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复制链接]
23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艺术


艺术,这是体现人的心灵美的时间和空间。正像体操能使人的躯体挺拔

一样,艺术能舒展人的心灵。人在认识艺术的价值的同时也在认识人身上的

人性,提高自己以达到完美,并体验快乐。人的心灵生活,这是我们的共产

主义教育学的最高培养目标。知识、技巧、劳动、创造,所有这一切仅仅是

达到最高目标的手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现在你们问我,人间的幸福

是什么?幸福就是认识。就是艺术和劳动,就是对艺术的理解。在认识自身

的艺术时你也就在认识大自然,认识人世的生活、生活的意义,认识心灵

禀赋。没有比这更高的幸福。

如果把学校和教育看做是共产主义建设的一部分,那么在创造新世界的

精神财富方面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立人的幸福。教育学是一种人类学,而

这种人类学的基础,实质上就是创造幸福。在幸福的创造中艺术起着巨大的

作用。

艺术对于在少年时期塑造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少年在认识的过程中应该

感觉到自己是个幸福的人,体验到自己充满着创造力。如果少年的认识范围

中囊括了所有美好的东西,就有可能产生以上的感觉。艺术认识,这是一个

广泛的、多侧面的概念。不可以把这种认识归结为获得和积累知识,以便去

回答教师的提问和得到分数。当人们认识美好的东西是为了自己,为了充实

自己的精神生活,当人生活在艺术的世界中,体验到对研究美好东西的渴望,

这时才开始对艺术的真正的认识。我认为教育的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任务,

就是要使艺术珍品成为少年的精神需求,促使他们尽量用最幸福的、最充满

生机的心灵的劳动——对美好东西的理解,去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

艺术进入少年的精神世界中是从认识语言的美开始的。最普通的,同时

又是最有力量的艺术,这就是文艺作品。认识语言的美,是走向美的世界的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语言,这是锤炼、培养细腻的情感的一种很有

力的手段。最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就是要在童年期就使语言连同它的多侧

面的、令人愉快的、使人变得高尚的美一起,成为认识美好的东西的永不枯

竭的源泉和手段,成为内在的精神财富,同时还成为表现这种财富的手段。

如果我相信教育的强大的力量,那么产生这种信念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就是

诗歌的美,诗歌的语言反映着经过数百年的锤炼才达到的人类语言智慧的深

度。

我带孩子们到形成祖国语言的源头去旅行。我们去看朝霞,去听云雀的

歌声和蜜蜂的嗡嗡,目的就是要深入到最丰富的,也是人最容易接近的世界

——语言的世界中去。在少年期这样的旅行获得了更深刻的意义。不去祖国

语言的源头旅行,却能对少年进行真正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对这样的教育我是无法想象的。对语言美的认识,在少年的心灵中孕育着高




A.B.
塔拉诺夫:《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莫斯科,1965 年,第 172 页。






尚的自豪感、人的尊严感。少年在认识语言美的同时开始体验到对一切丑陋

的、邪恶的东西的憎恨。语言的美也能培养对邪恶的毫不妥协、毫不容情的

情感。引导少年去祖国语言美的源头,向他们揭示这种神秘的美,我认为,

这就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最细致的、最崇高的任务之一。当在阳光明媚

的白天我和孩子们坐在荞麦地里,倾听着蜜蜂发出的竖琴般的嗡嗡声时,当

我对孩子们说我看到了什么时,在这样的时刻,语言的美首先就是我的精神

需求。语言活在我的心灵中,在我的心灵中涌动,大概正因为如此语言才进

入了我的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的旅行给少年带来了巨大的满足。在漆黑的夏天的夜晚,在黎明前

很久我们就来到了田野,来到了麦田(某个女孩第一次用了这个词,开始表

达出祖国语言美的复杂的情感色彩),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欣赏朝

霞的美。祖国语言的源泉似乎是在不经意中揭开的,但少年们对它的研究却

是全心全意的。四次旅行的情况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也留在我的学生们的

记忆中。田野的不可重现的美、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天空,深深地迷住了我

们。如果今天不到田野来,我们就不会知道世界上竟有这样的美,柳达

在我们第一次旅行时这样说。少年们被周围世界的美迷住了,他们心旷神怡,

多么想看到这种美的细节、各种色彩和变化。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就很想表

达自己的情感,想找到语言去和其他人交流,而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转达自

己的惊异和赞美。当我看到这种愿望在少年的心灵中已经成熟时,我就向他

们揭示了语言的美。

少年倾听着拨动心弦的、富有诗意的叙述,想象着我们看到的、听到的、

感觉到的、体验到的那些情感饱满的形象。

难道还有比太阳升起时晴朗的天空中色彩的变化更美的景象吗?而蒙着

露珠的麦田也在变幻着色彩,亿万颗露珠映出苍穹色彩的变幻。麦穗轻轻地

垂向大地,飘来阵阵麦香。

这种香味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东西都散发不出正在成熟的麦粒的芳香。

这是太阳把自己的能量注入了生命的仓库、热量的仓库、欢乐的仓库。正在

成熟的麦粒的芳香让我们想起了炎热的夏日和树林中的凉爽,还想起了联合

收割机的喧闹、傍晚时分姑娘们的嘹亮的歌声,还想起了刚出炉的香喷喷的

大圆面包……这就是我们的麦田……

我们侧耳细听草原的寂静。最初它像田野一样无边无际。或像所有的一

切都在沉睡。但草原已经苏醒,正在期盼着太阳。听到了蚂蚱的歌声吗?蚂

蚱很高兴,因为很快阳光就要在露珠上闪耀。他坐在什么地方的麦穗下面,

拉起了他的小小的小提琴。他觉得这片土地是如此的广袤无垠,如同我们置

身在宇宙空间中的感觉。也许他正在歌唱自己的宇宙的辽阔吧。听到了轻轻

的扑扇声吗?这是云雀醒来了。他抬起了翅膀,振奋了一下身子。他在听着

我们的声音。他警惕地默不作声。听到了沙沙声吗?这是云雀在麦秆间穿梭。

他不从自己的窝边飞向天空。看,他已经在空中了。看到了吗,一团灰色的

东西正在升起。看,正在变成淡红色。这是他在迎接太阳。金色的阳光已经

在那里,在高空闪耀。他也看到了太阳,并为太阳歌唱。

我们欢快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我的语言帮助男女孩子们去理解、感觉、

体验他们想去理解、感觉、体验的东西。于是就出现了教育中的一种最精细

的现象,这就是理解语言的情感色彩。我知道,这些话现在将留在孩子们的

心中。科利亚听到或者读到草原的清晨朝霞日出这样的词






时,他就会想起这个早晨。语言将唤醒在他的心灵的最敏感、最隐秘的角落

里的情感,即人的欢乐的生机勃发、语言带来的快乐。

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树林的黄昏的旅行。在一个炎热的七月的一天,

我们来到树林里,寻找一个似乎没有人迹的角落。不知什么时候被暴风雨折

断了的树干,上面长满了青苔;神秘的峡谷,被树冠遮盖着;在谷底的什么

地方流淌着的小溪,传来轻轻的、隐隐约约能听到的潺潺声;在树林的深处,

野鸽子在歌唱,布谷鸟在咕咕地叫;树叶发出簌簌声,白天正躲在阴暗

处的夜间活动的鸟,被我们惊吓得展翅高飞,沙沙作响地扑扇着翅膀。少年

们屏息凝神地听着所有这些声音。他们想看到、感觉到、体验到所有这一切。

我对他们讲了树林中的泉源、泉水、树林的神秘的生活,语言,人民精神的

无价之宝就这样进入了少年的心灵,进入了他们的情感记忆中。语言不仅帮

助他们更好地观察、思考、认识周围的世界,还能鼓舞人,激发人们的欢乐

感和自豪感,这种欢乐感和自豪感来自这个人认识到了我是一个大写的人,

是一个正在感觉、体验和思考的人。

理解语言的情感色彩,这不仅是艺术的入门,还是少年丰富的、真正的

智力生活的开始。语言鼓舞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在于此。当一个人感觉

到、体验到语言的最精细的色彩、味道和情感内涵时,他似乎就在把理智的

力量从昏睡中唤醒。我多次发现,一个词的某个他以前不知道的涵义会使彼

得里克惊异和激动,他的慢腾腾的、惰性十足的,似乎是懒洋洋的思维就变

样了:这个男孩变得细心好学,他看到了以前发现不了的东西,思考起了从

前根本不去想的事情。对语言的理解能给思维提供能量。对语言的理解是在

为阅读文艺作品作准备。只有当语言铭刻在逻辑记忆和情感记忆之中时,阅

读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精神需求。在把一本书,譬如说,涅楚依-列维斯基的《米

科拉?杰里亚》、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或科罗连科的《盲乐师》,

交给少年并对他说读吧之前,必须把他引进艺术的大门。除了去祖国语

言的源头旅行之外,我认为叙述文艺作品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不是这

样地把少年引进艺术的大门,阅读和倾听语言的音乐就不可能成为少年的精

神需求。叙述文艺作品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情感修养和审美修养。在叙述文

艺作品时常常会遇到的一种危险,就是陷入矫揉造作的情感和滥用华丽的辞

藻。

我们常常集合在美丽角故事室或其他美丽的地方,我在那里

讲述文艺作品。我讲述的都是一些中、短篇小说:果戈里的《圣诞节前夕》、

米尔内的《牛槽满时难道牛还会叫吗?》、屠格涅夫的《阿霞》、契诃夫的

《草原》、科秋宾斯基的《昂贵的代价》、列夫?托尔斯泰的《哥萨克》、

伏尼契的《牛虻》、赫克特?马洛的《无家的人》、马克?吐温的《汤姆?

