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表格式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2册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2:03 | 只看该作者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     =   S      h
课总
后结        本课时教学,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解决有关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
目标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等


















程        一、旧知铺垫
1.说一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的推导过程。
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1.2㎡,高5m。
(2)底面积是48cm2,高20cm
(3)底面积是25dm2,高0.2dm
二、探索新知
1.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能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V=∏r2.h
2.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
3.14×(8÷2)2
=3.14×42
=3.14×16
=50.24(cm2)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② 杯子的容积:
50.24×10
=502.4(cm3)
=502.4(ml)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3.尝试练习。
(1)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
(2)练一练。
一个圆柱形柱子,底面周长是25.12dm,高30dm,这个柱子的体积是多少?
4.课堂小结。
计算圆柱的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哪一个条件是不变的,哪一个条件是可以变化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三第2~5题。
四、布置作业








         圆柱的体积
例6  
① 杯子的底面积:       ② 杯子的容积:
3.14×(8÷2)2             50.24×10
=3.14×42                     =502.4(cm3)
=3.14×16              =502.4(ml)
=50.24(cm2)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2分         28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2:1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
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基础练习
1.说一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可以是什么?
已知条件        问题
s和h        v
r和h        v
d和h        v
c和h        v






3.算一算。
(1)底面积是35cm2,高是10cm。
(2)底面半径是5cm,高是6cm。
(3)底面直径是80dm,高是15dm。
(4)底面周长是25.12m,高是5m。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V=sh

h=v÷s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前两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系统整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七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4分        26分
教学
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
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2:19 | 只看该作者















程        一、基础练习
1.说一说。
(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3)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公式)。
(4)计算圆柱体积需要什么已知条件?
已知条件        问题
底面积        高        体


底面半径        高       
底面直径        高       
底面周长        高       






2.算一算
(1)一个圆柱侧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划掉)
(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七课时教学设计



















        容积、体积)。
(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
容积、体积)。
(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
积)。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
(2)两个圆柱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3)圆柱底面积和高都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4倍。……  (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多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4倍……(  )
2.一个圆柱体积是94.2立方厘米,底面直径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米,池深3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
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水池修好后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
三、布置作业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 2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sh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圆锥的认识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锥,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锥,这样,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锥。并通过测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2、通过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
准备            圆锥形实物、圆锥形教具


















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认识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
(2)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3)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4)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5)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2:29 | 只看该作者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

                一个底面 — 是一个圆。
圆锥   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
        一个侧面(曲面)— 展开是一个扇形。
课总
后结        本课时教学,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圆锥,学生兴趣很高。在认识圆锥的特征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测量圆锥的高,从中获取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8分        22分
教学
理念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说话语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相应的探究过程和运算技能,让学生感知归纳、类比和总结的能力,并能用清楚、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学习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锥体积。
2.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进一步丰富对空间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
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容器


















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板书: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Sh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6~8题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计        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Sh

课总
后结        本课时教学,在教师的知道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利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解决有关的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很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圆锥体积的计算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2分        28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2: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
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圆柱、圆锥的体积关系。
2.做一做。
(1)一个圆柱底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高6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94.2米,高1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5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
二、引导练习
(1)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9.42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中74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
引导提问:
①这个麦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麦的重量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解决问题?
③你想怎样列式计算?
(2)一个圆锥形铅锤,底面直径4厘米,高9厘米,每立方厘米钢中7.8千克,这块钢坯中多少千克?
引导提问:
①你见过圆锥形铅锤吗?什么样的?介绍一下。
②你想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③请你列出算式解答。
④解答过程中,你认为要注意哪些问题?
(3)一个圆柱底面积是314平方厘米,高8厘米,一个圆锥和它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
引导提问:
①求圆锥的高,要知道什么?
②这里的圆锥的体积、底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③怎样求圆锥的高?
④小结。
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高是圆锥高的 。同样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 。
三、布置作业








       
圆锥体积的计算

当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高是圆锥高的 。同样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 。

课总
后结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但这个公式如何得来,公式中的  又是怎么回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手段,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P29页第1-3题,完成练习五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教学
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2)做第29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29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做第29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分。
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
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
二、复习圆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2)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2)做第29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分。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3、4、6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2:45 | 只看该作者

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有关计算   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2
                   体积 = 底面积×高  (V=sh)

圆锥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 Sh)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但是,有些学生计算能力低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比例的意义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2分        28分
教学
理念        数学课堂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联系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伊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国旗的不同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从而引入比例的意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
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教室里的国旗


















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     4.5:2.7     10:6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① 出现各图中国旗的长、宽数据。
② 测量教室里国旗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
(4)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①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  
②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什么是比例?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①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②   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③   汇报。
2、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1)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① 有两个比
比例
② 比值一定相等
课总
后结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国旗的不同数据,让学生通过计算、讨论、交流,引入新课,从而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一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5分        25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6:32:5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
理念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使课堂充满生机,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  和5:2
:  和  :                 0.2: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 : 1.6  =  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  =  :
﹕  ﹕   ﹕  ﹕
外  内    内  外
项  项    项  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 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  =                           (2)0.8:1.2=4:6
(    )×(    )=(    )×(     )  (    )×(    )=(    )×(     )
(3)4×5=2×10
( 4 ):(    )=(    ):(     )                   =
4、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 : 1.6  =  60:40
内项
外项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总
后结        本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下是为主的课,教学中,我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通过计算,最后确切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过程,我尽量让学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解比例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12分        28分
教学
理念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体现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你用什么方法检验?
9:10和3.6:4          1000:0.2和10:0.002
:  和  :                和
4.填一填.
(1)  =              1.6×(    )=(    )×(    )
(2)  5:  =2.4:1.6          5×(    )=(    )×(    )
二、探索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共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
(2)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能不能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
板书: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和情境图。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4)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汇报解答情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2 22: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