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55|回复: 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集体备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 18: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1、在乘法运算中记得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作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2、使学生不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学情分析
(一)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并已经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和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初步具有了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尝试和体验。
(二)已有的经验
1、生活经验:对于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跟着乘(或除以)几的规律生活中较常见,学生也粗略地接触过此类实际问题,有过解决此类问题的尝试。
2、学习经验:学生能熟练地进行一些口算、笔算和计算器计算,初步具有分析问题的方法和体验,并有过这方面的尝试。
(三)可能的学习困难
1、学习动力方面:学生对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或数字的变化感兴趣,但对抽象的规律难以发现、概括、归纳,难以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表达出来。
2、探索能力方面:学生的能力差异客观存在,一部分同学能够以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归纳规律时,可能是就题说题,难以用数学语言简洁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引述的变化而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8: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3-1-1 18:23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学前准备
口算




二、探究新知
1.      观察发现



2.      概括规律
1)小组交流



3、验证规律






(2)自己举一个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三、课堂练习




四、拓展训练
















出示口算卡片




出示挂图(课本P584中的两组式子)
提问:看谁最细心,能发现这两组式子中的秘密。



请同学们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们听。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8= 1248       17*12= 204
26*24=(   )  17*24=(   )
26*12=(   )  17*36=(   )



布置:
(2)自己举一个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1、教材P58“做一做”
2、教材P59第1~5题。



1、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情况。
   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写出后两个算式的结果
         18*24=432                      105*45=4725
    (18/2)*(24*2)=(    )              (105*3)*(45/3)=(    )
    (18*2)*(24/2)=(    )              (105/3)*(45*3)=(    )












口算




观察、思考





小组交流





动手计算




举例




  练习




独立计算,发现规律






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




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可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在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反思的同时,数学知识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概括和提炼








巩固练习




设计、布置难度较高的练习题,让他们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板书设计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8: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反思
在教学此内容之前,我认真地阅读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及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特点,对学情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即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估计之后,在此进行了以上的教学设计。在上完这节课之后,细细地品味发现这节课中巧妙地利用问题引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的内容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总结出的规律的语言太数学化。举例验证这个环节讲得过快等等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以克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5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9: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