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 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二. 环节设计
  (一)激趣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揭题,提出希望学生自学读懂课文的要求。
   2.检查预习成果,出示本课新词,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名扬中外”的意思,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并板书。
   4.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5.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预习中把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小节。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小节,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随机2—4小节。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布道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
                     5、组织交流、讨论。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准备  制作《小摄影师》的朗读磁带。
                    训练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回忆《小摄影师》的故事内容。
                     2、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男孩、高尔基分别是怎样的人?
                      (小男孩有礼貌,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祖国下一代。)
                    二、展开想象,设计情节
                     (1)假想结尾的几种可能
                      
                   小男孩可能再来找高尔基爷爷,向他道歉并为他照相;也可能不好意思再来,通过其它途径找到照片,完成办墙报的任务;也可能观察了解高尔基的活动规律,在不耽误高尔基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照相任务。
                     (2)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续说。
                        要求:
                        A、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索中思考,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情节的变化,想出补救的办法。
                        B、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节合理。
                    三、学生分组说故事
                     A、请你进入角色,设想自己就是小摄影师,坐到电车上心情会怎样?回到家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B、小组互相商讨,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讲生动。
                     C、试着演一演。
                    四、小组评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要注意看别人的优点,赞赏别人的奇思妙想,学习别人的生动表达。(老师深入到小组中,关注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进行个别辅导、点拨,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全班交流
                      各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续说故事,大家评议,看谁的故事编得好,谁的故事讲得好,评出优秀小组。
                    六、课外拓展
                      把你续说的故事写下来,回家讲给你的父母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1《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解说: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写景名篇,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学生运用查字典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抓重点词句串联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能用“富饶”和“宝贵”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2、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目的: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出一期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⑵ 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⑶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⑵ 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⑶ 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⑵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第一遍朗读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2)给各自然段标明序号。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3.第二遍朗读课文。读前设问: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读后明确:这篇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4.把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质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同学提出来。
  1.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学生的帮助下和老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
  2.教师抓住实质性的问题归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四)作业
  根据归纳出的问题进行自学,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集体交流。
 明确: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①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来写,学生抓住“抽出”“像一支舰队”等词语来理解,突出春天刚刚到来时,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设问:“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读书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2)抓住了作者所描写的词句进行理解。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
 (1)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的。
(2)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词语理解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了“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
  设问:“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密密层层”可换成“密密麻麻”,“封”可换成“盖”。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明确:
  (1)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来写。
  (2)抓住:“飞舞”“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设问:“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明确:“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2)学生们抓住“飞舞”“刮”“只好”“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和富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七)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明确: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八)总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
  (九)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
  选择小兴安岭的一个季节,为一幅风景图配上介绍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4《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地,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东方之珠”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 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体感知
1、 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你想知道些什么?
2、 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
3、 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
三、选择学习主题,上网合作学习
1、 香港有着繁荣的经济,美丽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点击进入,去开始你的香港之旅吧!(单机进入专题学习网站)
2、 完成了你的单人旅程了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体会。
3、 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 谁能担任导游的重任带领所有的同学及在座的老师,再去领略一下香港的繁荣和美丽。(主机操作、联机状态)
四、诵读体验、加深理解
1、 经过香港之旅,相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香港。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样让你印象深刻吧!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那可是作者的心声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着作者对“东方之珠”的喜爱之情。
2、 我想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总结: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
五、拓展研读
1、 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同学们关注今日香港的同时也让我们再去目睹一下97回归时的盛况。大家可以在网上进一步了解香港。
2、 学生利用“东方之珠”专题学习网站了解97香港回归。 (单机进入专题学习网站)
3、 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之珠,它还是世界航运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贸易中心它映射出的光芒不是几段文字能概括清的,不是小小的网站可包罗下的,但是互联网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学习平台,希望同学们在网络中尽情遨游,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①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②小黑板,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四课时 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7 03: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