耶历险记》、尤利?凡尔纳的《神秘岛》、维克多?雨果的《被遗弃的人》、

波列伏依的《真正的人》、高尔基的《伊席吉尔婆婆》、冈察洛夫的《大地

轰鸣》。少年们从这些作品中了解了一些人的生活和斗争,他们是:布鲁诺、

托马斯?闵策尔、谢尔盖?拉佐、伊凡?瓦佐夫、伊凡?博贡、亚努什?

尔恰克、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卓娅?科斯莫捷

米扬斯卡娅、尤利乌斯?伏契克、霍斯罗夫?鲁兹贝赫。

男女孩子们都是怀着急切的心情期盼着讲述文艺作品的课时。

如果我必须把一些思想灌输到少年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如果我必须揭

示功勋、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真正的人性的伟大和崇高,我就对孩子们讲






述文艺作品。我认为,在这样的时刻,教育者的力量和语言的力量发挥的作

用比任何时候都大。

讲述文艺作品时所处的环境,使我们互相接近,带来一种精神上的亲近

感,使我们的会谈打上了诗情画意的印迹。我们不愿意在讲述文艺作品时在

我们中间出现某个外人,即来自另一个集体的人。我们喜欢在冬天的黄

昏时刻听人讲述文艺作品。我们也喜欢幽静的夏天和秋天的夜晚。用来叙述

的文艺作品全都渗透着这样一些思想:善与恶的斗争、人道和正义的胜利、

道德的纯洁和高尚、人的情感的崇高。我努力通过文艺作品去灌输这样一种

思想:一个人要忠实于劳动人民的崇高目标和理想。我努力使道德美成为完

全是自己个人的、珍贵的、不可动摇的理想。对道德美的体验使少年在心灵

上得到升华。在这样的时刻每个少年比任何时候都深刻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

真正的人。

我永远忘不了十二月初的那些黄昏,男女孩子们第一次听我讲高尔基的

《伊席吉尔婆婆》的故事。丹科的形象使少年们惊讶不已。我在他们的眼睛

中看到了一些最细腻的神情,表现出他们正在思索、担忧、激动。为人而自

豪的情感使托利亚的脸神采奕奕。我知道这些天以来他在家里很痛苦,因为

母亲正在受到自己被遗弃了的念头的折磨……这个男孩看到的和听到的东

西,对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多了,给他的母亲带来痛苦的那个人

的无能激怒了他。邪恶得胜了的念头对少年的心灵是不无危险的……丹科的

心点燃的熊熊的火炬驱散了这个男孩心中的沉重的思想和感受。丹科对人民

的无限忠诚深深地打动了托利亚的心,激动的男孩体验到了为他人而高兴的

情感。说真的,人道精神向他解释了一个真理,那就是邪恶不可能得胜。而

要让善取得胜利,就必须与邪恶针锋相对地斗争,并且要无限地忠诚于崇高

的理想。

我看到了尼娜的眼睛被内心的火焰照亮,在闪闪发光。母亲所遭受的苦

难一直使她郁郁不乐。不久前我和这个女孩交谈了一次,我感到震惊的是,

她觉得似乎所有的人都在期待她的母亲的死,这种念头使年轻的心灵六神无

主。当时我找不到话去安慰尼娜,驱散她心头的惊慌。我始终摆不脱一个念

头:万一女孩肯定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更糟,万一她的想法是有什么根据的

话,她就可能对善失去信心,变得凶狠起来。一想到这个我的心就忐忑不安。

凶狠如果与不公正和孤独、软弱和绝望结合在一起,这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

尤其对于像尼娜这样的热爱自己的亲人的女孩来说,是很危险的。但是在崇

高的道德的影响下这个女孩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了;在她的眼神中有对发现

的愉快的体验,这个发现就是:善是存在的,善一定能取胜。

文艺作品的讲述能磨练少年的心灵,使之对邪恶、谎言、生活中的阴暗

面变得更敏感,激发起对一切有悖于理想的现象的强烈抗议和针锋相对的斗

争。我深信,被道德美所感染的崇高的情感在人的内心所取得的胜利,能使

人用心灵去敏锐地响应周围世界的现象的能力变得更强。正是在男女孩子们

对高尔基的故事中的形象产生深刻印象的那些日子里,一些人的冷漠和自私

使他们气愤不平。他们激动地、蔑视地谈论一个 40 岁的男人,当一个男孩掉

进水里时这个男人还在钓他的鱼,甚至连身子也不抬一抬,丝毫没有要救人

的表示。一个路过池塘旁的拖拉机手跳进了水里,救起了孩子。我的学生早

就知道了这件事,但那个时候那个男人的冷酷没有使他们的心灵激动。现在

他们以新的眼光审视这种行为并气愤地说: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怎么可以






心安理得地在这块土地上行走,怎么可以心安理得地睡觉,心安理得地呼吸

诚实的人们所呼吸的空气?

通过对文艺作品的讲述,可以向男女孩子们揭示作品的潜台词和哲理

性,这些东西几乎从来不用语言来表达,但却应激动人心。作品的整个思想

深度、它的情感影响的力量,往往就蕴含在潜台词中。当孩子们听完了对屠

格涅夫的作品《白净草原》的艺术叙述后,他们是多么想身临大自然中,亲

临伟大的艺术家所描绘的那个奇妙的角落。他们的心情激动而又欢乐:这部

卓越的作品中一个词也没提到的那些东西,更打动了他们。这就是愉快地被

平常的、似乎没有任何特色的美所吸引,这种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但人们

对它已习以为常,因而就熟视无睹了。

我对 14 岁的少年讲述了契诃夫的《第六号病房》。剥削制度下的残酷的

精神奴役、人们的无力自卫,所有这一切都震撼着我的学生们的心。当我讲

完故事时孩子们想到田野上去走一走。

我认为,杰出人物的生活和斗争,在文艺作品的叙述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关于道德美和献身精神的这些故事,直接诉诸于每个男孩和女孩的精神世

界。关于沃洛佳的意志薄弱我只字未提,但我首先就是为了他而讲费利克

?捷尔任斯基的故事。这个男孩体验到了对思想上的坚定性和勇敢精神的

赞美之情,我认为这也是在解决教育的难点方面取得的某些成绩。这是认识

自己的必要条件。虽然我并不指望借助于某一种方法就能轻易地取得成功,

但我认为通过文艺作品去揭示道德的美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心灵没有感受

到道德的伟大和崇高,那么就谈不上什么敏感的良知和自我教育。

经验使我确信,抒情诗和散文诗,在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培养情感的

唯一手段。在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手段范围内,抒情诗(狭义的)处于叙

事诗和音乐之间。抒情作品情感饱满、细腻、语言色彩丰富、形象蕴涵着的

深刻的潜台词,所有这一切使抒情诗与音乐相近似。不理解也不能感受抒情

作品和散文诗的人,对音乐也是听而不闻、无动于衷的。

我很重视让学生学会感觉到诗的语言中的音乐的旋律。人类心灵的最细

微的运动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和成就,少年如果不能对人类心灵的最细微的运

动产生共鸣,那么少年情感的丰富和高尚则是不可思议的。这里说的是在世

界杰出的诗歌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感和体验。应该培养少年对诗歌的情感财

富产生共鸣。在大自然中。在美丽角、在故事室中,我为男女孩子

们朗读托尔斯泰、果戈里、屠格涅夫、契诃夫、帕那斯?米尔内、涅楚依-

列维茨基、高尔基、肖洛霍夫的作品的片断。我挑选来朗读的是一些富有诗

意的片断,这些片断在我童年时就已进入了我的意识之中,而且我认为,与

荷马和但丁、普希金和谢夫琴科、莱蒙托夫和涅克拉索夫、列夏?乌克拉因

卡和弗兰科的不朽的诗篇一样,这些片断同样也是不朽的诗篇。

诗的语言连同它的细腻的色彩,在少年的心中激起去了解最光明的、最

美的东西,了解人类的无价之宝的愉快的情感。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了阅读和

浏览艺术散文中的这些片断的愿望,在这些片断中没有明确勾画出来的情

节,但包含着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反映出作家对周围世界的细致的观察。书

本世界中的生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只有当在教师的心灵中语言是有生命的时候,才可能培养学生对诗歌的

