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6: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浅谈多煤作课件在音乐课中的应用



山东省高密市东关小学 薛 蕾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由于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一年级实验教材《咏鹅》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小河边,微风轻轻地吹着柳枝,小鸟在快乐地歌唱,水中的鹅儿也在快活地叫着,就连小河里的流水也在哗啦啦地唱着歌……同时,播放出鸟鸣、鹅叫、风吹柳枝、小河流水的音乐,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诗、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美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不知不觉地有感情地背诵出这首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入情入理,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都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解《春天的音乐会》这一课时,播放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春天的美丽,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活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接着便进行了“强、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入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三、以情带声,感受理解歌曲

在解决了重难点之后,进入到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曲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例如,我在处理歌曲《保护小羊》时,播放Flash动画,我是这样激发学生情感的:“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非常晴朗,花儿张开了笑脸,小草随风舞蹈,几只小羊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来到草地上,他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顶角,玩的可高兴了……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请来演唱第一乐句?”学生看着美丽的动画情不自禁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了第一句。接着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三只狼,小羊边跑边叫,小鸟急得拍翅膀,正在这时大象来了,举起了长鼻子;狗熊举起了大手掌;小刺猬、小猎狗都来了,最后三只狼叽里咕噜滚下了山坡。看到这,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演唱热情极为高涨,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使用了自制打击乐,如用铅笔有节奏地敲小盒模仿小羊的温驯,用手拍书、用筷子敲纸盒等模仿各种动物,边演唱边敲击,培养了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四、设境表情,感受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歌咏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例如,在学习《小动物唱歌》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好多同学喜欢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乌,起伏有致,如似鸟儿在树林中尽情地对答歌唱;有的同学扮演可爱的小猫;有的同学两手指竖起放在头顶,扮演可爱的小兔子;有的扮演小树在微风中随风摇摆等等,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声歌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6: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用心把握《标准》内涵理念上莫入误区



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 郭方田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出现在广大教师面前,每一个新的教育理念都给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充注了新鲜的血液。但是,由于对这些教育理念的把握不准,部分教师容易走入音乐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抓住教改的壳,摒弃音乐的魂

在这十个理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这四点容易让教师产生理解误区。这四个教育理念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但从最近听到的一些实验研究课上,却发现了一些与这些教育理念不和谐的现象。

有这样一书音乐课,课题是《彝家娃娃真幸福》,从课的导入开始,教师便从情感入手,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学生也真正地动了起来,声音高而亮,虽然不得法但热情甚高,应该说,课的开始部分确实有新的教学思路和良好的导入情景,深深地抓住了大家的心。但课的基本部分却让人感觉闹得异常:学生手里拿着打击乐器,肩上背着大军鼓,脚底下踏着行进的步子,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敲敲打打,一会儿又跟着音乐打节奏,一会儿和着音乐做舞蹈动作,这些活动就把时间打发得所剩无几,再一看学生们,闹腾的满脸是汗,好不热闹。但细一品味,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总不是让学生们来撒个欢儿,热闹一下拉倒吧?其实,这就是走入了音乐教学改革新理念的误区!提倡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但音乐教学的“根”还是在要把握音乐的“魂”,音乐的魂即音乐的要素,如果抛却音乐的魂不谈,而单单强调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这些音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拿来当正餐,送给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便会营养不良,何谈审美能力的提高?何谈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呢?

而另外一节音乐课《一个师傅仨徒弟》,授课教师采用故事入课的方式,教师扮演唐僧,学生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形象逼真的表演过程中,歌曲的主题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故事变成了音乐,学生们表现自已、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融洽的教学氛围形成一般合力,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整个教学过程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真可谓妙不可言,这正是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新“标准”的内涵,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诠释了对音乐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

误区二:要素质,不要双基

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曾经听过这样的话:“课改重视情感体验,重视音乐实践,以前的乐理知识、读谱知识全没了,这课真不会上了。”当我正在思索这些问题的时候,一节课引起了我的深思。

