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81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1:5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试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得出结果,指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哪一个溶解得快;加方糖溶解的研究;整理记录表。

在前几课的试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的溶解的快慢。

通过试验,整理试验记录表。

                  

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让学生明白,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德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

2、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让学生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1:5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3 11:53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哪一个溶得快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三、整理记录表








1、谈话导入。

2、把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紧接着在一杯子中加热水,以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观察、交流、作比较。





1、提问、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新发现说一说。

3、要求学生用笔记本把观察到记录下来。




1、四人一小组,提出活动的要求。

2、有目的性的指导小组活动。

3、教师总结,板书内容。

4、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1、四人一小组,观察食盐溶解的情况。
2、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3、反馈:为什么搅拌过的食盐溶得快点?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得快。
4、讨论:你们从中发现的什么?
5、比较:我们做的试验与书本上的情况符合吗?




1、讨论:如何选材、用多少水、如何计时、如何记录。

2、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试验。

3、学生把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

2、小组相互说说自己从中懂得了什么。

3、比较观察记录,思考:溶解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1、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谈话,做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采用自由学习,自由观察不同的实验。

3、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互相评价。

4、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注重观察、学习过程,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式的思维空间,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6、让学生自己动手写记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

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取决于三个因素:
            1、 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
、          2、水的温度
3、液体是否被搅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1:53:1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我在上这课时把素质教学落实到每个环节中,在教学思路上,我已谈话引入,进行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个基本了解,再学习后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了。学生接受得快,理解的简单,从而使教学难点不再难了,实验过程忠学生积极配合,课上得也相当轻松。

但在教学过程忠我也存在着一个不足点,就是没小组分工不是很周到,课堂上争着做实验的同学很多,教具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学生使用热水时存在安全隐患,这点今后我一定会注意。

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改正自己的不足点,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30 19: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