热爱,培养对朗读的精神需求和对诗的语言的体验。对抒情诗我总是背诵。

这是直接诉诸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方法之一。对某些学生必须说:要关心自






己的母亲,减轻她们的劳动,爱护她们的生命。只有运用情感的语言,才

可能去教会感觉,而情感的语言就是从诗的语言开始的。我朗读谢夫琴科的

长诗《女工》、涅克拉索夫的诗《听到战争惨祸的时候……》,诗人用自己

的灵感的巨大的力量,在这些诗中表达了对生命的创造者——母亲的热爱。

我还朗读了高尔基的歌颂母爱的伟大和美的精彩的诗句。

在树林中,在河岸和池塘边,在花园中,在草原上,我朗读歌颂祖国大

自然的美和爱祖国的崇高情感的抒情作品。这些诗句引起了男女孩子们对我

们祖国的遥远角落、对祖国大地的广袤空间的向往。于是出现了一种最细致

入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必需的,这就是富有诗意地、

艺术地认识祖国。家乡的某个小小的、平淡无奇的角落——池塘旁的垂柳、

山脚下的樱桃园、披着鲜亮的秋装的粗壮的橡树、灌木丛生的沟壑,都作为

祖国的一部分被感知。

我很重视朗读歌颂人的精神世界的抒情诗。对情感世界的认识,这是一

种细腻的、富有灵感的认识,这种认识使人得到升华,变得高尚。普希金、

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谢夫琴科、列夏?乌克拉因卡、叶赛宁、布留索夫

的诗,反映出朝气勃勃的世界观,为少年打开了任何说明都无法解释的那些

心灵的角落和难以琢磨的心灵状态。

我永远忘不了第聂伯河畔橡树林中的庄严肃穆的宁静,我们坐在沐浴着

秋天阳光的林中空地上,我们头顶着深邃的、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的(柳

芭的话)蔚蓝色的天空,在傍晚时分的温暖的空气中传来蟋蟀的歌声和仙鹤

的鸣叫声。在这样的时刻我朗读了普希金的诗《我在喧嚣的大街上徘徊》。

这首诗使我的学生深受震撼。他们感觉并体验到了人的情感的伟大和美、人

的欢乐和悲哀、人认识世界以及自身的愿望。这首诗马上就被记住了。伟大

诗人的富有思想和情感的一部作品,就像情感语言中的一个词那样进入了男

女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中,没有情感语言的人是不可能有情感和审美修养的。

我高兴地发现,随着我把这样的词一个接一个地注入学生们的心灵中,我成

功地使他们变得温柔、优雅、富有同情心。

歌颂爱情、忠实、忠诚的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使少年

的心灵变得高尚。当我的学生正在进行着成长为男人和女人的神秘的过程

时,我给他们朗读普希金的《我记住这美妙的时刻》、涅克拉索夫的《晚上

我奔驰在黑暗的大街上》、谢夫琴科的叙事诗《着了魔的女人》以及其他作

家的诗和散文作品的片断。任何说教和解释,无论多么头头是道,多么细致

入微,都不能像诗歌的语言那样把爱人类美的全部情感的美传递给年轻的心

灵。如果一个人崇拜马克思所描述的那个世界中的最纯洁、最隐秘的东西

妇女、母亲、生儿育女,他才有可能认识爱情的美。没有这种认识这个人

就不可能懂得并具有人的修养。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希望从学校里培养出来的

人,没有一个是没有知识的,没有教养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他们的少年时

代,就是在他们即将成长为男人和女人的时候,使他们具有这样的认识。

我高兴地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对情感有了认识,每个少年都有

了自己所喜爱的抒情诗、书籍和作家。男孩和女孩们都喜欢阅读和浏览的首

先是诗人们的作品,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幸福。对诗歌语言的热爱反映出我

的学生们的个性特点。瓦里娅心灵细腻、敏感、富有同情心,于是列夏?

克拉因卡、叶赛宁就成了她喜爱的诗人。尼娜阅读和浏览谢夫琴科和密茨凯

维支的作品。万尼亚喜欢弗兰科。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奥列西?贡恰






尔的短篇小说成了萨什科心爱的书。塔尼娅爱上了保斯托夫斯基的手笔细腻

的、富有诗意的中篇小说。孩子们家里的藏书成了他们的精神财富,他们喜

欢阅读和浏览这些书,就像喜欢听优美的音乐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音乐


音乐与抒情诗有着紧密的联系,似乎是人的精神发展中的下一个阶段。

音乐把人的道德的、情感的和审美的修养连接在一起。

音乐,这是情感的语言。旋律能够表达语言所表达不了的人的感受的最

最细腻的色彩。音乐始于语言的终结处。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用语言去深入

到年轻的心灵的最隐秘的角落,如果在使用语言之后不使用音乐(这是渗透

到心灵中去的最细致入微的、最深刻的手段),那么教育就不可能是完美的。

音乐和歌咏在学校中不仅仅是一门教学科目,它还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

段,应该从情感上和审美上美化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对音乐不理解,不能感

受音乐,对于听音乐并因此而获得享受没有强烈的精神需求,就不可能认识

情感的世界。没有音乐,就很难使一个正在步入世界的人相信人是美好的,

这种信念就其本质而言,是情感修养、审美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础。

我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使年轻的心灵能够接受情感的语

言,教会他们掌握这种语言,把它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去听和使用这种语言。

如果说,音乐是用情感的语言去阅读的课本,那么这门学科的初级课本是从

倾听大自然的音乐开始的,从认识我们周围产生的各种声音的美开始的。我

的学生们在童年时代喜欢听百花怒放的花园和荞麦花盛开的田野演奏的音

乐,听春天的草地和秋天的细雨的音乐。他们感觉到了、体验到了周围世界

的美,这使他们的心灵变得高尚。但是,大自然的音乐不管有多么美,严格

地说,这还不是音乐,这是字母,人学会了这些字母就可以去阅读用情感的

语言写成的书。芦笛吹出的最简单的旋律,与夜莺或云雀的最美的歌声相比,

更要千百倍地接近音乐修养。我们已经从童年时代聆听大自然的音乐逐步地

过渡到音乐创作:吹芦笛。在少年时代只有某些少年喜欢这样的创作。有的

人已经对自己的这种爱好感到不好意思了。对此我并不感到奇怪。音乐教育

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

在学年开始前我们翻阅了一遍大纲并标出,哪些音乐作品少年在课上

听,那些在课外听。这不是什么加班加点的教育手段。音乐教育的价值

和必要性不仅在于对情感语言的理解,还在于听音乐成了一种精神上的需

求。

与在童年时代一样,男女孩子们在故事室幻想角听音乐作品。

现在环境具有了重要意义:在秋天的夜晚或室外是刺骨的严寒时能更好地认

识情感的语言。在这样的日子和时刻对情感语言特别敏感,其原因可能是这

时候自然界安静下来了,小鸟的多声部大合唱和树叶的喧闹停止了,色彩的

变化贫乏了,人对内心的精神世界的敏感性提高了。每一次音乐晚会通常都

要听一部或几部作品。

在认识情感的语言方面最困难的是讨论音乐。语言永远也不可能透彻地

解释清楚音乐的全部深度,但是不使用语言就不可能接近情感认识的这个最

细腻的领域。我尽力使语言,使对音乐的解释,成为一种独特的刺激情感的



file:///C:/DOCUME~1/杨辉/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因素,这种刺激因素能激发对作为心灵的直接语言的音乐的敏感性。为了认