这节课的课题是音乐欣赏《鸭子拌嘴》,旨在通过音乐听赏,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授课教师从音乐欣赏入课,一堂课下来一共听了6遍音乐,应该说课堂容量是相当大的,但整个授课过程,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体会作品的音乐魁力,而重视的是:“从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你能讲一下音乐里的故事吗?”从这一课例,我们不难发现,授课教师的本意是想把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自己的课堂,但却迷失了方向。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思路,顺着学生的思路下去,替他们把好舵,导引好方向,那又会怎么样呢?同样是这一个课题,另有一个老师的设计却让课堂异彩纷呈:课的导入是运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音像资料,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有的学生模仿鸭子的动作,有的学生脚打起了拍子,在这种意境中,教师提出问题:“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结果被问的学生说:“是鸭子笨拙的动作。”大家哄堂大笑(包括许多听课的教师)。在这个问题回答上,学生应该说是音乐,这才合乎逻辑。但这个教师不但没有批评学生,却顺势把问题带了下去,从鸭子到音乐、由音的强到弱,由快到慢。这么多有趣的知识,让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而教师又让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音的强弱、快慢的例子,总结他们的特点,学生们的兴趣更浓厚了。这里,教师全然没有对教材进行常规性的讲解分析,而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对音乐的学习,这些知识的掌握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所以他们的印象就深刻得多了,以致于下课的时候,学生还恋恋不舍,“老师,再上一节吧!”并且学生们还模仿着《鸭子拌嘴》的节奏高高兴兴地离开教室。由此可见,课程改革虽然淡化双基教学,但不是不要双基,而是把双基融会到听、赏、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些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欣赏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因为只有在这种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和美的音乐,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能够表现艺术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6: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论音乐课改中的革新用心创新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红岩小学 陈 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在保改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明白了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改革教什么、学什么。在课改在乐课的实践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那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智慧的结晶,是在以后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路

有人说:“换教材要换脑筋”,在我看来,面对新事物,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已代替了旧的教学大纲,新的教育理念已代替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新的学习方式已代替了以往的接受学习,我们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以往的音乐课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与音乐技巧的训练;现在的音乐课强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淡化枯燥的技巧训练。

2. 以往的音乐课以教师为主,教师是领唱,学生是合唱者;现在的音乐课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淡化教师的权威指挥作用。

3.以往的音乐课以“一教一学”“一问一答”“一说一听”为教与学的方式;现在的音乐课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 以往的音乐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且教材已用过多年,体现不出时代特色;现在的音乐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童趣、有美感、有创新,教材令人赏心悦目。

在更新观念,转变思路的同时,我收获了教学中的轻松与快乐,体验到了课改所带来的益处,同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音乐课堂的美与愉悦,在这自由、轻松的空间中,我和学生共同享受着成功的乐趣。

二、真诚用心,以心换心

“孩子,你们真的很聪明,你们真行。老师相信将来的作曲家、作词家就在你们当中。”

“小朋友们只要稍稍努力了,你们都会做的最好,做个勇敢的孩子吧。”

“陈老师喜欢你们每一个人,你们的微笑是最好的,如果你们也喜欢陈老师,也笑一笔,好吗?……”

其实教育教学中的真诚就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保改强调师生交往与互动,平等与交流。这交往、交流来源于教师真诚的语言、关爱与鼓励,这互动、平等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真心、诚心、爱心。

只有对学生充满了爱,才会对教学用心,对课改用心,对自己的事业用心。课改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探索者、研究者。对于课改我们可以去摸索,可对学生的用心、关心是最可宝贵的,这是来自教师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有了这种内在支持,教学才会更加吸引学生。

对学生用心换来的是学生对音乐的喜欢,对教师的喜欢,对音乐课的喜欢。这就是成功,这一点一滴的成功快乐就是教师用心的回报,真诚的结晶。

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1.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同一首歌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歌词,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以有多种理解。

《在动物园里》一课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前提下,可以自己创编歌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创编出了优美的歌河,如“长颈鹿呀脖子长,真好玩,真好玩”;“小鱼小鱼游呀游,真好玩,真好玩”;“小海豚呀跳得高,……”;“大象大象鼻子长,……”;“孔雀开屏真好看,……”

