。像《一个师傅洒仁徒弟》这样的歌曲,一年级的孩子都会唱。这一单元的安排既考虑到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又考虑到了孩子已有的经验,所以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孩子不仅喜欢学、愿意学,还学得快。还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在这个单元中,孩子们会唱的歌曲,教师很可能不会演唱,这就需要师生共同来学习。

3.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为教材内容的拓展带来的有利条件,教材内容及教学手段新颖、及时。

新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来用了《我的音乐网页》这种新颖的形式进行复习。这种安排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教材紧跟时代社会发展,体现了教材的现代性。

二、重视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继承了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培养能力的传统,并注重知识、技 能、能力和观念态度等四个主要方面的更新。新教材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精选和更新,注重基础性学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通过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来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在第一单元《听听我创造的声音》和《小白兔盖新房》中,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突出。这两课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创造各种各样的声音。《听听我创造的声音》是要求孩子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发出各种各样与众不同的声音。而进行到本单元最后一课《小白兔盖新房》时,就要求孩子们更进一步用打击乐器或者各种工具模仿故事当中出现的各种声音。同时,在这一课,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三、重视教材的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整合

本册教材内容比较丰富,不再是单一的“本本”音乐,而是让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音乐,能够欣赏生活中的音乐,培养会欣赏音乐的人。

每个单元的主题很有趣味:《有趣的声音世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我们都是好朋友》《音乐中的动物》《动画城》《迎新春》《我的音乐网页》。从这些单元的标题上我们就能看出当中包括了思想道德、友谊、动物、动画片、过节。还有科学等内容。

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未来教育过程的重点并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为他们的生存和未来发展打基础,这就需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即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预期性、创新性学习,即不仅教会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更要使他们学会怎样吸取知识,并学会创新以解决未知的问题。教材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地、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五单元《动画城》当中的《猜一猜谁在敲》,从名称上我们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小游戏,但是,这一课其实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也就是以前旧教材当中的听音练习。在这保当中,编者用四名动画人物来代表孩子们已经接触过的四种节奏,用活泼、有趣的捉人游戏来进行这个练习,在这种奇妙的安排下,学生可以完全脱离教师,自己来进行这个练习,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主动地、发现地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五、促进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创新

新教材从以往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思想。教材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体现并贯彻探究--发现的教学策略、主体性教学思想、合作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思想等新的思想和策略。

教材中出现的很多欣赏曲(如《吹芦笙》《荫中鸟》《劳动回家转》)都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不像以前的旧教材,欣赏后面有个“听听想想”,教师需要领着学生把书中出现的思考题完成。还有一些欣赏曲(如《鸭子伴嘴》《狮子、大象》《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一个师傅仨徒弟》等)只有一些很简单的模仿要求。如,“请你随着音乐分别模仿狮子和大象走步。”这样的编排,的确有益于教师更灵活地选择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0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方案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 过 佳



一、选题的意义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本文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

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价研究

1.评价内容:(1)学生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教师方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

2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3.评价流程:档案纪实、分项积累:发挥特长、强项评价: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二)理论意义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三)应用价值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措施

(一)基础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安排。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条件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 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统一教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 建立经费保障制。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程序与预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第一周期预定为3年(2001.7~2004.9),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启动阶段(2001.7~2001.9)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01.9~2004.7)

(1)研究前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

(3)研究后期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活动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0.7~2004.9)

全面总结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二)预期效果

1.阶段及周期实验报告。

2.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3.全员培训经验总结。

4.课题评价经验总结。

5.新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6.对小学音乐学科实验教材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7.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研究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06: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开发音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辽宁省大连西岗区滨海小学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加教材是音乐课程最直接、最基本的资污芳名随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出现,每单元内容相互联结、渗透,为教师、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开发音乐教育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是摆在实验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自实验以来,我校在开发教育资源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从以下几方面做一汇报。

一、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  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大家都知道,环境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音乐的熏陶、学习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学校将音乐室进行了装修,安装了阶梯教室,墙上挂着一副大型图画,地面铺设了彩色胶块,上面摆放了几张低矮的方桌,供学生放乐器、头饰,表演时又能当道具使用。课堂上,学生可以坐在、跪在地上,可以维在阶梯座位上,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整个教室充满着温馨、和谐的气息。

为培养学生的表演、演奏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开学以来,学校购置了架子鼓、铝板琴、沙锤、响筒等各种打击乐器,闲置多年的电子琴、手风琴也利用起来了,有些学生还买了容易演奏的口琴。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手中都有乐器,他们或合作伴奏,或独奏,不仅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还给那些在外面学习乐器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他们常常提前预习;熟悉歌曲旋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乐器进入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加深了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校还为音乐老师购置了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供教师备课、研究使用。特别是音像资料,市场上有关音乐方面的光碟特别多,这些素材在教学中可随时用到,以此来丰富音乐教学。

二、开发、利用信息技术  拓宽音乐教学容量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报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拓宽音乐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

1.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增强音乐视听效果

为丰富教学手段,开发教育资源,音乐教师赵叶多方搜集和音乐教学相关的光碟,自费购买课件制作教程,目前她已经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手段制作教学软件。在上《有趣的声音世界》一课中,她利用多种信息手段少录制了各种图片。声音。有优美的古典音乐、有大森林的猿猴叫声,有瀑布的流水声。鸟鸣声等等,音乐的基本知识在声光色彩的氛围里自然地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讲《动画城》一课中,赵叶老师将20多张卡通歌曲光碟编制在教学软件中。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意点击歌曲,含有图片的歌曲便放映出来。这就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地播放、查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立体教学