识情感的语言,应用语言去调整敏感的心弦。我找到了一种语言,这种语言

能表达反映在我们的情感记忆中的周围世界的某个鲜明的特点。要知道,对

音乐的诠释应具有某种诗情画意的特点,要使语言接近于音乐。我努力在我

的学生的情感记忆中找到它:我借助语言建立起一种情景,这种情景能激发

对往事的回忆,还能激发出感受和来自情感记忆深处的语言,这种语言能调

整心弦去感知音乐。

用情感语言阅读的最初的篇章,也是最鲜亮的篇章,这就是民歌。在漫

长的秋天和冬天的夜晚,我们倾听乌克兰民歌。果戈里是这样描写我们乌克

兰人的:请告诉我歌声最多的那个民族。在优美的乌克兰民歌《巍巍屹

立的高山》中蕴涵着巨大的精神财富,男女孩子们对这首歌百听不厌。这首

歌的含义和精神给少年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把他们的兴趣引向从哲学的高度

去认识世界。这首歌的全部财富就在于它的含义深刻的潜台词中,只有音乐

才能把潜台词的细腻情感传送到人的心灵和意识中。世界是美好的,永恒的

大自然是美好的,但是除了欢乐之外还有悲哀……矗立在池塘边的垂柳也有

哀伤:它的叶片会凋零,水会把它带走……春天会重新回到柳树身边,而人

的青春是一去不复返的。但人生是美好的,人生的美像盛开的鲜花,像绚丽

夺目的流星。怎样从情感上推动少年去认识用情感语言——音乐表达的歌曲

的细腻的潜台词?我对少年们说:还记得初秋的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吗,

那天我们沿着河岸走,发现了一块风景秀丽的地方:静静的河湾水面平静如

镜,河边有两棵柳树,一棵巳经衰老,满身窟窿,奄奄一息,而另一棵,挺

拔,年轻,像柳达那时候所说的那样正在欢唱。我们体验到了复杂的情感

哀伤和快乐。树木、花朵不能永生,而生命是永恒的。永生的花冠是人。

我们当时体验到的正是歌曲《巍巍屹立的高山》表达的那种情感,但歌曲阐

述得更细腻、更深刻。

情感记忆的泉源被打开了,情感倾泻而出。少年的眼睛发亮、心跳加快。

这首歌在年轻的心灵中激发起更深刻地认识情感世界的愿望。平稳的、宽阔

的(这是某个女孩说的)、短音阶的旋律似乎托起了强壮的翅膀;人在大地

的上空翱翔,看到迷人的美景;对美的体验产生了关于永恒和短暂的哲学思

考。认识和理解音乐的有着哲学的和细腻的情感-审美含义的潜台词的神秘的

过程,正在我的眼前进行着。歌曲用自己的特殊的,只有心灵才能懂得的语

言对每个少年说:人是美好的,珍爱大写的人这个崇高的称号吧。一个美

的世界在你的周围,这种美是永恒的,这种永恒和美的基础就是你,大写的

人。

在宁静的冬天的夜晚,我们倾听 A.利亚多夫根据俄罗斯民歌摇篮曲的旋

律创作的《摇篮曲》,还欣赏由作曲家 C.科米塔斯记录并加工的亚美尼亚民

歌《山鹑》。在 A.利亚多夫的《摇篮曲》中少年们不仅听到了摇篮的有节奏

的摇动,还听到了婴儿的轻轻的、安稳的呼吸声,也听到了母亲的手在温柔

地、小心地、慈爱地抚摸着婴儿的身体。没有任何语言能像这首歌的优美的

旋律那样传达母亲的情感。情感激昂,深深地打动了少年的心。借助于音乐,

男女孩子们认识了人与人关系的深度、细腻性和热忱。当响起了《摇篮曲》

的尾声时我在我的学生的眼睛中看到了最纯洁的人的情感——柔情。



   这句话引自 A.M.谢洛夫的《里奥诺拉前奏曲的主旋律,贝多芬短评》一文。






柔情、温存、热忱、诚恳,我努力用音乐去激发的正是这样的情感,用

高尔基的话说,音乐神奇地触动心灵的深处,展现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对他人的爱,决心去创造美和确立美。音乐能细腻地揭示大自然的美、

爱情的美、赞叹的美、惊奇的美、对妇女的景仰的美,因此音乐能在年轻的

心灵中唤起热忱的柔情和极其细腻的温存。每当在音乐的旋律中表现出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有魔力的、迷人的美时,我感觉到我的男女孩子们信任地

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心灵对语言、目光、号召和请求变得十分敏感,

即对人与人之间的细微的接触变得很敏感,在人与人的相互接触中反映出相

互关心和体贴的关系。

赞美大自然的壮丽的音乐,具有一种魔力。我的学生们在倾听科米塔的

斯《山鹑》或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的片断时,对大

自然的壮丽的赞美感染了他们,孩子们对世界的感知变得充满朝气。而这正

是人性的柔情、温存、诚恳之类的情感的最重要的源泉。

我努力使少年的心灵能够理解人类情感中最最细腻的一些色彩——

情。在少年的精神生活的这一个领域中,音乐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

颗爱心在赞叹和神往女性的美,音乐能体现这颗爱心的呼唤,在未来的妻子

和丈夫、母亲和父亲的心中培养浪漫主义的、纯洁的、高尚的柔情。那些歌

颂爱情的音乐作品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我把理解这样的作品称作培养未来的

丈夫和妻子的情感-审美训练。在推荐学生欣赏关于爱情的音乐作品之前,我

久久地思考语言问题,我使用的语言应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相互关系的这

个神秘的领域中的情感语言。我关注的是使关于爱情的音乐对年轻的心灵所

诉说的东西,是语言所不可能表达的。我要对少年的老师们提出一个建议:

少举行一些关于爱情的座谈、讲座、辩论和问答晚会,让少年静静地、默不

作声地倾听关于爱情的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绘画


造型艺术作品能在年轻的心灵中确立对人的伟大和美的认识,提高人在

自己心目中的地位。

与孩子们一起观画与听音乐一样,也是施加情感审美影响的一种复杂

的方法。由于童年时期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向学生揭示造型艺术的概括

的内容就有一定的困难。在观赏и.希什金的画《黑麦》时,孩子只看到了黑

麦,而为了让他看到某种更有意义的东西,即看到人的情感世界,需要做大

量的准备工作。

理解绘画作品的最初的训练是直接观察大自然。为了让一个人能看懂,

并能体验和爱上绘画作品,就必须让他在自然界经历长期的情感教育。在童

年时代每个人就应该学习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使得儿童的精神生活与大自然

之间似乎被一条条智力的、情感的、审美的、创造的纽带联系在一起。重要

的是使认识自然现象及其美,成为儿童思想和情感的源泉。我不得不等待好

几个月才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惊奇地在一小块初看起来平平常常的孤零零

的草地前或林中空地前站住,在被琥珀色的浆果装饰一新的一丛野蔷薇或草

原上的一座被一层薄雾环绕的墓地前站住,他们停住了脚步是因为受到了美

的鼓舞。对美的这种发现告诉我很多东西,首先告诉我置身于大自然中在孩

子身上出现了某种自己的、个人的东西。越早地把儿童提高到审美发展和情






感发展的这一个阶段,他对观赏绘画作品的修养就越强。

观赏绘画,这就是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尤其重要的是,这是对情感世界

的认识。有些画儿童看不懂,这样的画应该在少年和青年时期看,但是在童

年时期看过一眼、然后终生再也不会看到的画,是不存在的。在真正的

艺术中是没有任何初级品的。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

世界。像и.希什金的《黑麦》、A.萨夫拉索夫的《白嘴鸦飞来了》、и.列

维坦的《金色的秋天》和《小白桦林》、K.尤翁的《俄罗斯的冬天》、A.普

拉斯托夫的《初雪》这样的初级品,既可以在童年期,也可以在少年期

和青年早期观赏;每一次观赏人都能从中看到某种新的东西。对绘画作品的

反复观赏,能丰富和发展情感记忆,培养对美的感知的敏锐性。正是由于反

复地感知,造型艺术才进入了少年的精神生活中。所以,随着智力发展、情

感发展、审美发展的每一个新阶段的到来,在教育中既要采用许多新的绘画

作品,同时还要反复观赏已经观赏过的画。

我的每一个学生在少年期就已经在大自然中发现并爱上了一个属于自己

的独特的、唯一的角落。普普通通的、没有任何特色的一个池塘、一棵树、

一丛灌木、一片土地,在男女孩子的意识中获得了情感色彩。正是在与大自

然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财富的基础上,他们反复观赏从童年起就很熟悉

的画。и.奥斯特罗乌霍夫的《金色的秋天》和列维坦的《金色的秋天》,是

在初冬的黄昏的不同时刻观赏的,当时雪花正静悄悄地大地上飞舞。把在画

中所看到的景色,与此时此刻大自然中的景色进行对比,这是打开情感记忆

源泉的补充动因。少年的心中萌生了一种愿望,想再看一看金色的秋天,但

不是在画中,而是在生动的大自然中。正因为现在这已是不可能的了,于是

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就提高了。

我努力使我们去大自然的每次旅行,使每次与周围世界的美的会面,都

能在儿童和少年的心灵中留下点滴欢快。这是使对艺术作品的重复观赏成为

情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巨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对欢乐的体

验中。在三年级时,尤其在四年级时,男女孩子们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小的

画廊:保存了一些绘画的复制品。令我高兴的是他们很喜欢观画。艺术世界

中的个人生活是无比宝贵的,较之建立所谓的学校的特列基亚科夫绘画馆

等要宝贵得多。如果画在墙上已挂了几个月,学生已不再注意它们了,那么

艺术作品的审美影响和情感影响就失去了一大部分。男女孩子们在少年时期

就已按历史顺序熟悉了一些造型艺术作品。但是不可以严格地按时间的先后

顺序去安排系统的讲座和作品观赏。我们在同一个时期观赏了这样一些作

品:Б.约翰逊的《审讯共产党人》、А.普拉斯托夫的《割草》、и.列宾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О.罗丹的群雕《加来义民》、拉斐尔的《西斯廷圣