这些都是学生智慧的凝聚,说明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这样才能发掘教材中可利用、可创造的空间,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的创造源于新观念的接受与学习,用新的观念时刻提醒每一节课都是新的,都应该有新的内容与形式,为学生、为自身、为课程改革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的创起,常常设问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如:这首歌还可以怎样表现?怎样唱还会更好一些?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再想想其他办法吗?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创造。

在课程改革中,我学会了用脑、用心,我学会了用更新、更好的方法去教,去让学生自己学,我更领会了一种转变,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转变,并从中感受到了教学中的轻松与愉快。

课程改革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了机会与挑战的空间,我会在这挑战与机遇中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做到革新、用心、创新,让教学更加充满阳光与希望,我相信:只要努力,课程改革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6: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主体性教学方法初探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乔桂英



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三种主体性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育法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比较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经常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面带微笑和学生轻松地谈话,或敲一敲打击乐器等。一上课,我以亲切随和的教态和学生一齐听着音乐参与做律动,这样创设了一种愉悦、合作的学习气氛,而学生在一种激奋情感的驱使下,很快产生了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的心理需求,这就为后一环节的教学,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如在教第一单元《动画城》中《小机灵的歌》一课时,教师弹奏《西游记》插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在导入新歌时教师说:“难听出来了,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如果听出来,就跟着音乐模仿一下动画片人物的动作。”教师弹着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有的学生走到台前模仿起孙悟空、猪八戒的动作,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片中的人物,教师在创设了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的氛围后,又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经验,用较为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引人,进行了情感与音乐经验的双重铺垫。当学习《小机灵的歌》时,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法

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和学生平等相处,有了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教态,都是对学生的信赖。有了平等和谐的音乐氛围,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表现自己,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如在一年级实验班有一个男同学,上音乐课不愿唱歌,不愿跳舞,非常腼腆,老师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做律动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还是不唱,最后我鼓励他上课坐得那么好,听得那么认真,肯定在心里早已经听会了,看会了,然后我让组里的其他学生唱歌,让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结果他不但不为难,接过乐器伴奏起来,效果很好,我及时鼓励他,最后他不但用打击乐器伴奏而且还唱起了歌,这时全体学生为他鼓掌,这次鼓励,使这个学生以后积极地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

三、激趣表现法

只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在课堂上有时我这样提问:“老师和你一起唱这首歌好吗?”“有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你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下。”等等,用这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学生容易接受,乐于表现。在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研究怎样表现歌曲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表现方式。在分组展示时,有的学生选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用不同乐器未同一节奏,或用相同乐器击不同节奏;有的用表演动作表现歌曲;有的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二人对唱、小组对唱、领唱等),还有的用图画、色彩表现歌曲等,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个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能力、独立判断决断能力、自学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在这个内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6: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怎样体现新标准下的音乐课评价



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中心小学 陆春英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怎样才能体现这一基本价值呢?通过教材培训、实地观摩和平日实践,我发现“体态律动”是体现这一基本音乐价值的较为直接的途径。

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面对的是一批可塑性强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丰富的想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极具好奇心,他们能把一般的事物形象化。只有抓住这一阶段的认识发展规律,才能继续挖掘和激发他们内在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今后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推广的资料就很适合小学生律动,如唱歌课《小蚂蚁》《小雨沙沙沙》《小毛驴爬山坡》《保护小羊》《快乐的孩子爱唱歌》《藏猫猫》等。活动课、器乐课、欣赏课也不例外。正是迎合了学生好奇、好动这一特点,他们才乐学好学,最终才能学好。

基于此,我们音乐教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灵活把握教材,熟练地驾驭课堂,做好音乐课的导演,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成功。

就唱歌课而言,我看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课前的准备活动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节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身体运动训练(如律动)或做一些身体对音乐的即兴运动反应训练,让他们根据音乐发挥想像,即兴地、创造性地用身体语言表达对这段音乐的节奏、旋律、情绪等的理解。给他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既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情下进入学习状态,又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进行了创造的训练。