一提起音乐课,我们马上想到在音乐教室里上。在信息化时代,课堂不仅局限在教室里,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和培养。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感受,还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本学期,我们尝试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头带耳麦聆听音乐作品,充分体会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操作,可以全班统一学唱一首歌曲,也可以自己跟着机器学唱,提前学会的同学可以学习其他歌曲,或欣赏其他名曲、歌舞,实现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提前从网上下载、从光碟中拷贝有关录像、音乐家介绍、名曲欣赏、古典乐曲等音乐素材供学生在音乐课中点击欣赏。

3.上因特网欣赏流行音乐

目前,各种网站都没有许多音乐网址,在那里可以查到许多最新流行的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就是在网上传播并流行起来的。学生对流行音乐也是情有独衷的,对喜爱的歌曲往往听唱几遍,就能哼唱出来。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欣赏流行音乐,不仅为音乐教学增添了时代气息,也教育学生要正确地对待网络、影视等媒体文化。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健康向上的歌曲,如《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歌颂党、歌颂领袖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常回家看看》等表达亲情、友情歌曲,《健康歌》《三百六十五天》等儿童卡通歌曲。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从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加强学科整合  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现代课程理论越来越重视学科的综合,音乐学科也不例外。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曲、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艺术的联系。在音乐课上,教师经常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词创编、讲述故事、诗歌朗诵、即兴表演,制作头饰等活动,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资源,也提高了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在讲《动画城》一课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课上制作头饰,在音乐课上评出最佳头饰设计奖。在教唱歌曲《在动物园里》时,让学生根据歌曲创编歌词,学生当堂创编了很多压韵的歌词,如:小鸡妈妈喂宝宝,真好玩,真好玩;小猴噌噌爬上树,真淘气,真淘气;小兔嘴巴三瓣瓣,真奇怪,真奇怪。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创造能力令在场的老师赞叹不已。像《两只小猪》《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等歌曲,可以让学生根据歌词进行表演、创编。音乐课上,学生的各种才能都得到了发挥。

音乐教育资料是非常广阔的领域,它还包括社会文化资源、生活经验资源、人才资源等。我们只是在课改的起始阶段进行了一点尝试,有待今后进一步地开发教育资源.努力提自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终身有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06: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音乐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辽宁省大连市实验小学 郑文淑



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期力的二种反映。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论。并发人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使命。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保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围绕音乐教学各个环节,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

1.调整音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使学生掌握有某种文化价值的内容。即“教什么”。那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看他们需要什么和喜欢什么。旧教材中很多内容离学生生活太远,他们不感兴趣,更无法作用于他们的感情世界。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呢?当拿到新教材时,我激动不已。新教材能从孩子的生活出发,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音乐创作和个性发展,注意弘扬民族音乐和发展多元文化。在没有统一的大纲、统“教学过程和方法情况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教师独立驾御教材的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达成不同结果的各种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论相悖。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而讲授法只是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递,不能发挥学4M作角,伯而对教李st产生本利影*。比如:我上三年级第六册歌曲《劳动最光荣》,上课时,虽然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但是不知不觉又以“我”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转变教学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个认识和反复实践的过程。

二、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五个特征

1.互动方式的多边性,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比如:上《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一课,首先是师生交流,我会唱动画片《葫芦姓主题歌》(教师唱),你们会唱什么动事片歌曲呀?(学生唱)其次是生生交流,他们分小组、分角色排演动画片《白雪公主》,还有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同样是一课,由多个教师上,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发现优点和缺点。

2. 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合作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他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3.价值取向的个体性,个体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个别适应、因材施教,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比如:上《在动物园里》一课,学生学会歌曲后,让他们创作歌词,每个班创作的内容不同,每个学生创造的内容也不一样,学生发挥了学习的潜能,学生的个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全面性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等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比如:在上《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学生掌握了二分音符、四份音符而且还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国旗的无限喜爱之情,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还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所以这一课达成的目标是多种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优化教学设计

梅里尔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对教学设计所做的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1.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教学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

①教学目标的整合性,把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谐地整合在一起,对学生在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比如: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一课,让学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从各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②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③教学方法整合钱,要求教学方法的设计,从学生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师自身条件出发,在一定教学策略指导下,以一种方法为主,把多种方法融合起来。比如:在欣赏《三只小猪》时,我采用故事的发生、发展顺序来让学生欣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采用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来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但在欣赏和表演时。还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等方法,学生自己说出表演台词和表现三只小猪的形象。课堂效果较好。

2.教学设计的构建性:“为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而如’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论点,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构建,是县指针师在教学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3.教学设计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注重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比如:在上《音乐探宝》一课,我首先创设了找宝情境,让学生根据找宝的内容来演唱、演奏、模仿、敲击节奏等活动,并有奖品鼓励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

4.教学设计情感性:情感性是指澡堂教学设计要注意加强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合作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设计的情感性要求:一要师生互爱;二要以情激情;三要相互尊重;四要教学民主。

5.教学设计的活动性:教学设计把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其教学设计要求为:一是开展过程教学。二是开展参与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设计、自己演唱和互相评价的机会;三是开展合作学习。

总而言之,在这半年来的教改活动中,使我忧喜、激动和兴奋,同时又使我有了许多压力,在这压力下,我成长起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进取,肯于钻研,从每课中都找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而作出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7 03: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