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复制链接]
113#
发表于 2008-11-16 08:19:00 | 只看该作者
(三)把突出函数中蕴涵的重要数学思想作为本章的主要线索



无论从一次函数到反比例函数,再到以后的二次函数,甚至高中的其他各类函数,都是函数的某种具体形式,都是为近一步深刻领会函数的内涵提供了一个平台。随着学习的函数类型的增多,学生对函数内涵的理解也会逐步提高。可以说对函数内涵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对于一个具体的反比例函数来说,它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质,但其中蕴涵的变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是具有普遍性的。在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在这种数学思想的渗透方面下功夫。



通过对图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确定函数本身的性质,这体现的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而数形结合的思想早在学习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就已经学习到了。结合本章内容可以进一步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顺其自然地理解,并逐步加以灵活运用,发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



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较多的通过图象分析函数解析式、通过函数解析式分析图象的题目,这体现的既是数形结合思想,也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突出两者间的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



突出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材中“思考”栏目应有的作用,对实现上述任务是大有裨益的。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短暂的,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必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突破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图象是直观地描述和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的具体的反比例函数的例子,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本章的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时在这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尽管本章中反比例函数的内容还是比较初级的知识,但是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却是为学习后续的函数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教学中对本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不能有丝毫降低。要适时安排适当难度的习题,以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使用信息技术,在本章“信息技术应用”栏目中,给出了变化时,反比例函数(为常数,)的图象是如何变化的。尽管这一性质不是必修内容,但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同学却可以从中获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08-11-17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中数学培训手册之二十四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 薛 彬



  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4 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 结                                                        1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08-11-17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08-11-17 07:46:00 | 只看该作者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在教科书中,图18.1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18.133)中的图形。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第二节中,教科书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猜想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代数运算“算”出来。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学生已经见过,计算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对开阔学生眼界,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各种方法有很大的意义。

几何中有许多互逆的命题,互逆的定理,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图形的特征性质,所以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学生已见过一些互逆命题(定理),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与“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等,都是互逆命题。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是互逆的命题,而且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都比较简单。因此,教科书在前面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第二节中,结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的展开,穿插介绍了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为巩固这些内容,相应配备了一些练习与习题。

本章学习目标如下:

1.
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
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理的含义,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08-11-17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中数学培训手册之二十五

第十九章“四边形”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  李海东



  同三角形一样,四边形也是基本的平面图形。也是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主要研究对象。本章将在前面学生学过的平行线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知识,探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定方法,并结合对相关内容的推理证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章共安排四个小节和三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9.1 平行四边形                                        5课时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                                    6课时



19.3 梯形                                              2课时



19.4 课题学习  重心                                    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08-11-18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08-11-18 06:33:00 | 只看该作者
(二)教科书内容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研究的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由于学生前面学段已经接触过了一些四边形,在本学段七年级下册“三角形”一章中也研究了一般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等内容,因此本章没有从一般的四边形讲起,在引言后直接进入了特殊的四边形的学习。对于特殊的四边形,教科书按对边之间的平行关系把它们分成了两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梯形。在平行四边形中,除了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外,还重点研究了矩形、菱形、正方形。在梯形中,重点研究了等腰梯形。



对于平行四边形,按照图形概念的从属关系,教科书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安排了两个小节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平行四边形,它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教科书第1小节主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作为判定方法的一个应用,引出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在第2小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中,进一步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况。这里包含两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矩形和菱形,它们都是有一个特殊条件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分别是平行四边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或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科书第19.2.1节和第19.2.2节主要研究矩形和菱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殊情况。第三个层次是同时具有两个特殊条件的平行四边形,即正方形,它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又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所以正方形具有各种四边形所具有的性质。教科书第19.2.3节给出了正方形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研究它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梯形是与平行四边形并列的另一种特殊四边形,它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教科书在“19.3 梯形”中,除了研究一般的梯形外,重点研究了一种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重心。通过寻找几何图形的重心的活动,了解规则的几何图形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体会数学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性质和判定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梯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的推证,也都是以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为依据的,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综合应用。另外,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也常常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重要依据,所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太大。相对来说,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则是本章的教学难点。因为各种平行四边形概念交错,容易混淆,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在应用它们的性质和判定的时候,也常常会出现用错或多用或少用条件的错误。教学中要注意用“集合”的思想,结合教科书中的关系图,分清这些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16: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