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556|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赞美之情,初步了解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  
                                                                                                
                                                                                               
  课前准备 :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                        
  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识字。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 、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民族小学               (美丽)
                 各民族学生团结         (好学)                                         

教学反思: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激发了同学们对了解各个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一) 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二) 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 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 乡下是什么地方?
    (2) 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3) 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 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 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6)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 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 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黄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回顾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1.读:自读课文。
  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
  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
  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注意字形:
    3.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汲取:吸取。
  犹豫:拿不定主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五、课外拓展。
    (1)开展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话题的讨论会,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2)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专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4《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语文园地一·习作》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5《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看图说话:
1、书空课题,注意笔顺:“灰雀”;
2、交流灰雀: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只灰雀的?(画出相应句子)
3、背诵:这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再加加油,把它印在脑子里,怎么样?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
4、看到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导读激情
列宁喜欢灰雀:
1、看得出大家非常喜欢灰雀,你知道还有谁也喜欢他吗?从哪看出来的?
准备内容:
第一自然段:借助比较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找遍了”体会列宁急切的心情。
第3-10自然段:
从对话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惋惜,达到体会助读的目的。
2、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喜爱!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男孩捉回家去了!)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他喜欢灰雀。)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
男孩喜欢灰雀
1.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列宁)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2.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3)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学生起来邀请伙伴同读。
   (4)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列宁爱孩子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注意看列宁的表情,列宁为什么微笑?为什么说孩子是诚实的?
列宁为什么问孩子,而问灰雀?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总结
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学生自由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 (右图)
教学后记:
设计完这一堂课,自认为结合了众家之精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而从课堂上下来才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本节课有三个不足:
1、 课堂常规不到位。
开学初,对课前准备、课堂坐姿、端书写字姿势都有明确规定,在前一周也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但有时上课也因为顾及课堂内容的完整而忽略了这些环节的整顿。
本节课,当面向其他教师呈现时,有同学临时找笔、搞小动作等,便有一种家丑外扬的感觉。所以,这是目前最迫切需要整顿的,也是本节课部分环节中,学生与老师思维脱节的原因所在。
2、 多媒体运用结合程度轻。
在设计备课时,对多媒体要求不高。先是通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在指导学生说话的同时,引入本课教学;然后,利用课件中三只灰雀少了一只的变化,让学生自主质疑;最后,让学生观察列宁与男孩对话的图片,分析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课堂上,同学们确实对图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图片的呈现对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设计中,老师采用口述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不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试想如果利用投影,分别将两句话呈现出来,对比感一定会更加强烈,也利于学生通过读来进一步体会;另外,在分角色朗读中,让去掉旁白的分角色练习,也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现,效果会比学生看自己的书体会更好。
3、 情感共鸣不尽人意。
    总觉得课上有时候老师很激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老师的任务下达后,学生没有感觉。想必与课堂常规有直接关系。也与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表达有关系,今后的教学中力求说明白而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6《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6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12: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