2. 基本练习

利用低年级儿童爱玩游戏的特点,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发声练习设计成一种情境:例如带着学生来农场,听到一些小动物叫声,教师问:“小猫怎样叫?”“喵喵”,在唱的同时做出小猫的动作特征(双手五指张开,在嘴边左右拉动)而且要求学生能根据动物叫声的特点,改变其回答的节奏。这样不仅使得发声练习生动活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节奏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根据节奏填词,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语言动作去理解和表现节奏。这样既使得节奏教学不枯燥,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理解掌握了节奏。

3. 新歌教学

在新歌教学中,当学生第一遍听赏歌曲时,可以把歌曲作为一段即兴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去感受、想像、表现。如:用拍手的方式感受节奏的疏密;用肢体语言表现旋律的起伏;闭上眼睛想像歌曲的情境;等等。

4. 歌表演

歌表演是新歌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对整首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力、表现力的手段。由于在新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开始接触音乐时,就不仅学习用听觉去感受,同时学习用整个身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的规律,因此,只有身心全部投入到音乐中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的、生动的,这时身体对音乐产生的即兴运动(即创作律动)才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力的律动。欣表演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发挥其想像力、创作力和表现力,大胆地用身体语言来表现歌曲,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动作,那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的表现力。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的表现欲、创造力、想像力较强,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即身体运动训练和身体对音乐的即兴运动反应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发挥音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此来更好地体现音乐课的基本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6: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审美互动自主创造



山东省高密市注沟镇方市小学 庄松花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小学一年级)的过程中,我首先认识到,该教材在教材思路和设置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较为突出的特点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强调了音乐与文化的关联和多种学科综合。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该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也是小学音乐学科的地位和特征所决定的基本原则、比如:在《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一单元中,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使小学生感受进行曲雄壮的音调;通过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感受活泼优美的音调;通过表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音乐美的体验,并激发出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提倡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教材改变了过去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即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也努力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在小学第一册第一单元,就安排了《有趣的声音世界》,让小学生一开始学习音乐就能注意到自己身边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音乐,引起他们产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兴趣和思考。在《音乐中的动物》《动画城》等单元中又激发他们对音响中的动物形象,动画片中的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自主学习感受的习惯。

3.强调音乐与文化的关联和多学科综合。比如:第二册《音乐》中的《小丽沙沙沙》《春天悄悄来临》《春天的音乐会》与第二册《语文》中的《春天,春风,春雨》《春笋》《雨点》《池塘》《春到梅花山》以及课文后词语练习: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音乐中的《小动物唱歌》《口哨与小狗》与语文中《放小鸟》《这儿真好》《世界多美》;音乐中《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与语文中《家》;音乐中《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与语文中的《做什么事情最快乐》;等等,以上这些《音乐》与《语文》教材之间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我在上音乐课时,如学习《春》这单元时,启发引导学生把语文课上《春》的课文内容自编到自己唱熟的歌曲中来唱课文;把音乐《我爱祖国我爱家乡》这首歌曲编到语文中的《家》这篇诗歌中唱一唱,比赛谁编唱得好,谁就是“小小音乐家”,这样学生一个比一个编唱得好听,学生兴趣很浓.在上语文课时,遇到有与音乐课文相关的内容时,我也随时引导学生唱一唱。在教学中我充分感受到,这些音乐课程中的内容既是语文知识有益的补充与拓展,更是为小学生调节学习生活,放松大脑,提供音乐创作天地,发展小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所不可缺少的,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重要内容。因为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本人承担一年级的语文、音乐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大多数的小学生,若是给他们少上一节语文课,他们不计较,可是如果少上一节音乐课,他们一定会强烈要求老师给补上的。学生之所以如此热爱音乐课是因为现在的音乐课,不仅能使他们得到充分的放松,无限的欢乐,更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学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该教材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为小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提供机会和素材”。在该教材中除唱歌、欣赏、歌表演之外还安排了“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编故事”“音乐擂台赛”自己组织音乐会等内容,让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好动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教学创编活动中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套新的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我逐步明确了五个教学目标:1.面向全体学生;2.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3.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4.培养爱国主义精神;5.教好用好这套集开放性、科学性、愉快性、综合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实验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21世纪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6: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音乐教学优秀论文