母》、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年龄特点要求教师更多地注意反映人及其复杂的、多侧面的精神世界的

艺术作品。

我把反映人——崇高理想的斗士的道德美、道德功勋的绘画作品,放在

第一位。艺术应该是认识情感世界的源泉。这条审美教育的法则,对于认识

绘画和一般的造型艺术是尤其重要的。与少年谈论绘画,自然要比与儿童谈

得多得多,深得多。我们多次观赏了В.谢罗夫的《列宁会见农民代表》,我

用语言解释了这部作品在表达性格和相互关系方面的细腻性。少年懂得了并

感觉到了农民在讲述自己的生活时所表现出的信任、思索和亲切。接下来谈






论了劳动人民的理想、画中所表现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我们祖国的命运。

这个哲学背景不仅对于深入认识艺术是必要的,而且对于认识公民情感也是

必要的,公民情感是人的情感生活的最高阶段。

在评述了约翰逊的《审讯共产党人》的内容之后,我对这幅画进行了心

理分析并对其思想性作了概括:艺术家通过那些蔑视死亡的英雄们的形象表

现了人民的勇敢精神,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和胜利。

我讲述了Е.武切季奇的雕塑作品《解放战士》(树立在柏林特雷普托夫

公园),我的讲述在男女孩子们的心中激发起深深的自豪感,他们为从法西

斯主义手中拯救了和平的我国人民的伟大功勋而自豪。

讨论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精神,似乎是少年认识关于人(英雄、

爱国者、为自己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战士)的其他一系列艺术作品的

出发点。В .瓦斯涅佐夫的《勇士》、М .格列科夫的《去参加布琼尼的部队》、

В.谢罗夫的《西伯利亚的游击队员》、Б.普罗罗科夫的《在悬崖峭壁旁》

等绘画作品,能激发少年对祖国的命运进行激动人心的思索。库克雷尼克塞

的画《末日》、德国反法西斯艺术家克列缅尔的群雕作品《布亨瓦尔德的蒙

难者》、普罗罗科夫的画《母亲》,能激起少年对法西斯主义和黑暗势力的

深仇大恨。我阐明了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敌斗争中的坚定性所蕴涵的公民思

想。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对敌人的毫不妥协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男女孩子们。

克列缅尔的群雕作品我们是在五年级时观赏的,以后每年都要反复观赏。男

女孩子们在每一次观赏时,都能在饱受饥饿和严刑拷打摧残但毫不屈服的人

们的精神面貌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对这组雕塑的观赏,是在情感和审美方

面作准备,以便去感知并从情感和审美方面评价其他优秀作品,如О.菲韦伊

斯基的雕塑《不可征服的人们》和П.约库博尼斯的雕塑《母亲》。我认为,

揭示人的精神的全部美和伟大是很重要的教育任务。受到为人民、为祖国、

为人类的崇高理想服务的思想鼓舞的人,是不可战胜的。这一思想像一根红

线一样贯穿着对体现出爱国主义思想的艺术作品的讨论。

罗丹的不朽作品《加来义民》,在我的学生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在对沙尔??科斯丹尔的长篇小说《季利?乌连什皮格利》进行了艺术叙

述之后的几个星期,我们观赏了这幅画。少年们屏息凝神地听我艺术地转述

加来城事件的经过。这一早已过去了的英、法之间的长达百年的战争事件,

在少年的想象中复苏了。英国国王的军队包围了加来城,国王向加来市民发

出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最后通牒:要想使加来城不从地球上消失,只要满足一

个条件,即让六名最有声望的、最受人尊敬的市民,脱下衣衫只剩一件衬衣,

脖子上套着绳索,向胜利者献上城门的钥匙。国王早就决定要处死这六位市

民。为了拯救城市,这六位爱国者决定牺牲自己。瞧,他们向前走着,满怀

着英雄主义的坚定决心,他们的心中也充满了临死前的忧伤和恐惧;他们步

履蹒跚,怀着痛苦和悲伤向生活告别。

这部作品体现了充满了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的人的伟大,我把它所表现

出来的悲剧成分和英雄气概,看做是从情感和审美方面所作的准备,以便去

感知反映我国人民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的功勋的苏联造型艺术作品。思考和

深刻地体验人民的爱国主义功勋的思想,是对个性的自我肯定的顶峰。艺术

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在年轻公民的心中激发起人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

的激发和巩固,必须密切联系爱国主义思想,而爱国主义思想的本质是在艺

术形象中得到揭示的。我的学生观赏反映我国人民为了祖国的自由和独立而






展开英勇斗争的绘画作品,其中既有不久前的反法西斯的战争,也有遥远的

过去的战斗。观赏А.布勃诺夫的《库利科沃战场的早晨》、А.阿维洛夫的

《佩列斯维特与切鲁别的决斗》、В.苏里科夫的《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

等绘画作品,能激发少年为我们的先辈们的功勋而自豪。

造型艺术是深入到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去的有力的手段。如果年轻的公民

不用心去认识、感觉、体验我们的人民在过去所遭受的可怕的灾难和痛苦,

那么对他们的心灵的培养就是片面的。我们特意举办了晚会去观赏一些绘画

作品,它们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В.佩罗夫的《葬礼》和《三

驾马车》、Г.米亚索耶多夫的《地方自治局在用餐》、С.伊凡诺夫的《移

民的死亡》、А.阿尔希波夫的《洗衣女工》、К.萨维茨基的《送别上前线》

和《铁路上的修理工作》、В.韦列夏金的《受了致命创伤的人》和《战争赞

礼》。只有理解了并体验到了劳动人民过去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年轻的一代

才会珍惜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肖像画是对少年进行智力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一种特别有力的

