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本专题的教学案例“温度和温度计”进行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9:5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本专题的教学案例“温度和温度计”进行评析
发布者:林秀琴
我看了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教学片段,总体来说这个教学设计和生活还是联系得十分紧密的,而且他层层推进,应该说是有很多的独到之处的。
一、关于温度的教学内容线索还是比较清晰,先讲温度的意义,然后就是单位,随后就是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自然界的温度值,最后就是请同学们做一个科学探究:中山市二十年来的温度变化。这个线索是很清晰,他的特点就是在讲授温度这个概念过程中比较好的和生活,和学生那些比较熟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他讲温度的时候,还没有提出温度概念的时候,跟学生讲:“你讲讲生活中哪些地方温度高,哪些地方温度低。”学生讲:“火的温度高,冰的温度低。”利用这样一些很鲜活的材料建立温度的概念。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出来。在讲单位的时候也是很艺术,请你说说生活中的温度值,一个同学说:“体温37度。”就在黑板上写了个37,然后老师启发37后面是什么东西?就引入摄氏度这个单位。这个单位的引入是非常有艺术的,很巧妙,自然而然。然后,该讲的时候老师还是讲的。那么摄氏度怎么标出来的呢?学生不知道,那么老师就没有必要去启发。然后老师做了一段很简略的陈述,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而且进一步引申“负”是什么意思。就用具体的生活实例,哈尔滨是-20度,就是零下20度,这就很清楚了。然后通过自然界的一些具体温度值来启发学生对周围温度的关心。而且无意之中就把冰水混合物是0度,沸水是100度就垫底了。为马上要讲的就做了铺垫了。所以这个也是处理得很艺术。他采取什么方式呢?用同学填表的方式,这个生活中的温度都可能会出现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周围温度的关心。
二、教学设计好。从前一部分可看出这个老师的素养和悟性都是不错的,而且他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也是有很多长处的。从后一部价来看,这个老师带领学生探讨、改进,最终设计出了他们自己的温度计。然后把自己的温度计和我们标准常用的温度计做了一个对比。最终反思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以及一些我们自己的长处。其实,这样的设计从整个思路来说是非常顺畅的。这位主讲老师他把温度计的课题分解出了三个小内容,一个就是原理,一个就是刻度,一个就是基本结构。而这三个小内容他都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任务把他分解出来,割裂出来,一步一个台阶的解决。而不是把整个东西一致搬过来,这就有利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获得成功的感觉。他解决这个温度计的原理的时候,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学生利用一个小瓶比较两杯水温度的高低,这就变得很单纯,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在热水中浸一下,冷水中浸一下,肯定是这样的途径。然后发觉在冷热水中浸的时候,管中的液面高度不同,这是亲眼看到的。老师马上话题一转,为什么会这样,想想它的道理,学生就恍然大悟了,热胀冷缩。这也是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也是我们的要求。他讲温度计的原理的时候,他不直接讲原理,他用一个具体的实验把这个问题一下就解决了。所以他这种设计还是很有创意的。
三、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错。当然这种主导作用有可能是隐含,也有可能是外显的。这个老师的主导作用比较外显,基本按照明显的他的设计思路在往下进行。前后两部分主导性都比较强,且主导性里又带有启发,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层层递进,当然这个和主导启发还是很有关联的。
四、跟学生的互动,既有主导性,同时他也比较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个老师还是做得不错的。比如说,他想界定温度的概念,他就跟同学交流,有的同学说,冰是冷的,有的同学说,火是热的。那么,一冷一热,这里就暗含了温度的界定了。我们怎么来确定有多么的冷,多么的热呢?比如说,你说火是热的,那烧红的铁是不是热的呢?摸着皮肤也是热的,但是这些热是不一样的。我们说冰也是冷的,冬天流出来的水也是冷的,但它们冷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通过冷热这两个关键词,他引出了温度的概念。这里相对还是比较巧的。
五、在容量上,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上,我们给学生的信息量上,要有所控制,恰到好处。他显得整节课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所以这堂课就很连贯,很紧凑,一环扣一环,这是比较好的表现。但反过来讲,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在某种时候应该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这个地方还可以加强一些。
六、导入环节做得不错了。这个老师还是比较考究他的导入怎样吸引他的学生,当然在迷惑性方面,引起认知冲突,产生学习冲动方面加强一点可能就更好了。
七、理论联系实际做得好。实际上怎样使用温度计是我们课程标准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要求,是个重点。他是先让你体验,你体验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感受,然后在这种基础上我再提出四点要求。这种教学方式还是挺好的。在学生体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再提一些理性要求。那么,最后一个作业,我觉得从培养学生能力来看,从生活来看当然无可非议。但是这个练习的要求太高,他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体温表,而且在构造上,量程上,分度值上,使用方法上要说出与普通的液体温度计有什么不同。这个学生不可能做得到,这个也许是作为一种公开教学,表示我要联系实际的一种体现。如果真正我们在实施的时候,把它作为一个真实的课外作业,我觉得不是很恰当。
总之,这节课从这个整体的设计来看,在怎样使用温度计这一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在我们的课程标准里是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前面讲了怎样使用温度计,后面物态变化那个水浴法实验的时候马上就会用到对温度计的使用这一类的知识或者技能。那么,前面这节课打下基础,为后面一系列的课做准备的话还是很重要的。在自制温度计这一块的确是很精彩的,也很有必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在分配时间和分配难点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学时。我们在重点布局上面呢可能时间分配就有一个调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14: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