谈谈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的问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忱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我区在课改实验的半年中,教师队伍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但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在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明确了教与学的关系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教师的重视,那么必将阻碍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前进的步伐。现将我区实验工作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以期引起其他实验教师的重视。

一、教师急需拓宽知识面,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实验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教材的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整合。像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中《红眼睛绿眼睛》一课,就在学习歌曲的同时,编排了通过歌曲“红灯停,绿灯行”这一常见的交通规则入手,把小学生应遵守的相关公共道德规范,以正确的为“绿灯”、错误的为“红灯”的方式呈现出来,教材的安排自然、贴切,一改往日教材单调的说教和生搬硬套式的品德教育,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一课。但教学时,教师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标志不了解,相关知识面太窄,上课就会出现问题。如有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时,请学生说说见到的一些标志,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在马路旁看到过一个标志:一辆汽车后面还拉着另一辆,上面还画了一个斜杠。表示这里不许带拖车。”教师说:“噢,对,这是不允许带拖车的标志,应该亮红灯。”当时我们听课的一位领导正巧会开车,但为了确认无误,又在下课后咨询了在校的司机同志,得到的答案是:此标志表示此地不许停车,违者拖走。通过这个例子让我感到,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多了,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备课时不能只单单备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和了解与本课相关的其他层面的知识,这样课堂上才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今后教学的发展,是立足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各种各样的与本课相关的信息。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做好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学生要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

二、教学中活动增加了,但音乐主钱却不能丢

新教材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将知识作为隐线,把包括歌曲、发声练习、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和欣赏等内容整合在一个单元里。在学生的眼里少了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教师在备课时,可不能将知识作为隐线。教学中不但要把知识作为明线,还要以音乐知识、技能作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设计教案,围绕这一明线去设计音乐游戏等活动,来吸引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并深层挖掘音乐的内涵,达到教学目标。反之,忽视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学生就会像上幼儿园一样,只是玩了,但应该掌握的知识却不太牢固,经不起考验。像第一册《音乐探宝》一课,若只按游戏进行,只是简单地像走马观花~样把几个单元的内容过了一遍,那么本节课就没有音乐的重点。《音乐探宝》在教学中虽然是复习课,但每到一关,对学生的要求就需要增加些难度,如歌曲就不是简单的演唱,不仅要声情并茂,而且从声音和气息方面,节拍的特点和歌曲的处理等方面要更上一个台阶,这样才能达到复习课的目的。

新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设计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穿插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音乐游戏,可以达到乐教乐学的目的。学生也可以从中感觉音乐、探索音乐和创造音乐。不过把握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把音乐作为主线,围绕音乐进行设计。每一个音乐游戏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音乐知识点。如《做个好娃娃》一课,是一项综合音乐活动,它既包括认识四分休止符、念儿歌,又包括用打击乐器伴奏。这节课里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可略讲,教师应把握好,否则,课上起来就会变样。有些教师党得四分休止持上有红灯,学生一看就能掌握,所以就把重点放在了有五段词、记忆有难度的童谣和用打击乐器伴奏上了。这样这节课下来学生对四分休止符到底休止相对多长时间,仍未掌握或只是一知半解。

另外,教学中有了音乐活动,每节课的容量较大,而且一般活动时要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可能还要有展示和评价等环节。教师要把握好时间的分配,突出重点,围绕重点设计游戏活动的内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做个好娃娃》一课,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的能力,而合作能力和演奏能力可暂不做为侧重点。