手段。在我们的教育集体的教育工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项工作,是

培养学生去感觉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感觉他人心灵的最细

微的运动,善于从他人的眼睛中看到他的痛苦、委屈、忧患、不安、孤独。

而最主要的是,必须善于从自己的亲人的眼睛中看到和感觉到他需要别人的

同情和帮助。教育工作中的最细微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我认为就是

培养学生在情感上对他人的思想和情感非常敏感并富有同情心。眼睛是思想

和情感的镜子。不管我们观看什么样的绘画作品,我总是让少年注意艺术家

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现的这个人物形象的眼睛。从这个观点来看,绘画和雕

塑作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审美教育体系。

眼睛,这是思想、情感和体验的最复杂的世界。与绘画赏析有关的一系

列讨论的主题都涉及这个方面的问题。我努力使各个不同时期和民族的艺术

家所描绘的人类的崇高精神,能迁移到我的学生的身上,而首先在人物的眼

睛中鲜明地反映出来的精神缺陷,能引起少年的鄙视感。

我们的学校有幸得到了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复制品。关于

这幅画我们进行了好几次讨论。在谈了这部作品的宗教基础后我把男女孩子

们引进了人的复杂的情感世界,我向他们证明,宗教神话只不过是一个外壳

而已,它是用来揭示具有深刻的个人印迹的人类欲望的一种托辞。男孩和女

孩们陶醉于情感认识的领域中,自然就忘掉了他们面前的这幅画是以圣经故

事为主题的。他们看到了人类欲望的复杂世界,看到了善和恶、高尚和道德

堕落(叛变)之间的冲突。

我们举办了几次专题晚会,赏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

《西斯廷圣母》等名画,这些晚会让少年们心醉,充满了独特的诗意。我希

望我的学生能体验到受人类情感美的感染而得到升华的情感,希望这种美能

在世界观形成时期在人的心灵中孕育体验的内在美,在世界观形成时期人的

思想特别活跃,对人,对人的道德面貌、精神财富、智力特别敏感。数十年

的学校工作使我确信,对人的认识应该受到热烈的、活跃的情感的鼓舞而变

得高尚。如果只对少年说崇高的情感使人变得美好,这是不够的。如果

体验不到、感觉不到情感的美,那么这句话对于心灵可能是毫无意义的。

在赏析达?芬奇和拉斐尔的画时我特别尖锐地感觉到必须把感知的审美

修养与语言联系起来。教师的每一句话应成为一种情感-审美的刺激因素,能






激发出富有诗意的思维。只有有了富有诗意的思维,才能对人的美产生深刻

的审美感。在讲解这些世界艺术杰作的创作历史时,我不仅仅说了这些作品

反映了什么。语言作为情感-审美的刺激因素,它是潜台词,是艺术家在周围

世界中所感受到、所看到的东西。我讲述了艺术家在蒙娜?丽莎的嘴角和眼

睛里留下的永远的微笑可能是由什么引起的。人的眼睛以其特别深刻的和富

有诗意的表情在说话。天才的画家在这位年轻妇女的眼睛中所反映的这一瞬

间,就是整个情感的世界。很难找到语言来表达在男女孩子的想象中对模糊

的、不确定的、昙花一现的体验形成的那种富有诗意的概念,如果没有这种

体验,他们的心灵就会对诗意的情感麻木不仁。

赏析拉斐尔的绘画作品的晚会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同时又是很愉快

的、富有魅力的。在拉斐尔的艺术作品中把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的古风融合

在一起,也把一种使人神魂颠倒的天真的信仰(认为为了拯救人类就不可避

免地要作出牺牲)与人类的、母亲的情感的崇高的美融合在一起。我在思考

怎样通过这样的艺术作品去揭示真正的人类的美,这种美能使与文艺复兴时

代相距几个世纪而且世界观也完全不同的人的情感得到升华。我解释了一个

普通的、永恒的真理,那就是人要高于上帝,我使用的语言越恰到好处,艺

术的美和人的美就越强烈地打动和感动少年。人的一些情感反映着人对自己

的最亲爱的人(儿子、女儿)、对人的幸福的态度,我努力去找到一些词句,

这些词句能使男女孩子们对这种情感形成生动的、鲜明的概念。为了拯救人

类,圣母把自身的一部分,即自己的儿子作为祭品奉献给了世界,我的学生

在圣母的形象中看到了世界上最崇高的美——母爱的力量。在母亲的眼睛中

流露出的不仅仅是担忧和对苦难的预见;在她颤抖的唇角中表现出的不仅是

对不可避免的命运的顺从,还表现出坚定的决心。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艺术

作品能在人的眼睛中传达出如此强大的母亲的力量。и .克拉姆斯科伊把《西

斯廷圣母》称作各族人民心目中的肖像。他说:即使到了人类再也不

相信神灵时……这幅画也不会失去其价值。克拉姆斯科伊的这番话反映了

全人类对拉斐尔的创作的共同的理解。

在男孩和女孩们正在成长为男人和女人的时期,我们反复地观赏了拉斐

尔的《西斯廷圣母》、С.波蒂析里的《维纳斯的诞生》、弗梅尔?德弗德斯

基的《读信的姑娘》、З.德拉克鲁瓦的《在街垒中的自由》、让?安格尔的

《泉》、П.鲁本斯的《叶连娜?弗尔曼与孩子们》和《侍女》、В.谢罗夫

的《拿桃子的女孩》、В .博罗维科夫斯基的《Ми.洛普欣娜的肖像》和《高

等女校学生》。我坚定地相信,当不可思议的愿望和激情的最初的冲动轻轻

地叩击青年的心扉时,向他们揭示人类美的最高体现——女人的美的全部深

刻的涵义是十分重要的。我努力使男女孩子们都能崇拜女性的美,把它看做

某种理想化了的、不可侵犯的东西,而在女孩子的心中要确立起隐秘感和贞

节感。任何道德说教,如果只有语言而没有艺术,不管它们如何智慧地得到

生活经验和对人类美的虔敬感的证实,都不可能在年轻的心灵中确立这种崇

高的、高尚的情感。

我很久没能找到让我的学生理解肖像画的深度和美的钥匙。当他们

还在五年级时,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的《三次死亡》时,我给他们看了由克

拉姆斯科伊创作的这位伟大作家的肖像画。少年们在倾听和体验托尔斯泰作

品的优美时,越来越注意地观察他的脸部,尤其是眼睛的特征。在他们的面

前逐渐地展现了对人类生活中深藏在内心中的运动的深刻的认识(这是






车尔尼雪夫斯基评论年轻的托尔斯泰时说的话)。刚毅的、在思想的鼓舞下

而神采奕奕的脸庞,能洞察并非每个人都能发现的东西的炯炯的目光,专注

的、求知的神情,永不枯竭的对寻找真理的渴望——肖像画上的所有这一切,

在阅读的影响下都被感知为活生生的现实,同时又被看做是心灵的充满诗意

的、复杂的、难以理解的财富,对这颗心灵的认识需要花费终生的时间,但

仍然不可能彻底地认识清楚。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对八年级学生朗读《安

?卡列尼娜》时的情景,我在朗读的时候在他们面前展出了一幅很大的复

制品画。我知道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幅肖像画是他在写作《安娜?卡列尼娜》

这部长篇小说时画下来的,但我没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少年们。在听小说中的

主人公议论和对话时,拉里莎激动地说:这就是托尔斯泰的思想。他本人

就是这么想的。

我不记得还有其他的事实,能像在这个小插曲中那样意味深长地表现出

艺术的强大力量。

一年以后我们读《战争与和平》,在我们面前放着列夫?托尔斯泰的大

幅肖像,这幅肖像画是列宾在克拉姆斯科伊的那幅肖像画之后的 15 年创作

的。在同一位思想家的眼睛里现在我的学生看到了不同的东西:用他们的话

来说,列夫?托尔斯泰的脸焕发出智慧和安祥的光彩

在听 M.穆索尔格斯基的作品片断时,男女孩子们仔细地观看了列宾创作

的这位作曲家的肖像画。正是音乐帮助孩子们理解并感觉到了画家的灵感和

他的创作的高峰,画家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峰上看到了作曲家的内心并画下了

他的肖像,根据斯塔索夫的热情洋溢的评论,画家以火一样的热情在作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创造性——精神生活的强大动力


创造性问题,这是教育学中一个尚未开发的领域,而要着手去开发它就

需要写一部书,从教育学角度去论述创造性。我在这里涉及的创造性仅仅与

少年精神生活的情感-审美领域相联系。

少年的冷漠态度,对学习常常漠不关心,或者干脆讨厌学习,为什么海

涅把少年的这种态度称作心灵的牙痛?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他们的精神生活中没有或者缺乏创造性因素。有些刺激因素,如按照亲人

的意志和愿望去做事,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已是足够

了的,但对于少年来说就显得很不够了。少年向往着表现自己,不仅要在自

己的学习成果中表现自己,还要在内心的精神世界中表现自己。他已不愿意

仅仅作为一名精神财富和价值的消极的消费者。他渴望成为创造者。创造某

种精神价值的劳动所激发的创造灵感,是使他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的最重要

的条件。

创造的灵感,这是人的一种需求,个人在这种需求中找到幸福。人在体

验创造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时,他真正地感觉到他是在生活。不可想象在少

年的生活中会没有创造。创造是生命之水,把新鲜的力量注入我的男女

孩子们的身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没有创造因素简直就不能胜任他们要做

的任何事情。

当过去获得的、掌握的智力财富和审美财富,正在变成认识、掌握、改

造世界的手段,同时人的个性似乎与自己的精神财富融合在一起时,创造也

就开始了。






作为个性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的创造,其最重要的源泉是语言。在童

年时代就已体验到的创造灵感,起始于作为个性精神财富的语言成为儿童创

造某种东西时用的建筑材料。作文、编小故事,是创造的最初的领域,在进

行这样的创造时儿童肯定了自己的能力,认识了自己,体验到了由于自己正

在创造着什么而带来的最初的自豪感。我深信,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构思而成

的儿童故事,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决定着思想、情感和体验的

内容和方向。我的每个学生在童年时代都写了 20~50 篇童话。到了少年时期

孩子们还不愿意与自己心爱的童话世界告别。但少年看世界的视野已不同于

儿童,他们写的故事也不同于童年时代写的故事。希望深刻地认识事物和现

象并进行概括,这种追求在他们的创作上留下了烙印。我的学生在少年时代

仍然编写了许多童话,但在这些童话中鲜明地反映了他们在努力地进行思索

和概括。下面是卡佳写的一篇童话。


美和丑


在阳光灿烂的林中空地上住着一个美女,她叫克拉萨。

她种了许许多多的花。只要世界上有的任何的花朵,在她的花坛上都有。

当静悄悄的黄昏降临大地、所有的生物都进入梦乡时,克拉萨来到了人们中

间。她走进一所房子,走近正在熟睡中的人,把花放在他的头旁……如果这

个人睡得很轻,他会听到克拉萨的来临并醒过来,拿起花朵来欣赏。这就是

一个幸福的人。但是如果一个人睡得那么死,既听不到风的呼啸,也听不到

雷的轰鸣,那么他就永远也不会看到克拉萨的礼物。因为丑八怪正紧跟着美

女克拉萨从一家走到另一家,从一个人身边走到另一个人身边。丑八怪是个

令人作呕的东西。他的凶狠的眼睛里充满着对人的仇恨和蔑视。

他住在什么地方的一个臭气熏天的沼泽地里。谁没感觉到克拉萨,没有

醒过来,没有拿起花,没有欣赏花,丑八怪就去拜访这个人。他拿起了花朵,

一口吞了下去,就像老鹰吃掉从巢中掉下来的雏鸟一样。丑八怪来到谁的身

边,这个人的睡梦就变得沉重而惊恐。他会梦见光秃秃的树枝和干枯的田野。

这篇童话出色地反映了求知欲强烈的概括的思想,反映出为把思想体现

在鲜明的艺术形象中而作出的努力。

戏剧创作在儿童和少年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的学生在童年时

代就成立了童话剧团和木偶剧团。孩子们把童话故事改编成戏剧。到了少年

时期对木偶剧的兴趣依然没有消失。瓦里娅成了十月儿童木偶剧团的领

导人。科斯佳出人意料地突然对这种类型的戏剧创作产生了兴趣:他组织了

一个木偶剧团,这个剧团中的人物全部都是花朵和植物。科斯佳为自己的剧

团编写短小的剧本,柳芭给了他帮助。现在男女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反映

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的童话故事。

少年的一种独特的创造,是艺术地讲故事。卡佳、拉里莎、柳芭、米沙,

成为各个艺术语言小组的领导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劳动在少年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人们把劳动称作强壮有力的教师。但是当少年的双手在做着什么的时

