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8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离焦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7:0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察对象:(化名)茜茜 小林 小华   年龄:3岁   班级:小班

案例背景: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

茜茜小朋友早上来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总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并且是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停的叫“奶奶,奶奶”。每当茜茜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我要奶奶……”。只见茜茜紧紧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愿放手。奶奶忙哄着芊芊,“好,抱抱你就进去”。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

小林是每天早早来园,外婆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见到老师还懂得先主动打招呼。“郑老师,早上好!我来了”。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了呢。可一到吃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小林也跟着哭了,“老师,我要外婆。呜呜……老师,你喂我”。午休时间一到,小林又开始了。“老师,你打电话给我外婆好不?我要外婆,我不睡觉”。

观察三

小华早上来园,总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愿进班。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小华就大哭大跳。完全不理睬老师。

分析

1、环境的变化。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2、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教师如果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暴训斥、恐吓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增加了幼儿的恐惧心理。

3、家长的因素。在幼儿入园前期,大多数孩子在家吃饭、整理衣服,父母、祖辈完全代办。这些“小皇帝”、“小祖宗”倍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也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家长干涉过多,不允许和其他幼儿交流,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缓慢,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是放心不下,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依依不舍,更有甚者与幼儿一起哭。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就给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家长还把老师比做“大老虎”,小朋友听后就诱发他紧张、犹豫的心理。

4、幼儿自身因素造成。幼儿自身独立自理能力欠缺。例:午睡时,不能自己脱衣服;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这时的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无奈和焦虑,特别是自身性格内向的幼儿,更是不喜欢接近教师和小朋友,由此就会沉默寡言,社会性焦虑比较强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7:04:53 | 只看该作者
适度转移策略:

1、情感转移就是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例如: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教师可以叫他的乳名以让幼儿感到亲切,同时尊重幼儿在家里的习惯(抱娃娃睡觉,拍着搂着睡,摸摸他,亲亲他),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消除陌生感。让幼儿对老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以缓解失去依恋引发的分离焦虑。

2、语言转移策略:教师通过语言来分散他们的焦虑。例如:给幼儿讲故事,向幼儿提问题。“幼儿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教师和你一起玩行吗?”“哇,今天的饭菜真香,味道好极了,谁先尝一尝?”“你真棒,会自己吃饭”通过语言来引导,以达到缓解的目的。

3、游戏转移策略:针对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情绪变化快,这一特点采取游戏转移方法来缓解幼儿分离焦虑,教师扮演幼儿喜欢的人及动物作表演。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这样,通过讲故事把幼儿的一日教学活动贯穿在游戏中去,使孩子们的注意力迁移到幼儿丰富的活动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8: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