三、在活动中求质量、重引导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非常重视音乐实践,提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新教材中《新年好》一课,有一项活动是学生自编歌词,教材要求在“祝贺大家”和“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的空白处填上新的歌词,这是学生第一次自编歌词,教师由于引导不到位,结果学生创编有困难,思维不活跃,课上的不成功。课后大家一起备课,经过讨论设计出利用道具“白胡子”试着逐步启发学生填上新的歌词: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给他脸上贴上白胡子,启发同学问:“这是谁?我们怎样用歌声向他祝贺新年呢?”学生马上就能唱出“祝贺爷爷新年好”,继而“祝贺奶奶”“祝贺妈妈”“祝贺老师新年好”就自然创编出来了,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你们还用什么方式庆祝新年啊?”学生又编出了“我们游戏,我们表演”、“扭起秧歌,舞起狮子”等有创意的歌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得到发挥。

音乐是审美教育,这一点最为重要,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略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第二册《小雨沙沙沙》一课中,有一位教师教学设计新颖,利用学生寻找周围景色的变化导入(教材安排上本课正逢春天),又用配乐朗诵揭示歌词,还在网上下载了春雨沙沙沙的声音,学习歌曲后又请学生边创编歌词,边在黑板上配画,最后画出一副雨中春景图。整节课环环紧扣,教学内容既丰富,又吸引学生,但惟一处理不好的就是结尾处创编歌曲并配画,因为他没能利用自己“引导者”的身份,不了解学生创编什么歌词,要画什么内容,所以学生在黑板作画缺乏了整体布局的美,各组推荐的学生各画各的:小青蛙比小鸭子大,小鸡却画在了荷叶旁,画面杂乱无章,既然是表达对春雨到来的欢快喜悦之情,却又没有小雨……课后我提示他,音乐课是审美教育,不单单体现在听觉上的美,增加学科的整合后,处处要体现美,当然也包括学生作画的视觉美。这对教师要求很高,既要在学生讨论时深入冬小组了解情况,又要迅速反应,在脑海中勾画出他们在黑板上作画的位置,适时适当地也要提示一下画的大小,最后教师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填加上河水、小雨、远山等,将这幅雨中春景画得更完善,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上处处都能得到审美的教育。当然在教师小结或一些总结性的语言上,也要抓住“落点”,不能与音乐脱节,还要把这幅雨中春景图编成一首歌,帮助学生斟酌一下字、词,和着《小雨沙沙沙》的曲调,让大家演唱出来。

四、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他们不懂得那么多的规矩,教师最好不要给他们定下太多的规矩,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一但他们身体受到限制,思维也就不会活跃了,所以在给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上课时,首先要不怕乱,不怕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然后在活动、游戏中掌握好学生动的“度”的问题。各项研究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聚精会神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左右,在记忆目的上无意识记忆仍占主导地位,仍擅长具体形象的识记,所以教师要细心观察,注意所有学生的学习反映,要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细微环节进行观察与检查,监督其操作,注意没有参与活动的学生,避免他的游离,同时也要给受冷落的学生创造参与、接纳的机会。这样在教学中动静结合,及时调整教案,根据学生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节奏和教学强度上的强弱、松紧与长短的有规律调整,注意把握课堂前15分钟和25~40分钟两个时段,这是学生脑力的最佳状态时段,教师要把知识、技能和重点分散地放在这两个时段加以解决。_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好动的特点,在15~25分钟的教学中安排一些利用比赛、游戏等形式来达到学习歌曲的目的,这样既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增加注意力,又可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顺利吸收。

五、提高课堂评价质量

努力完善评价机制,是这次课改追求的一个目标。我这里只想就实验课说说课堂评价。在课堂评价方式上,无非是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和教师的评价。课改前我们的师评用得多一些,学生的评价很少,所以在听课视导中,我发现有些教师教学中只用学生的他评和师评两种,而且评价只停留在“好”‘唱得不错”“向他学习”之类的话上,这样的评价并没有真正起到评价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不断地提高音乐审美和修养,进一步提高他们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同时教师也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在评价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好在哪里?”“向他学习哪些方面?”“有几点值得我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音准、音色这些音乐要素、情感、自信心、音乐表现、唱奏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和音乐创造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有一个学习音乐的目标。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自评,自己发现不足,这是正确评价自己和超越自我的一个好办法。最后要强调的是,教师评价中鼓励性的语言多一些,有层次、有内涵的专业性语言多一些,这也是学生今后学会鉴赏音乐的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10: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