侯,还不能显出劳动的教育力量。脱离了思想教育、智力教育、道德教育、

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体育的劳动,脱离了创造、兴趣和需求的劳动,脱离

了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劳役,孩子们只想尽快地

服完役,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更有趣的工作。在许多学校中劳动没

能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人正处于观点和信念

的形成时期时,这种状况会使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像懒惰这种灾难和恶习的

发展,不是因为人什么也不做,而是因为工作不能使人受到鼓舞,不能使他

的精神变得高尚,在他的情感记忆中没能留下积极的痕迹。

深入地认识世界和自己以及进行自我教育,是少年期精神生活中一个有

决定性意义的特点,没有在劳动中的自我肯定,就不可能有这一特点。人对

自己创造的东西体验不到、感觉不到自豪,那么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是根

本不可能的。生活的幸福和充实的源泉就在于此。少年期的人的意识中应产

生这样一种思想:我是什么人?我在生活中的位置在哪里?我的生活道路

在哪里?我能干些什么?一个人对某件事显出关心,在某件事中表现出了

自己,对某件事很迷恋,在某件事上取得了对他这样的年龄来说是很大的成

绩,这时他才会产生上述的思想。我记得每一个学生,首先是把他们当做个

性,这个个性对某件事很入迷,关于创造性劳动的目标的理想鼓舞着他,探

索劳动技巧的奥秘的愿望控制着他。劳动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这一思想

意味着什么?在实际从事儿童、少年工作时,这一思想意味着,劳动与智力

发展、道德发展、审美发展、情感发展、身体发展之间,与个性的思想和公

民基础的形成之间,有着牢固的联系纽带。不可以把教学和劳动简单化为在

实践中巩固和检查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这是一个更深刻、更细致的问题:

智力发展——劳动,智力——劳动。机智地解决这一问题,对少年的教育具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找到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劳动,能把人引入创造的境界

中去的劳动,这是智育和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统一地进行智育和

劳动教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劳动能够成为人的和谐发展的基础,还因为人在劳动活动中确认了自己

是个公民,体验到公民的尊严感。他感觉到自己不仅可以得到必不可少的面

包,还可以使自己的才智、自己的创造能力物质化。公民的尊严感不应该体

现在响亮的话语中,而应牢记在心中,这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准则。

劳动确立的公民感,连同认识、掌握世界所带来的愉悦,是非常强有力的情

感刺激因素,能鼓舞人去从事不轻松的劳动,而只有当劳动不是轻松的时候,

劳动才能够起教育作用。教育的最微妙的秘密之一,就是善于看到、找到、

发现劳动的公民因素、思想因素。

人在通过劳动认识世界的同时创造美,从而确立起对劳动、创造和认识

的美感,这时才能达到劳动与情感-审美教育的统一。创造劳动的美,这是一

个完整的教育领域,遗憾的是,这同样是教育学上的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劳动习惯


劳动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在少年期劳动习惯是与对这种劳动的作用

的认识结合在一起的。少年在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地位,有意识地竭力表现

自己的个性。在少年期一个人干了多少,工作得怎样是重要的,但这还不够,

重要的是关于劳动他想了些什么。在少年的想象中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蓝图

时,不可以向他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以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活将很轻松,

工作日将缩减到最少,而人的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此。人要享受共产主义生活

的最大福利——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必须在精神上做好准备。精神生活的充

实,取决于人是如何充实自己的闲暇时间的。只有当劳动的目的是认识世界

和掌握世界、在创造中实现个性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时,只有用有丰富的

精神生活的劳动去充实闲暇时间时,各种各样的劳动才能给人带来幸福。人

不劳动必然会遭到苦难,在物质财富丰富的环境中他依然是个乞丐,就像塔

拉斯?谢夫琴科所说的,是个精神赤贫

劳动纪律在少年期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个少年在执行作息制度、克服困

难的时候,都应该找到自我培养意志的手段。我坚信,为了进行智育和劳动

教育,首先必须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年才能

在能最大程度地显示其才能和天赋的那项劳动中表现自己。少年按自己的愿

望工作得越多,他喜爱的工作就能越深入地进入他的精神生活,他就能越珍

惜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善于利用它作为幸福与快乐的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劳动与智力的发展


学校生活的智力财富绝大部分取决于智力生活与体力劳动密切结合的程

度。我的学生在童年时代就已看到了,在一个不大的劳动集体中,如在技术

小组和农业小组中,智力生活是多么的丰富。这样的小组是对少年进行教育

的重要的形式。小组工作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考验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表现自己的爱好,找到自己喜欢的

工作。

根据教学计划,少年每周要到校办工厂劳动一次。他们学习加工木材和

金属,制造机器和机械模型。实际上,大纲规定的劳动仅限于此。这样的劳

动能否满足少年的各种各样的兴趣和需求呢?当然是不可能的。各种各样的

兴趣小组恰恰能把劳动与智力生活统一起来,能用具有巨大精神意义的活动

充实闲暇时间。这样的兴趣小组有:少年植物栽培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

组、养蜂小组、机械师小组、电工技师小组、无线电技师小组、钳工-设计师

小组、车工小组、畜牧小组、花卉栽培小组。在这些小组中洋溢着思想活跃、

求知欲旺盛的气氛,没有这样的小组,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情感-审美教育都

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不把少年的双手变成理智的良师,少年就不会对知识产

生兴趣,一个最强的情感刺激因素就会从教学过程中失落。

在三、四年级时男孩和女孩们就已开始参加小组的工作。在最初当然没

有,也不可能有自觉的选择,必须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

的工作。学生换了一样又一样的工作,从一种爱好变为另一种爱好。这对于

自觉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是必要的。终于有一天少年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天

赋的工作。在这件事情上教师决不可以心急。不可以把少年固定在某一






个小组中。但是劳动中的自我肯定的复杂的过程,也是不允许任其自流的。

必须在每一颗心灵中点燃热爱劳动的火花。这就是说,当少年用双手去工作

时,要帮助少年使他们的双手成为理智的良师。

尤尔科喜欢学校养蜂场、养兔场和少年育种小组的工作。他学会了怎样

把果树与野生树嫁接,学会了怎样育种和播种、耕地和饲养小牛。但真正吸

引他的只有在少年机械师小组中的工作。他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同龄人,其

他五年级学生学习驾驶微型汽车。但为了获得学习开车的资格,就必须先学

习内燃机。尤尔科就去一个由十年级学生领导的少年机械师小组听课。这个

男孩很有兴趣地研究起了发动机,学习如何发动它,拆卸和装配各个部件。

研究了发动机后尤尔科就学习驾驶小型汽车。

而在这时小组中又出现了一件新的有趣的事情:在劳动教师和高年级学

生的指导下少年们在装配一辆新汽车。尤尔科也迷上了这项新工作。在这项

工作中有许多单调的、没有任何趣味的工序:必须磨光金属薄板,清除掉车

架的铁锈。但一个有趣的设想支配了所有这一切,这个设想使这项工作体现

出高尚的思想。有趣的创造与手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思想与手的联系越紧密,

劳动就越深入地进入精神生活中,成为喜爱的劳动。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少

年智力的最有力的一种刺激因素。制造一辆漂亮的、舒适的、好驾驶的汽车

的设想,越强烈地打动尤尔科,他对书本和阅读的兴趣就越大。六年级时尤

尔科就已经有了一批技术书籍,他的藏书还在不断地增加。在这个男孩的精

神生活中阅读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他的阅读不是死记硬背式的。这是一种被

对创造性劳动的兴趣所激发的阅读,希望在手的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愿望推动

了他的阅读。阅读对培养理智、开阔视野(这一点尤其重要),对在教学过

程中形成智力劳动的风格和特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样的阅读能培养对读过的东西的本质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的能力。也

应该以这样的态度阅读教科书。热爱创造性劳动的人永远也不会去死记硬

背。当劳动中没有精神生活时就会出现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会耗尽智力,使

心灵空虚。

每一个兴趣小组都是创造性劳动和生气勃勃的智力生活的中心。我们努

力使每个少年都成为劳动者、思想家和探索者,使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认识是

在有趣的、令人振奋的创造中进行的。少年期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教育就在于

对真理的认识和发现,是与个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的:人感觉到由于有了

思想和求知欲,大自然就袒露了自己的秘密。

兴趣小组中的工作具有研究的性质。当我的学生进入少年期时,学校里

已经有了几个少年育种小组和土壤学家小组。男女孩子们选好了播种用的种

子,收集和保存农家肥,在农田上施肥,耕地。男女孩子们感到自己正在从

事研究工作,如果他们没有受到这种思想的鼓舞,那么,在这样的兴趣小组

中的工作会变成单调乏味的、令人厌倦的劳务。要点燃求知欲的火花,就必

须让年轻的心灵产生从事研究工作的思想。班主任、生物教师和集体农庄的

农艺师一起对年轻的研究者们讲解,怎样培育出比普通的麦粒大一倍的麦

粒。希望种出颗粒饱满的、沉甸甸的麦穗的想法鼓舞了男女孩子们。在麦收

之前我与小组成员一起到麦地里去,寻找颗粒最饱满的麦穗去种在教学实验

区中的小畦上进行试验;在地里施了肥,精心地耕耘这几块小畦。每一块小

畦都成了小小的研究实验室。孩子们用锨在地里工作,然后跑到土壤学材料

陈列角去阅读文献资料,研究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微生物的生活。观察小麦的






生长和成熟,收割小麦,仔细地过秤,确定单颗麦粒的重量,所有这一切都

是非常细致的和有趣的工作。柳达、萨什科、万尼亚、莉达、彼得里克、尼

娜,对他们开出来的 20 块小畦的土壤进行了几年的研究。这是真正的研究:

这些小畦上的土壤是用各种能促进微生物蓬勃生长的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

微生物能提高土壤中氮和磷的含量。第二年少年研究者就培育出了颗粒饱满

的麦穗,其颗粒比丰收年的麦粒的平均重量重 70%。第三年有几块小畦上的

麦粒就比平均重量提高了一倍。于是孩子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培育出蛋

白质含量丰富得多的麦粒。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成了一顶创造性的工作,不仅

在少年时期,而且在青年早期,这都是一项起着鼓舞作用的工作。

在我的学生升入五年级之前学校里出现了少年农业技术设计家小组。我

和劳动课教师 A.A.沃罗希洛一起,吸引少年去设计和制造耕地、播种、收割

和脱粒用的机械和机器。电越来越多地用于生产和日常生活,我们向自己提

出了一个目标:把电用到各种农业劳动过程中。

在这个小组中,少年们常常被一些设计思想所振奋:如何利用电流的力

量来代替手的工作?如何使电动机适用于能耕地、收割、脱粒用的机械?少

年设计师们制作了一台小收割机,在教学实验园地的小畦上收割谷物。以后

又产生了制造小脱粒机的愿望。尤尔科、托利亚、尼娜、舒尔科、谢廖扎、

济娜、费佳、沃洛佳为这台机械整整忙碌了一年。他们根据劳动课教师绘制

的图纸去切、锯、车、磨。工作越接近完成,少年们的情绪越高,对自己所

制作的东西就越珍爱,对评价他们的工作质量的意见越放在心上。

这样的智力生活才是真正丰富的,这是体力劳动与思想的结合。体力劳

动、紧张,任何时候都不是最终目的,而仅仅是实现思想的手段。思想才是

基本的。但手不是消极的执行者。手能增长才智。与少年设计师们(他们的

双手似乎在对假设和猜测进行检验)的劳动合作,帮助我们,教师,理解对

手的训练的细致性和巨大的教育作用。在双手对假设和猜测所进行的检验的

影响下,思想变得更活跃,而新发现被体验成个人的价值。

我认为学习与劳动的结合,就是使少年工作的时候在思考,思考的时候

在工作。每个少年都要经历几年的这种创造性劳动的训练。有一个问题一直

萦绕在我的脑际:这种训练如何反映在智力发展上?生活给了我们有益的回

答:通过思想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手的细致的动作能使思想变得同样的细腻,

少年就能成长为智慧的思想家、研究者和真理的发现者,而不是现成知识的

享用者。我观察了少年设计师、育种家、电工技师和无线电技师是怎样对待

理论知识的。他们首先竭力去理解的是每一个真理中的各种事实、事物、对

象、现象、相互关系的现实本质。他们似乎在仔细研究判断,深入地思考它

的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

兴趣小组中的创造性工作教会了各个少年去思考。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彼

得里克的思维中越来越鲜明地显现出一个宝贵的特点:这个男孩努力地在自

己的知识中寻找能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东西,用已经理解了的并成为过去的

思想和记忆的成果的东西去证明新知识的真理性。

经历过长期的创造性劳动训练的人,能自觉地不去死记尚不理解的东

西。在代数、几何、物理课上,尼娜和彼得里克在抄下了一个新公式后,感

到有必要去想一想这个公式,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个公式概括了些什么东西。

对他们来说,这种必要性完全就像是要用自己的手和手指去摸一摸机械的零

部件一样。



file:///C:/DOCUME~1/杨辉/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男女孩子们在培育饱满的麦粒时研究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与许多条件的依

存关系。这样的条件有: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土壤深层水分保持、播种前对

土地的耕耘、种子的发芽能力,等等。劳动就是对这些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和概括,研究和思考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

系。生活让我们相信,如果劳动能与思考重要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结

合起来(例如,在小麦的整个成长期内研究微量元素对禾本科植物的生长和

成熟的影响),如果同一个思想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使他们激动,

那么在这个少年的身上正在培养起一种很宝贵的体验思想的能力。智力情感

的第一个源泉就是劳动与理智的结合。

我的有些学生思维比较迟缓,对理解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的概括性

的真理和规律性很吃力,在他们的身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时期,似乎他们

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刺激因素马上就要枯竭了,对知识茫然无知,头脑不再思

考。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彼得里克、尼娜和斯拉瓦身上。如果不通

过劳动去使精神变得崇高,如果体验不到手的工作与思想的结合所产生的思

想,那么这种内在的智力疲劳也会攫住有才能的学生。每当我发现这种内在

空虚的威胁时,我就竭力把孩子们拉去从事能使他们感到是在进行研究和发

现真理的工作。

当我的学生上五年级时。学校里成立了无线电技术、电子学、生物化学、

土壤学小组。在这些小组中,操作显微镜、复杂的仪器的细致的工作,与日

常的、单调的体力工作交替进行,这些体力工作的主要工具是凿子、锤子、

钳子、铁锨、耙子、水桶、大叉。手和脑的和谐结合的秘密之一就在于

这种交替之中:紧张的体力劳动不被体验成最终的目的,而体验为达到目的

的手段。这是对工作的一种刺激因素。

在学校中为无线电技术、电子学、生物化学、土壤学、杂种交配小组安

排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场所。男女孩子们全神贯注地研究复杂的电路图或仪

器,除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之外忘掉了世界上的一切。如果他们没有过这样

的经历,那么就不可能设想少年时期的教育是完善的。在这些兴趣小组中,

少年成了思想家和研究者,出自内心地赞叹和崇拜伟大的科学思想和学者们

的丰功伟绩。在那里迸发出对未来的理想的火花。创造性思想具有了特殊的

性质和风格:在许多场合下不可能直接看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成了思考的对

象。思索并控制这些现象,这是学校中劳动与理智统一的最高阶段。在我的

班级里没有一个学生没被一项有趣的工作所吸引。他们的兴趣爱好五花八

门,似乎彼此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有的孩子喜爱文学,在语言世界中有着

丰富的精神生活,突然迷上了抗生素。少年机械师爱上了无线电技术和电子

学。在许多男孩和女孩的精神生活中很长时间以来都有两种甚至三种爱好。

当我的学生升到六、七年级时,学校里开辟了一个复杂工作工作室。男

孩子们在门上写了马克思的话: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

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

无济于事。’”在这间工作室中陈列出所有最难的课题,少年只有通过紧张

的智力劳动才可能解决它们。这些课题包括:要求根据无线电技术和电子学

的电路图制造仪器和模型;物理、化学、数学方面的难题;生物化学和土壤

学方面的研究课题。男女孩子们跨过这间工作室的门槛,就好像进入了科学


殿堂的前厅。在这里性格得到了考验,意志得到了锻炼;在这里少年通过自

己的经验认识了什么是自我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15: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